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忠孝礼廉故事
7980200000073

第73章 73比干死争

当商朝灭了夏桀之后,商朝的汤王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他以“仁道”治国,所以商朝开始兴盛,历经数代不衰,直到国君纣王即位。

纣王天资聪颖,又能说会道,但他却没有把自己的智慧用于治理国家,而是想尽各种办法来奢侈享乐。他的残暴和荒淫引得民间怨声载道,也使自己处于众叛亲离的局面,但他仍不知反省,而是想尽各种办法来粉饰自己的过错,并炫耀自己所谓的才能。

纣王的叔父叫比干,看到纣王如此荒淫无道的行为,就叹着气说:“国君暴虐到如此地步,若还不去劝谏,就是不忠了。国君有过失为臣者理应去劝谏,若因为怕死而不敢说话,就会对不起天下的百姓。”于是比干就到了纣王面前,用各种理论和例子来劝谏纣王改正过错,做一个贤德的君王。纣王不但没有采纳比干的意见,反而生气地说:“你如此贤德,我听说圣贤之人的心上有七个窍,你有没有呢?”

说着,就命人将比干的胸膛剖开,挖出了心脏来看,比干因此而死。朝中的一位贤臣箕子见此情景万分恐惧,因为他也曾劝谏过纣王,于是他便假装疯癫去做了奴隶,可纣王还是借故囚禁了他。

不久之后,周武王讨伐纣王,纣王兵败自焚而死。

美德感悟

比干明知劝谏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也要去进谏,忠臣之所以如此勇敢,能够把生死置于度外,是因为心中有一个“仁”字,所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挽救天下苍生。相传,商朝的微子看到纣王无道,第一个来劝谏,劝谏无效就隐身而退了,箕子也因劝谏而受尽屈辱,最后却保全了自己的生命,而忠义的比干却不惜以死进谏,最终被残暴地杀害。孔子将微子、箕子、比干称为“三仁”。

虽然他们三人的结局不同,但其忠于君王,心系天下百姓的心是无二的。人常说“忠言逆耳利于行”,由此可见忠义之人的话语不一定能让人听了很舒服,但却对人有好处。我们也应该学做一个忠义之人,不要为了取得别人的欢心而失去原则。同时也应该学会听从他人的忠告,要知道只有肯对自己说真话的人,才是真正对自己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