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上)
7953600000037

第37章 黄淮卷(36)

发现甲骨文,是王懿荣对中华民族文化最大的贡献,不说别的吧,至少,他让我们对“龙”字的认识,接近了更早的源头,我们知道了先民对于水的敬畏和崇拜是怎样的古老和悠久,我们也知道了所谓“龙的传人”,其最本质的含义还是生命的源起:我们来自水中。

如果没有战乱,没有列强侵逼,王懿荣潜心学问,他会在甲骨文研究、古文字研究领域,做出更大的建树,他将作为旷代的大学者,彪炳千秋。当然,作为甲骨文之父,他的发现,已经足以令百代后人敬仰了。历史还将赋予王懿荣另一重身份。

就在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第二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王懿荣已经无暇也无心于甲骨文研究了,国难当头,投笔从戎,是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好多文人学士选择的道路。“俯仰东南天半壁,酒酣斫地泪纵横”,国家危难,山河破碎,王懿荣报国之情沉毅悲壮。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6月17日,王懿荣以国子监祭酒的身份,操理政务,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离京城,逃往西安。王懿荣日夜操劳,“往往夜漏三下,未即就眠,心力交瘁,酷难言喻”。“此一千百人,赤手白战”,怎能抵挡外强的洋枪洋炮?8月15日,北京城浓烟烈火,冲天而起,百姓们扶老携幼,狂奔乱逃。王懿荣深感以身殉国的时刻到了,他对夫人讲:“吾可以死矣。”

王懿荣去意已决,吞金与铜钱,两次自尽未果,再一次服毒,又未如愿。最后投入井中,壮烈殉难。他的夫人率儿媳,相从投入井中。此时日未过午。王懿荣50岁!

门楼水库,它修建在王懿荣故乡的大沽夹河上。它的浩浩大水,应该让我们想到民族精神的源流,民族文化的积淀,民族气节的积蓄。20世纪的治水,应该包含更多的忧患意识。河水流淌,库水荡漾,它真的不只是无情的大水啊。更何况,王懿荣家乡的门楼水库,除了灌溉良田,还是烟台城市用水的主要水源呢。所谓“饮水思源”,还不能仅仅止于“吃水不忘打井人”的感恩心情,还应该包含更多,历史,民族,国家,人类,这一切与人类文明进步有关的课题都应该想到。

门楼水库的水源状况却不容乐观。进入新的世纪,它所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污染,一是水源不足。这大约是东夷之水,乃至华夏之水,全球之水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为了治理污染,烟台市政府制定了《烟台市大沽夹河管理办法》,2009年2月21日公布。《办法》共分五章三十条,包括总则、河道整治与建设、资源开发与管理、罚则、附则,对大沽夹河管理中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问题,一一作了详细的规定。一条河流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烟台市的治水历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这个“管理办法”着眼大处,不忽略小处,依据国家的《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结合大沽夹河的实际,从大沽夹河主管机关的权限,直到大沽夹河与其他河流的关系,都作了明确规定。它大及河道工程的建设、整治、开发利用,小到在大沽夹河游泳、电鱼、炸鱼,都一一规定。大沽夹河,将流入“法制的河床”,“按序”流淌,清洁地流淌。流入门楼水库的大沽夹河之水,将不再是未经治理的“野蛮之水”,而是文明之水。“东夷之水”,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已经步入中心,步入“华夏之水”的大河之中了。

要解决门楼水库的水源不足,也要从大沽夹河身上做起。大沽夹河是烟台市的第一条大河,它如果是一条脾气乖戾的龙,那么它出水和不出水,都将影响着烟台的一大部分地区。大沽夹河的治理,还需要从防汛、抗旱两个方面同时着手。

1998年10月至2001年6月,烟台市遭遇五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对烟台市的供水造成了极为严峻的考验。天不下雨,“龙骨”暴晒。地表水得不到补充。门楼水库流域地表水没有形成径流,库容得不到补充。门楼水库蓄水量只有700多万立方米,仅占兴利库容1.26亿立方米的5%,可利用水量只有400多万立方米,仅供市区40天的供水。门楼水库西支流挖潜工程现场向下10米都没有水,自来水各井群地下水位已达到极限,有55个水源井枯竭,停止使用,其他水源能够正常运行的不足25%。

水,水啊,没有水,烟台将为一座死城,一座脏城,一座乱城。

面对严峻的干旱和供水形势,烟台市水利部门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保证了城市基本用水,维持了社会稳定。

他们紧急进行门楼水库库区挖潜供水工程,抽取死库容,浮船抽水,修筑堆石挡水坝,库底打井,沿河开挖渗渠,库区周边蓄水地段打深井取水,把库区能挖的水源全部挖掘出来。

他们紧急进行地下水库工程,建成地下截渗坝,全长2508.9米,阻止海水入侵,改善大沽夹河下游因地下水超采而造成的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他们紧急进行夹河地下水库回灌补渠工程,在夹河地下水库库区面积63.3平方公里内,兴建回灌补充工程,加速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充分发挥工程调蓄作用,增加城市供水量。

他们紧急进行中桥水源地应急工程,在位于栖霞市中桥河两岸碳酸岩岩深分布区,新打井深150米的机井6眼,利用原农用机井两眼,平塘一处,铺设供水主管路20.652公里,供水支管路2.78公里,球墨铸管和玻璃钢管路并用,增加新的水源。

……

紧急,紧急,还是紧急。“救水”急如救火,治水正如打仗。军令如山,军情紧急。有了治水大军紧急动员,紧急部署,紧急运筹,紧急行动,在五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中,烟台城区活水流动,没有变成可怕的死城。

遭遇那场五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时,我正住在烟台市南尧小区中,没有感到用水困难,倒是为长江大洪水,为松花江、嫩江大洪水,为洞庭湖大洪水担心。我所居住的南尧小区,右依青山,左临公路,公路一直向南,向南,通向青岛,那是东夷之水胶东的过境河大沽河流向的区域。

仙鹤飞来

我第一次去青岛,是15岁那年冬天。文化大革命初起,红卫兵运动爆发。我们这些农中的红卫兵去青岛大串联,背上行李,徒步行走,沿着钟离河东岸的一条大道向南,一直向南。

青岛会有什么革命经验呢?那是东夷的西部,大沽河的下游。12月的城区天寒地冻。我们还没有走到青岛,离青岛的沧口还有一天的路程,天就开始下雪了。我们背着行李,弯腰驼背,在雪地上行走。过往的大卡车,在我们的队伍旁边停下来,司机打开车门,热情地邀红卫兵小将上车,我们把手摆一摆,继续徒步前行。

那一年的冬天,雪似乎特别大,到了青岛,看见公交车的轮子上装了防滑链,在冰地上哗啦哗啦地轧出雪白的印痕,便知道青岛的革命大约也不会有什么新招,那不过是钟离河两岸的乡亲鞋上绑两道草绳子防滑的办法,青岛人推进一步,把草绳改成了铁链子罢了。

不过,青岛的革命还是非同寻常。我们住在跟化工学院相邻的橡胶学校里,去化工学院的食堂吃饭。在哪个食堂吃饭都是一样的,反正都是国家发给“革命饭票”,一律白吃。那个下午,在化工学院的食堂里,参加一个批判大会,这才发现,我们还是把青岛的革命形势估计低了,青岛的革命,还不是把草绳改为铁链那么简单,他们还有新招。

那是批判青岛自来水公司党委书记的大会。党委书记是青岛自来水公司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最大的当权派,穿一件黑布长身的棉大衣,戴一顶栽绒棉帽,头上不断地出汗。从批判发言来看,他的主要罪状,好像是自来水公司死过一个人,是个老工人。老工人的女儿穿着棉大衣发言。从她的发言中,也听不出她父亲究竟为什么死的。有一个男人歪戴着一顶没有檐的棉帽子,带头呼口号,为发言的女人助威,看样子,他们也就是亲密的革命战友关系,没有其他。与党委书记有关的一干人等,没有全部到场,只在批判发言中出现名字。只要出现了名字,领着呼口号的男人就要党委书记宣布开除其党籍,党委书记就抓起话筒讲话,宣布开除某某某的党籍。在天寒地冻的季节里,自来水公司党委书记一下子开除了那么多人的党籍,莫不是保留一个党籍,开除一个党籍,就像关上自来水龙头拧开自来水龙头那么随便了?

青岛用着哪里的水?青岛的水源可以随随便便处置吗?发源于招远阜山西麓会仙山的大沽河,古称“姑水”,由北向南,曲折而流,经招远、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城阳等市区,流入胶州湾,全长179.9公里,流域面积占青岛地区的60%,被称为青岛的“母亲河”。母亲河,她可不能被随随便便粗暴野蛮地对待啊!

从大沽河在青岛地区流域面积内的降水与流量等方面来看,大沽河治理也是青岛治理的重要河流。大沽河在青岛市辖区的流域面积为3722.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58.3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3亿立方米。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纪冲积层下部的砂和砂砾石层中,含水层平均厚为4~8米。作为青岛市区及周围县市的重要水源地,大沽河能不能充足供水,的确如母亲的乳汁枯丰一般,直接影响到青岛人民的生活,维系着青岛的社会安定。

母亲安危,举足轻重。2008年,大沽河被山东省政府划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在上游招远境内,树起了保护区标志牌,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向河道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有毒废渣和生活垃圾。而青岛市的大规模治理,早在2003年的春天就开始了。单单下游的胶州段,700多辆大型机械,1000余人的施工队伍,扑上了大沽河畔。

大沽河是青岛的“母亲河”,她哺育着青岛地区世世代代人民,可是她像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一样,给儿女以温厚的哺养,也会暴虐起来,给儿女带来惨重的灾难。1985年,青岛遭遇建国以来降雨量最多的特大暴雨,8月21日,大沽河决口,两岸10多个村庄被淹没在四五米深的洪水中。2001年8月1日,台风“桃芝”带来百年一遇的强暴雨,大沽河洪水蔓延两岸数公里,造成100多家企业停产半停产,43个村庄2100多名群众被紧急转移。

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压力。大沽河要从根本上治理,迫在眉睫。要保证城市供水,又要根治水患。青岛市水利局聘请清华大学等单位的技术人员,按照50年一遇的标准,制订详细的科学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水利部的资金支持,再加上地方投资,工程总投资3.5亿元,进行主河槽开挖、建筑物和堤防建设、煤气和输水管道改建、下游虾池清障等一系列工程。大沽河治理,步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综合效益最好的阶段。

进入了新时期的东夷治水,有了大禹的海图,也有大禹的开山斧了。想一想大沽河下游,700多辆大型机械同时开挖,远古时代的大禹,怎么会有这样的开山斧呢?

进入了新时期的治水,已不仅仅局限在防汛排涝抗击洪水那么狭窄的范畴。我们已经做的,也是大禹那个时代决然没有想到的,那是湿地保护,“地球之肾”的养护、疗理与健康。

把地球看做没有生命的一个无机体,一个可以粗暴对待的星球,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实在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太任意地对待这颗星球了。人类的粗暴野蛮,正在招致地球的残酷惩罚。进入了21世纪的人类,不能不引起警惕,小心行事,善待这颗地球了。湿地保护,应该列入治水的统筹规划中,来好好实施了。

按照《国际湿地公约》采用的广义的湿地意义,湿地指的是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为超过六米的水域。美国鱼类和野生物保护机构,则在1979年“美国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中,把湿地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而且具备以下特征:“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优势物种;底层土主要为湿土;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的被水淹没”。

美国的湿地定义,更像是形象的描述,仅凭这简短的文字,我们的眼前已经可以浮现出一片湿地画面了。那是水生植物葳蕤摇曳、芦花飘飞、水鸟起落的一片沼泽,那是儿童们挽了裤腿可以下去捞鱼摸虾的一片浅滩,那里不是荡漾浩渺的大水,但是却水波荡漾,水汽萦绕,是一片湿漉漉水淋淋的区域,那里永远都不会干燥,永远都不会龟裂。它调节着一个地区的气候物事,营卫调摄,“地球之肾”的说法,应该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

为了保护地球上的湿地,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签署了一份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这份公约中特别强调了“作为水禽栖息地的湿地”。在它的具体条文中,还有一条规定:如果一块湿地定期栖息有2万只或更多的水禽,就应该被认为具有重要国际意义。还有一条规定:如果一块湿地定期栖息有一个水禽物种或亚种某一种群1%的个体,就应该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水禽,水鸟,从水中走出来的人类最亲近的朋友,它们的栖息地,便意味着人类的生命之源。湿地为“地球之肾”。肾为命门。肾枯竭将导致生命枯竭,生命终结。我们怎敢不好好保护我们的肾?

现状却并不乐观。“东夷之肾”也在遭受着毁坏。2006年春天,当地记者记下了他亲眼所见的湿地景况。与一桥之隔的新建的夹河公园形成了鲜明对照,大沽夹河南部,“林立的树木下是一堆堆建筑和生活垃圾;一个巨大的污水坑和几股纵横的污水,把这片林地冲刷得沟壑纵横,污水的臭气随风飘散,令人窒息;东岸的一大片湿地竟被坟头占领”。

触目惊心!有良知的记者忧心如焚,发出呼吁:谁来保护我们的“肾脏”?

大沽夹河流域湿地是河流湿地、水库湿地、河口湿地的综合体,是中国丘陵地区湿地的典型代表。大沽夹河湿地是烟台最大的河流湿地,养育了几代烟台人。当地老人还记得过去的大沽夹河湿地景象,那时候河床宽阔,水草繁茂,水质清澈,鱼虾肥美,水鸟栖息飞落。那是湿地未被破坏时最宜人的美景。这里的宜人,包括了心旷神怡之“怡”,也包括了宜人养人之“宜”。那幅美景的恢复,不能仅仅停留在我们的想象中,也应该交付我们的双手。

就在当地记者发出保护湿地的呼吁同时,烟台市森林保护站制订了《大沽夹河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规划》,项目通过了省级评审。大沽夹河湿地所在的福山区,也作出了规划蓝图,包括排污管道架设、湿地草坪种植、湿地水源保护等一系列工程。有了这一系列规划,记者便乐观地预告,“不远的将来,展现在市民面前的,将是一块健康的湿地,我们烟台的‘肾脏’将得到最好的保护”。

记者的呼吁和期待没有落空。近几年来,市林业局对全市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制订了保护与恢复湿地的总体规划,对湿地进行保护与恢复性建设。目前,已在莱州湾、大沽夹河、门楼水库、莱阳五龙河等地建立了四处湿地资源保护区,在牟平养马岛、海阳小孩儿口、蓬莱平畅河、龙口王屋水库、栖霞白洋河和莱阳五龙河等地建立了六处湿地公园,总面积达6751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5%。几年努力,已见成效。水禽来栖,水鸟飞翔,不再只是我们的期待和梦想。就在我的家乡招远,烟台西部的诸流河上,已经飞来了仙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