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7944700000003

第3章 成功的父母 (3)

“量”不足时更要重“质”——也许你确实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相处,但是你依然有机会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比如在早出晚归没机会与孩子交谈时用小纸条给孩子留言,出差在外时给孩子写信、打电话,把陪孩子一起做某件他感兴趣的事作为一个重要事项安排进自己的时间表,在孩子有问题时给他以关怀和指导……总之,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和关心,感觉到你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这样,你一样可以成为孩子心目中最重要、最值得信赖的人。

不仅仅是做朋友。

对大多数受过现代思想洗礼的年轻父母来说,那种不尊重孩子人格、把孩子当作自己附属品的落伍观念早已被抛弃,“做孩子的好朋友”成了这些父母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是如果“朋友”的定义仅仅指与孩子一起玩、一起闹,却忽略了身为父母所肩负的更重要的职责的话,也难以在孩子的成长路上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

让我们尝试多换几个视角来看待自己的角色吧,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是一个有独立人格和思想,并终将独立生存于社会的人。但是在这段亲子共同前行的路程上,孩子的小手需要我们的大手去牵引,去扶持。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就可以扮演好生活教练、学习榜样、知心朋友、人生导师和坚强后盾等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色。

让沟通的渠道更顺畅些。

心理学家建议父母和孩子玩这样的亲子游戏:让孩子站在椅子上,父母坐在地面上,使你们之间的高度差别很大。然后随意交谈几分钟,时间到了就交换角色。完成后,谈谈彼此的感想。一位父亲在经历这种体验后说:“和一个像塔一样高的人讲话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当你被人家由上往下看时,感觉处在一个不被重视的位置上,而且真的很难说服高高在上的人。”

想想看,这就是我们的孩子常常体验的感觉!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往往下意识地把自己放在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随时准备挑孩子的毛病,随时准备给孩子以指导。如果父母能够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放低自己的姿态,多从孩子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以宽容、接纳之心多听听孩子的心声,那么亲子间沟通的渠道一定能更顺畅。

你知道如何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吗?

希望孩子成人、成才、成功是父母的心愿,那么父母可以做些什么来助孩子一臂之力,使孩子走上人生的快车道呢?

给孩子装上几个核心“精神软件”。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要想使孩子拥有一份精彩的人生,需要具备能够适应社会的多种品质和能力。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这是孩子成长的几个核心“精神软件”,是孩子精神人格的脊梁,父母一定要把它们及早输入孩子的生命程序之中。

让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如今有太多的家长在爱的名义下为孩子包办一切,甚至孩子对自己人生的责任都由家长来承担了。责任心建立不起来,一个孩子是不可能去积极进取的,孩子会变得被动,家长推一下,他才动一下。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一个简单却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他们真正作为家庭的一分子,让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当孩子不再仅仅被动地接受父母的服务和安排,而开始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任务,并把他人的痛苦和欢乐与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时,他的责任感就逐渐建立起来了。

培养好习惯是给孩子一笔不断生息的“资本”。

俄罗斯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便会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你现在多培养孩子一些好习惯,将来,这些习惯就会变成一笔不断生息的“资本”,让孩子永远享有它的好处,幸福一生。

好习惯为什么难培养?——虽然大家都知道养成好习惯对人生、对事业的好处,可是令父母们感到头疼的是,好习惯总是那么难以培养,而坏习惯却怎么也挥之不去。想想看,是不是在下面这些环节出了问题呢?

3到12岁最关键。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大量的行为都会在这一阶段固化为习惯,因而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

至少重复21次。

有研究认为,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至少要重复21次才有可能巩固,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你的身后站着孩子有好习惯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大人们应该牢记一句话:“你的身后站着孩子。”你的任何行为都有可能落入他的眼底。

用发掘金矿的眼光来发现孩子的优势潜能。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人的智能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8种智能: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视觉空间、身体运动、自省、人际交流、自然观察等智能。人与人之间也许根本不存在智力水平上的差别,只有不同智力优势、组合与发展速度上的差异,每个人都有相应的成功领域。

如果目前的学校教育还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父母却可以用自己的慧眼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我们能乐观地看待孩子,相信在孩子身上一定潜藏着智慧的种子,用发掘金矿的眼光来观察孩子,就一定能发现孩子的优势所在,并可以有意识地为他创设一些条件,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挖掘自己的优势潜能,助孩子走上成功之路。

“副科”不副——我们往往片面地只重视孩子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孩子在其他方面发展的潜能与可能性,比如我们更在乎孩子在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科”的成绩,而对那些被认为是“副科”的体育、音乐、美术学习则不太重视,殊不知,孩子的潜能也许恰恰就在那些“副科”学习中表现出来呢!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也就不可能有一种方法适合所有孩子的教育。但是,只要你用心与智慧去导航,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向,同时也让自己成为合格的父母。

让我们用自己温暖的大手牵着孩子的小手,一起往前走;当你手中的小手变得与你一般有力时,记得放开他的手,因为,你已经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了。你会是成功的父母吗?

你会是成功的父母吗?做个小测试,测一下是否拥有成功父母的特征。

1、能认真并且很有耐心地回答孩子所提出的问题。

2、慎重地从孩子所提出的疑问中找寻问题所在。

3、提供场所给孩子展示他的创造成果。

4、假如孩子有些未完成的创作,例如油画、水彩、雕塑等,要能容忍他那杂乱的工作空间。

5、提供子女一个房间或室内的一部分供他单独使用。

6、让孩子知道,是因“他自己”而不是因为“他的成就”而喜欢他。

7、要孩子对其行为负责。

8、协助孩子去拟定自己的学习或活动计划。

9、带孩子去风景名胜地区旅行。

10、教孩子如何去改进他所做的工作。

11、鼓励孩子与来自不同背景和环境的儿童和谐相处。

12、订立孩子合理的行为规范,并监督他是否确实遵守。

13、从不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

14、从不以辱骂的方式去惩罚孩子。

15、提供孩子所喜爱的图书资料。

16、鼓励孩子客观的思考。

17、按时地读书给孩子听。

18、很早就教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19、鼓励孩子去编故事及幻想。

20、仔细地考虑每个孩子的个别需要。

21、每天有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单独相处。

22、允许孩子对于家庭事务有发言的机会。

23、从不因孩子犯错而加以嘲笑。

24、鼓励孩子讲故事和朗诵诗歌。

25、鼓励孩子与成年人和谐相处。

26、设计实验来帮助孩子探索事物的原理。

27、让孩子利用各种旧物品去做游戏。

28、鼓励孩子探索问题并谋求解决方式。

29、从孩子的活动中找出特殊优良表现来赞扬。

30、避免空洞的称赞。

31、很真诚地表现出对孩子的情绪,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32、每一样主体都愿与孩子讨论。

33、在孩子的权利范围内,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

34、鼓励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不要盲从附和。

35、帮助孩子找出值得看的电视节目。

36、鼓励孩子认真衡量自己的能力,不卑不亢。

37、从不在孩子失败时告诉他说:我一样也做不好!让孩子面对失败而非逃避。

38、鼓励孩子尽可能表现得像个独立自主的成年人。

39、对孩子要有信心。

40、宁愿孩子因他自己的错误因素而失败,也不能替他做大部分工作而成功,让他自食其力,也享受自己勤劳的成果。让这本书来帮助你

这本书将使你的生活变得轻松、简易、教你怎样在你说完一遍时,你的孩子就能听从;教你怎样对称的孩子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指导你怎样心平气和地让你的孩子做事;同时又该如何使用教育式的惩罚。它也会解释你该采取哪种方式惩罚孩子,不会让他感觉受到伤害;它教你怎样没有争吵,没有暴力就可以更正孩子的错误。它甚至可以告诉你当你的孩子犯了诸如在冰箱里撒了尿这样荒诞的错误时,你又该怎么做。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品行端正的孩子,感谢您高超的教育技巧,这本书一样会帮你,它会让你对目前较为成功的教育方式有更深的认识,告知你如何维护与保持孩子的这种端正品行,而为将来孩子身上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做些准备。

让父母们受益的最好的来源之一是另外一些父母。因为他们交流的思想都是自己切身实际的感受;那些在长期培养孩子中积累的经验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父母们彼此交流教育子女的技巧与奇思妙想,着实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他们在交流中找到了如何去应对孩子的耍赖。如何让孩子独立地做自己的家庭作业,如何制止一对双胞胎打架。

这正是一本积许多父母智慧、思想于一体的书。他们有的也曾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迷惑过;有的在叫喊中精疲力竭,感到几乎要被他们的孩子禁锢了一切;有的父母在烦恼中渡过一生,有的心灵空虚,有的曾经放弃,有的最终找到了良方。这本书里的所有例子都取材于做父母的人遇到的真实的问题。所有的建议又都是简单可行的,每一件事都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的。

关于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行为方式问题社会上已有了许多理论,大多数作者只接受一种理论,他们竭力让你相信他们的理论对每位父母教育孩子都会起作用,但经过尝试,我认为其效率并不大。既然每对父母的孩子都是唯一的,为什么不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呢,然后选择其中最好的加以运用?这本书里提供了上千种方式方法,并不是所有的方法在任何时候都奏效,你可以自由地选择对你有用的那些方法。先认识自己

我们为人父母的行为大部分学自于我们的父母,在对孩子们说话时,你是不是意识到这些话在你小的时候也常常听到呢?“当心,不然我拧断你的腿!”“吃饭时安静点!”。我们继承了我们父母的口吻,按照父母曾经约束我们的方式去约束我们的孩子。虽说我们从父母那儿学到的方式大多数是有益的,但有些则不是,在这些方式中我们应该学会挑挑捡捡。

采用那些我们喜欢的方式,放弃那些我们讨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