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7976200000093

第93章 晚出新亭——阴铿

题解

这首诗借描写黄昏时分离开新亭(今南京市南)时的所见江景,抒写离愁别绪,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极具特色。清人沈德潜说这首诗格调“俊逸”、“高亮”,有唐人五律的气魄。

原文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赏读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开头两句,写出了长江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气派。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置身于这辽阔壮观的背景之中。托物兴怀,为全诗定下苍凉的基调。“离悲足几重”,把离别的悲苦与江水波浪放在一处,重重叠叠,极有层次地表现“离悲”。

“潮落如车盖,云昏不作峰”,涨潮时的景象,浪潮如盖,气象千变万化,平时暮霭沉沉,云霞万里,可此时江上之云,昏沉一片,没有变化成山峰的形状,暗示诗人心潮不平,情绪波动。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诗人满怀悲愁,但仍能听见远方的戍鼓之声,使人感到心惊胆战,顿感周围有战时的肃杀之气。眼望寒山,但见青松挺立,苍凉而悲劲。又加上“惟”和“但”的修饰,更强调了孤独的感觉。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这两句抒发情感,诗人深知前途艰险,而且料到归程无期,将离与归联系起来,表现了无尽的哀愁,结尾处一波三折,又呼应开头,有言尽而意犹存之妙。

这首诗场面阔大,融入主观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完整意境。语句对仗工整,平仄谐调,已初具唐人五音律诗的规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