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7976200000435

第435章 圆圆曲①——吴伟业

题解

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大军进入北京,崇祯自杀。这时,吴三桂正好任镇守山海关防御清兵的明大将,他的父亲吴襄为李自成写信劝吴三桂投降,而吴三桂听说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十分恼火,“冲冠一怒为红颜”,撕了劝降书,勾引清兵入关,最终打败李自成二十万大军,夺回陈圆圆。吴三桂这一行动召致他父母全家被李自成杀害,从而断送了明朝二百八十年的美好江山。当时吴伟业为这事枉自废掉江山而痛心,写下这首诗,一方面是痛斥吴三桂投敌叛变的罪行,另一方面抒发自己对国破家亡的感慨。

原文

鼎湖当日弃人间②,破敌收京下玉关③。

恸哭六军俱缟素④,冲冠一怒为红颜⑤。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⑥。

电扫黄巾定黑山⑦,哭罢君亲再相见⑧。

相见初经田窦家⑨,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空侯伎⑩,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座客飞觞红日莫,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

若非将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烛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妓师怜尚在,浣沙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支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

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注释

①圆圆:即陈圆圆,名沅,圆圆其小字。明末清初名妓。后归吴三桂。②鼎湖:《史记·封禅书》: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重胡须下迎黄帝,黄帝即乘龙而去。后世称其地为“鼎湖”,常用来比喻帝王去逝。这里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景山)。③敌:指李自成军。玉关:即玉门关,亦借指山海关。此句说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追击李自成。④缟素:白衣服,指丧服。⑤冲冠一怒: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即“怒发冲冠”。红颜:美女。⑥逆贼:对起义军的诬称。天亡:天意使之灭亡。荒淫宴乐。⑦黄巾、黑山:即汉末农民起义军黄巾军、黑山军。借指李自成起义军。⑧君:指崇祯皇帝。亲:指吴三桂亲属。吴三桂开关降清之后,李自成杀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一家。⑨田窦:西汉外戚田蚡、窦婴。借指崇祯宠妃田氏的父亲田宏遇。⑩戚里:皇帝亲戚的住所。指田宏遇家。箜篌伎:弹箜篌的艺妓。指陈圆圆。姑苏:即苏州。浣花里:唐代名妓薛涛居住浣花溪(在今四川成都)。这里指陈圆圆在苏州的住处。夫差:春秋战国之交吴国最末一个君王。合:应该。采莲人:指西施。相传西施入吴宫之前曾在浙江绍兴的若耶溪采莲浣(洗)纱。横塘:地名,位于苏州西南。“何处”句:指陈圆圆被田宏遇买去载往北京。宫掖:皇帝后宫。明眸皓齿:形容女子美貌。此句说陈圆圆被田宏遇送入皇宫,但崇祯皇帝无心顾她。永巷:深巷,也指古代幽禁妃嫔或宫女的处所。良家:指田宏遇家。新声:流行乐曲。倾:使之倾倒。飞觞:一杯接一杯不停地喝酒。白皙通侯:面色白净的侯王。指吴三桂,当时为宁远总兵,降清后封平西王。花枝:喻指陈圆圆。“待得”:借用牛郎、织女七月七日渡过银河相会的传说,比喻陈圆圆什么时候能够嫁给吴三桂。抵死:拼死,拼命。蚁贼:对起义军的诬称。长安:即西安,西汉都城。借指明朝首都北京。思妇楼头柳: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里指陈圆圆已经是吴三桂聘下待娶的女子。粉絮:比喻妓女。绿珠:晋朝石崇的爱妾。借指陈圆圆。内第:内宅,妇女居住的地方。绛树:汉末著名舞妓。借陈圆圆。此二句指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刘宗敏所得。壮士:指吴三桂。争得:怎得,怎能够。蛾眉:女子。指陈圆圆。专征:指军事上可以自己掌握征伐大权,不必奉行皇帝的命令。秦川:陕西关中一带。金牛道:从陕西沔县进入四川的古栈道。乘(shèng):辆。斜(yé)谷:郿县西褒斜谷东口。散关:大散关,在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乌桕(jiù):树名,入秋叶色转红。红经十度霜:大约经过十年。浣纱女伴:这里指陈圆圆早年在苏州做妓女时的同伴。尊:酒杯。老大:年岁老大。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有人:指陈圆圆。延致:聘请。斛(hú):容量名,古代十斗为一斛。腰支:同“腰肢”。细:指瘦损。倾国、倾城:都形容极其美貌的女子。《汉书·孝武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翻:反而。周郎:指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因娶美女小乔为妻而更加著名。妻子:妻和子,这里侧重指妻。汗青:史册。馆娃:馆娃宫,位于苏州市郊灵岩山,吴王夫差为西施而筑。越女:西施,出生在越国。香径:采香径,在灵岩山附近。屧廊:响屧廊,吴王夫差让西施穿木屐走过以发出音响来倾听、欣赏的一条走廊,在馆娃宫。羽、宫:均为古代五音之一,泛指音乐。这里借音调变化比喻人事变迁。梁州:地名,指陕西汉中的南郑。汉水:河名,发源于汉中,流入长江。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贵如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又陆游《归次汉中境上》:“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扬日夜流。”

赏读

这首《圆圆曲》是一首叙事长诗,写事严谨,字句工整,全诗共七十八句,诗中的主人公是陈圆圆,全诗以陈圆圆为线索,可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诗的开头八句是第一部分。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崇祯皇帝自杀,又写吴三桂勾引清兵进入北京,为故事的历史背景引出了一个很好的开端,“红颜”二字交待主人公——陈圆圆。吴反叛是为陈圆圆。

本诗的第二部分从“相见初经田窦家”到“一代红妆照汗清”。这部分一共六十二句,是这首诗的重点部分,承接第一方面内容,主要叙写了陈圆圆的自身经历。本部分的前十句,由上文“再相见”来接着叙述吴陈二人相识以及陈圆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待着有情人来迎娶,诗人在这里引用西施与吴王夫差的故事,诗中的“采莲人”指西施,这里指陈圆圆。写出了陈圆圆的娇美,也衬托出吴反叛的原因。虽然诗人笔下说得委婉,像是合情合理,但是也对吴三桂罪行进行了恰如其分地揭露。

接下来写陈圆圆入田府受欺,与吴三桂一见钟情。不难看出陈圆圆这只久居在田府笼中的娇鸟,像会牛郎的织女那样盼望着吴三桂来迎娶,可偏偏不凑巧,前方军情紧急,只好分手,才引出下文,陈圆圆在北京被李自成的部将掠去,作者对她的身世不幸表示同情。诗中“相约恩深”八句,写出了陈被掠的经过。“娥眉马上”四句诗细致刻画了战场上吴三桂战败李自成的情景。“专征箫鼓”四句描写了陈圆圆跟随吴三桂大军,看到吴三桂军纪严明“传呼而进”,“蜡炬迎来”却又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细致地把吴三桂大战李自成大军夺回陈圆圆的步步险情描写得绘声绘色。诗中的“秦川”指陕西一带。“金牛道”指由陕进入川的轨道。“散关”即大散关,都是由陕入川的道上。这里作者运用了典故,对吴三桂追击李自成的描写,巧妙地运用历史事实为依据,烘托出陈圆圆在吴三桂军中的娇宠以到极点。这部分的最后用“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委婉含蓄地嘲讽了吴三桂为了自己的爱妾不顾全家人的性命。又用三国周瑜大破曹军营救小乔的事,委婉地揭露了吴三桂将国仇家恨置之度外而为女色的罪行。

本诗第三部分是最后八句。用战国吴王夫差宠爱美女西施,才使吴国灭亡的史实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像是在预告人们吴三桂的得意逞强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像吴王夫差一样灭亡。诗句中的“馆娃”指吴王为西施建造的馆娃宫。“香径”西施留下的足迹,“吴宫”这里暗指吴三桂。诗人在这八句中借吴国君王对西施的恩宠,导致国家灭亡,叫人唾骂的事实,委婉地讽刺吴三桂宠爱陈圆圆使自己的国家灭亡的结果,叫后人不难想象到:好景难长,好梦难圆啊!诗人在最后还是特别含蓄地说了“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的诗句,是劝戒,是警告,当时诗人不直接说出,留给后人评述,真是高明的诗句啊!

这首诗主线分明,叙事清晰,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方法。题目取名《圆圆曲》,全诗以陈圆圆为线索,先写吴桂与陈圆圆相见,一见钟情。紧接着插叙了一段陈圆圆的身世,点出陈圆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盼望过上好日子,有人宠爱,偏偏又有一个叛国的吴三桂喜欢她,为下文吴三桂不惜丢掉全家三十八口人性命来保全陈圆圆作了铺设,使人产生痛恨之感。

这首诗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语言锋利而又含蓄委婉,带有讽刺性。诗人开始部分用“冲冠一怒为红颜”一句,矛头直插吴三桂,说明他的怒只是为了陈圆圆,诗句又说“全家白骨成灰土”是对吴三桂为“红颜”而丧失理智,致使国破家亡的惨局。对吴三桂如何做说得极其委婉,如“为君莫唱吴宫曲”;对吴三桂的结果如何又说“汉水东南日夜流”。诗人这种叙事用词精妙,又很好地表达出思想感情,受到后世读者的喜爱,不愧有“史诗”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