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持有怀疑态度的人希望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巧合或幸运。但是简·萨瓦是一名娴熟的心理控制理论实践者,她有许多可用做证据的事情来支持自己的信念。事实上,作为冠军骑手的指导老师和教练,她运用心理控制技巧来进行教学已有多年。其中众所周知的,就是她的队员们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即便是把成功想象成一个简单、单一但栩栩如生、足够真实的画面,也足以阻碍我们心中疑虑、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并且能引导成功机制瞄准某个靶子进行精准射击。相比之下,全面的精神排练画面所带来的威力会更加强大。无论你是专业的运动员还是只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运动的运动爱好者;无论你是专业的销售精英、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在校教师,还是医生或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士。你都可以在日常的养生练习中掺杂着精神排练进行尝试。大量证据表明,你应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且经常付诸实践,这样可以让你达到各种有价值的目的。可以这样说:如果不运用这套方法,在做事时,你就享受不到我们所知道的最基本、最可靠、最普遍的心理学"成功途径"所带来的好处。这就好比一个木匠在做木工活时,不去使用电力或用电工具来方便自己。虽然不用电、只用机械的锯和刨子也能完成木工活,但何必这样呢?
为什么心像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控制心理学让我们知道了心像具有强大的力量,而且人们对它发挥作用的道理认识得越深刻,就越能深入地使用它。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自动成功机制,它是一种极为复杂、能自动追寻目标的机器,通过运用反馈诗句和存储的信息,它能向当前的目标自动前进,有必要时还能自动矫正路线。这是它唯一发挥作用的方式。在做任何事之前,你必须首先在头脑中清楚地描绘事情发生的经过和结果。在头脑清楚地确立了目标的时候,我们身上的创造性成功机制就会带领我们做成剩下的工作。这比我们仅凭有意识的努力和意志力达成的效果好得多。事实上,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力来实现目标,不仅用处不大,有时候还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有意识的女里和坚强的意志力会使你担心即将出现的坏结果,并反复为自己描绘,使自己更加紧张和担忧。不如干脆放松自己,不再紧张,不在考虑可能出现的坏结果,只是想着搞定它、实现它、解决它。这就需要你在脑子里描绘真正的目标,并把它交给自动成功机制。在此之后,你依然会努力工作,但是这时的努力是自动成功机制的引导,而非你自己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事实上,越是有意识的控制自己一心想着某一件事时,越是容易想一些无关的事情。
确定最合适的"自我"
就像鞋子一样,外表看起来再好看,但是如果太小或者太大,都不会舒服。合不合脚只有你自己知道,所以对于你来说最好的鞋子就是最合适的鞋子。同理,我们的自我,并不是那个无所不能、舍我其谁的自我,而是那个真真正正的自我,适合自己能力的自我。如果你在脑海中构想一幅关于你想看到的自我画面,并且具体到自己扮演的新角色的每一个细节,此时想象自己究竟能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机制,帮你实现最好的自我。这种办法在精神治疗中也非常重要和常用。这样的想象造就的成果堪称奇迹,当一个人想改变自我意象时,他或者她的性格、举止、习惯都会随之而改变。这是我们想象力的巨大能量,当它用于我们对自己的想象时,又显得极为强大。比如。我们可以探讨下面这篇美联社新闻发布稿的含义。从日期栏的时间看,该文发表于1958年:
只用想象你是个心智健全的人
旧金山。据洛杉矶退伍老兵管理处两位心理学家报道,有些精神病人只用通过想象自己是正常人,就能使病情大为好转,还可能缩短住院的时间。
哈里·M·格雷森博士和伦纳德·B·奥林格对美国心理学协会说,他们在45个诊断为神经性精神病者而送医院治疗的病人身上验证了这一观点。
病人首先接受了常规性格测试。随后,试验者脸色平淡地要求他们再接受一次检验,并回答一些问题,但在回答时,要假设他们自己是"对外界环境完全适应的典型的正常人"。
这两位心理学家报道,有3/4病人完成了改进型表现测试,某些表明他们好转的变化简直让人吃惊。
这些病人为了像"完全适应外界的典型的正常人"那样回答问题,只好想象一个完全适应外界的标准正常人会有怎样的言行举止。他们必须把自己想象成在扮演正常人的角色。而这一点就其本身而言,已经足以促使他们"像心智健全者那样行为和感知"了。
我们对这些医生以及他们组织的开创性实验的下文不得而知,但是现在我们知道,自我意象在心理学方面,起到一个导航的作用。比如"我应该像某某人一样对待这件事"这一类的想象包含的意义,都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这种方法不仅用于帮助精神病人、残疾人、精神药物上瘾的人、自闭症患者,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我们并不是精神病人,也没有比残疾人、精神药物上瘾的人、自闭症患者更难以接受这种方法。相反,它能有效地帮助我们的生活中做得更好,或者在某一领域得到更多的拓展。可以确定,这些技巧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适用的,而是只要善于运用它的效果会更加有力、更加立竿见影、更加有效。因为我们的起点比起精神病人、残疾人、精神药物上瘾的人、自闭症患者等要高很多。
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
自我意象在心理学中的具有重要意义,它的目标和用途并不是通过催眠或者"激励"来成就一个无所不能、无坚不摧,狂妄自大的"假我"。这也与心理学的科学性相违背。事实上,这种虚假的自我意象和我们常见的低人一等的自我意象是一样的,都对现实无益,是不恰当、不现实的。我们的目标在于找到"真我",并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多数人都嘀咕了自己,看不到自身真正的价值,对自己的才能估计不足。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自大情绪之类的东西,它的出现也恰恰表达了人们对自身的估计不足,是人们处于痛苦和自卑中的一种宣泄,以掩盖内心的不满足感和不安全感。怎样才能深入地挖掘自身潜能,认识自己的真相呢?怎样才能对自己作出真正的评价?对我来说,心理学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应该求助于宗教。《圣经》告诉我们,上帝创造了"比天使低等一点"的人,并"给予他以统治权":上帝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了人(就像我们运用自己的自动成功机制进行创造一样)。如果我们真相信存在某个大智大慧、无所不能、普献爱心的造物主,那么就理所当然地得出以上结论,来界定他的创造物--人。首先,这样一个大智大慧、无所不能的造物主不会造出"低等产品",就像我们无不希望自己活得某一领域的成功、绘画大师不会画出低劣的油画一样。这样一个造物主不会故意使产品质量上不去,就像汽车制造商不会故意使汽车造不成功一样。
信奉正统基督教的人告诉我们,人活在世上的主要目的和原因,是为了"给上帝增光",而人文主义者则告诉我们,人生存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表现自己"。
不过,如果我们接受"上帝是富有爱心的造物主,像尘世间的父亲对孩子那样,对自己的创造物有着相同的责任心"这一假设,那么我是否可以认为,信奉正统基督教的人和人文主义者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对父亲来说,有什么比看着后代过得好、取得成功、能充分展示自身能力和才华更让他光荣、自豪和满足的呢?如果一个足球明星在参加比赛,他到场的父亲哪个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呐喊助威,难倒会无动于衷、袖手旁观?耶稣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他告诉我们:"不要掩盖自己的光芒,而要让我们的光芒普照,以便为天父增色。"我认为,如果上帝的孩子们言行举止时卑躬屈膝、过得凄凄惨惨、害怕振作起来以便成为他们想象中那样自卑、忧虑,那他们是不会给上帝增添任何"光彩"的。
本书的作用不是激励和催眠,而是像亲人的提示一样,告诉你本来就有的才华和能力。很多教派,从福音派基督教到浸礼教到新教,再到所谓的"新思想现代宗教"和"思维科学"教派,不一而足,都是阐述了上帝对我们的眷顾和爱。我曾经和公使、牧师、中国佛教的僧侣、不可知论者甚至无神论者深入探讨过心理控制理论。在与这些人士交往时,我根本没感到有任何困难,我们总能找到相同的根基,这些根基都来自某个基本假设:把人们从自己内心的、精神的、无意识的自我损毁行为中解救出来。如果个体希望(就算不是上帝指引他们)取得成功而不是失败,这种假设就是必然的。
美国著名教士诺尔曼·文森特·皮尔博士曾想针对心理控制理术说点什么,我和他也进行过几次愉快的交谈。不过,我并没有机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多数人想象的简单"积极思考"也时常以注定失败的结果告终,因为这种思考方式是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低估和对现实的惶恐基础上的。要知道上帝创造了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为我们而存在的,我们活得恰好适应于现实世界,所以一切能想到的成功都是显而易见的。我想,我们不会看到对心理控制持反对意见的正统宗教或教会。
想象练习的成果
你在宗教上、思想上或哲学上有什么样的背景或者持什么观点,这其实无关紧要。想象练习、"直观显示"、"心像"或用我自己的话说叫做"精神画面",怎样表述都可以。关键是你要实施它,将这种"画面"变成事实,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选定一个目标,然后运用这一技巧,并真切地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的21天试验,你就会欣喜地看到取得的成果。你肯定会下决心在余生继续运用这一手段,并且通过实践极大地获益,就像你之前的无数运动员、演艺人员、医生、律师、商业领导人以及其他人员经历的那样。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练习起好步:
我们知道,现在的自我意象是建立在我们过去对自我进行的想象和刻画的基础上的。这种想象和刻画是源于你对自身经历的评价和判断。但是当我们带有主观意愿时不免强迫自己,所以要简历恰当的自我意象,就要学会恰当、客观的评价和判断自己。不妨每天腾出30分钟时间,用来一人独处,保证不受外界干扰。放松下来,尽可能让自己舒服些。然后闭上双眼,开始想象。
无数事实告诉我,想象着自己坐在电影院,在观看一部关于自己的电影,那么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些电影画面尽可能栩栩如生、详细具体。重要的是,你可以从中获取你以前没有想到的信息。你要指望你的"心像"尽可能与实际经历相近似。具体做法就是关注想象的环境中有哪些细节、场景、声音、物体。在这种练习中,想象的环境中的具体细节特别重要,因为你练习的目标具有绝对实用性,你在营造一种"实际经历"。就神经系统的功能而言,如果想象得足够生动、足够详细,你的想象练习就会等同于亲身经历。
接下来要记住的重点是,在这30分钟内,你要看着自己的行为和反应恰如其分、很成功、很完美。你昨天怎样言行举止并不重要,也不必努力怀有"明天我要表现得完美"之类的信念。神经系统到时候自然会打理好一切--只要你坚持练习就行。要看着自己像你希望的那样去行动和感知。不要对自己说"我明天要这样做",只用说,"我要想象自己现在就在这样做--就在我马上要经历的半天里。"想象你如果已经成为想要成为的那种人时,会有怎样的感觉。如果你向来内向而怯懦,就"看着"自己在自由自在地与别人打交道、举止从容并由此感觉良好;如果你在某些场合恐惧、焦虑,就"看着"自己在平静而镇定地做事,满怀自信和勇气做事,并由于举止从容、镇定自若而感到更加开朗和自信。
这种练习会把新的"记忆内容"和存在的数据输给你的中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它能树立一种全新的自我意象。练习一段时间后,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有不同的表现",这种表现或多或少是主动或自发的,而且不需要尝试。这就对了。你不必在此时寻思、尝试或努力,以避免获得不一样的感觉和不恰当的行为。你当前的不恰当感觉和行为是自动、自发的,因为你向自动机制输入了新的"记忆内容"(有现实的,也有想象的)。你将发现。这种机制既会自动作用于积极的想法和体验,也会自动作用于消极想法和体验,而且效果也一样。
步骤一:拿出纸和笔,对你打算在"精神画面"中构建、实验、形成和观看的"精神电影"进行简要勾勒和描述。
步骤二:每天腾出30分钟时间,最后在每天同一时段,找一个安静而隐秘的地方,闭上双眼,进入"影院",然后开始播放、编辑、再次播放你的"电影"。
步骤三:对电影进行逐步"修改"(以便让片中"明星"(即你自己)的表现完全符合你的预期),并获得你想要的体验和结果。在头10天里,你要努力达到这一目标。
步骤四:在余下的11天里,毫不改动地反复播放并享受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