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文赏读
7977300000126

第126章 恨赋——江淹

题解

跟《别赋》一样,《恨赋》亦是江淹有名的一篇佳作。作品集中描写的是人类十分沉重的一种情感——恨。人类的这种情感,原本是很抽象的。然而作者通过各种典型人物和事例,却把它表现得极为生动。

原文

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至如秦王按剑,诸侯西驰,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雄图既溢,武力未毕。方架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薄暮心动,昧旦神兴,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难胜。至于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门,裂帛系书,誓还汉恩。朝露溘至?握手何言?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左对孺人,右顾稚子,脱略公卿,跌宕文史,赍志没地,长怀无已。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引,素琴晨张。秋日萧索,浮云天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此人但闻悲风汩起,血下沾衿。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沈。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币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

已矣哉!春草莫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陇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译文

抬眼向原野上望去,只见蔓草萦绕着白骨,墓地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围那么粗。人生如此,何用谈论天道。我自己的心中原就充满怨憾,见此情景,更为震惊。于是便想起了那些含恨而死的古人。如秦王按剑,诸侯纷纷倒毙,平定天下,统一了文字及法度。秦以华山为城,以紫渊为护城河,雄图大略非常宏远,仍欲再展武功。并且用龟鼋等架桥,要从海上西行送太阳落去。但最终仍不免一死。又如赵王被秦人虏去,投放到房陵。每到傍晚或清晨,他都不免心动神伤。离别了艳丽的美女宫妃,丧失了豪华的车驾骑乘,置酒欲饮,然而心中却已被哀伤充满,这种哀伤千秋万岁后也是很难消除的。至于李陵投降匈奴,名誉受了污辱,且含有冤曲,拔剑击柱,望着自己的身影,有所惭愧。情已飞往上郡,心却留在雁门。裁帛写成信系于飞禽足上,发誓要回报汉家之恩。潮露(喻年命)不会存在很久,握手分别又能说些什么呢。还有昭君去汉时,仰天太息,皇宫渐渐远离,前面的路程还没有尽头。大风忽然扬起,太阳西沉,陇山之上已很少有雁飞,代郡上空的浮云也失去颜色。何时才能与君再相见?最后只能埋骨异国了。至于冯衍受挫抑,罢官归乡里,闭门谢客,家居不仕,与妻子儿女共享天伦之乐。他轻傲公卿,跌宕文史,怀着自己的志向长眠入地,惆怅不已。嵇康被害下狱,情怀激荡。日夕饮酒,清晨弹琴。很高的志愿被压抑,漫漫长夜难明。有些孤臣、庶子也痛心落泪,还有的被贬谪于海上,或被迫去戍守陇阴。他们听到忽起的悲风,不觉泪下沾衣。结果大家都满怀悲伤而死去。至于那些有着无限权势,动辄车骑浩荡、黄尘四起、鼓籥动天的人,也无不身死魂飞,埋骨地下。

唉!春草凋落,秋风四起。秋风过后,春草更生。清池楼馆乃至于丘陵陇岭都随着歌舞音乐的消失而化为平地了。自古至今,有生必有死,而死之日,人们的心中也还是充满了憾恨与忧伤。

赏读

苏轼词云:“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应有恨,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然而人生真的能做到无恨吗?在江淹看来,人生不仅充满了“黯然销魂的别离”,而且也带给了人们种种凄楚余恨。在《恨赋》中,成功帝王有不得长生之恨,凡庸之主有失国之恨,名臣将相有折节之恨,才人名士有壮志不酬、漂倒没世之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多彩的人生变得愁云惨淡,黯然无光。这种悲观的笔调似乎过于消极,然而联系魏晋时期黑暗的世道,把这篇赋文作为那个时代的一曲悲歌,也未尝不可。另外从艺术表现上看,我们不能不承认这篇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当然得归功于作者高超的文笔。江淹善于“以诗为赋”,所以他的赋作往往具有诗一样的激情和意境。文中选材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经过精心选择,如中间所叙六类恨事,两两相对,毫不重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概括力。而对于各类人生之恨,作者运笔也各有特色,或简劲激昂,或慷慨凄绝,或洒脱淋漓,或悲愤洗炼。这奇峭有韵之章,是从千锤百炼中得来,读来令人油然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