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7954600000039

第39章 深刻的反思 科学的总结——评《中国文化论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现代的节奏与传统的观念劈面相迎,时代的紧迫感与使命感推动了反思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著名学者张岱年教授,在这场方兴未艾的探讨文化热潮中,一开始就站在文化学的高峰和文化论争的前沿,以其睿智和理性,冷静地审视这场争论的发展,发表了一系列真知灼见,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他与程宜山合作撰写的《中国文化论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一书,是近几年来文化热潮中涌现出的很有分量、很富科学性的著作之一,对于我国的文化研究、文化争论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确定的写作主旨是,通过分析论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结构,中国的传统哲学、科学、艺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就和缺陷,以及16世纪以来的文化论争,阐明“综合创造论”的文化主张。全书对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和五百年来的文化论争做出了系统、全面的总结,为人们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体系结构、发展演变、内涵核心与持续数世纪的文化论争的过程线索、问题实质、是非功过,提供了一个比较正确的解说和答案。

贯穿《中国文化论争》一书的中心线索是:既排拒欧洲中心主义,又排拒华夏中心主义;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又反对文化复古主义,既摒弃全盘西化,又摒弃国粹主义,极富个性地强调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精神,尤其是刚健自强的精神。这就在科学的反倾向批判中确立了中国文化的主导方向。一部杰作,需要有鲜活的灵魂。我以为这就是该书的活的灵魂。

作者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是相当成功的。全书内容全面、缜密、精当和深刻。如,作者对于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哲学及其主流儒家学说,在作正面阐述时,还广泛结合评论相关的各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纵横交错,笔走龙蛇,顺理成章,澄清误解,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面目,揭示了中国文化的真谛。又如,对于文化论争中的“中体西用”说,作者不惜笔墨做了长篇的评述,抛弃简单化、绝对化的做法,实事求是、全面精到,可以说是我所见到的最具理论说服力的评价。

我还想指出一点,这就是作者的文化观和文化主张。该书认为文化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系统,强调文化发展有其客观自在的规律,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并肯定文化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高屋建瓴地阐发了文化的特质和属性,指明了文化研究的原则和方法,这对于文化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作者还从历史的反思中,明确提出了综合创造文化的主张。所谓综合创造,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下和社会主义原则的基础上,以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对古今中外的文化系统的组成要素和结构形式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审慎的筛选;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发扬民族的主体意识,经过辩证的综合,创造出一种既有民族特色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化”。我想,这是创造、建设、发展新文化的正确的主张、科学的选择、成功的道路,对于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定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原载《光明日报》,1991 11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