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7944700000020

第20章 积极的反应 (4)

这个目标如何设定,第一,父母应该对孩子的能力和现实条件有一个正确认识,切忌急于求成;第二,在目标设定时应该和孩子一起决定,这样不仅能听取孩子的意见,也能让孩子更有积极性;第三,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况把握不准,最好与孩子的老师商量;第四,可以考虑给孩子设定一个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得着的目标,比如为女儿设定的目标是背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强化孩子的目标意识。让这个目标在孩子心中扎根。比如可以把目标写在墙上悬挂的黑板上,或者用彩色纸写了贴在墙上。如果目标有一定的时间限度,那么再给孩子一本“目标日历”,目标应该完成的那一天被显著地标明。

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在晚上睡觉前问自己一个问题:今天,我为我的目标做了些什么?不要求孩子记日记,但鼓励孩子在“目标日历”上写点或画点什么。比如画上一张笑脸。

(2)音调与速度。 (4)

给孩子找个竞争者。有个竞争者能极大地鼓舞孩子,但是,如何选择竞争者也是个问题,让孩子把某个同学当作竞争者是可以的,但不要目标太高,每次都盯着第一名,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个比较熟悉、成绩略好于自己的同学作为竞争对象。同时,要多与孩子交谈,告诉孩子“友谊第一”,不要让孩子滋生对竞争对象的敌意。让孩子自己和自己竞争也是很好的办法。比如父母训练女儿打算盘,每次都给她掐时间,让她和自己比,而且还故意告诉女儿,她的速度一次比一次快。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就越来越强了。

在小目标达成后给予适当奖励。奖励最好是非物质的。比如,在那天的晚餐时,给孩子的座位放一个好看的垫子,让孩子在晚饭前“致词”,全家人表示庆贺。也可以参照我们上面的做法,让孩子自己给自己“颁奖”。或者让孩子选择一件他自己喜欢做的事,看电影,打电脑游戏,或者去肯德基吃饭。

第二,在孩子犹豫迟疑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

赏识最发挥作用的时候,应该是孩子想“跳”又有点怕的时候。这时,“赏识”就是一只有力的手,在孩子后面用力推一把。

尽量少用奖励诱惑孩子。孩子毕竟不是马戏团的动物,“奖励”虽然会起到效果,但也常会有副作用。我们要让孩子前进的动力来自自身,而不是外在的诱惑。

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潜能。强调孩子“一定能行”。这种办法对一部分孩子管用,而对另一些天性比较胆怯的孩子来说,可能反而增加了心理负担。

给孩子一个示范。如果你玩过一些刺激性的游戏,比如拓展或蹦极,你就会有这种体验,你前面的那个人对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排在你前面的人玩得很顺利,而且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你也会跃跃欲试;相反,如果他怕得要死,你恐怕也会有些犹豫。孩子更是这样,给他一个漂亮的示范,孩子的信心就会增强。

让孩子想像。让孩子设想自己成功的样子,在头脑里细致地描绘这幅图画,让它越来越清晰,清晰到如同身临其境。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已经得到了肯定,它能有效地增强人的信心。

解除后顾之忧。跟孩子说一句:“你放手去做,做好了算你的,做坏了算我的。”让孩子解除对失败的恐惧,这也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勇气。

激一激孩子。比如有一种游戏是走吊桥,吊桥晃来晃去,又没有扶手,孩子害怕。这时,父母不妨先走过去,对孩子说:“你要是不过来,我们就走了。”让孩子处于一种必须靠自己力量克服困难的境地。

第三,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加以赏识。

失败的时候也要赏识吗?有些父母可能不解。其实,孩子失败的时候可能更需要这件武器。如果这时不“赏识”孩子,孩子可能得到的不仅是失败,而且还有失败留给他的沮丧心情,这可比失败本身可怕多了。而有了这件武器,孩子就能从失败中得到一些可贵的东西。

不要讳言孩子的失败。失败就是失败,怎么样也不能把失败说成功,这是没有说服力的。同时,也不能把失败归因于客观因素,让孩子正面自己的失败,这是第一课,也是很重要的一课。父母不妨多与孩子讲讲人们失败的例子,历史故事也好,名人轶事也好,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好。总之,让孩子知道,失败是每天每时每地都在发生的,每个人也都会遇上的。这是人生的常态。

让孩子想“我得到了什么”。成功与失败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不过是一种比较,有时,成功只是比失败多了一点点。比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算“1+1=2”,其实要从绝对意义上说,他也没成功,因为他证明的是“1+2”而不是“1+1”。但是,他离那个目标前进了一大步,所以我们说他成功了。

而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比完全不做要好。完全不做就是个零,而只要去做了,哪怕只做到0.01,也比0要大。启发孩子,不要想着那没有得到的99.99,也要想那0.01究竟是什么。

调节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放松心情,方式当然多种多样,听音乐看电影打球散步等等。总之,让孩子从沮丧中摆脱出来。如何指出孩子的勇气和成绩

“看上去,你在努力地做……”

“看看你已经取得的成绩吧……”

“你确实在……方面大有长进”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可以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人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名很有成就的人的性格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都具有三种优秀的品质,其中一种就是“很自信,不自卑”。

孩子的学习也一样,树立良好的信心是他迈向成功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孩子的求学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孩子的求学之路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他的学习信心也会不时地受到挑战。因此,树立和巩固良好的学习信心,将是伴随着孩子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学校里,大凡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自信心都特别足,而反观那些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较差的孩子,他们的自信心大都不是很强。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成绩好的孩子自信心强,自信心强又使得孩子能把自己的本领发挥到极至,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好,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而成绩较差的孩子由于学习受挫、受外界负面评价过多等原因,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是学习的材料,本来能学好的功课也学不好,越学不好信心越不足,而信心越不足成绩也跟着越差,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实际上,人不管做什么事情,树立信心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学习也不例外。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家长应当从培养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入手,孩子的自信心上来了,他就有干劲了,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了,就有事事争先的斗志了,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一定是战无不胜的,到那时你想不让他的学习成绩好都难。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于敏感,在孩子没考好的时候,有的父母不是冷静地坐下来帮孩子查找失败的原因,反而是大发雷霆、怒气冲天,对孩子是一味地数落、埋怨,有的甚至拳脚相加。本来孩子成绩没考好,他心里就够难受的了,他的学习自信心已经受到影响了,家长再这么一表现,非但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对孩子的自信心予以重挫,孩子以后的学习会怎么样可想而知。

有一个道理希望家长能明白:孩子考试没有考好,做题没有做出来,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孩子在学习时样样都懂,样样都没有问题,样样都很精通,那他就可以不再做学生了,直接到大学当教授好了。

在生活中,有很自信的人,自信的人一般是自知的,也是自强的,他们明了自己的优势,也清楚自己的不足,因而有信心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这是内省智能使他们有“自知之明”。

自信的幼苗萌发于孩童时期。其实,这时是没有明显的自信与不自信区别的。懵懂的时候,都是从自我出发的,对外界满不在乎,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完全的“自信”;但是,随着身心的发展,与外界的沟通越来越密切,逐渐从自我世界中走出来,转而由外部世界的反馈来认识自己。由于外因作用的差异,导致心态朝不同方向倾斜。总是接受积极的外因作用,其心态就倾向于自信;总是接受消极的外因作用,其心态就倾向于自卑。

1、让孩子爱说“我行”。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只有相信自己、尊重自己,才会积极进取,才会勇往直前,可进,自信心是成材必备的心理素质。

孩提时代就会表现出充满自信和缺乏自信的差异,这从孩子的口头语就能明了,自信的孩子总是爱说:“我自己来”、“我行”、“我不同意”、“我是这样想的”、“我愿意这样做”等;而缺乏自信的孩子正好相反,他们多是退缩的,总是说:“我不能”、“我不行”、“我做不好”,“我不敢”等。

这种差异在很小的时候是不易觉察的,因为婴儿的自我意识很弱,说不到自信或不自信,孩子越大心态的差异越明显。自信与自我感觉有密切关系,自信的基础是良好的自我感觉,孩子的自我感觉从那里来?孩子还没有自我把握能力,他们主要是从周围环境这面镜子中来感觉自己,外界的反馈总是良好的,那么孩子就感觉自己良好;若接受的总是贬义的、指责的、呵斥的,孩子就会自惭形秽,怎么可能自信呢?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和评价的高低。为此,家长要调整好对孩子的期望值。期望过高,则会难为孩子,孩子若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家长往往会表示失望,给予消极的评价。别以为孩子小,说他什么都没有关系,其实小孩的心灵是很敏感的,不仅大人言语会影响孩子,大人的心态也会感染孩子。所以,大人要以自己积极的态度,促使孩子自信、自强,让“我行”总是挂在孩子的嘴上。

2、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自信和自卑,与儿时的清有很大关系,主要是人际环境的作用,其中作用最大的是家长、老师、同伴。

为了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就要慎用横向评价,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对比。有一个孩子对“知心姐姐”倾诉:“我真想把我们楼上的烘烘杀了,我妈总是把我的成绩跟烘烘比,一看我成绩比烘烘差,就批评我,要是没有烘烘就好了。”这位母亲的意图是用“比”来刺激孩子上进,而结果却适得其反,却把孩子刺激得逆反起来,因为“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岂不是越比越泄气,越比越没有信心?

培养自信心要抓根本,例如增强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性,增强进取心等。李佳的母亲是这样做的:“我们从小就注意增强李佳的自我意识,为此,我们在家中挤出地方给孩子提供个人的小天地,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布置、安排自己的小天地,即使做得不完美,我们也不任意干涉,总是以积极肯定为主,辅以适当指导。我们还注意促使孩子自我表现,如鼓励孩子把在幼儿园学到的表现给我们看,我们总是他的热心观众;又鼓励孩子把在家做的作品拿给同伴看,把自己会讲的图书带到幼儿园,讲给老师、小朋友听。

平时,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在合理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定自决,即使有失误也给他鼓劲。当然,必要的批评与否定是需要的,但十分注意场合与言辞,并与激励相结合,使孩子不因此而垂头丧气。”

3、鼓励孩子“自己来”。

美国教育学家雷·马洛尼指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是及早让他们自立。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孩子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取有益的教训,会影响其尽快成长,必须认识到,培养一个充满自信、独立自主和富有责任心的子女,乃是当父母的成就。”

美国的教育非常重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美国有些教育家认为,如果失误对孩子并无伤害,可以让失误发生。有时,一个失误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个难忘的教训,这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可以促使孩子成熟起来。这种观念已被美国的家庭和教师普遍接受,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有充分地体现。

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人在自然的房间里睡觉,出门行走很少让父母领着,若摔跤了,得自己爬起来;待孩子有了一定的劳动能力,就要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在课外或假日,家长鼓励孩子去谋求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孩子锻炼独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