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普京八年
7981500000019

第19章 能源工业的发展与改革

普京执政尤其是2003年以来,俄罗斯的能源工业格局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石油企业私有化进程终结,天然气工业改革转向,电力改革步骤放缓,煤炭工业重组进程结束。能源领域国有和国家控股企业异军突起,成为能源行业的骨干力量。

一、普京执政时期石油公司的发展与重组

(一)俄罗斯一体化石油公司的类型和特点

俄罗斯上下游一体化石油公司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石油工业股份制和私有化改革时期,到普京上台时,上下游一体化石油公司已成为俄罗斯石油工业的主体。所谓上下游一体化公司,是指集勘探、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等上游和下游产业为一体的石油公司。2004年,俄罗斯八大石油公司原油产量占俄原油总产量的88%,炼油能力占79%。除一体化石油公司外,俄罗斯还有100多家小型独立公司,它们控制的油田小,出油量低,油质不高,产油量占全俄罗斯石油产量的3%。天然气工业公司所采石油占3%,合资企业产油量占6%,产品分割协议项目所产石油占比接近1%。

俄罗斯的大型石油公司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金融工业集团所控制的公司,主要包括尤科斯公司、秋明石油公司、西丹科和西伯利亚石油公司。这类公司更加重视金融和财务绩效,重视投资回报率。第二类是传统石油产业人员控制的公司,如卢克石油公司和苏尔古特油气公司等,它们重视提高开采效率和油井使用效率,重视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员工的社会保障。第三类是国有公司和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如俄罗斯石油公司、鞑靼斯坦石油公司和巴什基尔石油公司。这类石油公司在财务效率和产业指标等方面均落后于前两类公司。

石油公司所有权人及公司管理战略的差异决定了上述三类公司与国家的关系。金融工业集团控制的石油公司是在私有化过程中通过不透明的交易而形成的,其所有权人多为私有化过程中出现的暴发户。石油公司的私有化损害了国家利益,新的所有权人虽然对石油公司管理方式进行了有效管理,但这类公司独立性强,更加重视本企业的经济利益,社会反映较差。同时,他们积极进行“院外活动”,并向政权机关进行渗透,既破坏了国家经济调控体系,也损害了一些官员的利益。

(二)普京时代石油公司的重组

2003年7月,梅纳捷普国际金融集团总裁、尤科斯石油公司重要股东被捕,拉开了俄罗斯油气工业新一轮重组的序幕。这一时期,俄罗斯石油领域发生了许多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

1.国家掌握石油工业的控制权

国有公司或国家控股公司兼并了由金融工业集团控制的尤科斯石油公司和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石油工业中的国有成分大幅提高,国家掌握了石油工业的控制权。

首先,俄罗斯石油公司收购了陷于破产的尤科斯石油公司,一跃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2003年10月,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因涉嫌偷漏巨额税款等犯罪活动被捕,俄罗斯税务部门同时查实尤科斯公司拖欠巨额税款。2004年7月,俄罗斯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尤科斯石油公司拍卖其子公司尤甘斯克油气公司,用以偿还拖欠的税款。同年12月,有政府背景的贝加尔金融集团公司拍得尤甘斯克油气公司76.79%的股份,俄罗斯石油公司随后又收购了贝加尔金融集团公司,成为尤甘斯克公司股份的持有者。此前,俄罗斯石油公司还收购了北方石油公司。2006年8月,莫斯科仲裁法院认定尤科斯石油公司破产,并宣布正式启动为期一年的破产程序。2007年尤科斯公司正式破产。俄罗斯石油公司兼并尤科斯石油公司后,石油产量迅速提高,实力日益壮大,已一跃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2006年7月,俄罗斯石油公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和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同时上市,通过首次上市公开招股(IPO)共筹集资金104亿美元,成为俄罗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公司IPO活动。俄罗斯石油公司随着实力的壮大,对地质勘探、石油开采和加工都加大了投资力度。

其次,天然气工业公司并购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成为油气并举的超级油气巨头。2005年,国家完全控制了天然气工业公司,该公司的国有股从2000年的38%提高到2005年底的50%。2005年10月,天然气工业公司斥资130亿美元收购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72.66%的股份,将其持有的股份提高到75.68%。2006年5月,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正式更名为“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2007年初与“俄罗斯金刚石公司”签订了建立合资企业的协议,“金刚石公司”将其辖下的石油公司(萨哈林油气公司、雅库茨克地球物理公司、金刚石—天然气公司)转让给新成立的合资公司。

俄罗斯石油公司收购尤甘斯克石油公司,天然气工业公司收购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基本确立了国家对油气行业的控制权,上述公司的产油量占俄罗斯石油总产量的26%左右。如果加上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卢克石油公司和苏尔古特石油公司,国家控制石油产量占比已达58%。

2.企业竞争压力加大

传统型石油公司发展平稳,未受到行业内企业重组的冲击,但来自国有公司的竞争压力加大,企业发展前景堪忧。

卢克石油公司积极对外拓展生存空间。卢克石油公司是俄罗斯历史最长、实力最强的石油公司之一。2006年,该公司所控石油储量继续提高。按油田及储量控制权排名,卢克石油公司居俄罗斯各大石油公司之首,在全球私营石油公司中居第二位。据2006年初的统计,该公司控制的油气资源储量超过203亿桶标准燃料,其储量增幅已连续6年实现超过产量增幅,油气储量的提高为该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卢克石油公司是俄罗斯对境外投资力度最大的石油公司,近年来继续以收购境外炼油企业等方式,向境外发展,先后与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共和国、荷兰、英国、土耳其就收购当地炼油厂事宜密切接触,收购完成后,其在欧洲市场所占份额将大幅提高。苏尔古特油气公司是俄罗斯产量排名第四的石油公司。近年来,该公司对西伯利亚、季曼岭—伯朝拉地区加大了地质勘探力度,公司石油储量、产量均有所提高。苏尔古特石油公司对向海外扩展业务持谨慎态度,近年来专心扩大在东西伯利亚的油气开采项目。鞑靼石油公司等地方政府控制的石油公司,力图通过扩大原油加工量,改善炼油设备,以高质量油品替代低质量的原油供应,占据国内外市场。巴什石油公司则呈现出发展乏力的态势。

3.合资项目发展缓慢

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境外石油公司的合资项目受政府严格控制,在摇摆中继续发展。近年来,俄罗斯与境外石油公司最大的合资项目是,秋明石油公司与英国石油公司合资组建了秋明—BP石油公司。2003年2月,俄罗斯秋明石油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决定合资组建新公司,在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英国期间,两国签署了成立该合资公司的协定,明确了双方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从而为成立合资公司铺平了道路。8月26日,俄罗斯政府主管部门正式批准了秋明石油公司与英国石油公司合资组建新股份公司的申请,秋明—BP石油公司正式建立。这是俄罗斯石油业最大的合资公司。最近两年来,由于俄罗斯政府油气行业对外国资本的排斥态度越来越明显,该公司正在力图与俄罗斯有影响的国有公司建立战略联盟,以此换取国家的支持。此外,俄罗斯石油公司还与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合资组建了东方能源公司。荷皇壳牌公司、埃克森—美孚等公司也与俄罗斯的石油企业组建了一些合资公司。

二、天然气工业公司的发展与扩张

俄罗斯在国际天然气市场占据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天然气工业公司控制着丰富的资源储量和庞大的开采、运输与销售网络,在俄罗斯天然气领域一直保持着超级垄断地位,在俄罗斯国内、欧洲乃至世界天然气市场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2005年,该公司进入全球十大公司之列。2006年,俄罗斯政府制定颁布了《天然气出口法》,进一步确立了天然气工业公司在天然气出口中的法定垄断地位。

将天然气工业公司建成超级跨国公司是俄罗斯在天然气领域的重要目标。长期以来,俄国内外对天然气工业公司在天然气领域的垄断地位提出诸多质疑,要求将其肢解为天然气开采企业和运输企业两个部分,但由于该公司在俄罗斯经济甚至政治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普京总统明确表示反对肢解该公司的主张,支持其在油气领域全面扩张,力争使其成为超级跨国公司。

近年来,天然气工业公司进一步壮大,根据该公司2030年前天然气工业矿产基础发展纲要,天然气工业公司计划将其天然气储量提高到23.5万亿立方米。仅2005年新增储量就达5834亿立方米,增长部分即可对德国出口15年。到2006年底,该公司的天然气实际储量已超过19万亿立方米。近年来天然气工业公司的投资额增长了两倍多,年投资总额达到100亿~110亿美元。

天然气工业公司除兼并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外,还于2005年收购了“诺尔特天然气公司”51%的股份,2006年以74.50亿美元的价格获得了萨哈林—2 项目的作业公司萨哈林能源公司51%的股份。该公司积极与俄罗斯另外两个相对较大的天然气企业伊杰拉公司和诺瓦燃料动力综合体进行了广泛合作。2006年6月,天然气工业公司与伊杰拉公司签订了2006~2010年合作协议,后者将参与俄罗斯天然气统一供应系统的扩建、改造和升级,合作发展运输基础设施,还将与天然气工业公司组建合资企业。此外,天然气工业公司还与中亚地区以及中东、北非甚至拉美地区的油气生产国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如收购了吉尔吉斯斯坦100个加油站,占据该国加油站网络的30%;与土库曼斯坦达成联合开发里海—土库曼斯坦段大陆架的协议;与伊朗计划在油气田勘探和开发、天然气运输、使用和销售方面加强合作,双方还决定就建立合资公司事宜进行协商。

天然气工业公司积极向电力行业进军,宣称将该公司建设成为全能型的能源控股公司。2007年2月8日,天然气工业公司与西伯利亚煤炭能源公司签订协议,以两公司现有的电力和煤炭企业为基础,建立合资企业。天然气工业公司所占股份为50%+1,新建电力企业将成为仅次于统一电力系统的俄罗斯第二大电力公司。根据该公司2007年3月颁布的文件,该公司计划收购第2号和第6号批发电力公司的股份。

三、电力工业的发展与改革

电力工业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其改革与发展不仅关系到各类企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也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俄罗斯电力改革是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的,其目标是实现厂网分离,将电网的自然垄断性与电力生产与配售的竞争性结合起来,实现电力工业的市场化。叶利钦时代侧重于对电力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但电力改革并未起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作用。普京上台后继续推进电力工业改革,但改革战略和计划更加系统全面,改革步骤更加稳妥有序。

俄罗斯电力工业的骨干企业是“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公司”。该公司是集电力生产、调度、输送与销售为一体的垄断性电力企业。控制全俄罗斯72个地方电力公司的440座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5.6万兆瓦,发电量占俄罗斯总发电量的69.4%。改革后组建的“统一电网系统公司”是国家垄断的电网企业,“统一调度局”是全国电力调度部门。除统一电力系统公司外,俄罗斯还有4个独立电力公司,分别是“俄罗斯核电公司”、“伊尔库茨克电力公司”、“巴什基尔电力公司”和“鞑靼斯坦电力公司”。电力行业的改革艰巨复杂。

(一)电力工业改革的必要性

俄罗斯电力工业的基础形成于苏联时期,“大一统”的电力生产和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电力工业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始显现,并已危及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设备老化陈旧。电力资产磨损率达到60%~65%,其中农村电网磨损率超过75%,电力系统的老化陈旧设备占15%以上,设备更新进程无以为继,导致行业风险增加,技术故障和事故频发。二是投资不足。随着设备的老化,一些发电站逐渐退出使用,导致电力供应缺口增大,电价上涨,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电力系统迫切需要大量投资,俄罗斯总统普京2007年4月26日在国情咨文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电力生产,计划到2020年电力生产要增加2/3,国家和私营企业投资12万亿卢布(约4670亿美元),建设新电站,改扩建电网基础设施。三是电力生产成本过高。据估算,俄罗斯电力行业每年非生产性支出高达600亿卢布(相当于电力和热能支出总额的13%)。在发电总成本中,“其他支出”项下开支所占比例1990年为4%,到2000年已提高到16%。四是电力生产与消费布局不合理,大量生产潜力闲置。据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发展战略,仅西伯利亚地区闲置发电能力就高达700万~1000万千瓦。核电和伊尔库茨克电力公司在使用统一电网方面受限,导致电力统一调配能力下降。五是电力企业管理落后,企业财务不透明,效率低下。

(二)电力改革的利益之争

俄罗斯电力改革牵扯面宽,各方利益诉求不同,致使改革进程缓慢。电力改革的利益相关部门有国家、“统一电力系统公司”、用电大户企业、电力企业股东、地方政府以及独立电力公司。国家作为电力企业最大股东,要求电力企业在不增加预算负担的情况下,保障稳定的电力供应;同时作为用电企业和居民利益的代表者,要求电力企业保持电价稳定。“统一电力系统公司”作为俄罗斯电力生产和销售的垄断厂商,主张加快推进改革,提高电价,减少对电力用户的“隐性补贴”,通过企业改革,吸引战略投资者,为公司稳定发展创造条件。俄罗斯用电大户主要是电力密集型的冶金企业,它们希望维持较低的电价水平,缩小本企业生产成本。居民是电力改革中的弱者,它们希望降低电价,国家作为居民利益的代表,要求电力公司制定各方利益兼顾的电价标准。同时,国家希望保留调控电价的权力。电力企业小股东的利益在于获得与投资的风险水平相一致的收益。地方政府和独立电力公司则希望通过电力改革,获得平等使用电网的权利。

(三)叶利钦时代电力改革的结果

叶利钦时代的电力改革首先完成了电力企业所有制的改造。1992年8月,俄罗斯政府在燃料能源部的基础上组建了“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该公司组织结构庞大,拥有10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厂、3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厂以及地区联合电网之间的全部输电线路,控制电力系统科研和设计机构,并掌握全国电网的调度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力批发市场和电力零售市场。国家建立了两级调控体系,由联邦电力委员会负责调控批发电价,地区电力委员会调控零售电价和居民电价。1995~1997年,俄罗斯又出台了一个电力改革方案,但由于利益争夺激烈,改革方案没有得到落实。因此,可以说,叶利钦时代的电力改革从总体上看只是改革的开端,尚未触及实质问题。

(四)普京执政时期电力改革的进程及特点

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电力改革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改革战略和计划趋于理性化、系统化,虽然经常受到改革停顿、进展缓慢的指责,但改革步骤稳妥有序,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改革仍在进行中。这一时期的电力改革同样是在激烈争论中开始的。2000年6月,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出台了一个新的改革方案。该方案的要点是:在电力生产方面,国家只保留对核电公司的控制权,放弃对统一电力系统公司的控股权,将下属发电厂出售改造为独立的发电公司。国家保留对电网和电力调度的控制权,放弃电价调控权,在电力生产和销售环节引入竞争机制,电价由市场决定,发电公司竞价上网。这一方案遭到许多专家的反对。2001年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组建电力工业改革工作组,制订新的改革方案,并组成了一个六人总统顾问委员会。普京总统责成包括科学院、州政府、电力工业部、原子能工业部等在内的十一个代表不同利益的单位,各自提出改革方案。2001年5月,电力工业改革工作组向普京总统提交了工作报告,并确定了最终的改革方案,电力改革从此步入了正轨。

1.普京时代俄罗斯电力改革的规划及进程

制订电力改革计划。2001年7月,俄罗斯政府批准颁布了《俄罗斯电力改革基本方针》,制订了《关于俄罗斯第一阶段电力改革措施的计划》。上述两份文件提出,将电力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制定联邦电力改革法案;确定电价与供暖价的价格形成原则;并入国家统一电网设施的范围;建立独立的核能发电公司;建立“联邦电网股份公司”、统一电力系统中央调度局、电力批发市场管理机构。制定颁布电力改革法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2003年3~4月,普京总统签署了电力改革“一揽子”法案,其中新制定法律法规有《电力法》、《过渡期电力运行特点及〈电力法〉生效后对一些法规进行修改以及确认一些法规失效的联邦法》,重新修改的法律法规有《俄罗斯联邦民法典》、《自然垄断法》、《节能法》、《电价及热力价格的国家调控法》。建立电力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其中包括作为“统一电力系统”子公司的中央调度管理公司(2002年6月17日注册,法定资本9.92亿卢布)、联邦电网公司(2002年6月25日注册,法定资本1270亿卢布)、交易系统管理机构(建立于2001年11月23日,统一电力系统公司有50%的投票权)。“统一电力系统”的改革。2003年5月,“统一电力系统”董事会批准了2003~2008年公司改革的战略构想,确定了统一电力系统的职能和目标、改革的阶段、改革的机制、公司发展方向。

2.电力改革的目标

根据联邦电力改革的有关法案,分阶段取消交叉补贴,分阶段放开电价。具体步骤是:建立电力批发和零售市场主体;启动电力批发市场;启动电力零售市场;发展电力技术基础设施。其中,分阶段放开电价的步骤是:2004年确定批发市场的电价水平,启动批发市场的自由价格部分(占5%~15%);2005年提高按自由价格售电的比例;2006年全面启动批发市场的自由浮动部分。同时,随着地方电力股份公司的改组,放开零售市场。2007年在欧洲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完全放开批发和零售市场。关于分阶段建立批发和零售市场主体问题,过渡期为2003~2005年初,这是改革试点阶段(第一阶段),建立批发市场的批发发电公司。2005~2006年为第二阶段,完成基础设施的创建和电力股份公司的重组。2006~2008年为第三阶段,独立公司开始参与自由市场。关于启动电力批发市场的措施包括:制定过渡期批发市场规则;建立并制定电力交易系统管理机构运行机制;确定批发市场价格浮动区间;批准交易合同订立及执行规则;制定平等享用输电、调度和交易系统管理机构服务的规则。关于启动零售市场的措施包括:制定过渡期零售市场规则;批准《向居民售电工作的行政许可章程》;改组地方电力股份公司,建立可靠的电力供应企业;确定向特定用户供电的办法。目前,俄罗斯的电力改革仍在推进过程中。

四、煤炭工业的重组与发展

俄罗斯煤炭资源丰富,其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居第三位。俄罗斯煤炭产量居世界第六位,占全球煤炭产量的5%,煤炭出口在世界居第八位。俄罗斯煤炭工业有113口矿井、128个露天煤矿,年采煤能力为2.8亿吨,还有年生产能力为1.19亿吨的40座洗选厂。煤炭工业就业人数为32.8万人。煤炭工业占俄罗斯能源工业产值的3.6%,占工业总产值的1%。2001年,私营企业采煤量占煤炭总产量的72%。2003年,煤炭股份公司私有化进程结束,私营公司产煤量达到煤炭总产量的95%。2006年的煤炭产量为3.09亿吨,出口煤炭8800万吨。根据《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到2020年,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比重应由11%提高到20%,煤炭在电力生产中的使用量应由34%上升到44%。

俄罗斯的煤炭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库兹巴斯、堪斯科—阿钦斯克、东西伯利亚、远东、伯朝拉、顿巴斯等地区。其中库兹巴斯矿区煤炭产量最高,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0%左右。煤炭产需地理布局不合理,从西伯利亚向其他地区调煤的运输负担较重,每年要从东西伯利亚和西西伯利亚外运的煤炭量分别占当地产量的30%和20%。

(一)煤炭工业重组及结果

俄罗斯煤炭工业第一阶段的改革已经结束,通过关停亏损煤矿,实现了行业的自负盈亏。国家对煤炭工业的财政支持减少了90%,国家不再提供亏损补贴。煤炭工业私有化改造完毕。这一时期对500多家煤炭企业实行了股份化和私有化,其中大部分企业进入了大型股份公司和控股公司。1997~2001年,国家通过出让国有股获利4.3亿美元,实际进入联邦预算资金3.76亿美元。煤炭企业的重组对行业状况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煤炭产量开始增长,企业的市场营销和资金管理状况明显改善,拖欠工资现象明显缓解。同时,关停大量煤矿导致传统产煤区出现了大量失业工人,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另外,发电站和冶金企业大多使用天然气作燃料,导致煤炭需求下降,煤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仍面临挑战。

(二)现阶段国家对煤炭工业政策的优先方向

为了调整国家能源供需结构,促进煤炭工业的发展,缓解传统产煤区社会经济问题,俄罗斯政府侧重在以下六个方面改善和加强对煤炭工业的支持:

1.增加电力生产中的煤炭使用量

煤炭市场的萎缩是由于受到了天然气价格的影响,为提高煤炭在电力生产中的使用量,首先需要改善煤炭质量,提高煤炭作为燃料的竞争力;其次要降低开采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煤炭的价格竞争力。国家通过行政、经济和市场调节措施,调控天然气和煤炭的供给和需求,建设新的以煤为动力的发电站。调整煤炭进口政策,降低临近哈萨克斯坦地区对哈电煤的需求,减少进口。

2.培育煤炭出口潜力

煤炭出口政策的重点是在保障国内供需平衡的基础上,扩大煤炭出口量。据预测,由于英、德、西班牙和波兰等国关闭了一些煤矿,对俄罗斯的煤炭需求将增加到3000万吨;东南亚国家对俄罗斯的煤炭需求也大幅提高。目前,限制俄罗斯煤炭出口的“瓶颈”在于俄西北和远东地区运煤港口的吞吐能力不足,煤炭运费较高。俄罗斯全部港口每年外运煤炭的能力总和不超过2600万吨。对现有港口进行改造,扩大煤炭外运能力,是未来一个时期内扩大煤炭出口能力的主要途径。

3.提高铁路运煤效率

煤炭运费过高是限制煤炭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铁路运输是煤炭的主要运输方式,煤炭运输占俄罗斯货物运输的25%。铁路运费过高,煤炭工业运输成本大,需要国家对铁路部门运费进行调控,确定合理的煤炭运输价格。

4.加大煤炭勘探力度

俄罗斯煤炭储量丰富,能够充分满足国内电力和冶金企业的需求。目前,国家对能源工业的发展缺乏系统规划,对矿产资源开采监督不力,存在很多野蛮开采现象,对生态造成巨大破坏,导致煤炭储量不合理使用。同时,近年来煤炭勘探工作量萎缩,高质煤炭新增储量不大。国家应采取措施加大地质勘探力度,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促使煤炭企业加强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5.加快固定资产更新

煤炭生产技术落后是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俄罗斯煤炭工业的固定资产磨损率已超过60%,许多设备均已超出其核定工作年限。对现有装备进行技术更新需要大量资金,超出了煤炭开采企业的承受能力。同时,由于订货不足,煤炭工业所需机械设备的生产企业的生产大幅下降。国际经验显示,发展技术租赁是煤炭工业更新装备的最佳途径。

6.增强煤炭工业的投资吸引力

煤炭工业年需投资180亿~200亿卢布。企业依靠自有资本进行投资的能力不超过90亿卢布。对煤炭企业来说,通过银行融资或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难度较大。目前,煤炭工业逾期贷款总额已超过800亿卢布,同时存在巨额欠税。对煤炭企业欠税进行重组是国家煤炭工业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