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做一件幸福的事
7974600000037

第37章 让课堂变得芬芳美丽

2012年10月29日我将去密云石城中心小学参加我们一年一度的“七彩教育同盟校”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按照既定的三年规划,应该是“有效课堂的教学研讨”。这与现今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减负增效”不谋而合。这次课堂教学展示四节课,东道主密云石城中心小学做两节研究课,我校要拿出两节研究课。我与教学干部们商量后,决定带去最能体现人大附小课堂教学追求、教学理念的两节课。于是,数学选定由蔡老师讲一节我们的校本课《小故事,大道理》,也是一节多学科融合课;语文选定到我校工作仅一年的一位老师来讲一节古文《螳螂捕蝉》。

距离活动开幕还有三天,我和教学领导及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们走进语文示范课堂,短暂的40分钟,我感慨良多:毋庸置疑,这位老师作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个人素质非常好,语文功底深厚,对学科本质的把握都很有深度,特别是在与学生的沟通方面,自然、亲和,听着很舒服。但整节课听下来,我感觉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体现有效或高效?这是一堂一板一眼、非常规范的“标准的研究课”啊!这样的“标准”让我非常着急,我们更需要打破常规,不拘一格!这样的课堂虽然出不了什么大的差错,但很难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更谈不上热爱了。语文课太需要改革了!怎么能让我们的孩子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老师任重道远啊!人大附小要敢为人先。

课上完后,所有听课的人来到会议室评课,在充分肯定这节课的许多亮点后,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们中的一位老师来上,你有完全不同的上法吗?听了我的问题,所有人开始思考起来,鉴于时间的关系,我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是一节传统意义上的、标准的研究课,从导入的方式到课堂中教师的问题设计都很标准,但是这样的课堂学生是否喜欢?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是追求课堂的有效,但这节课、当然还有我听的有些课,一些环节却是在浪费学生的生命。”看到老师们专注的表情,我接着说:“比如说这节课中对于题目的板书,完全可以在课前就板书好,低年级课上板书,是为了指导他们的书写,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螳螂捕蝉’这四个字笔画多,再拿到课上学生跟着老师书写,费那么长的时间来写,这就是无效的环节,可以去掉,节省出最少40秒。再有,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古文,但是内容孩子们几乎都知道,而且课文故事性非常强,这样的文章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讲一讲,甚至演一演,如果他们演出来了,是不是就是对课文内容已经理解了?演不到位的教师再去点拨嘛,难道语文课真的需要老师没完没了地让学生去分析吗?第二个有效点是,这篇古文,内容浅显、篇幅短小,30分钟完全可以结束,余下的时间可以再引入另一篇或在结构、或在内容上有关联的古文,加大学生的阅读量。第三个有效点是,如果老师能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一个前测,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就更好了……”这些建议提出来大家一起来研讨,我看到很多老师都在点头认可。

我在任何上研究课的问题上,多数都是尊重教学干部及老师们的本意,轻易不会换人。这次,我有些不放心,会后我私下征求这位老师的意见,她觉得自己评优课上得太多了,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定式,怕短时间内不能很好地在课堂上落实我的这些理念,为了学校荣誉同意我换其他老师。我当机立断,换成了赵老师来重备这节课。赵老师已在学校工作十几年,而且上个学期还在校办工作过,相比之下,可能更能体现附小的教学理念。我让赵老师当天晚上回去备课,第二天上午试讲,语文主任及赵老师压力很大,时间虽紧,但承载着校长的信任,我让他们记住了这样的话:我们是在研究,上不好还上不坏啊,那也是贡献。

第二天的试讲班级是本学期刚刚走进我们校园的原银燕学校的六年级十九班,他们中的大部分孩子是打工子弟,但是课上我看到孩子们踊跃举手,积极参与,在自读自悟后的表演环节将文中少孺子的机智以及吴王态度前后的变化呈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课上完成了对课文的背诵,并且运用所学方法学习了另外一篇古文《鹬蚌相争》。旁边听课的王老师欣喜地对我说,开学初老师在这个班试讲古诗,但是气氛沉闷,孩子们兴致不高,和今天的效果截然相反。看来课堂教学研究太重要了。

是的,作为校长,我总是“自私”地想要给我的学生最好的,想让他们在小学这六年收获更多的。但是校长想法再好,还需要我的老师们去落实,所以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天我一定要走进课堂,平时只要不外出开会不接待来人,一有时间就要走进课堂,我走进课堂关注点更多的是老师在课堂上对学校理念贯彻的情况,孩子是不是能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发言,老师和孩子在课堂上的成长点,老师所给予的是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上、喜欢上的课。

我曾不止一次地对我的老师们说:如果不是为了评职称、评骨干教师,各级的评优课你们都可以不参加,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课堂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我希望我的老师们课堂是开放的,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所授内容特点去备课,从而实现高效、达到有效,而不是花大把的时间打磨出充满匠气的、看似美丽的课。

我们的美丽教育从哪儿来?孩子们的美丽人生从哪里来?只有我们的每一节课真正美丽起来,我们的课堂美丽起来,我们的教育才一定会芬芳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