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花影
7966500000005

第5章 杏花日边红杏倚云栽

杏花,李属李亚属植物。杏花是古老的花木,《管子》中就有杏花的记载,在我国至少已有两三千年的栽培历史。杏花既能采果又能赏花,在果木生产和城市美化上都居重要地位。

在南方,杏花也是一种很普通的花,长在田野山间,绵绵春雨之中,沾衣欲湿的杏花雨也是富有韵致的风情。宋代杨万里咏杏五绝就说杏花“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在春天的各色花朵中,杏花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王安石的《北坡杏花》说杏花:“一波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其实,杏花在我国古时候有粉红色、梅红色、红色等多种颜色,《西京杂记》记述:“东海都尉于台,献杏一株,花杂五色,六出,云仙人所食。”《述异记》也说天台山有五色的杏花,名叫仙人杏,六瓣,核内双仁。

《红楼梦》里的杏花更是别有风情和寄寓的。大观园里“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第十七回),宝玉为稻香村的石碣题名“杏帘在望”,可见曹雪芹还是很看重杏花的。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宝玉正要去瞧林黛玉,“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宝玉因想到:‘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两年,便也要‘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正悲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宝玉又发了呆性,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子叶,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可恨公冶长不在眼前,不能问他。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了?’”

杏花凋谢,绿叶成荫子满枝,待将来还会子落枝空,借花伤感人事,也是古来读书人的惯有伤感。而宝玉更伤感的是,大观园内的女儿们终究有一天会散去,各自成家“子满枝”,胜景犹存,而欢情难在。更何况,按照宝玉的理论,女儿们嫁了人,便会变得凡俗,就会像那些纯洁的花朵最终委弃尘泥。杏花杏花,岂止“恨”花,更恨“子满枝”时,大观园姊妹星散,昔日欢情不再,好景不常。

接下来,遇上藕官因在园子里烧纸与一婆子争吵,宝玉现编给藕官解围的谎话都说:“我昨夜作了一个梦,梦见杏花神和我要一挂白纸钱,不可叫本房人烧,要一个生人替我烧了,我的病就好的快。”

不仅如此,杏花对刻画探春的形象更显重要。三小姐探春,生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是一个“才自精明志自高”、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她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无所畏惧,维护尊严,决断果敢。但这一切最终都无济于事,根据文中潜在的蛛丝马迹,隐含其将来的命运只能是远嫁他乡。这些隐含信息就寄附在杏花上。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按照宝玉的主意“占花名”吃酒,探春“伸手掣了一根出来,自己一瞧,便掷在地下,红了脸,笑道:‘这东西不好,不该行这令。这原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话在上头。’众人不解,袭人等忙拾了起来,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说是什么呢。这签原是闺阁中取戏的,除了这两三根有这话的,并无杂话,这有何妨。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说着,大家来敬。探春那里肯饮,却被史湘云、香菱、李纨等三四个人强死强活灌了下去。探春只命蠲了这个,再行别的,众人断不肯依。”

“日边红杏倚云栽”,此诗句见于唐代李蟾《下第后献高侍郎》,原诗是:“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按照有些评论家的分析,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又据舒批《随园诗话》,舒四爷所见乾隆五十五、五十六年间《红楼梦》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有可能《红楼梦》的早期抄本确有探春远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

联系《红楼梦曲·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支曲子传递的信息是比较清楚的,以探春远嫁海隅时对父母劝慰的口气,写出她与骨肉亲人分离的悲苦心情。

探春的远嫁,《红楼梦》中有很多处暗示,同是第六十三回,后来袭人抽了一支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旧诗写着道是:‘桃红又是一年春。’注云:‘杏花陪一盏,坐中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黛玉取笑探春,“‘命中该着招贵婿的,你是杏花,快喝了,我们好喝。’”

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探春的灯谜诗:“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贾政猜出这是写的风筝,探春也承认是写风筝的,而贾政“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覆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可见贾政从姑娘们的灯谜中看出了隐含的将来命运,所以才伤悲感慨。脂砚斋在探春的灯谜诗后有条批语说:“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千里东风一梦遥”,正是说天长路远,梦魂难度,不能与家人相见。

第七十回末尾,写宝玉和女孩儿们放风筝,探春放的是一只凤凰,这本来很吉祥,但是,忽然又飘来一个凤凰风筝,似乎更吉祥,更怪的是又来了个门扇那么大的喜字风筝,还发出钟鸣一般的声音,最终凤凰风筝被放走了,风筝的远去是否就预示着探春的远嫁呢?

探春作词因香尽而没写完,只是上阙:“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宝玉所续下阙:“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探春和宝玉的词,都将她的命运说清是远嫁他乡了。这些与我们现在读到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探春出嫁后又回娘家探亲不同,此处暂不去讨论。

《红楼梦》第五回,“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册子上所画的船中女子即探春。江边泣涕相送,当是说家人送探春出海远嫁。但“游丝一断浑无力”的探春远嫁后,其命运也可以说是命若游丝。

花红易逝,红颜易老,人花相喻,言愁说恨,在古代诗词中是普遍现象。料峭春风中凋零的杏花凄楚可怜,这是不是那些容颜衰老的薄命美人?大观园里的女儿们是否就是那凄风苦雨中命运难测的憔悴杏花。

日边红杏倚云栽,探春出嫁的季节,正是杏花盛开的清明时节。清明涕送江边望,叹只叹此后仅剩下千里东风一梦遥。

2011年2月27日写于澡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