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发展变化的速度是日新月异,社会在变,周围的环境也在变,相应的,人的思想观念也要不断更新,每个人给自己的人生使用什么样的“心灵地图”也在跟着时间的推移而随之逐渐更新。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设想即便是拿着一张从前的地图去找自己要找的地方的话,结果肯定是不尽如人意的,还可能迷路呢。同理,假设还有人在墨守成规,使用几年前的“心灵地图”,走原来的老路,用陈旧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的话,人的精神就无法随时代而变化,无法突破,迷失在过去当中。
有的人可能一时理解不了,为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有幅“地图”,还需要根据环境和社会的变化来不断更新,这“地图”从何而来,它存在的目的又是什么。实际上,每个人自童年时期开始,经过长期的对世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后,会在自己的心里形成了一幅关于这个世界与自己关系的有效“蓝图”,并给自己画出一幅专属于自己的实用“心灵地图”。这幅地图指出了人们未来要走的道路,和如何应对种种挫折和困难的方法。这幅地图画得越精细,人们的人生旅途就越顺利,也能越快地到达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地。反之,人们容易被不准确的地图所误导,无法准确地进行判断和决策,走了弯路不说,还有可能被困在困境中无法到达最终的目的地。可是,一辈子认死理一样凭着这一幅一成不变的“地图”想一路走到终点,也是不行的,客观现实在变,也要求大家对自己的“地图”做出适当的修正,以便最大可能地反映客观现实。绘制“地图”固然大家都会,但不断修订自己的“地图”这工作却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可是后者的重要性要大大超过前者。然而,许多人很早就停止了修订“地图”的工作,自以为原来的“地图”已经够用了,不再需要通过吸收新信息来补充或完善了。太悲哀了,拥有这种想法的人太过悲哀了,他们的人生将因为他们的想法而遭遇不幸,他们墨守成规的遵守最初的“地图”给他们的指引,置变化的现实于不顾,极有可能误入歧途。只有那些善于紧跟社会变化脚步,深入对自己和世界认识的人,才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地图”时时刻刻都处于丰富的过程中,新信息表明,原有的“地图”信息过时了,他们就会主动勇敢地修改,进行自我更新,从而他们的内心也跟着丰富多彩起来了。
许多人从儿时起就终止了“地图”的更新工作,成年后直接将其童年时对世界的认识和反应模式原原本本地搬到成年的生活中,由于问题得不到太好的解决,这做法相当不恰当,心理不免产生障碍。心理学家针对这一类人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移情”,也就是将他们儿童期时与父母等亲密人物的情感转移到他人身上,说白了,就是让他们重新体会过去的生活和过去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那些关于童年的记忆、情感就一下子从心底浮现,内心出现了情感的回归。这个时候,如果这类人能从这种记忆的回归中认识到,自己的障碍来自于受困于童年的情感、想象和欲望的话,认识到自己仍旧在使用童年的旧“地图”的话,他们就会从中走出来,企图修复自己的“地图”,改变人生的指向,并充实和丰富人生。只可惜,有不少人当他们回归童年的情感世界时,仍执迷不悟地陷在其中,并认为这种状态恰好就是他们所要的。于是,他们极力地维护这种状态,拒绝对自己从前的“地图”进行修改,结果可想而知,不但无法走出旧“地图”的束缚,还会一直生活在童年的阴影中迷茫。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从童年开始慢慢走向成年的,童年生活对于描绘最初的认知“地图”是关键的。但关键性的因素不代表是不可变的因素,固执地守护着童年的“地图”,与变化着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会产生很大的心理障碍。必须打开心灵,与现实生活适应,根据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心灵地图”。紧紧抓住“旧图”不放,对于“新图”始终有抵触情绪的人,就是对现实生活和社会信息置之不理,企图要求客观世界来适应他们的内心的人,这种人的生活过于狭隘,他们的做法不具备现实性。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因此都竭力逃避现实,为的就是避免改变心灵旧模式的痛苦,但越是逃避,他们越是感到不安,没有人可以彻底地逃避现实,躲开现实变化的人,呆板孤立缺乏生气,难以在社会立足。追求幸福人生的人,绝不能迂腐地认为“地图”是不可动的,就必须及时更新和修改,保证每时每刻的心灵地图都是精准的,人生的道路才会走得开阔,走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