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女性健康大百科
7977900000036

第36章 整形外科·外伤

颜面伤口、骨折

颜面伤口只限于皮肤和皮下组织,以及伴随颜面骨骨折的情况。通常,人体颜面骨的眼底骨、鼻骨、颊骨、上颚骨、下颚骨等部位都非常脆弱,稍有不慎,极易引起问题。

◎症状

颜面伤口、骨折的具体症状有脸部变形、皮肤感觉麻痹、张口困难、咬合不正、鼻塞、流鼻血、看东西模糊、嗅觉失灵等。

◎病因

车祸、意外跌落、运动伤害或是受到攻击,都可能引起颜面伤口、骨折等损伤。

◎治疗

治疗本病症前需将伤口洗净,再进

行消毒等护理程序,必要时还要视伤口情况进行缝合。同时,还会依据骨折情况,对患处进行切开头皮或是口腔等操作,并将移位或是折断的骨头放回到原位,并用薄质的钛制夹层来固定。有点要说明的是,这种手术不会切开脸部,所以伤者不必顾虑容颜受损。

1.注意在工作、劳动中的头面部保护;

2.驾车时要系好安全带,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3.避免与人发生斗殴等行为。

◎有效缓解方法

患者康复期间要慎用或是禁用化妆品,饮食上也要严格控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要戒除烟酒;保持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态,这对病情的康复也非常关键。此外,患者受伤后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时,需注意如下几点:创伤严重者要禁止活动;以防止出现意外;有出血者需进行临时包扎止血,防止出血过多引起休克;疼痛剧烈者可临时用冰袋冷敷止痛。

烧烫伤

烧烫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不良后果。

◎症状

从烧烫伤的程度来看,主要表现有以下三种症状:

◎预防

一度烧烫伤:受伤皮肤发红、肿胀,有火辣辣的痛感,但没有水泡。

二度烧烫伤:受伤皮肤局部红肿、发热,疼痛难忍,有明显的水泡。

三度烧烫伤:受伤仿害到皮肤下面的脂肪、骨和肌肉,皮肤焦黑、坏死,但疼痛不剧烈。

◎病因

身体肌肤接触沸水、滚粥、热油、热蒸气都会导致烧烫伤。

◎治疗

烧烫伤程度不同,救治措施也不同:

1.对于一度烧烫伤,需立即进行“冷却治疗”,即把烧烫处浸在凉水中,以减轻余热损伤、肿胀、疼痛、起泡等问题,通常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完全止痛。为了尽快愈合伤口,也可以用鸡蛋清、万花油或是烫伤膏涂于烫伤部位,3~5天后便可自愈。

2.二度以上烧烫伤创面需用下述处理方法。

(1)小面积的二度烧伤、水泡完整者,可在表面涂以碘伏等;然后吸出泡内液体,加以包扎。

(2)较大面积的二度烧伤、水泡完整,或小面积的水泡已破者,剪去水泡表皮;然后外用烧伤膏(含制菌药和皮质醇),或用其他制菌的中西药药液(可以单层石蜡油纱布或药液纱布使药物粘附于创面)。创面暴露或包扎。

3.三度烧伤表面也可先涂以碘伏,准备去痂处理。注意:创面不宜用龙胆紫、红汞或中药粉末,以免妨碍创面观察。也不宜轻易用抗生素类,因为容易引起细菌耐药。

原则上,深度烧伤宜用暴露疗法,在48~72小时内开始手术切痂和植皮。面积愈大,愈应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及早去除痂壳,植皮覆盖创面。

◎有效缓解方法

缓解食疗方

方一:取黄柏、地榆、白芷各30克,研细粉,与香油混合后调搽患处。

方二:取水豆腐1块,糖50克,搅拌后敷于患处,可止痛。适用于伤处未溃破的情况。

方三:取绿豆粉30克,鸡蛋清适量。两者调匀后,涂于患处。

方四:取槐角、焙黄各适量,研细粉后与香油调匀,涂于患处。

方五:取苦杏仁适量,研末后,用糖调匀,涂于患处。

方六:取白矾、花椒、香油各适量,前2味入砂锅炒,待花椒呈黄色后,将二味研细末;再用香油调成糊,涂于患处。

方七:取鲜牛奶适量,再把消毒过的纱布浸于牛奶中,再敷于患处。

方八:取鸡蛋1个,白酒20克。将蛋清与酒调匀,涂于患处。

肥厚性瘢痕

医学上将瘢痕分为肥厚性瘢痕、瘢痕疙瘩两种。任何人在治疗伤口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创口。而创口的愈合处很容易形成肥厚性瘢痕。肥厚性瘢痕须经过半年到数年的时间才能恢复。严重的肥厚性瘢痕如果处理不当,也可发生癌变。

◎症状

1.肥厚性瘢痕在皮肤受外伤后3~4周内发生。

2.瘢痕呈淡红色或红色的斑块,隆起增厚,表面有细小的毛细血管扩张。

3.之后,瘢痕会持续或间断生长数月至数年,形成不规则的“蟹足状”外观。而更为多见的是瘢痕生长数月后停止发展,潮红消退。

◎病因

肥厚性瘢痕由皮肤结缔组织过度增殖和透明变性形成,原因是体内修补因子因创口刺激而过度增生,一般来说,创口越深,瘢痕也会越厚。

◎治疗

常见疗法有局部封闭疗法、音频电疗法、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以及手术切除加放疗等。若实施了手术疗法,术后可采用放射治疗或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联合疗法。

采用何种方法治疗,需根据患者皮肤损害大小、单发还是多发、静止期还是活动期等情况进行判断,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预防

深二度以上的烧烫伤,一般都会造成肥厚性瘢痕。肥厚增生的过程大致需要一、二年的时间才会慢慢成熟,变成比较软化,接近肤色,也不再痛痒。在这一、二年内最有效防止瘢痕肥厚的方法是穿戴弹性衣,保持压力。

弹性衣除了洗澡外,应全天候持续穿戴,并应定期返诊检查压力是否足够。对于弹性衣效果不佳的部位,可以加上矽胶片来加强。某些外用或局部注射用的类固醇对瘢痕也很有效,不会有全身性的不良反应,可以使瘢痕软化;但需要每月注射至效果出现为止。

◎有效缓解方法

本病术后对瘢痕的护理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过早地揭术后刀口的痂。

2.伤口发痒时,可涂抹一些外用药,如肤轻松、去炎松、地塞米松等。

3.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伤口,防止紫外线刺激形成色素沉着。

瘢痕疙瘩

瘢痕瘤是一种皮肤创伤后发生的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及透明变性的皮肤良性肿瘤。本病是一种不正常的厚的瘢痕组织,并且有复发的趋势。

◎症状

瘢痕疙瘩凸出皮肤表面呈瘤状增生,表面光滑,色红而发亮,常发现有扩张的毛细血管向外延伸。皮肤损坏至边缘向外伸出,蟹脚形变,皮肤损伤大小不一,外形各异、质硬、感到奇痒或有刺痛灼热感。发展较缓慢,但持续增大,有的患者偶尔有恶变(反复感染溃疡者),瘢痕疙瘩好发于胸、肩、颈、背与耳郭。

◎病因

此病与体质有关,是由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的产物,凡属瘢痕体质者表皮若受到损伤,如创伤、蚊虫叮咬、防疫注射、烧烫伤、毛囊炎、痤疮等就有很大可能形成瘢痕疙瘩。局部因素中包括外伤后的炎症、异物刺激、张力过大等。

◎治疗

治疗本病不能单纯用手术切除,还应配合放射疗法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同时,治疗时还需与肥厚性瘢痕及纤维瘤等病症鉴别诊断。

◎预防

预防措施主要在于瘢痕形成前、形成间尚未成熟阶段,主要目的是尽量去除各种造成瘢痕增生的因素,减少瘢痕的生长,预防瘢痕对机体造成的各种畸形和功能障碍。

预防瘢痕疙瘩要注意以下事项:

1.平时注意防止创伤、烧烫伤、打耳孔、纹眉线等,以免损伤真皮,特别是免疫功能差的部位,如胸前、肩等部位。

2.创伤愈合之后,要尽量避免瘢痕处的机械、化学、热力的刺激,避免反复牵拉、摩擦溃破、感染的发生。

3.平时常吃含碱类食物如海带等。因为这些食物长期食用有改善其瘢痕体质的功能;

4.内衣最好穿纯棉的弹性制品。

◎有效缓解方法

自我按摩

用手掌根部揉按瘢痕,每日3次,每次5~10分钟。此法主要用于刚脱痂的伤口,对于旧伤疤效果比较弱。

小贴士

对于瘢痕疙瘩的护理方法还有很多,包括术后要避免患处的摩擦与搔抓;早期的新鲜创口,应彻底地除血块、异物和碎片;颜面部的瘢痕可用蜡块敷贴;对已失去活力的组织,也应彻底清除;不可任由创口自愈,否则易形成瘢痕增生、瘢痕挛缩和与深部组织的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