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全书
7962300000094

第94章 适合14岁以下孩子的课程设置(2)

本森先生非常坦率地讲道:“我的确相信公立学校的校长们有两种强烈的雄心,那就是让男孩子们都成为好样的,并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但我认为他们却并不关心如何使学生学会思考,思考的能力只能自生自灭了。我认为许多校长都把教育男孩子们的工作看做是一种责任——也就是说,他们是从道德观点考虑的,而不是从知识观点考虑的……。我们必须老实地承认,英国公立学校的知识水平仍然很低;更糟糕的是,看不到任何提高的趋势。”

萨德勒教授的视野可能更开阔一些。他也谈到同样的事情——我们中学学校有着一流的分数,但在知识方面却是非常落后,甚至比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还要落后。本森先生所谈的无疑是个人知识结构,但是难道说像校长这样的知识分子群体就真的远远走在他们学校的前面吗?难道不是考试使他们不得不去做那种被叫做“死记硬背”的伪科学的工作吗?正是由于死记硬背本身是致命的,所以我们当中就有人反对老师应当承担责任。成百上千的年轻女性为了应付数不清的考试而去拼命地死记硬背;女校长已经感觉到了这种弊端,于是经常向助手询问谁没有这样做。

女人往往容易过于刻苦认真,多年来为了考试成功而做的种种努力往往使她们的领悟力变得迟钝,偶尔也有例外。但一般有过这种经历的年轻女性往往缺少积极性,不容易接受新知识,不容易适应新情况,理解能力也不强,实际上就是缺少活力。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长期专心的学习,与其说是智力上的努力不如说是精神上的努力。对年轻的男性来说,情况则大不一样。通常他们不像女性那样刻苦认真,因而,他们也许就更容易接受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

952.教育是建立各种联系的科学

在家长协会中使教学充满活力的思想就是“教育是建立各种联系的科学”。意思是说,孩子是带着一种天生的渴望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用柯勒律治的话说就是,孩子渴望接触和获得所有的知识。他们渴望了解英雄的历史和神话时代;渴望了解一切运动和生活的东西以及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民族;希望摸一下某种材料并想制作出某种东西;渴望跑步、骑马、划船……,只要万有引力定律允许,什么都想尝试。

因此我们感觉不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他们选定某些科目进行教育而不管其他内容。比如说他不能学习拉丁语或不能学习科学。我们认为儿童应该尽可能多地去接触和了解适合他而他又感兴趣的东西,他应当获得自己的乐趣,不是对这一学科或那一学科的一知半解,而是要尽情地吸收那些生机勃勃的知识,这是一个他毕生都将难以完成探索的领域。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情感可以使知识充满生机,因为很可能是当我们被带入一个适合我们的领域时,我们才会找到感觉。

953.难道儿童思想真的存在吗

在此我们大胆抨击一些仍在发挥作用的思想和原则。其中之一就是认为“儿童是没有思想的”。我们相信儿童不懂的事情的确很多,但另一方面,他们的智慧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这种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老师从不和孩子聊天,他们总是小心避免解释每一个词汇,也不管孩子是否真正理解。在大约12岁的时候,作者读过很多考珀的诗歌,不知怎么,对《蒙塔戈夫人的羽毛窗帘》发生了浓厚兴趣。不久,她找到了答案,于是在《季刊》上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穿蓝色长筒袜的王后”。看,这就是有“羽毛窗帘”的蒙塔戈夫人!多年之后,重新遇到她的时候仍然感到快乐无比。这就是说,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有时候,需要把它暂时抛开一段时间。

在克诺索斯的最新发现让一些人回忆起当年尤利西斯如何给珀涅罗泊讲克里特岛上的90个城市,以及克诺索斯和米诺王的事情。

让我们感到愉快的往往不是我们已经了解的知识,而是我们期待获得的知识。我们不应该弱化知识或使知识僵化,而是应该给孩子提供内容丰富、生机勃勃的知识。我们发现,在“读、写、算”三会的教育模式中,在直观教学课和其他大大弱化的活动上,与其说是传授知识,不如说是进行教学。孩子们的时间被大大浪费,这些时间足以让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涉猎许多领域的大量知识。

954.知识与信息

我认为,了解知识与信息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书上还是在每个人的记忆中,信息就是对事实、经历和表象的记录;而知识在我看来,则意味着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积极愉快的思考并获得结果。像达尔文或柏拉图这样伟大的人物可以直接从各种表面现象和体验中获得知识。普通人通过这种直接的经验所能获得的知识非常有限,他们的大部分知识来自别人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使他们增长才智,同时也是新的探索的开始。在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是偶然的,但往往具有应用价值。另一方面,知识来源于思考,因而知识就是力量,因为它意味着知识能力在各个方面新的增长,也常常促使人们进行新的探索。

或许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区别学生所获得的东西当中哪些是信息,哪些是知识。由于知识就是力量,因而获得知识的孩子当然就有驾驭信息的能力。他会重新尝试,进行归纳证明,或用语言自如地进行生动的阐述。只获得信息的孩子则可能只会运用课本上生硬的语言说话和写作,甚至不能正确记录老师所讲的内容。

955.孩子的求知欲是天生的

直接讨论知识要容易些,因为我们无须为培养能力而感到不知所措。为了工作需要,所谓的能力被形象地描述为“头脑”。我们发现正常的头脑能够像正常的消化器官消化食物一样来消化知识。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要孩子们懂得,他们应当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并从中获得快乐。

做体操可以锻炼身体,同样也应该有某种活动可以帮助我们训练思维。再者,就像我们的各种器官都在不知不觉地吸收食物营养一样,判断、想象等思维活动也在不知不觉地运用知识。与记忆活动不同,这些活动有综合整理能力。再打个比方,就像消化器官需要食欲来刺激,激励孩子进行某些活动也需要欲望,而孩子们天生的欲望也是有限的。有的孩子欲望多些,有的则少些。大体上说这些欲望包括:渴望权力、渴望赞扬、渴望财富、渴望显赫地位、渴望融入社会和对知识的渴望。在我看来,教育如果不是为了追求知识而是对财富的渴望(如分数、奖金、奖学金等),或是求胜的欲望(就像占领土地一样),或别的某种自然的欲望,那么它就破坏了人格的平衡。

更糟糕的是,它彻底破坏了求知的欲望和快乐,而求知的欲望可以让他们一生都能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求知的快乐则可以让我们快乐一生。约翰逊博士说:“求知欲是人类一种天生的感觉,只要头脑没问题,每个人都愿意竭尽全力地去获得知识。”那么被称作“分数是命根”的思想是否可能腐化人们的头脑呢?正常的头脑会如饥似渴地追求知识,他们总是对学习内容充满浓厚兴趣,根本不需要别人去激励。

956.孩子们必须通过书本进行教育

我们已经认识到教育是建立各种联系的科学。因此教育应当使得孩子们在书海中感觉自由自在,从而使他们能够逐渐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不要在学校使用缩写本或汇编一类的东西,我们交到孩子手中的书,或长或短,应当是“活生生的”,而老师的主要工作则是帮助孩子正确使用书本。这样口语课和讲座就成了教育过程中的小事情,其主要作用是进行总结或是扩展知识,或是进行证明。

我们常常总是把口语课和讨论看得过于重要,正如卡莱尔所描述的:“我们就像个大水桶似的被灌输,大家都觉得很乏味。”如果每个难点都不厌其烦地进行解释,或总是提出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同样也是令人厌烦的。约翰逊博士说:“我不会回答这样的问题,先生,难道你不觉得这些活动缺乏绅士风度吗?我不愿意问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为什么奶牛的尾巴长?为什么狐狸的尾巴毛茸茸?”这正是孩子们心里所想的,虽然他们什么也没说。当然,有时候口语课也是有意义的。一堂好的口语课应当是让孩子们提出各种问题。有的教师总是摆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去上课,这种课可能一时让人觉得精彩,但其结果就像给老人读杂志一样,没有给孩子留下任何思考的余地,这样做显然毫无益处。因而我觉得老师应当实事求是,不要追求表面的精彩。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一本好书可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去掌握,学生的兴趣却可以一直保持到最后。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养成一种探究原因和结果的好习惯,实际上他们是在自己教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