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文赏读
7977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数千年来,中国文学如一条清流在历史的峡谷中流淌,成为传统文化最美的组成部分,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血脉和纽带。散文是其中重要的一支,那些历代传诵、脍炙人口的佳篇隽章,象是串串明珠,给后人留下“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遐想和乐趣。古人曾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可见他们对于诵读的重视。对一篇文章来说,内容充实、立意新颖当然是前提;除此之外,布局、辞章、音韵等方面也都要重视。讲究声韵之美,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散文的一大特色。“好书不厌百回读”,那些既深含哲理,又富有辞采声韵之美的佳作,千百年之下读来犹觉口角留香,余音袅袅,给人以强烈的精神上的享受。本着弘扬和普及中华传统文化、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份精美的精神食粮这一宗旨,我们邀请和组织众多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完成了这部《中国历代名文赏读》。

中国散文有悠久历史,先秦时期即已形成第一个散文高潮,其中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成就最为突出。前者以《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为代表,这些书中有不少精彩片段,既是上古至战国历史的第一手材料,也是栩栩如生的记人叙事佳作。后者以《论语》、《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为代表,它们既是睿智深刻的哲学巨著,也是饶有文学趣味的寓言和议论散文集,象《庄子》的汪洋恣肆、《孟子》的雄辩犀利、《韩非子》的条达缜密,等等,给人印象极为深刻,对后代散文有巨大影响。两汉的史传散文如《史记》、《汉书》,政论散文如贾谊《过秦论》,还有大量写景抒情的赋作,都传诵不衰。魏晋六朝时期骈文盛行,无论骈体、散体,山水游记一类的文章都是这个时期成就最高的。唐宋时期,中国散文掀起又一个高潮。在这个时期,名为“古文”的散体文蔚为大观。从“文起八代之衰,道济百年之溺”的韩愈开始,涌现出以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及其作品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家名作。象韩愈的《师说》、《进学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等,皆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明、清时期,一方面继承唐宋传统的古文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清新流丽、短小活泼的小品文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创作实绩。近代以来,白话散文取代了传统的古文、小品文,其内容风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它们在美学追求上与传统散文仍有一致之处,都讲究意境、布局、辞采、声韵的和谐,使中国散文走向一个新的阶段,产生了一批经典之作。

本书的编纂兼顾艺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兼顾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的作品,注意选取那些短小精练、琅琅上口的作品。除原文外,还包括“作者简介”、“题解”、“译文”、“赏读”、“历史掌故咀英”、“经典故事温读”、“精彩语汇辑录”、“历代名家评点”等部分,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作品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诵读。书中还配有精美图片,与文字内容交相辉映。我们真诚希望本书能对读者在文学欣赏、写作技巧、历史知识、人生感悟等方面有所助益。

本书是一部集体成果,虽几经增删修订,错讹疏漏恐怕还是难免。限于篇幅,遗珠之憾也一定存在。诚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为盼。

本书编委会

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