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7944700000029

第29章 如何激励你的孩子 (1)

家庭有一良母,胜于学校有百师。

——哈勃脱

“我儿子什么都不干。”

“怎么呢?”

“他就知道看电视。”

“你安排他适当的干点家务了吗?”

“安排了,可是让他做那些就像一场战争,做每件事就像打仗那么艰难。”

“他在学校怎么样?”

“马马虎虎对付及格,如果他再努点力,会更好些。”

“那么这孩子是积极性不高。”

所有的孩子一般来说有较强的动机。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这样。所以在我们谈论孩子的动机问题时,需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些动机是来自于你自身——我们称之为内部动机;另一些动机来自你的外部——我们称之为外部动机。如果你的身体超重那么它会对你身体有害,因此为了健康你就有来自内部的动机——“减肥”。

我们大多数的人每天忙忙碌碌去工作有两种原因,我们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个人的自我满足——这是内部的动机;同时我们得到薪水——这是外部动机,二者缺一不可。通常我们驾车不会超过每小时100英里,我们知道这不安全——这是内部的动机;同时我们又不想因超车而被罚——这是外部的动机。正是这内、外部动机的结合才造就了一个有自我约束能力,认真的人。注重孩子的成功

成功会创造我们的动机。当你的老板表扬你时,你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同样你可以用成功激发起孩子强烈的内在动机,指出孩子出色的表现以及他自己拿的好主意,会让你的孩子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成就感,这成就感同时就能激励他更加勤奋地学习、上进。比如在你表扬孩子把卧室收拾得干干净净时,他内心的感觉会特别的自在——他觉得自己成功了,接下来他会更有意识地去保持卧室的整洁。

许多孩子不相信自己会变好,会成功,这种沮丧的想法通常是由于孩子面对着不断的失败造成的,有时这些失败又恰恰是缘于父母过高的要求和期望。注重孩子所做所为的积极一面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方式,肯定孩子在做事时的勇气,明确地告诉孩子究竟哪几方面他取得了进步,有了不小的成绩,鼓励他自信。所有这些都会让你的孩子有一种成就感,一旦有一次成功,将一发不可收拾,成功会不断地培育出更多的成功。

建立获得成功的期望和要求。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之为“塑造”。当你培养孩子建立一种复杂的动机时,你必须将其分成几个步骤,期望孩子一下取得成绩的想法是错误的,现在来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李兹正在教孩子卡罗斯为上学做准备,这其中包括自己洗脸、刷牙、穿衣服和叠被。李兹认为让孩子自己洗脸应是优先培养的行为。于是他花了几星期的时间让孩子适应了自己去洗脸。接下来,李兹又教卡罗斯刷牙、穿衣,直到最后,李兹教会了卡罗斯叠被。

这种分步培训孩子技能的方法不断提高了孩子成功的可能性。如果你一次性就让孩子全部掌握上述的技能,那简直是毫无道理,同时孩子会坐立不安,厌烦而最终败于行动。“塑造”需要时间,它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采用塑造的方式可以逐渐改进孩子的行为,塑造意味着鼓舞孩子更加努力地做事。假设你的孩子花10分钟就可以做完家务,他却花了40分钟,你呢,拿来一个计时器,与孩子一起做“击败时钟”的游戏变相地约束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家务,这就可以增加孩子感觉成功的机会。开始可以相对40分钟的拖延给孩子设定30分钟的期限,过一个星期,限时到25到20分钟,渐渐地,你会最终达到让孩子在10分钟之内完成家务的目标。塑造增加了孩子成功的机率。

在对孩子提出新的要求时,注意循序渐进,按正确的方向分步进行,不要只坚持一次就让孩子做得十全十美。比如说你已经教会了孩子如何整理床铺,你就不要再苛意要求他叠得像你一样好,即使他叠得歪歪扭扭的,孩子也一样会感到快乐。只要在你按部就班的指导与鼓舞下孩子就会一点点进步。

一个孩子之所以总在犯错就是因为他缺少去与别人合作的内在动机,而常常使用赞扬与鼓励,你会有一种新的发现:一旦孩子有了一次成功的经历,在以后的日子中,他就会更加卖劲地去做事儿。告诉你的孩子他什么时候做得很棒,那会唤起他在未来做事的热情和强烈的动机。

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有一种紧咬住孩子错误行为不放的倾向,我们只知道一味对孩子说:“你这儿做的不够好”,“你那儿做的不够快……”我们把精力都放在孩子的错误举止上,甚至许多父母认为如果孩子犯了错,数落他是让孩子知道上进的一种良方,那就大错特错了。真正的良言是:请将您的目光放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方面上。

儿子在扫客厅的家务中表现平平,你于是便数落道:“墙角儿那儿你根本没扫呢!这么懒,一个6岁的小孩都比你干得好!知不知道?”这种方式绝不会激起孩子任何爱劳动的热情。“你干得还不错,但有几处墙角的灰没有扫,把扫帚给我,看爸爸是怎么扫墙角的。”说完话后,你便应该亲身去示范,做完剩余的工作。“墙角应该向客厅中央一样扫得干净,那样就更好了!”做父母能给孩子劳动做这种肯定和指导就是一种良好的鼓励,这种鼓励奠定了孩子未来的成功,而成功又会进一步激励孩子更勤奋地工作和学习。

有时,你应该给孩子更强于表扬和鼓励的激励,这种激励可以是奖金,玩具或特权。用图表或合同与孩子达成一项协议:“这星期你在学校表现得很出色,周末我们可以做些很特别的活动!”孩子喜欢向目标宣战。别把孩子表现的标准定得太高,否则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甚至对孩子的热情与动机产生负面作用。也别将兑现你的允诺的时间拖得太久,比如在允许女儿晚上出去参加晚会之前,让她出色地表现两个星期的要求对孩子来说未免有些过分。

无论你选择哪一种奖励还是允诺孩子可以拥有自己的一些特权,你都要加上口头的表扬,这会提醒孩子,他们表现得很出色会让自己更有成就感,这是为了达到自我奖励的目标,这种口头上的表扬总是比实物上的激励来得重要。

“我希望你自己很满意在学校一周中的表现。你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付出那么一点点努力和辛苦是很值得的,我很高兴的看到,你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了星期六看场电影的奖励。但妈妈希望你能明白,在学校表现出色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对你自己有好处,你的进步比一场电影更有意义。”运用孩子的兴趣

兴趣激发热情。试想你正在较尽脑汁培养孩子的阅读技能。你知道孩子对恐龙很感兴趣,那么找些关于恐龙的书来读,你就会增加孩子的读书热情,孩子对恐龙的兴趣使阅读变得生动、有趣。他会自愿地去学习(这个问题将留在本章末,本书将进一步帮助你如何触及到孩子兴趣。)

从孩子出生,到会笑、会爬、会开口说话……我们总能感受到成长的神奇力量。但是,应该没有一个孩子,在会说话以后就对他们的父母说:“妈妈,长大了不要让我上学啊!我讨厌上学!”父母在读到这里的时候一定会笑,这怎么可能。

是的,我们之前已经用了很多篇幅在说明,对待成长,孩子们是非常积极和主动的。那么,孩子们既然对学习本身是充满好奇的,而良好的兴趣培育也是父母所期望的,那孩子的兴趣是如何培育的呢?

要想培育出孩子良好的兴趣点,首先要知道孩子的兴趣是如何产生的。在这里,我们以公式的方式来简洁明了地告诉父母孩子兴趣形成的规律,即:

兴趣形成的公式:好奇+理解+引导性再好奇+再理解=兴趣形成

我们知道因为孩子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和丰富成长的需要,孩子会积极的、主动的运用各种采集信息器官尽可能地去收集、采集和储存更多的信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对所采集的任何信息充满好奇,孩子的这种好奇是公平的、没有倾向性的。

父母只有在了解孩子这种好奇心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对孩子良好兴趣的形成进行合理的培育。也就是说,首先,应当对孩子采集和收集信息过程中所产生的好奇点进行合理的筛选,以便增大优质好奇点的信息采集量和信息采集范围;或者根据父母自身的培育目的而引发孩子创建采集和收集信息的好奇点,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能够使孩子实现“主动思维”和“主动记忆”的方法再加上孩子能够理解的逻辑思维语言外在表现方式和逻辑思维肢体外在表现方式,使孩子的好奇在理解的辅助下自然转化为“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提及到的所谓“理解”通常意义上是指“对抽象标识的理解”。而在学前阶段,所谓的“理解”是如何开展的呢?我们举个实例父母就明白了。

父母计划要教授孩子数字。

前提:父母要了解孩子目前的兴趣源和色彩源;

过程:

父母首先要先参与到孩子目前的活动中去。比如,孩子正在玩车。

妈妈:宝贝,现在我们把桌子当成停车场好吗?

孩子:好的。(孩子把几辆玩具车摆放到了桌子上)

妈妈:哦,这里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图案(数字卡片或者数字线),你喜欢那个呢?

孩子:我喜欢这个(孩子指者数字“6”)。

妈妈:你觉得这个图案象什么呢?

孩子:像蜗牛的壳。

所以,为了使学习变得有趣,对待小一点的孩子,你可以通过与他做游戏来改进孩子的举止。

派特通过色角互换教凯蒂铺床。凯蒂扮演“妈妈”,“妈妈”在帮孩子“派特”铺床,因为在这个游戏中,凯蒂很喜欢扮演“妈妈”的角色,这样就使得铺床变成了一个充满生趣的游戏。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一种良好的、愉快的家庭气氛也会激发孩子的热情。家庭气氛是指家庭中的每一成员互相感觉的方式、方法。家庭成员彼此相敬如宾,积极地遵守家教,在家庭中培养出一种愉快的家庭气氛,使每一成员都感到一种和睦、融洽;家庭框架也能始终灵活地保持平衡,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己的所好,大家只要在一起,就乐趣无穷,有发自内心的舒畅。在温暖愉快的家庭气氛中,孩子可以了解到父母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孩子愿意接受你的指导和惩罚,因为他明白你做的一切是对他的爱,一旦问题出现,孩子又能迅速地做出反应。

良好的家庭气氛开始子优秀的父母,换句话说,父母是良好的家庭气氛中的榜样。教育孩子要对那些待他好的人心怀感邀,对那些他伤害过的人致以真诚歉意,教孩子对别人要有同情心,去给那些暂处困境的人以安慰。培养孩子所有这些优良品质的最好方式就是你能亲身示范,以身做责。不要抱怨你帮孩子的奶奶买东西了,这会无声地告诉孩子,帮助他人使你从内心深处感到了美妙——这就是回报。

良好的家庭气氛还可以让孩子有种安全感。孩子喜欢家里的一切都顺顺当当的,他害怕发生什么变动。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的变动,孩子都会感到忐忑不安,比如当爸爸换了个新工作,他会惶惶不安,因此做父母的在事发之前,要向孩子做出较好的解释,以确保给孩子一种心理准备,使他仍能安心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