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40才开始
7978800000003

第3章 赔本经营的青年时期(1)

我曾经不止一次渴望自己能够再次回到童年和青年时期。这倒不是因为我想逃避和忘记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就童年和青年这两个人生阶段来说,它们是幸福而令人兴奋的。处于这两个时期当中的人不会感到悲哀,也不会招致任何明显的失败。但生活一直都是在向前进行的。做过的事情,无论好坏,都终归做过了,既无法收回,也无法重新去做。在“永恒的现在”中,所有的昨天和所有的明天都只不过是迅速搏动的瞬间而已。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我无法产生桑塔亚那在他的一首诗中所表达的感觉:

青年时期就是如此;

直到我们从那个夏日的恍惚中醒来,

才发现我们的前面是绝望,

后面是空虚。

我也无法清醒地想像自己明天会感到悲伤,因为我现在还能活的年数已经不及我16岁时能活的年数了。40岁之后的生活远比40岁之前的生活更令人兴奋,对人更加有益。每一次损失之后,都会有更大的收获。而且这些收获也并非自圆其说者虚构的故事。它们可以被列举出来。

从出生到18岁之前,我们一直都处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个时期充满了令人愉快的困惑和令人兴奋的秘密;对于弱者和娇生惯养的人来说,这还是一个无责任感的极为危险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依赖于父亲和其他年长者为其提供帮助和管理。意志薄弱的人太喜欢这样子了;因此这就铸就了他的失败。意志坚强的人不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并通过某种方式避免它。但无论对于弱者还是对于强者,他们在这些年当中都绝对算不上生活得富有;他们只是发挥了动物的本能而已。

处在18岁以下的年龄,没有人会知道任何事情;没有人会对任何重要的主题产生清楚的认识;或许除了在音乐方面的技能以外,没有人能够掌握一项重要的技能;没有人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狂怒的情绪;没有人会使自己的谈话让人产生兴趣;在生活的方式上,没有人会像成年人那样生活。当然,我这样说只不过是在陈述一些陈词滥调和不言自明的道理。婴儿、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所有事情变化得过于迅速,因而无法塑造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或能力。

前景暗淡的青年时代

从18~22岁,或者至23岁前后,我们开始学习社交生活,而且对正式的社交生活的学习不亚于对娱乐性质的社交生活赔本经营的青年时期的学习;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这个时期到来前后结婚和定居。在我们国家,姑娘们通常在22岁前后嫁人,小伙子们则在24岁时娶亲。然后,所有的人都开始谋生;95%的人从来都未能逃脱这项毁灭性的任务。他们不但要承受养育孩子的重任,而且还要长期为购买房子和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而吃尽千辛万苦。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事业至少消耗了一个人在40岁之前的绝大部分精力。然后,我们才开始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是,我们也有可能从来都过不上这种生活。

时光就这样延续了许多许多年。但是,年轻人的前景逐渐变得暗淡起来。在美国,人们真正开始拥有生活的时间比其他国家的人晚得多。之所以如此,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优越的条件引起的,而在另外一种程度上则是由恶劣的条件造成的。然而,哪些条件是优越的,哪些条件又是恶劣的?这也许是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我们将童年的时间大大延长,足以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这是明智的还是愚蠢的?在我看来,这其实是有害的;但是,某些优秀的公民却坚持另外的观点。毋庸置疑,我们的教育体制使我们早在年龄成熟之前就已经进入了成年人的生活。我们在这里决不能忽视山姆大叔的这种幼稚症,因为大部分人之所以在40岁之后才开始成年人的生活,正是因为这种幼稚症发挥了特殊的作用。留心一下整个国家的潮流,除了个别的特例之外,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甘愿沉溺于婴儿期的民族。

我们为儿童开办的各类学校可谓好极了;从幼儿园到中学,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学校。大人们在管理孩子方面是最擅长的——但是,等到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到了本应以成年人的标准对待他们时,我们却是最不擅长的。中学教育是我们这片土地的耻辱;我们第一流的文科学校是世界上最大的笑料。即使我们最有能力的人也会在那里变成低能儿。

我在这里不想列举人们经常对中学提出的厉声控诉。我只想部分地引用杰西.H.纽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林肯学院院长)1932年在中等教育研讨会上发表的一段讲话:美国的中学是保守主义的堡垒,其课程设置过于传统,让人看不到希望,不能有效地与青年人的需求相结合。中学的惰性令人吃惊。它们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除了极个别的例子以外,只不过是早已过时的教育观念的典型而已。每一种试图做出根本性变革的努力都遭到了其教职工中的大多数人的坚决反对。

中学所教授的一切内容都是为了预防20岁以后的生活。

数百万的人迫不得已地接受几何学教育,即使他们将来根本无从使用,甚至他们在智力游戏中也找不到几何学的用场。英语、法语,以及其他语言的语法被强行灌输给一些不愿意掌握它们的人,而这些人从来都未能学会说好任何一种语言,更不要说发现语法自身具有何种意义了。那些绝对无话可说的人被强迫将语法全文书写出来,一遍又一遍地书写,直到那种简直不存在的东西缩变为一种消极的质和量的问题。体育在如此大的程度上被社会化和商业化,以至于它无法为人们带来任何乐趣,不能让从事它的人获得任何益处。大城市里的中学生接受的与穿着打扮、举止方式以及化妆品有关的标准非常荒谬。我们只需以底特律为例,就不难证明这一点。在这座城市中,扎着波兰和匈牙利腰带的小女孩儿每天早上去学校之前都经过了精心打扮,这一切都是为了取悦于公众。但是,我敢说,所有这类做法对你来说都实在是老掉牙了的故事。实在不值得一提!

走出校门的迷途者

我们决不应该为此责备年轻人,而应将过失归于他们的长辈,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我们现在正就事论事。因此,我们必须附加一点,那就是我们的年轻人在中学和大学里学到的很少。成千上万的学子走出校门之后,尽管他们腋下夹着学位证书,但是他们的大脑当中却空空如也。甚至有些人所掌握的知识还不及他们刚入校时掌握的多。这是不是很荒唐?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卡耐基基金会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提交了他们在宾夕法尼亚州40多所中学及大学中进行测试的结果。

高年级的学生在准确掌握标准单词、历史事实,以及基本信息等方面甚至还比不上刚入校的新生。尽管他们在普通科学方面的知识大为改善,但是在其他大多数学科方面,他们却止步不前,甚至还出现了退步现象。还有什么比大学生如此缺乏能力更让人感到悲哀呢?我们承认,大学毕业生的智力优越于大多数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但是,他的智力还没有就实际的技能接受训练。他的阅读不但缓慢,而且不够准确。他已经忘记了他在初级中学所掌握的绝大多数算术问题。就弄虚作假,吃吃喝喝,夸夸其谈,和脏话连篇来说,他早已习以为常了。

在使年轻人智力退化和道德沦落方面,学校作恶不够,家庭接下来将这种恶行做到了极致,由此真正成为了学校的帮凶。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纵容,接受了与他们的国家及其领导人有关的甜蜜谎言,这些年轻人甚至从来未能养成正常的基本兴趣和追求,而我们知道,即使神智清醒的动物也不至于如此。由此可见这些年轻人是多么的可悲了。

悲哀之余,我不得不认同天才哲学家罗伯特.E.罗杰斯在其极具说服力的作品中所持的观点,即“我们的年轻人虽然受过教育,但由于无所追求,他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对于那些无需花费金钱或取得成功就可得到的东西,他们丝毫也不感兴趣,哪怕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称得上是永久性的资本,比如:知识储备充足的大脑,上流人士的言谈举止,老练而敏锐的欣赏力,充足的精力,通过后天努力而获得的产生兴趣和引起兴趣的能力,等等。

罗杰斯在他充满魅力的小册子《如何做一个令人感兴趣的人》中写道,他曾经多年乘坐火车进出于波士顿。在火车上,他发现有许多往返于学校和家庭的中学生、大学生和工业学校的学生。他用了很长的时间听他们谈话。结果发现他们压根儿没有说出来什么。

他们没完没了地谈论考试分数、体育以及人格等。他们不喜欢读报纸,从不谈论他们的学习内容……他们的家庭,老师,还有公众的舆论,从未教会他们如何才能成为受过教育和有教养的人——如何才能成为令人感兴趣的人……

他们所浪费的时间令人吃惊。其实,他们本可以在那些火车上完成他们的大部分作业。他们本可以详细阅读一份有益的报纸;可以从五、六本编辑和内容都很精美的杂志中任挑一本,认真阅读……

这就是当今的现状!我想,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所有的年龄段和文化层次中竟然有数百万人从未上过生活的第一课。

他们步出所谓的学校之后试图管理自我时,要由此经受残酷的磨炼。你能否明白我说的这个道理?他们必须花费10~15年的时间,将不良教育和欺骗性文化对他们的毒害从他们的神经系统艰难地驱逐出来。在这场令人悲痛难忍的斗争中,年轻的男人必须在事业上起步,而年轻的女人则必须生养孩子和建立家庭。当他们迫切需要有一个公正的机会,以便能够认清自我时,可惜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投入了。只有精力充沛和意识健全的人才能历经磨难,最后取得成功。他们最终发现,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是在离开大学之后才真正开始的。直到仆人玛吉发现一顶旧帽子和一件旧长袍并把它们卖给了收买破烂的人时,他们的生活还远远没有开始。

然而,大体上讲,我们的大学毕业生的生活甚至到40岁时还没有开始。他们从来没有认清自我。刚刚过去的20年已经为他们制造了新的障碍。高级别的工作越来越要求他们做好充足的准备。出众的年轻人必须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特殊训练方面,无论这种训练是在职业学校中进行,还是在实验室或办公室中进行。年轻的医师很少能够在30岁之前就独立地脱颖而出。工程师亦同样如此。想要成为大学教授的人最早也要在35岁左右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工商业领域的技师们进步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在过去的27年中,我对好几百名能力出众的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少人在35岁之前都未能找到他们的第一份工作,尽管他们毫无疑问地在早些年都通过干零活儿得以维持生计。

我承认,所有这种现象并非这类年轻人的过错;而是愚蠢的教育模式在工业膨胀和社会解体的特殊时代里所导致的结果。25年以后,这种不幸也许会消失。我们所有人当然都希望如此。到了那个时候,在当今社会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会怎么样呢?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会早些开始吗?我看恐怕不会。

一个人必须先彻底掌握较低层次的技能,直至无需专心致志即可对某种技能加以利用,他才有可能达到同一种技能的较高层次。对于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说,假如他必须看清手指接下来要敲击哪些键才能弹奏,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出色地演奏任何乐曲。直至指法自如之后,他才能够在弹奏乐曲时运用这种特殊的技能。

在我看来,这意味着我们如今忽视了某个问题。即某种特定的技艺所包含的阶段越多,一个人工作的时间就必须越长;因此,一个人成名的时间通常也越晚。所有的职业都明白无误地证明了这个道理。工作的复杂性,深度和广度推迟了工作者取得成就的时间。对于文学创作、建筑业、戏剧和音乐等领域的大师们来说,生活是在40岁时开始的。洛威尔.J.卡尔已经指出,美国的重要发明家成名时的平均年龄是47.3岁。

40岁之前,我们可能是优秀的学生,但是几乎没有任何人成为学者;虽然博学,但不够明智;虽然见多识广,却称不上经验丰富。少数奇才式的人物虽然在中年时期到来之前就积累了原始的学术材料,但是,他们直到后来才能将这些材料消化吸收。因为时间对于具备足够的学识、智慧和经验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当中,究竟有多少像华兹华斯那样的人呢?29岁时,华兹华斯从德国的戈斯拉尔动身,前往英国。他决心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精力和诗歌创造力全部用于实现一个唯一的目标,即创造一种所谓“人类、自然与社会”的惊世哲学。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像华兹华斯那样持续耕耘了50载,结果却未能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呢!

40岁才真正认识复杂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