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蒙学经典
7975100000141

第141章 尊长前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释义”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声音柔和适中表示尊重,但低到听不清楚,那就不妥当了。

“故事”

颜回煮粥

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思想,由于受当地人误解,被蔡国的官兵围困。整整七天都没出去,他们的干粮吃完了,学生们都饿得东倒西歪。

孔子有气无力地躺在那里,连头都不想抬。

孔子有个叫颜回的学生,他很尊崇孔子,平时一直照料孔子的生活起居。这时,颜回在左思右想,怎样去给老师找点儿吃的。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颜回就趁着官兵不注意,偷偷地溜到附近的村子里要了一些米。

颜回回来时,见老师在树下弹琴。他为不惊动老师,就悄悄地捡了一些木柴,烧火煮米。

孔子弹完琴,刚好看见颜回似乎在偷偷吃粥。

孔子没说话,仍坐回那里。

粥煮好后,颜回恭恭敬敬地端了来,对孔子说道:“老师请先用吧!米太少只能熬粥。”

孔子认为颜回已经偷吃过了,就想试探试探颜回。于是说道:“今天我梦见我死去的父亲,我想把粥拿来先祭祀先父。”

颜回连忙低声说:“这粥不能用来祭祀,因为它不干净。刚才煮粥时,木灰进了粥里,我把它捞出来,觉得扔掉可惜,就吹去灰吃了。”

孔子听了后,感到很内疚,就把刚才怀疑颜回的事讲给了学生们听。

他说:“我们大家平时最相信自己的眼睛,认为眼见为实。刚才的事实证明,我们眼见的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应该从这件事得到反思,就是说,要了解一个人不是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