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花影
7966500000029

第29章 蘅芜!淡极始知花更艳

蘅芜,香草名。《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大观园建成后,贾政带上宝玉,率一群清客入园观玩。一路题咏,过“沁芳亭”“有凤来仪”“杏帘在望”三处,“但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然而,及进苑门,“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异草盘环,那些奇藤仙葛,“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再进入里院,“因见两边俱是抄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此造化已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

这个地方就是后来的“蘅芜苑”。从描述中可见,该院院外是两行垂柳间着桃花,附近有个折带朱栏板桥,院门口是一翠樾棣河堤,有云步石梯通沁芳溪。整个院落是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石砖墙,清瓦花堵。宝玉题的匾是“蘅芷清芬”,对额为“吟成豆蔻才尤艳,睡足荼蘼梦也香。”

元春省亲时曾对此处颇为喜爱,赐名“蘅芜院”。元春要求做诗,宝玉题诗描绘所见景致:“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元春的题名典出晋代王嘉《拾遗记五·前汉上》:“帝息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气尤(犹)著衣枕,历月不歇。帝弥思求,终不复见,涕泣洽席,遂改延凉室为遗芳梦室。”指汉武帝宠妃李夫人死,武帝仍常思念,做梦梦见李夫人授予蘅芜之香,醒来犹有香味,几个月不止歇。徐夤有《咏梦》诗:“文通(江淹)毫管醒来异,武帝蘅芜觉后香。”

宝玉题名“蘅芷清芬”,典出王夫之湘西草堂的楹联:“芷香沅水三闾国,芜绿湘西一草堂。”“贾政道:‘薜荔藤萝不得如此异香。’宝玉道:‘果然不是。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豋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芮姜荨的,也有叫作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

似花还似非花,蘅、芜、芷是什么呢?蘅芜应该是生长在地上的匍匐状且具有香气的草本植物。

先考证一下杜蘅。杜蘅,别名杜若、杜莲、若芝、楚蘅、山姜,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在山地,开紫色小花,根茎可入药,亦作“杜衡”,又名苦叶细辛、南细辛,古称香草。杜蘅属马兜铃科,花被筒钟状,暗紫色,全草可入药,并可提取芳香油。《玉篇》:“蘅,杜蘅,香草。”屈原《九歌·山鬼》中同时出现有杜若与杜衡的全称:“被石兰兮带杜衡”、“山中人兮芳杜若”。

《本草图经》:杜若“叶似姜,花赤色,根似高良姜而小辛,子如豆蔻,二月八日采根暴干用。”杜若气味辛、微温、无毒,主治胸肋逆气,头痛流涕,皮间风热等。李时珍说:“杜若乃神农上品,治足少阴、太阳诸证要药,而世不知用,惜哉。”意思是说,杜若在《神农本草经》里列为上品,是治肾、膀胱诸经的要药,但是人们不知道用它,这是很可惜的。

次说“芜”。有人说芜即芜菁,别名蔓菁、圆根、盘菜、大头菜,又称大头芥,根如圆萝卜,盐腌晒干作咸菜名梳菜,华东一带通称香大头。芜菁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芜菁亚种能形成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在《诗经》中叫做“葑”,《尔雅》里称作“须”“薞芜”,《方言》里也叫“荛”“大芥”,《礼记》郑玄注作“蔓菁”,《尔雅》孙炎注称作“葑苁”,陆玑《诗疏》作“芥”,《食疗本草》则叫做“九英菘”,《本草拾遗》也作“九英蔓菁”,《嘉话录》又叫“诸葛菜”,《埤雅》作“台菜”,《本草衍义》作“鸡毛菜”,《医林纂要》作“大头菜”“狗头芥”。芜菁花和种子芜菁子可作野菜食用,亦供药用。

还有一说,“芜”即“蘼芜”,又名蕲茝、薇芜、江蓠。据辞书解释,其苗似芎藭,叶似当归,香气似白芷,是一种香草。《本草纲目·草部三》:“蘼芜,一作麋芜,其茎叶蘼弱而繁芜,故以名之。当归名蕲,白芷名蓠。其叶似当归,其香似白芷,故有蕲茝、江蓠之名。王逸云:‘蓠草生江中’,故曰江篱是也。”陶弘景《神农本草经》:“蘼芜今出历阳,处处亦有,人家多种之。叶似蛇床而香,方药用甚稀。”《唐本草》:“蘼芜有二种,一种叶似芹叶,一种如蛇床,香气相似,用亦不殊尔。”

《别录》说“蘼芜一名江禽,芎藭苗。司马相如《子虚赋》称芎藭、菖蒲、江篱、蘼芜;《上林赋》云‘被以江禽,揉以蘼芜’。似非一物,何耶?盖嫩苗未结根时则为蘼芜,既结根后乃为芎藭,大叶似芹者为江蓠,细叶似蛇床者为蘼芜,如此分别,自明白矣。《淮南子》云‘乱人者若芎藭之于藁本,蛇床之于蘼芜’,亦指细叶者言也。《广志》云:‘蘼芜香草,可藏衣中。’《管子》云:‘五沃之土生蘼芜’。郭璞赞云:‘蘼芜香草,乱之蛇床,不损其真,自裂以芳’。又海中苔发,亦名江蓠,与此同名耳。花,入面脂用。”《红楼梦》中也写到:“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

古时候习俗,妇女去山上采撷蘼芜的鲜叶,于阴凉处风干做香料,亦可以作为香囊的填充物。古人还相信靡芜可使妇人多子。古乐府《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其上两种说法,均有一定道理。蘼芜和芜菁都可以作为绿色草本景观植物,而且都可以视作香草,只不过“蘼芜”更具诗意而已,而“芜菁”更为朴实。为了与“杜蘅”并称,似理解为“蘼芜”更为恰切。

再说“芷”。芷简称“芷”,亦称“辟芷”,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大,可入药;茎叶有细毛,夏天开白色小花,果实椭圆形。司马相如《子虚赋》:“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射干,芎藭昌蒲,江蓠麋芜,诸蔗猼且。”《史记》集解引《汉书音义》:“芷,白芷;若,杜若也。”芷也是香草,在《楚辞》里多次出现,并与兰并称。宝玉题“蘅芷清芬”,结合《红楼梦》前后文来看,似应指香味似芷的蘼芜。《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史湘云咏白海棠诗也有“蘅芷阶通萝薜门”。

《红楼梦》中因为薛宝钗居住地“蘅芜苑”,薛宝钗在诗社里的别号便叫“蘅芜君”。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李纨笑道:“我替薛大妹妹也早已想了个好的,也只三个字。”惜春迎春都问是什么,李纨道:“我是封他‘蘅芜君’了,不知你们如何。”

宝钗是一个不甚喜欢花花草草的女子,李纨以香草作为她的别号,也未见其反对,可见她还是比较认同香草蘅芜的。第四十回,贾母携刘姥姥参观大观园,对宝钗蘅芜苑“雪洞”一般朴素的室内布置作了描写,可以说引起了贾母的大为不满,认为是在亲戚面前很扫了她的面子。贾母对宝钗全是清一色的负面评价,一则说“使不得”,二则说“不象”,三则说“忌讳”,四则说“不要很离了格儿”,五则说“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她作《螃蟹咏》,对当时那些如贾雨村之流横行无道的官场人物进行了尖锐讽刺,她性格里却也有愤世嫉俗的因子,对当时的社会有一种批判精神。《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生日,贾母叫她点戏,她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又叫《山门》《醉打山门》),并向宝玉推荐其中的一支“寄生草”曲子。宝玉听了,喜得拍膝叫绝。

宝玉细想自己原为史湘云和林黛玉,怕生嫌隙方在中调和,不想未调和成功,反落了两处的贬谤。正合日前《南华经》上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汎若不系之舟”。猛然悟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此语,遂提笔立占一谒云:“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写毕,自虽解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又填一支《寄生草》,也写在谒后:“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宝钗喜欢曲子《寄生草》,而又居住在香草遍布的蘅芜苑,这是否是一种巧合?是否可以说,宝钗的驻地和房间同她的内心是相互映照的,衬托出她冷眼看尘世的姿态,并且和她的词作“千丝万缕终不改,随他缘聚缘分”是相互呼应的?“蘅芜苑”是否就像有些红学家说的,寓意是“恨无缘”?因为宝钗和宝玉的婚烟中始终都隔着黛玉这一堵墙,所以恨无缘,只好任其自然,看缘起缘散?

那么,“蘅芜苑”里的那些香草藤蔓是否又寄寓着“淡极始知花更艳”的玄思?

在大观园里,蘅、芜、芷等常伴着薜荔和藤萝,最后还是附带说说薜荔和藤萝。

薜荔,俗称凉粉果、木馒头,桑科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植物,含乳汁。《植物名实图考》:“木莲即薛荔,自江而南,皆曰木馒头。俗以其实中子浸汁为凉粉,以解暑。”薜荔茎、叶供药用,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作用,可治腰腿痛、乳痛、疮节等。

薜荔在楚辞中出现很多,和香草一样,是美好品德的象征。《离骚》:“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湘君》:“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点旌。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湘夫人》:“罔薜荔兮为惟,擗蕙櫋兮既张。”《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只是到了唐朝以后,薜荔成了冷落以至凄惨的烘托,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就有“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的句子。

藤萝,紫藤的通称,亦泛指有匍匐茎和攀援茎的植物。紫藤,蝶形花科紫藤属,为原产中国的著名观花绿荫藤本植物。紫藤钩连盘曲、攀栏缠架,初夏时紫穗悬垂,花繁而香;盛暑时则浓叶满架,荚果累累。《花经》:“紫藤缘木而上,条蔓纤结,与树连理,瞻彼屈曲蜿蜒之状,有若蛟龙出没于波涛间。仲春开花。”

暮春时节,正是紫藤吐艳之时,但见一串串硕大的花穗垂挂枝头,紫中带蓝,灿若云霞。灰褐色的枝蔓如龙蛇般蜿蜒。李白诗云:“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杨炯《群官寻杨隐居诗序》:“寒山四绝,烟雾苍苍;古树千年,藤萝漠漠。”明代唐顺之《寓城西寺中杂言》诗:“堦寒鸣蟪蝈,庭古荫藤萝。”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于是别馆棊布,名园鳞次……门挂藤萝,墙封薜荔;疏篱鹿眼,长廊凤翅。”于此足见紫藤生动地摇曳着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

2011年8月8-9日写于澡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