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蒙学经典
7975100000240

第240章 治本于农

治本于农,

务兹稼穑。

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解读”

治国的根本在于发展农业,要努力做好播种收获这些农活。

一年的农活该开始干起来了,我种上谷子,又种上高粱。收获季节,用刚熟的新谷交纳税粮,官府应按农户的贡献大小给予奖励或处罚。

“诗句”

治国之本在农业,耕种收获务必做。

一年开始就忙活,黍子谷子我都播。

秋收新谷纳税粮,赏罚根据少与多。

“故事”

共工氏和颛顼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附近。颛顼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今天的河南北部。在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对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格外关注,他发明了筑堤蓄水的方法。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他对农业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共工氏制订一个计划,把土地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平整垫高洼地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然而颛顼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颛顼以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和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共工氏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他来到不周山,即今天的昆仑山。共工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定的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霎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

天地之间发生了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山移动、河变流。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

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去世后,人们奉他为水师,即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谈的就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