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做一件幸福的事
7974600000093

第93章 “听郑校长讲话得带干粮”

在新生家长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听郑校长讲话得带干粮。”

说来话长。从2003年做校长起,我就十分重视每年的新生家长会。因为我认为:这是家长第一次走进人大附小,他们跟学生一样充满好奇,充满期待,也充满顾虑。因此,利用新生家长会,向新生家长传播学校理念,使他们认识学校、了解学校,将来能更好地配合学校和老师,有助于家校合作,减少摩擦及矛盾,使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尽快适应附小生活,快乐健康地成长,我觉得这是我做校长的在每一个新学年开始时的重要使命,而且一做就坚持了十年,效果也越来越好!因为我特别投入,在我心里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我除了介绍学校理念,更多的是用自己的真情诠释我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的感悟,对孩子的关注及培养,感动在座的家长。并且我每次讲座时喜欢站着讲,因为人多,我希望看到最后一排的家长,希望与大家有眼神的沟通。起初我只是讲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而如今我已在不知不觉中一讲就是四个半小时,常常过中午吃饭的点。这也是因为家长们听得太认真、太专注了,每次掌声、笑声不断。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一位“老生”家长给一位即将参加新生家长会的新生家长温馨提示:听郑校长讲话得带干粮。于是,这句话就在家长的飞信上传开了。

有位新生家长对我说:“当时他们跟我说,我还纳闷:这校长四个小时都讲什么啊?听完,我真服您了!”我同时还把培养孩子的具体做法告诉家长,供大家参考,以便对孩子从头抓起。在这里我们来分享其中一个话题:好习惯是人生的另一张通行证。

西方有一句谚语:“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这段话告诉我们,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习惯决定命运,好的习惯是走向成功的捷径,而坏的习惯则是跌向失败的滑梯。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从小养成好习惯,是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当然,在最初的时候,改掉一个坏习惯或者养成一个好习惯,都没那么简单,需要坚强的毅力和信心。

我给家长举了这样几个案例:

今天你迟到了没?

情景一:

8点上课的铃声响过了,喧闹的校园顿时安静下来。我在校门口看到这样一幕:“儿子,快点儿跑!”只见一位满脸通红的妈妈,一边从自行车把上摘书包,一边对身边的儿子叫道。儿子拎上书包在操场上奔跑,妈妈扶着车,伸着脖子,目送着远去的儿子,从那焦虑的眼神里,分明能读出母亲心中的潜台词:儿子不会摔倒吧?进教室会不会挨老师批评?小朋友会不会嘲笑他……

孩子贪睡不能按时起床,妈妈心疼孩子想让孩子多睡一分钟……就会出现上述让人担心的场景,这是我们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对于刚上学的孩子,第一个养成的习惯应该是“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迟到,是一个看似微小的问题,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个不好的行为习惯,甚至影响到他的一生。上学常迟到,将来走向社会,恐怕也很难树立按时到岗的时间观念,以至于影响到孩子的前途命运。从“小”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家长们不妨试着这样做:

开学第一个月,制定每周的培养目标:

第一周:孩子早晨不赖床,爸爸妈妈叫醒后,马上起床;

第二周:孩子早晨不赖床,不用爸爸妈妈催促就起床;

第三周:让孩子试着学会利用小闹钟叫早,爸爸妈妈悄悄帮助;

第一个月的最后一周孩子自己起床后,还有时间叠好自己的小被子,洗漱完毕。

专家说: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强化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适时引导,时时提醒,在不断的强化练习中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好习惯的养成并不难。生活习惯要从“小”做起,所谓“小”,一方面即从小培养,就如法国学者培根说过的:“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儿童时期正处于人格形成、习惯养成的初期,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但是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另一方面,就是从小处着眼,正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在小的细节上下工夫,循序渐进,才能更有效地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家长,担负着培养孩子高尚的行为和生活习惯的责任,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今天学习用具带齐了没?

情景二:

校门口又有家长跟保安在吵吵,原来家长要给孩子送早上忘带的课本,保安按照学校的要求,为保证学生安全,不让家长进校园,请家长写好班级姓名,放传达室,由保安负责送到孩子班级。家长不放心,于是争执起来。我正好赶上,走过来了解情况。原来,孩子上课后发现语文书没带,于是给妈妈打电话要求送来,妈妈跟单位领导请了假,往返一小时路程,给孩子来学校送语文书。

孩子上学丢三落四,家长常常给孩子送学习工具,这样的家长也不少见。所以说孩子上学以后第二个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就是“每天带齐学习用具”。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从“细”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您不妨试着这样做:

第一步:爸爸妈妈带孩子看着课表一起准备好明天的学习用具,一边教孩子认了课表上的字,一边让孩子观摩了爸爸妈妈的行动;

第二步:一周后(有欲望的孩子三天后),孩子在爸妈的帮助下,一起准备好明天的学习用具。这期间及时鼓励孩子,肯定孩子;

第三步: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爸妈、同学添麻烦。每天自己对着课表独立准备好学习用具,但此时,爸爸妈妈不能完全放手,在孩子睡着后,帮助孩子检查一下书包(切记不能让孩子知道),查漏补缺。第二天,孩子回家后要表扬他,自己能带齐学习用具,真是有能力的好孩子,树立孩子自信心。

第四步:家长就可以彻底放手了,如果真的忘带了,就要承受批评。

总之,不建议家长放弃自己的工作,每天给孩子送用具,不做孩子的“奴隶”。那会让孩子没有内疚感,也产生了依赖性,习以为常,甚至不但不承担责任,反而还埋怨父母。这些虽然只是一些小的细节,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严格控制孩子这些小细节,才能使之成为自然之事,才能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快地适应,更好地学习。

古人云:“养其习于意蒙,则作圣之基立于此。”意思是,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为其一生的事业奠基。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生成长之路上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它是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基础,是学习能力培养的起点,也是孩子迈向成功的奠基石。学习习惯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不言而喻,凡是学习成绩好且稳定的孩子,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不稳定的学生,并不是不聪明,而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就要对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监督与促进。

今天陪伴孩子读书了没?

如果把教育看成一条贯穿人生始末的绵延的长河,那么家庭教育就是这长河的源头。如果把教育比作是一座造就人才的高楼大厦,那么家庭教育便是这座大厦的第一层基石。家庭教育中家长起着关键的作用,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家长不仅要为孩子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还必须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家庭教育不仅是社会的基础教育,而且是影响人终身的教育,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永远代替不了的。

首先,营造乐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终身学习的需要。学习不只是学生的专利,而且是人生各阶段永恒的主题。作为家长应与孩子共同学习,营造乐学的家庭环境。如何营造乐学的家庭环境呢?我认为三个坚持很重要:

坚持每天和孩子共同读书(或听孩子读书)十分钟,要鼓励和称赞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是孩子成功的基石。

坚持每周末用一个半天或两个小时作为家庭学习日。学习的时间里,家长也要起带头作用,注重言传身教,合理配置业余休闲时间,在家庭学习日里爸爸不看电视,妈妈不做家务,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爸爸妈妈读书、看报,营造家庭学习氛围。您如果能坚持下去,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逐渐地,孩子不再需要家长陪同写作业,即使长大后,家长在做其他事,他也能专注地自己学习。

坚持每月带孩子去国家图书馆等,感受读书的氛围,体味书香的气息,对孩子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孩子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次,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点,为其选择适合的书籍和刊物。要经常借阅或购买图书,订阅一些供孩子及家长阅读的报纸杂志,让家中有一定的藏书量,让孩子引以为自豪,逐步优化家庭学习环境。可以适当地看电视,但要和孩子沟通交流电视内容。

最后,要为孩子打造适合学习的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便说明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为孩子打造的环境不宜豪华,要具有书香气息。让孩子可以静下心来阅读与学习。

从家做起,营造乐学的家庭学习氛围,孩子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中,会不自觉地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而逐渐养成好学的习惯。

世界上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有人会问为什么是加加林而不是别人呢?我想,通过一个习惯就可以得知:几十位宇航员参观宇宙飞船时,只有加加林自己脱了鞋子。总设计师说:“把飞船交给如此爱惜飞船的人,我才放心。”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叶圣陶老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即能力,有了良好的习惯,才有努力的自觉行动和顽强的毅力及严谨的作风,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充分显示出来。“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孩子能否最终成才,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习惯是最重要的。

总之,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好习惯就好像在银行里存了一笔巨款,它的利息将使人终生受益;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怎么还也还不清,将使人终生受害,甚至走上歧途。一个好习惯往往可以会助一个人走向成功,可以说,好习惯就是人生的另一张身份证,你走到哪里,这张身份证就会标榜着你是怎样的人,它对人的一生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已是每一位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努力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再通过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础,送给孩子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让每个孩子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

没有说教,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一些事实案例以及我在幼小衔接教育方面的一些思考,生动的视频全方位地向家长传播着人大附小的理念,为家长提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非常接地气,所以家长觉得很解渴,不虚此行。

每一次开会时,会场都爆满,明明要求一家只来一个家长,但是很多家庭都是父母一起慕名而来。即使是在时间长达四个半小时的讲话中,也没有手机响,没有人随便走动,甚至连去卫生间的人都很少,唯恐落下一个精彩的案例。让我也非常感动。

2013年,我的德育主任在现场统计了一下掌声和笑声共计43回。会后,德育主任不无激动和自豪地说:“我想,在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成长道路上,再没有一个校长能这样为家长站着讲四个半小时了!”

有的毕业生的家长在给我的感谢信中,仍在追忆六年前来学校参加新生家长会的情景,仍津津乐道地向我表达当时的心情,有激动,有兴奋,有信任,有满足,有自豪,甚至回忆说当时自己都想背起书包走进人大附小重上一年级。

十年的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家长受益,我也成长,达到了双赢。我从最初的只谈学校现状,学生习惯,到现在的既谈学生个性发展也谈老师专业成长,更谈学校未来发展战略,我的视野更加开阔,我的思想更加成熟,我的底蕴更加深厚,我的信心更加十足。

每一次新生家长会都拉近了我和家长的距离,拉近了家长和学校的距离,拉近了家长和老师的距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2013年家长会后,家长感动地和我拥抱。在开学典礼时,当介绍“可爱的郑校长”时,有家长在下面说应该这样介绍:“可爱的校长妈妈”。周围家长附和:“对,该这么说。”我听了心里无比的感动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