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忠孝礼廉故事
7980200000158

第158章 公义变俗

隋朝的时候,有一个叫辛公义的人做了岷州的刺史。当时,岷州有一个流传了百年的风俗:如果家中有一个人生了疫病,要么将那生病的人丢掉,要么全家都避开他,躲到别的地方去。而这些生病的人,因为没有人去服侍,多半都会死去。

辛公义也遇到了这样的一件事,他救了一位因疫病而被人抛弃的老婆婆,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后,辛公义决定要改变这个坏风俗。他下了一道告示,让当地人将有疫病的人都抬到衙门里去。当地百姓有的不相信他的做法,有的只说他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都不认为他真的是一个好官。

但辛公义却不理会这些议论,不但给这些生病的人找来医生为他们诊治,还吩咐衙役将自己的办公桌与床榻也搬到了衙门大堂。他每天与这些病人在一起,一边处理公务一边尽心照顾病人,甚至自己因为劳累过度而晕倒也在所不惜。

后来,大家看到得疫病的人大部分都痊愈了,这才相信了辛公义的话。于是,百姓们纷纷来到衙门口道谢,辛公义这时说道:“大部分疫病病人都因为得不到照顾而死去,你们看我照顾病人,不是也没有被传染而死吗?所以,不要再轻信谣言,疫病也是可以治愈的,大家都应该尽心尽力照顾病人啊!”

百姓们听到这里都感动地哭了起来,而这个坏风俗,也在辛公义这种孝义道德的感染之下被废除了。百姓们纷纷称呼辛公义为“慈母”。

美德感悟

义,是一种公正,是合乎正义的道德、行为或道理。辛公义不畏疫病,细心照料病人,让百姓们亲眼看见,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做法,他用实际行动,给百姓们作了一个好榜样。

尽管抛弃病人这种看上去很残忍的事情是古人的旧风俗,但在今天社会里,这种现象似乎也不少见。不仅是对病人,有的人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一样唯恐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不愿意去伸出援手;还有的人,尽管心存不忍,但看到别人不义的行为,自己却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去做。内心缺少义,行为上自然也就不可能表现出来义。

如果大家内心都能有义,都有合乎正义的道德,那么人们就能少做一些错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不会再那么冷漠,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