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女性健康大百科
7977900000041

第41章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出现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好发于青壮年,多发于16~40岁之间,是一种功能性精神病,患者一般不会有意识和智能方面的障碍,但发作时常常影响本人的劳动能力,且对家庭和社会也有影响。

到目前为止,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是,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女性朋友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使得女性精神问题日益凸显。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表现为狂躁不安、偏执、抑郁、恐惧焦虑、幻听幻觉、敏感多疑、强迫急躁、思维紊乱,严重者还会出现胡言乱语、乱摔东西、冲动伤人、不能控制自己等过激表现。患者在发病时,可能出现一些毫无根据的奇怪想法,如怀疑有人要害她,坚信配偶有外遇,听到别人议论她,指责她,或者看见奇怪的影像,闻到不愉快的气味,尝到食物中有特殊的味道等幻觉,以至最终悲观绝望而自杀。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多见的一类,一般起病较缓慢,起病年龄也较其他各型为晚。

◎症状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为:妄想和幻觉。妄想为原发性,主要是疑病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和影响妄想。如患者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是针对自己的,别人的议论是对她的负面评价、别人清嗓子的声音是在传递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别人看她的眼神充满鄙视等。幻觉则在妄想前后或同时出现,常为对其不利的言语性幻听,也可出现幻视、幻触、幻嗅等。除妄想和幻觉外,也可有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等表现,但本型病人智能完好,生活可以自理。

◎病因

关于精神分裂症(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病因,在西医中尚不明确。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基因(遗传)化学平衡失调、怀孕和分娩期间的并发症等几个方面。中医认为,该病多因情志失调,气郁痰生,痰与火互累,痰迷心窍而为癫,痰火扰心而为狂。且二证多相互转化或并见。

◎治疗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的疗程治疗。药物常选用抗妄想靶症状的氯丙嗪每天200~300毫克、奋乃静每天20~40毫克,或酌情选用氟奋乃静癸酸酯(FD)25毫克,肌肉注射,每2~3周一次。

需要指出的是治疗中要照顾患者的心理,如把病人留在家里,只服以小量药物,或偷偷地将药放进饭菜里,这是绝对不行的。因为这会加重和扩散病人的妄想,如“给她扣上精神病帽子”、“给她往饭菜中下毒药”等。

◎预防

预防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最好办法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当患者出现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时,要及时就诊,以控制病情。

此外,病人症状被完全控制后,还要动员、说服病人坚持服药,巩固疗效;一旦病人不承认自己有病,不再服药时,家属一定要及时带她复查,预防疾病复发。

◎有效缓解方法

缓解食疗方

猪肚1具,洗净,内放1枚金戒指,用线缝好,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出汤;然后重新加水炖烂,取出戒指。吃肚喝汤,分次服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躁扰不安、恼怒多言者。

缓解中药方

生铁落饮加减:天冬、麦冬、贝母各9克,胆南星、橘红、远志、菖蒲、连翘、茯苓、茯神、黄连各3克,玄参、钩藤、丹参各5克,大黄6克,生铁落30克,辰砂1克。痰火壅盛、舌苔黄腻甚者,可同时服用礞石滚痰丸以泻火逐痰,用安宫牛黄丸开窍;肝胆火盛者,可同时服用当归龙荟丸以清肝泻火。

小贴士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有“有人要害我”的念头而不肯吃饭,因此,对于有被害妄想、幻嗅、幻味的病人,可以让其自己做饭来吃。而自罪妄想者总认为自己有罪,不配吃饭,对这样的病人可将饭菜搅拌在一起,让其误认为是残羹剩饭而吃下。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还总是听到某处有声音在骂她、攻击她,此时患者常常表现为情绪激动。这种情况下,可将病人带到他所想的地方,证实确无客观事实存在,并做好说服解释,缓解病人的情绪。

瓦解型精神分裂症

瓦解型精神分裂症也是较为多见的一种类型,好发于18~25岁的青年人。其起病的缓急,常与始发年龄相关,始发年龄越早,起病越缓慢,病情呈阵发性加剧;始发年龄越晚,起病越急骤,可在短期内就达到高潮。

◎症状

瓦解性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为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思维障碍者表现为:言语杂乱、内容离奇,让人难以理解。情感障碍者表现为:喜乐无常,令人难以捉摸。行为障碍者表现为:动作幼稚、愚蠢,作鬼脸、傻笑、玩粪便、吃苍蝇等,令人无法接受。此外,这类患者也可能存在妄想和幻觉,但一般比较片面简单。

◎治疗

药物治疗

该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原则是:首先要尽快控制其兴奋症状,可采取打针、输液的方法给药,或合并电休克、电针治疗及适量的安眠药等;待其兴奋症状被控制后,再给予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疗程治疗;待患者症状完全缓解,自知力恢复后,可将药物减至维持剂量,并可回家继续服药。

环境治疗

给病人安排有益的环境,让其重建信心并适当发展人际关系,防止其社会功能退化。

◎预防

由于该型患者多为18~25岁的青年人,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尽量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对子女的要求不要过严,期望不要过高,以免使孩子们过早地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而导致精神崩溃。

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早就诊,以尽早控制病情,以免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

另外,对于已经康复的患者,要坚持用药,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预防复发。

◎有效缓解方法

缓解食疗方

伏神粥:伏神50克,羚羊角25克,大米150克。将伏神和羚羊角捣碎过筛为末,与大米同煮为粥即可。可用于狂躁不安、兴奋不眠、胡言乱语、面红耳赤、尿黄便结者。

针灸疗法

取穴:头两侧(相当于太阳穴)、肘弯处(相当于曲泽穴)。

方法:用三棱针在上述部位各点刺1针(出血),约流出紫黑血100毫升。隔15日左右再刺1次。适用于惊吓所致到处乱跑、嚎叫、啼哭或傻笑、唱歌等。

小贴士

由于青春型患者发病时大多兴奋躁动,常有伤人伤己的行为,因此要采取有力的防范措施。患者冲动时,一定不要从正面强行制止,否则容易加重患者的兴奋或躁动情绪。应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然后家人共同从侧面保护患者。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较为少见,多在青壮年期发病,且一般起病较急。

◎症状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表现为紧张性木僵,如病人不吃不喝、不动不说,如泥塑、蜡像一般,任意摆动其肢体也不反抗,但意识始终清醒;有时又从木僵突然转变为兴奋躁动,此时,病人行为暴烈,常毁物伤人,但一般数小时后可缓解,严重者可持续一昼夜,之后又进入木僵状态。

◎治疗

一般认为,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如舒必利、奋乃静、氯丙嗪等,坚持3~6月(即一个疗程左右)。若能够在治疗早期合并电休克治疗,病人多可达到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的效果。若能长时间坚持服用药物,即可保持病情稳定,一般也不会复发。

◎预防

因为目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不明确,所以,从根本上预防还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二级、三级预防开始,尽早消除疾病或控制病情的发展。如发现患者日常表现异常,突然少言寡语、眼神呆滞等,一定要及早就医,争取第一时间将病情控制住。

另外,就是康复后,要继续用药观察,预防复发。当然,最根本的是让病人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遇事不钻牛角尖。

◎有效缓解法

缓解食疗方

黑豆羹:取黑豆90克,淡竹叶20克,枸杞茎叶25克。用1000毫升水煎煮黑豆、淡竹叶,取约500毫升药汁,加入枸杞茎叶,煮熟,加调味料即可。可用于精神狂乱、异常兴奋、语无伦次、躁动不安者。

耳针疗法

取穴:主穴为神门、缘中、皮质下;配穴为心、肾、肾上腺、外耳、内耳。

治法:主穴为主,酌配配穴,每次选3~4穴(双侧)。先于一侧耳穴区找到敏感点,用毫针捻转刺激(手法宜强),留针半小时,并行间断刺激。针后,于另一侧耳穴,以王不留行子压丸刺激。针刺每日或隔日1次,压丸每周1次。可有效消除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幻觉和木僵等症状。

小贴士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不动,因此要加强生活护理。注意患者的口腔卫生,每天用干净的纱布蘸淡精盐水或清水擦拭口腔,以防口腔溃疡;及时为患者擦浴、更衣、翻身,保持床铺整洁、干燥,防止发生褥疮。同时要将患者的肢体保持舒适的姿势,并根据气温增减衣物。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些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有短暂的紧张性兴奋发作,常会伤人毁物,因此患者身边不要放危险物品。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较为少见,常于青少年期发病,一般起病隐袭,且发展缓慢,长者可发展两年,预后较差。

◎症状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早期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注意力涣散、精神萎靡、头昏失眠等,之后逐渐变得孤僻、懒散、兴致缺失、情感淡漠、行为古怪等。但没有妄想、幻觉等症状。

◎治疗

药物治疗

早期治疗可使用氯丙嗪或奋乃静等抗精神病药物,且需要系统的、充分剂量的疗程治疗。症状好转后,给予长期药物维持和康复治疗,争取保留住病人的某些社会劳动能力。

环境治疗

患病早期及症状发展期应住院治疗,待症状好转后,最好回到社会、家庭等让患者感到融洽的气氛中。以免单调的医院环境使病人的社会功能缺损,加快精神残疾的进程。

◎预防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为青少年,除遗传因素外,还可能与家庭气氛、学习压力等有关,因此,家长应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对预防患病也极为重要。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起病早,发展慢,常不为人注意和发现,因此,家长对于孩子的异常行为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病情加剧。

◎有效缓解方法

缓解食疗方

桃仁粥:取桃仁100克,大米250克,将桃仁与大米一同加水,按常法煮粥,渴即饮服,不拘多少。可用于神志失常、语无伦次、抑郁寡欢者。

小贴士

除常规用药外,同时要给予该型病人康复训练,尽量保留其某些生活和劳动能力,如为其安排好作息时间,指导其料理生活,督促其进行简单的劳动等,从而延缓精神衰退的进展。经常带患者外出游玩或参加社会活动对疾病康复也非常有利,参加活动时,一定要让患者感到快乐,多夸奖,多鼓励,防止患者进一步封闭自己。

躁郁症

躁郁症是一种呈周期性出现的情绪过度高昂或低落的疾病。因为这种情绪波动比正常人要大,持续时间也长,所以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与生理功能。好在,躁郁症在持续有效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下,可有效治愈。

◎症状

躁郁症患者会出现极端的两种情绪反应,一是狂躁,一是忧郁。狂躁阶段的特征为:情绪异常兴奋、自我膨胀,睡眠减少,异常健谈、多话,思维也经常跳来跳去,易分心;在行为上可出现诸如疯狂购物而不计价钱此类的失控行为。忧郁阶段的特征为:心情沮丧低沉、对所有事都缺乏兴趣或反应迟缓、体重改变、出现睡眠困扰和负向的认知或看法等。

◎病因

对于躁郁症的病因,目前也没有定论。但多数人认为,一个人的基因及环境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及预后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现有理论倾向于有些个体先天即较容易发生脑部化学物质不平衡现象,加之生活中的压力事件,促使其发病。所以,躁郁症患者的兄弟姐妹及子女罹患此症的几率较高,应加强预防。

◎治疗

目前,对躁郁症的常规治疗大多采用注射碳酸锂与精神治疗相结合的办法,微量元素锂可改变规律性的循环周期,从而帮助躁郁症患者缓解病情。此外,还可用电休克疗法或持续睡眠疗法,以阻断其内部的非同步化程序,或者还可以采用改变外界同步因子的做法,如人工延长光照时间、易地疗养等利用视觉差异来调整生物节律。

同时,躁郁症也离不开心理治疗,心理治疗通常着重于因疾病引起的生活调适困扰,提供给患者及家属以情绪支持、教育、应对技巧,监控症状,是治疗的持续。

◎预防

因为躁郁症可能与遗传有关,从预防的角度讲,要优生优育,尽可能消除遗传方面的影响。对于后天预防,则主要是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理素质,豁达开朗,心胸开阔。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不妄劳作,尽最大可能减少心理压力。

另外一方面,就是要预防躁郁症的复发。因此,在症状稳定后,要持续治疗,预防复发,减少躁郁症状出现的频率。

◎有效缓解方法

缓解食疗方

方一(木耳豆腐汤):木耳30克,豆腐3块,去皮胡桃7枚;上述材料用水炖熟,连汤带渣服用。每日1剂,适用于躁狂症。

方二(羊脑羹):羊脑子一个,用砂锅加清水煮熟,加适量蜂蜜热吃,一次吃完。每隔两日吃一个,连服10个,适用于抑郁症。

自我按摩

按压曲泉穴位,可以帮助减轻躁郁症的症状。方法是:弯右膝,大拇指放在膝内侧起皱处上部,刚好在膝连接处下面(可摇摆你的腿去找到它)。按压一分钟重复2~3次,然后做左腿。

小贴士

当病人情绪低落时,要耐心倾听病人痛苦的心声,让他感觉到有人在关心他,愿意帮助他。不要用激烈的语言否定或讥笑病人所说的话,也不要与他争论对或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