书城经济普京八年
7981500000030

第30章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地区差距

苏联时期,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均衡生产力布局政策的一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现在全苏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方针中,即加速发展东部地区;在欧洲地区发展科技和劳动密集部门,限制耗能大的部门;限制大城市发展,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合理利用不同地区的劳动力资源;拉平各共和国、经济区的发展水平;贯彻生产力布局的综合开发原则。叶利钦时期,联邦中央和联邦主体实行分权原则。由于在国家建制和在事权和财权的划分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导致地方分离主义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对俄罗斯统一经济空间的构建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普京执政以来地区政策的变化

普京2000年就任总统以后,为加强国家统一和中央领导,开始强化对地方干预的地区政策。俄罗斯地区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是:强化国内经济一体化进程,改善统一经济空间质量;改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保障商品、服务和劳动力自由流动;为各地区吸纳资金创造公平条件;保障公平竞争;确定国家扶持重点;继续改革中央与地方预算之间的关系等。为此采取的主要政策举措是建立联邦区、实行地区合并和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00年5月13日,普京签署总统令,将俄联邦各共和国、边疆区和州按地域原则联合组建成7个联邦区:中央区、西北区、南部区、伏尔加区、乌拉尔区、西伯利亚区、远东区。并在各联邦区设总统全权代表1名,主要目的是解决长期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混乱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理顺管理体系。2006年之后,地区合并政策开始实施。当年彼尔姆州和科米彼尔米亚克自治区合并为新的联邦主体——彼尔姆边疆区,2007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泰梅尔自治区和埃文基自治区合并,建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根据计划,俄罗斯下一步地区合并将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合并对象可能包括堪察加州和科里亚克自治区,伊尔库茨克州和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自治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犹太自治州,秋明州、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和汉特—曼西自治区。与此同时,为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立专门机构,出台专项纲要,并且设定一系列大型投资项目。2006年12月,普京要求政府设立国家远东发展委员会,由俄罗斯政府总理兼任委员会主席具体负责远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2007年9月,俄罗斯出台《远东与外贝加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2013年联邦专项纲要》,并于2008年开始实施。远东与外贝加尔地区发展5年规划的联邦财政投入总额为5673.5亿卢布(约合224亿美元),其中75%的资金来自联邦预算。远东地区获得了5285亿卢布,占总额的93%。规划的优先领域是发展能源与交通基础设施。计划今后5年内,在远东地区建设500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850公里输气管道、6600公里公路、112公里铁路、17个机场和10个海港等。此外,还要建设8所医院和1个文化设施。为了配合2012年在海参崴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规划拟把海参崴建成亚太经济合作中心,计划从联邦财政投入总额中划拨1400亿卢布,用于海参崴的机场改造、道路和桥梁建设,建设可容纳6000~7000人的会议中心、新闻中心以及宾馆等。

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特点

(一)大多数联邦主体经济社会状况趋于好转

近年来,俄罗斯大多数联邦主体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好,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各地区财政状况改善。联邦主体自有预算保障能力增强,减少了对联邦中央的依赖。截至2006年12月1日,有95.3%地区预算支出靠自有资金。莫斯科市、圣彼得堡市、科米共和国、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下诺夫哥罗德州、利佩茨克州、萨马拉州、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秋明州、车里雅宾斯克州、汉特—曼西自治区、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自有收入除了能完全保障财政支出之外,还有大量的预算盈余,23个联邦主体的预算保障能力(自有资金在联邦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超过80%,仅有10个联邦主体的预算保障能力不足40%(2005年不足40%的联邦主体有19个)。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加。2006年与2005年同期相比,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科里亚克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1倍,而科米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哈卡斯共和国、图瓦共和国、彼尔姆边疆区、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库尔干州、托木斯克州、涅涅茨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30%~90%。同期固定资产投资下降超过20%的地区仅有特维尔州、阿穆尔州、雅罗斯拉夫尔州、泰梅尔自治区(多尔干—涅涅茨)和埃文基自治区。三是大部分联邦主体工业生产增长较快。2006年与2005年相比,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在5.0%~9.9%的地区从22个增加到32个,在10%~19%的从11个增加到19个,工业生产增长率不足5%的从36个减少到21个。而工业生产增长率超过20%的地区则有加里宁格勒州、列宁格勒州、萨哈林州、阿加布里亚特民族自治区四个地区。四是各地区农业产值均有一定增长。2005~2007年,大多数联邦主体的农业生产超过上年水平。多数联邦主体的禽畜类、蛋和奶的产量都有所增加。以2007年为例,有71个联邦主体的畜禽类产量增加,60个联邦主体的奶产量增加。五是各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近年来,各地区人均货币收入增加,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居民比例减少。2006年与2005年相比,居民实际货币收入减少的仅有勘察加州、涅涅茨自治区、楚科奇自治专区、埃文基自治区、科里亚克自治区、泰梅尔(多尔干—涅涅茨)自治区。居民人均货币收入除了涅涅茨自治区、泰梅尔(多尔干—涅涅茨)自治区、埃文基自治区、科里亚克自治区、楚科奇自治区之外均有所增加。2007年1~11月,所有联邦区居民的实际货币收入和人均货币收入同比均有所增长。其中,印古什共和国、莫斯科州、别尔哥罗德州、卡卢加州、乌斯季奥尔达布里亚特自治区居民的实际货币收入增长幅度超过20%。六是各地区的失业状况得到改善。近年来,所有联邦区登记的失业人数与上年相比均出现下降。2006年12月末,国家就业机构统计失业人口为170万人,到2007年12月末,登记的失业人口下降到160万人。七是大多数地区的人口状况有所改善。2006年1~11月,60个联邦主体出生人口同比增加,84个联邦主体死亡人口同比减少。该时期人口出现自然增长的联邦主体从2005年同期的17个增加到20个,这其中包括车臣共和国、卡拉恰耶夫—切尔克斯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阿尔泰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图瓦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秋明州、涅涅茨自治区、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汉特—曼西自治区、泰梅尔(多尔干—涅涅茨)自治区、埃文基自治区、乌斯季奥尔达布里亚特自治区、楚科奇自治区、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2007年1~11月,86个联邦主体的出生人口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马丹加州之外),同期死亡人口减少的地区达到85个(楚科奇自治区和汉特—曼西自治区除外),人口出现自然增长的地区则增加到21个。

(二)资源过度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

尽管大多数地区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所改善,但俄罗斯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经济资源过度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落后地区对经济资源的吸附能力较差,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资源的过度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指标上:一是地区生产总值的过度集中。2006年,莫斯科市、汉特—曼西自治区、莫斯科市、圣彼得堡市、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鞑靼斯坦共和国、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萨马拉州、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和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11个联邦主体在全俄罗斯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达到55.4%,其中1/3的全俄罗斯生产总值集中在莫斯科和汉特—曼西自治区。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度集中。2006年1~11月,莫斯科市、圣彼得堡市、斯维尔德罗夫斯克州、萨哈林州、下诺夫哥罗德州、克麦罗沃州、鞑靼斯坦共和国、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汉特—曼西自治区吸纳了全俄罗斯53.4%的投资。三是零售贸易额的过度集中。2006年,全俄罗斯几乎一半的零售贸易额是由9个联邦主体创造的,这些联邦主体是莫斯科市、圣彼得堡市、莫斯科州、萨马拉州、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秋明州、罗斯托夫州、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和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四是俄联邦财政税收来源地的过度集中。2006年,莫斯科市、圣彼得堡市、莫斯科州、萨马拉州、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汉特—曼西自治区、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鞑靼斯坦共和国9个地区创造了全俄罗斯税收总额的60%,其中仅莫斯科和汉特—曼西自治区在全俄罗斯税收总额中的比重高达37.1%。五是投入使用住宅面积的过度集中。2007年,全俄罗斯投入使用住宅面积的46.5%集中在莫斯科州、莫斯科市、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圣彼得堡市、鞑靼斯坦共和国、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罗斯托夫州、秋明州、车里雅宾斯克州9个地区。

部分效率低的科研机构,从组织结构和产业化方面对国家科学体系进行优化,包括优化单位的资产,提高单位资本化的程度;优化单位的规模,对效率低下和重复过剩的单位实行股份制和私有化等。其最终目标是建立完善、具有创新机制的科学研究体系。

此外,俄罗斯政府正在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力图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在创新型企业建设方面,一是通过企业孵化器,培育科技类小企业发展“壮大”,使小企业成为在创新型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主体;二是组建高科技类政府公司,其中纳米技术公司将成为高科技领域占领先地位的企业。

四、对俄罗斯创新型经济发展现状的简要评价

普京主政以来,俄罗斯政府在发展创新型经济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尚未取得明显成效。据俄罗斯的专家评估,目前俄罗斯只有10%的工业企业有创新积极性,只有5%的企业属于创新型企业,只有5%的产品属于创新型产品。俄罗斯高科技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仅为0.35%~1%,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制约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科技研发的规模较小,结构不符合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满足企业对先进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俄罗斯一些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差,没有形成现实生产力;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建立科技园区、经济信息化重视不够,一些传统企业尤其是军工企业担心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对其造成冲击;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专利申请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的利润率低,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此外,政府对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作用有限,名目繁多的发展战略、政府纲要并未得到全面落实。俄罗斯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道路仍很漫长。

§§第十章 社会政策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