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做一件幸福的事
7974600000043

第43章 德育是做出来的

1997年3月,我从日本留学回来后,学校任命我为德育副校长,主抓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日本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对日本的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发现在育人的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距。我曾经问过一个在日本生活了四年,现在读六年级的中国女孩:“你觉得在日本学校上学最大的压力是什么?”她回答:“不是学习成绩,因为老师从不公布分数。主要是在行为习惯方面,比如你去春游回来下车后,你没有说谢谢司机叔叔,那你就要在全班面前道歉,老师想起来就说一遍,让你无数次道歉,为的是永远记住曾经做错的事。”

而我们的德育空喊口号等形式主义多,“德育为先”口头上说得多,教育的花架子多,学生只是消极应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德育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况。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实效是德育的关键。从日本回来后,我做了大胆的改革,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体验,领悟活动的意义,从中受到深刻教育,使德育真正富有实效性。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章,文中讲道: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12年,除寒暑假、节日外,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为2400天,当问这12年的学习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大部分孩子回忆起来的是坐在课堂上上课……这篇文章对我触动很大,我要创造人大附小学生在小学六年里更多值得记忆的日子。

1998年,在德育工作中我倡导全员参与、团队竞争的做法。学校先后开展的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趣味运动会、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队列广播操比赛等都是以班集体为单位,每个孩子都参与,既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为每位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六一”儿童节,当家长们看到2~6年级2000多名学生表演的“七色光”大型呼啦圈操,更是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在学校50周年校庆活动中,我们借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作为庆祝大会会场,意在更好地体现全员参与的主导思想,“春光这边独好”文艺演出也是体现这一意愿。家长对校庆的评价是:“校庆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一边是纯粹的舞台,一边是纯粹的观众’这种传统的庆祝会格局,全校师生都是观众,又都是演员!我为附小这种充分尊重学生热情、充分爱护学生热情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所感动。”

建校55周年,我们选择在庄严神圣的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在灿烂阳光下”主题音乐会,直接在舞台参与表演的师生和家长就达到1000多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同时,全校学生口琴齐奏、古诗文诵读、全场6000人齐唱《凝聚每份爱》,都体现了全员参与的理念。因此,全员参与、团队竞争的德育特色深入师生之心。

我记得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在德育工作中,我倡导少说教多体验、务求实效的原则,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

我校从1997年开始,组织一年级参加“入队植亲子树活动”,已经坚持了16年;二、三、四年级学生参加拔萝卜、刨白薯、挖花生、采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必需的生活技能;组织五年级学生参加“国防教育军训”和“赴台夏令营活动”,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六年级学生到上海毕业旅行和远赴新加坡修学,去日本友好学校交流,使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懂得了照顾自己、关爱同伴、惦念亲人。我坚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出城市,走入社会,走向国外,开阔的视野,广博的见识必将成就孩子幸福、美好的人生!如今,丰富多彩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我们附小的校本实践课程。

重视德育的实践性,使我们体会到:对于孩子来说,过程和体验是一种生活积累,是一种人生积淀。如果我们把结果直接简单地告诉孩子,这不是教育的全部意义。教育不是凭空说教,应是一种过程,只有经历这个过程,孩子才会有所体验;有了体验,才会有所感悟,才会内化,才会有所收获,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旧校舍我们有“聊天小屋”,在新校舍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我采取了学生的设计思路——装修了“许愿室”、“心语角”,留给孩子们自我交流的天地,学生的问题由学生自己通过“心语小对策”进行交流解决。

我还积极倡导“校园的规则大家定”的做法,同学们乐于遵守,因为这是孩子们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