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7976200000214

第214章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

题解

诗中凉州在今甘肃武威。诗人在此客居,因“多故人”,诗人常与友相聚饮宴,这首诗便是描写这种饮宴场面之作。

原文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①。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②。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③。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④。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⑤。

注释

①七里:据史载,凉州城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十万家:夸张说法,有二万二千多家。不达在当时,一个边城也很繁盛了。解:懂得。②肠堪断:形容琴声极度哀怨。漫漫:漫长。③河西幕:指河西节度使幕府。故人:旧友。岑参多年在边廷,故多旧友。④花门楼:一说指花门山,在今宁夏西北,这里代指凉州附近的山。岂能句:意为不能如此到老,应争取尽快立功为国增光。⑤大笑:比喻欢乐,称心。

赏读

这首诗写凉州夜景,重在突出边塞风光,写饮宴,则重在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

首联写凉州月色。出句写初升之月,“弯弯”之“月”刚刚升起,只“挂”在“城头”。对句写升入中天之月,“城头月出照凉州”,月升中天,银光铺泻洒满凉州城,月光朦胧,古城幽深。起句便创设一个清新别致的意境。

随着月光照耀,诗人清晰的看出了“七里十万家”的凉州全貌,在诗人眼中,凉州城的气派极为壮阔。诗人接着写出凉州城的居民能歌善舞,多半会弹奏琵琶。这座凉州城不但笼罩在月光之中,而且浸淫在音乐之中,为这所重镇增添了浪漫情调。

五、六句写诗人听到琵琶声的感触,觉得这个西北重镇空旷风劲,对边镇风情的体悟更加深刻。

以上六句借用民歌手法,采用顶针句法极力叙写西域边镇的风土人情,为下文写饮宴做了环境铺垫。

既有“多故人”在“河西幕中”,自然作别不同一日,所以说“别来三五春”。故人相聚,自然有许多感慨,看着“花门楼”前的枯草,感叹时光易逝。写出时不我待,不能相互观望守贫终老的感慨。表明诗人和故友们都想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这既像老友间的劝勉之词,又像诗人暗发誓言。虽然当时身老位卑,但是诗人还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状貌发出“一生大笑能几回”的豪迈之语。因此诗人豪迈乐观的欲寻一醉,借斗酒来显示诗人的乐观态度。“斗酒相逢须醉倒”,把诗人与诸判官夜集的气氛推向高潮。

这首诗由月照凉州写起,在表现边塞风光的同时,鲜明地暗示出当时社会的安定,人民生活的幸福。诗以写聚宴为醉而结。在慨叹中言情抒志,句意豪迈乐观,充满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