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闲暇时间带孩子上图书馆,逛新华书店。而切忌根据家长的眼光来安排孩子的阅读,代替孩子购买图书。只有在健康向上、科学高尚、有趣好看的大前提下,让孩子自主选读和选购,孩子才会自由自主地钻进去读、去学、去想。这样提供给孩子的精神食粮,才能进入如饥似渴的胃肠中得以消化吸收,获得丰富多样的营养。青少年对各种竞赛活动显得格外兴奋和饶有兴趣,家长适合孩子的这一心理需求,要尽量安排孩子观看。
有条件时,要让孩子参加,有些要设法创造条件让孩子参加。这是有利于孩子积累素质全面发展的非常好的途径。例如在孩子少儿阶段,就让孩子观看和参加小朋友游戏竞赛活动,稍大些就让他观看和参加青少年“智力快车”之类的电视节目,小学高年级至初、高中,就让孩子参加各种征文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
而当孩子在这些活动中取得好的名次和好的成绩,家长不要轻易平淡甚至漠然视之,而要满腔热情地给以鼓励、鞭策和奖赏;而若孩子参加某项竞赛成绩不佳甚至名落孙山,家长切忌对他流露遗憾、冷漠和责骂,而要充分肯定他积极参与的精神和他付出的努力,在此基础上帮助孩子分析受挫失败的原因。
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保护,才能激发他不懈追求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孩子普遍对电脑有着浓厚的兴趣,怎样关照青少年这一心理需求,是现代家庭教育需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计算机发展到今天的网络,早已不局限在专业领域。掌握计算机技能进入网络应成为现代人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种文化技能、操作工具和生活方式。电脑连通网络作为一种多媒体、多功能的信息工具,青少年对它比成年人更是情有独钟。
家长必须充分理解这一特点,尽量满足孩子对电脑爱好的需求,使电脑网络生活成为孩子不可或缺的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趁早接受计算机及网络学习和训练,尽快掌握其操作技能。特别要提出的是,现在网络发展很快,Internet日益普及到城乡家庭,由此伴生着一场“学习革命”,青少年尤其喜欢上网,这是他们对这场“学习革命”特别敏锐的前卫反应。
可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对此并非抱一种辩证的态度。担心孩子迷上“电网”而耽误学习,或担心孩子接受网络垃圾而后果叵测,因而大都采取抑制的做法。合适的做法是,在满足孩子每周上网需求的前提下,引导孩子把电脑作为谋求未来发展的信息工具来学习。
适应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实施家庭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要求对于孩子的日常表现要多以鼓励、表扬和奖赏为主。青少年处于心理发育阶段,身心稚嫩,感情脆弱,自尊心、好胜心强,而接受批评打击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弱。这一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行为和活动很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和反应,且更多的喜欢表扬、好话及鼓励,而不愿意别人对他过多批评、指责。
因此,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学习和行为,要多看其成绩、优点和长处,侧重表扬、激励和奖赏,而对他的问题、缺点、短处,尽量做到在表扬奖赏他的同时,从照顾孩子的自尊,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信心出发,适当地指出和提醒,和蔼地开导,耐心地帮助,促其自我认识,以期完善。
总之家长在对孩子的表扬和批评之间要主次有分,合理适度。这是实施有效家庭教育的关键环节。例如,孩子每每有了进步,取得了好的成绩,就要不失时机地用适当的方式,对他充分地肯定和表扬,乃至必要的金钱物质奖励。
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总结分析取得成绩的经验和原因,以利于孩子保持和发扬获得成功的内在潜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感到自己取得良好成绩能够得到家长的充分肯定和奖赏而受到极大激励,从而增强进取心和自信心。
家庭中经常地坚持这样并形成家庭教育激励机制,就能够在孩子的情怀中树立一种稳定的信念:只要我在某个方面有积极进取和良好成绩,就能够得到家长的奖赏,我的正当要求更能顺利地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那么,孩子就越来越朝着好的方面去自觉发奋。孩子视学习就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快乐的生活。
人的共同心理都是喜欢褒奖,青少年更是这样。为了促使孩子全面发展,多样进取,家庭奖项设立应多样化。例如,学习奖、综合奖、专项奖。专项奖,可以对孩子在某个方面有积极进取和良好表现给予奖赏,可以对某个独特高雅的行为心智给予奖赏,甚至对孩子能持之以恒地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经定期检查保持了良好视力设立视力奖。还有要注意平时家长对孩子诸多生活方面需求的满足,可给可不给的,最好都在奖励中设定。
这样的激励机制,比那些威严胁迫、强制服从的管束方式,苦口婆心、絮絮叨叨的劝诫方式,时常守护、无微不至的监控方式,教育效果要强千万倍。适合孩子心理需求的家庭教育是多方面的,上述仅仅从感性经验和实际操作出发略举若干具体论列。
而各个家庭及其孩子情况又是千差万别,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必然丰富多彩。总之,我们要不断探讨怎样的家庭教育才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发生积极的影响,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为,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的父母!
我们在这里随附一张激励单,这是三千位父母在近五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你可以从这个单子中获得些启示,然后尽量根据实际情况列出自己激励孩子的单子,我们将在下一章里用表格与合同的方式来讨论它们。
如何激励十二岁以下的孩子
如何激励十二岁以下的孩子:
+拥抱与亲吻/表扬鼓励
+在别人面前表扬你的孩子
+使用计算机
+与父母中的一人在一起
+与父母共渡特别的一天
+与父母共同收拾房间
+表现出吃惊
+抚摸后背
+在给孩子的午餐里下功夫
+给孩子寄个小邮件
+让孩子在学校与大家一同吃午饭
+读读故事书
+贴板贴
+做个科技小玩具
+做模型、小制做
+搞搞园艺
+做游戏/猜迷语/填字游戏
+变魔术
+画画
+使用计算器
+在户外运动/玩捉迷藏
+各种体育运动
+奖励一张戏水卡
+出去散步/或家庭骑自行车郊游
+户外驾车
+一次神奇的骑车旅行
+一套新衣服
+看电视
+使用录像机/租一盘带
+玩电子游戏
+使用电话
+玻璃球(弹子)罐
+做爆米花
+周末可以睡晚觉
+可以在朋友那儿过周末
+可以邀请朋友来自家做客
+开个晚会
+做个毯子帐篷
+在后院过次夏令营
+唱歌/演奏乐器
+特殊的旅行
+去亲属家串门
+放风筝
+游泳,钓鱼/滑冰,玩保龄球
+打篮球
+看场电影
+去动物园、公园、展览馆及图书馆
+出动吃饭
+让孩子自己选择餐馆
+叫份比萨饼
+泡沫浴/在浴巾里放个玩具
+梳理头发
+帮助准备一顿饭
+帮助清理房间
+帮助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优待/冰淇淋
+不干胶贴/不干胶贴书/快乐脸
+在奖励表上多填颗星
+奖品/奖金/开个帐户
+“神秘”奖励盒
如何激励十二岁以上的孩子
如何激励十二岁以上的孩子(部分可以从上面的单子里选择):
+表扬
+与朋友们一起活动/去购物广场
+玩电脑/开个储钱帐户
+买套新衣服
+化妆品/做头型
+吃快餐
+奖金/带奖金的工作
+设立一个星期的目标
+完成一个小项目/给孩子的爱好提供支持
+允许与朋友一起吃午饭/晚饭
+为家里选择一项活动
+单独时间/允许孩子单独做事/选择时间
+睡晚觉
+音乐/立体声欣赏/磁带、CD
+买学习资料
+赠孩子宠物
+与学校、朋友、俱乐部特殊的旅行
+跳舞/晚会/晚间活动/约会
+电话时间/拥有自己的电话线
小结
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以一种良好的榜样,那么孩子就有了很充足的可以让我们失望的借口了。
——席幕容
将特殊的活动与良好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这将教你的孩子懂得:良好的行为是值得的,在你运用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或实质性的奖励时,记住要随附带上你的感激与鼓励,注重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而不是特别的奖赏。
许多父母都有一样的苦恼。当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与子女之间却越来越难以沟通。做父母的往往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由于亲子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父母,所以,改善亲子关系应先从父母做起。可试用以下几种方法:
民主激励法——亲子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父母用消极的方式对待子女,如强迫、指责等。父母总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而强迫孩子服从自己,在作出决定之前不与孩子商量。这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若经常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亲子之间就很容易造成隔阂和对立,甚至形成难以消除的敌对状态。孩子因此会出现两种极端的反应:一是胆小怕事,孤独自卑,二是逆反对抗,甚至逃避父母和家庭。
为了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使用民主激励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即可在亲子关系中加入朋友关系的成分。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父母是决策者,但是父母应该给孩子发言的机会,听取孩子的意见,将此形成一种习惯。在亲子对话中应该允许孩子提出自己的反面意见。反面意见往往是孩子的创造。这也是训练孩子自信个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一方面将自己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从而形成对家庭的责任感,提高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容易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
获得自尊和赞扬是人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会使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会使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我们要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对优点进行发自内心的赞扬。鼓励孩子说“你可以做得很好,我相信你”,尝试着不要批评孩子。只要父母耐心去做,他们会发现孩子有很多可爱之处,孩子会很乐意和父母在一起,父母就会发现原本对立的亲子关系逐渐被健康融洽的亲子关系所取代。
亲子沟通法——人们的心理距离远近与人们之间的沟通有很大关系。人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是由人们之间的沟通的多少来决定的。恋爱的基础是沟通,因此我们称之为“谈恋爱”。陌生人之所以没有密切的关系,原因是没有沟通的机会。因此,要形成密切的关系,就必须沟通,必须用较多的时间去沟通。
角色互换法——由于亲子角色的固定性和界限分明的特征,站在各自立场上去看问题,容易造成亲子的意见分歧,甚至出现亲子冲突。角色互换的基本观点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分析看待某一问题。目的是理解对方的行为,从而达到心理相融。
角色互换的第一步是确定主题。当问题出现或解决问题时,首先确定问题是什么,如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和父母一起逛街、散步,为什么不肯参与家务劳动。父母从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体验孩子的心理状态,孩子从父母的角度去体验父母的心理状态。重点是父母对孩子心理状态的体验,因为孩子很难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有人体验孩子不喜欢逛商店的心理状态,就蹲下来,和孩子一起走。其结果使人吃惊:在父母看来商店里有这么多漂亮的东西,五彩缤纷,但孩子能够看到的仅仅是人们的脚和腿。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很重要,否则父母就永远无法理解子女。
当亲子冲突难以调和时,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或者叫心理剧方式来试着解决。这种方式的具体程序是父母扮演孩子的角色,孩子扮演父母的角色,相互体验对方的思想和情绪,达到相互理解,消除隔阂和冲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