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职场,正常的寒暄和客套话是难免的。这种话既不是曲意逢迎,也不是巴结,而是出于礼貌或是想要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可在现实中,这种表达总会因为种种因素遭到阻碍,原因是顾虑太多,没有勇气表达出关心和问候,不仅失去了交流的机会,还容易引起他人的误解。
其实,寒暄就是一次机遇。但是,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和节奏的加快,人性也愈来愈急躁,往来行为也变得越来越简单,很多时候,我们都沉默了。适时地说出寒暄话,能让自己更多地接触和认识更多人,将自己真正融入办公室这个大家庭中。一句简单的寒暄“早!”就能让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更生动活泼,在寒暄里面,你还可以加入自己所想表达的真实感情,比如“今天天气真好”“路上小心!”“你今天穿得真漂亮!”“上次听说你母亲住院,好些了吗?”加班先走时,你可以说“你也不要太晚哦!”这样,就能把一句简单的客套话转变为带有个人感情的语言,你就会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情景来灵活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了。
阿兰和小雨一起进的广告公司。有一天,阿兰看见主管捂着肚子皱着眉头工作,她想一定是主管身体不舒服,本想问候一声,但是转念一想:这样一来,大家岂不是都认为我在巴结主管?而且主管还是个男的,如果我这样贸然地关心他,没准别人会说我的闲话。再说,万一要是我猜错了呢!那不是很尴尬?还是不打扰他好了!左思右想,阿兰放弃了心中的那个想法。待阿兰抬起头,小雨正走进主管的办公桌,并端来了一杯糖水。问候主管病情,并叮嘱胃病者禁忌。之后,小雨和主管越混越熟,最后成了得力助手,主管也把许多锻炼的机会给了她。
机会不等人,有时候错过这次,便没有比这更好的机遇了。试想,如果放下包袱,坦然面对,阿兰完全可以关心地问一句:“好些了吗?”或者“没事吧?”或者说“注意休息!”“多喝水!”之类的话,来让主管感觉到她真切的关心,哪怕是她猜错了,主管只是无意识的一个表情,并不是生病,一句平常的关心也算不上什么巴结讨好,还可以借此机会和上司接近,为自己的工作带来更多的机遇。在职场上,总有些人说话做事上有太多的顾虑,无法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以至于连最普通的客套话或一句简单的问候都说不出口,他们总以为多说话没有必要,要么怕被拒绝和否认会很丢脸,所以选择沉默。其实,这就是内向的表现。内向的人总是喜欢和别人打心理战,他们希望不说一语就能心有灵犀。这一点应用在职场上就行不通。职场上同事间的交流就要靠言语,没有人愿意在办公室里花过多的时间去了解和琢磨总是一言不发的你,他们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只在于他说了什么,老是沉默的人在旁人看来,是不懂事和冷酷,甚至会被认为缺乏素质。
不过,客套话是一把双刃剑。适时说出得体的客套话,并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表达,可以使事情顺利地进行并且让人们记住礼貌而真诚的你;如果经常把客套话挂在嘴边,只能让人感觉到虚伪。如果一味地跟上司客套,只能让人感觉你是个“马屁精”。
当然,客套话不仅指日常寒暄的问候,更是一种含蓄语。在办公室中,只有学会说出正确的客套话,才能避免与人摩擦,才能在办公室大环境中搞好人际关系获得发展。下面,就介绍一些办公室客套话的说法:
(1)状况:加班。
说:也许我可以加班把事情做完。
(2)状况:表达自己见解,征求他人意见
说:我说不好这样是不是能够实行,你们看呢?
(3)状况:别人讲事,自己应答,但对这件事不是很认同。
说:真的吗?不可思议!
(4)状况:别人向你征求意见,你实在不能与之苟同,就给别人一个委婉的建议。
说:或许你可以去询问一下别人的看法。
(5)状况:别人叙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询问你有没关注过。
说:我当然也很关心,但是我现在有点事必须处理。
(6)状况:同事想让你也参与某项计划,但是和你关系不大。
说:不好意思,我并没有参与这项计划。
(7)状况:同事给你介绍他非常喜欢的一件东西。
说:嗯,这很有意思。
(8)状况:同事搞砸某件事,领导征求你的意见。
说:他可能不太熟悉这件事情。
(9)状况:面试时,面试官对工作职责的讲解。
说:我喜欢接受挑战。
(10)状况:公司不招新人,所以,主管总是让你做超量的工作,今天又给你增加工作量了。
说:我手边的工作量可能有一点过重了。
所以说,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艺术,如何理解并看破他人含蓄的客套话是很重要的。再举一个应聘的例子,面试时考官自然流露出的一些“蛛丝马迹”,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我们就可以洞察出公司对你的兴趣到底有多大。
如果招聘人员收下你的应聘材料后,说“材料先放在这里,有消息会通知你的”,这就表示他们对你“兴趣不大”;如果在面试过程中,对你只是“例行公事”式的问答,估计你的希望也不会很大;如果对方对你的专长问得很细,那么就表示你很可能会成功。
最后,总结了一些日常交际常用的客套话和寒暄语。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求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
求人解答用“请教”,求人方便说“借光”。
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向人祝贺说“恭喜”。
麻烦别人说“打扰”,看望别人用“拜访”。
等候客人用“恭候”,宾客来至用“光临”。
宾客出门说“慢走”,与客道别说“再来”。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请人勿送叫“留步”,欢迎购买叫“光顾”。
对方来信叫“惠书”,老人年龄叫“高寿”。
对方父亲叫“令尊”,对方女儿叫“千金”。
请人批评说“指教”,归还原主叫“奉还”。
自己的家用“寒舍”,未及欢迎说“失迎”。
起身作别称“告辞”,请人收礼称“笑纳”。
对方不适说“欠安”,称人学生为“高足”。
女士年龄称“芳龄”,平辈年龄问“贵庚”。
称人母亲为“令堂”,打听姓名问“贵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