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罗隐(883~909),原名横,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文学家。少有文名,所作多讥刺时政。曾十次加进士考试,均不中,遂改名为隐。于55岁垂暮之年东归吴越,投靠钱馀镠。在吴越王钱镠幕下,罗隐累官至谏议大夫,给事中。有诗集《甲乙集》,文集《谗书》、《两同书》等。
《英雄之言》选自《谗书》,是作者有感于唐末乱世所写的愤激之谈。
原文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
夫盗亦人也,冠履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
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我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曰:“居宜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译文
动物在生理上之所以有隐蔽自己的特点,是为了防御敌人。人类也是这样。
盗贼也是人,头戴帽子,脚穿鞋子,身上穿着衣服;其所以与一般人不同,就是不能始终保持谦让的思想、正直廉洁的操守,不能经常保有他那善良的本性罢了。
看见金钱财物就拿的人,他会说“是因为受饥饿和寒冷的的迫使”;看到国家权力就想占有的人,他会说“是为了救这国家的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迫于饥饿和寒冷的人,无可指责;要救民于水火的人,就应该以老百姓的意愿为念。而西汉的刘邦则说:“大丈夫处世应当是这样!”西楚霸王项羽则说:“可以取代他!”想起来,他们未必没有谦恭退让的思想、正直廉洁的操守,大概因为看到那奢侈华美的宫殿服饰和骄贵尊崇的地位气势,然后便产生了图谋的意思罢了。
作为英杰雄才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的人呢?因此说:华丽的屋宇和舒适的游乐,不被人们所暗中追求,那种情况是很少的啊。
赏读
此文有感于唐末乱世的社会状况,推衍庄子的“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名言,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帝王和藩镇势力下打着“安天下”、“救黎庶”的旗号来涂炭生灵、营私肥己的丑恶本质。在作者看来,抢财物者是强盗,而占天下为己有的也是强盗。言为心声,从刘邦、项羽的话中我们就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他们夺取天下的本心,不过是羡慕秦始皇的奢华宫殿和尊贵地位,并非真想救民于水火。这种对于封建帝王起到创业的揭发,无疑是大胆而辛辣的,而且在当时显然是针对晚唐藩镇割据,群雄蜂起,个个都想取唐朝天下而代之的现实的。
全文虽仅二百来字,却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落笔由动物防备外敌的本性写起,然后加以类推,指出“人亦然”。接着由防的对象引出对“盗”的论述。而论述“盗”时,又欲抑先扬,指出他们作为人的一般特征,再拉回议论中心,指出他们所缺少的人的本性。最后具体论述人间的两种“盗”,重点论述第二种“盗”即所谓“救彼涂炭者”的真正嘴脸。至此文章之意已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