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微细胞,与国家的兴旺发达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紧密相连。企业兴,则国家强,国民富;企业败,则国家衰,国民穷。正是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这种作用和地位,自从经济学诞生以来便受到了经济学家的宠爱。在《国富论》中,斯密对企业进行了广泛讨论。只不过大多数经济学家习惯于将企业作为一个在一定生产和技术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生产单元,即能够自动地根据边际原则来决定生产要素投入产出的“黑箱”。关于企业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其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如何,企业是如何运作的等问题并没有被经济学家系统、严肃地思考过。
理论来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现代企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顺应企业历史发展的结果。现代企业理论的出现正是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大量古典企业向现代企业转轨,企业制度的创新要求企业理论做出创新。进入70年代后,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轮企业的并购高潮,要求拓展企业理论,以便更好地对现实企业的发展做出解释,这一时期企业理论出现了“丛林”化发展。80年代以后,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划时代的事情,那就是占全球1/5的土地、占全球1/4的人口的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种转轨是将计划经济时代不严格意义上的企业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亟待企业理论的支持,此时,西方企业理论被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吸收和消化创新。
现代企业理论的构建过程就是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和修正过程。众所周知,价格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为了论证价格协调机制的充分有效性,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看做是一个“黑箱”。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假设的批判,是现代企业理论产生的共同基础。
为了解释价格理论中企业存在的合理性,科斯把企业的本质归结为与市场相区别的组织交易活动的契约形式。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经济协调活动中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企业对交易成本的节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企业,一系列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从而减少了交易次数所引发的契约的签订和履行成本;二是通过契约,企业内部权威机制取代了市场的价格机制,企业管理协调节约了市场交易的信息搜集成本。在有限理性约束下,长期契约对未来预期的完全信息要求即使是可能的,也是一种成本高昂的活动。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在一个专业化交换经济中出现的根本原因”(科斯,1937)。以此观点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企业理论被称为企业契约理论,其被推上了现代企业理论的主流位置。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Lazonick(1991)指出的一样,企业契约理论以交易作为分析单元,仍未能跳出新古典的经济学范式,考虑到了企业交易的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问题,却隐含了企业生产方面的信息对称、零转化成本等。总之,科斯的企业理论将企业内部关系简单化为契约关系,忽略了企业内部组织的作用,同时未能跳出均衡、经济人、静态等分析范式。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企业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走出理论体系的相似性,涌现出诸多不同的理论学派,它们不再建立在同一套假设条件的基础上,而是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假设前提讨论企业问题。其中,演化论经济学的观点较为新颖。
针对新古典经济学价格理论的局限,演化论经济学试图从企业行为及其对整个经济活动影响的角度考察经济协调问题。该理论认为,价格机制仅仅是经济协调的方式之一。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具有本质意义的经济变迁的基础不是价格机制,而是企业的创新性竞争行为。阿尔钦指出,在缺乏完全知识的条件下,企业对未来的预期是不确定的,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行为的最优化假设只是一种理论抽象,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不确定条件下,企业组织活动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是基础性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从企业内部出发,讨论不确定条件下企业的竞争行为和竞争优势,包含企业资源基础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企业动态能力和企业知识理论等企业能力理论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企业理论。该理论具有一个共同的思想:企业的本质是专业化生产组织形式,企业的生产性资源、能力和知识是企业市场竞争行为的基础。它重点考察了企业的“生产”属性,不过,现实中的企业活动不仅包括生产活动,而且包括契约活动,更为重要的是,这两类活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动态互动的。在有限理性假设条件下,企业生产活动和契约活动及其互动表现为企业内部独特知识的积累过程。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企业理论流派的观点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这些企业理论有企业自组织理论、企业进化理论、企业创新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企业成长理论等。
以上对企业理论做了一个概略性的介绍,这些理论可以说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即便是以科斯为代表的现代企业理论也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对于企业理论这一新兴的经济学前沿学科而言不足为奇。世界各国的学者也正在为企业理论的完善而工作,大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不过遗憾的是,作者在长期的企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一直没有找到一本合适的企业理论教科书。近年,虽说国内已经出版了一些企业理论教科书,但是这些教科书基本上都过分偏重某一个企业流派,因此,我们尝试编写这本教材,希望较为全面、客观地介绍现代企业理论。
本教材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强调企业理论发展逻辑的完整性。西方企业理论存在自身发展的逻辑,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保持这种逻辑关系。企业理论起源于对现实企业的理论阐释,因此,现实企业发展是企业理论研究的本源所在。所以在教材第一章我们安排了西方企业的发展,着重介绍了企业出现到现代企业的演化情况。之后我们对传统企业理论进行了回顾,摸清了企业理论的来龙去脉。然后介绍了企业的性质问题,也就是什么是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的问题。紧接着分三章分别介绍企业理论的三大基础理论:产权理论、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在教材的第七章介绍了企业能力理论,之后针对现代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公司治理、企业并购和联盟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介绍。在教材的最后一章,我们较详细地介绍了当前企业理论的一些新发展,包括企业自组织理论、企业创新理论、企业进化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企业成长理论。
其次,突出内容编写的全面性。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研究文献,一方面,力求编写出的教材能够基本包括所谓现代主流企业理论的全部内容,比如交易费用理论、企业产权理论、企业契约和不完全契约理论;另一方面,又能够将企业理论的其他发展分支也纳入进来,比如基于进化思想的企业进化理论,基于复杂系统的企业自组织理论以及在创新时代下的企业创新理论和受到广泛关注的企业成长理论等。可以说,本教材充分体现出了企业理论的全面性。
最后,狠抓内容介绍的客观性。企业理论不同于企业管理,它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但是这种深度又不如经济学那样要求严格,所以在编写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这点,一方面我们编写的教材要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但是同时又要作为理论探讨来对待,不求结论的唯一性、确定性,只求客观反映研究者的学术思想,将研究者的观点介绍给读者,让读者去思考。因此,从这点上说,我们的教材更适合于具备一定经济管理知识的企业管理者、研究者阅读,同时,也可以作为研究生和高年级的财经管理类本科生的教材。
总之,我们希望客观公正、全面系统地介绍企业理论的发展逻辑和基本分析框架,以及当前企业理论的一些新发展,力求读者在阅读本教材的过程中能够既把握了企业理论的演化逻辑,同时也开启思维,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研究成果,为企业理论研究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由于时间仓促、能力有限,在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还望读者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