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区是伴随网络新媒体及网络行为的扩展而出现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新型空间,它是一种全新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和生存模式,也是人们购物、休闲、咨询、发表言论的物质与精神双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网络社区在作为舆论传播的新平台、人际互动的新承载方面,凸显出了越来越大的价值和影响力。
虚拟的网络社区与现实社区并非毫无关联,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社区与现实社区不仅互补互动,而且密不可分。例如,现实社区中人们的生活形态、交往模式为网络社区提供了模板和示范,而网络社区将现实社区中的不可能转变为可能。可以说,网络社区是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的“镜像”。因此,要追溯网络社区的发展史,首先要了解传统社区。
“社区”这一概念由来已久,社会学家通常把它作为研究社会的起点。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首次把“社区”引入社会学的视野。在滕尼斯的定义中,社区被视为基于亲族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在这种社会联合中,情感的、自然的意志占优势,个体意志被共同意志所抑制,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共同的文化意识以及亲密无间的关系是社区的精髓。社会学家怀特则从社区成员内在联系上指出:“社区”一词一方面有一种情感上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是一种对于发生在身边的和熟悉的社会环境的归宿感。随后,在社会学界,社区的构成要素被界定为:特定的地域、特定的人群、相应的社区组织以及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和互动关系等。虽然社会学者的这一界定是针对传统的现实社区而言,但对于网络社区来说,仍然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在现实社会中,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区域。人们在社区中生活、交往、休闲,从出生到成长直至终老,始终生活在社区的范围内。为满足社区成员的需要,每个社区都有一定的制度、机构和设施,用以规范社区成员的行为并为整个社区服务。同时,通过互动,人们在社区中形成了各种关系,并逐渐产生一些共同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生活于其中的成员均须遵循这些制度与规范。
现实社区的基本特征在网络这一虚拟社会中均有所映照,其中最典型的形态莫过于网络社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人们不仅可以在现实社区中休闲、交往,还能在网上虚拟空间中发表言论、娱乐休闲甚至结交天涯海角的朋友,体验数字化的生存。当然,这个虚拟空间并非是完全的“自由乐土”,在其中亦有着无形但不容忽视的制度与规范。在这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传统社区的形式在网络中得到了对应,网络社区随之产生了。
从全球范围看,伴随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社区经历了不同形态的演变与拓展——从最初的BBS电子公告板、新闻组、电子邮件,延伸至公共论坛、在线游戏和电子商务,再拓展至各种贴吧、博客、SNS、微博等新媒体形态,网络社区的表现形态越来越多样。目前,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网络社区尤其是其中的互动代表着网络应用的发展方向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同。
网络社区的雏形是BBS电子公告板,即通过网络来传播和获取信息的公告板或论坛。BBS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78年在芝加哥地区的计算机交流会上,克里森认识了意气相投的罗斯,之后他们经常进行项目合作。但由于两个人不住在一起,而电话又只能进行语言的交流,加之当时芝加哥的暴风雪肆虐,因此,他们就借助于当时刚上市的调制解调器将彼此的苹果电脑通过电话线连接在一起,世界上第一个BBS就此问世。随后,BBS从两个人的联络平台发展为令人瞩目的全球公共话语空间。
中国的网络社区也是从BBS起步的。通过BBS,网民可以实现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在线交流,体验从未有过的新鲜交往方式。1983年,BBS传入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最早的BBS站点是1991年在北京创建的长城站,由于互联网尚未开始普及,当时用户访问量每天只有十几人,且大部分用户为海外的中国留学生。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站,这是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络BBS站点,尽管服务内容单一,界面稍显单调,但它聚集了国内最早的一批网民,并使国人逐渐认识了BBS,因而成为中国网络社区文化的开端。
在这一阶段,BBS尚未大规模普及,用户规模很小,多为国内的科技人员、计算机爱好者以及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其功能应用以发布新闻和交易信息、发表个人感想、互动式问答为主,且主要用于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网络通讯。对于BBS的早期用户来说,尽管他们面对的只是单调粗糙的界面和曲折的交流方式,但毕竟突破了单向传播的界限,使得他们开始了真正的社会化互动交流,这种新鲜的交流方式在当时风靡一时。之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BBS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且力量日益强大,其许多特性亦被后续出现的网络应用所借鉴。
当然,这一时期出现的新闻组、电子邮件等网络形态也具备了网络社区的基本特征。以新闻组为例,它可以通过一些软件,将不同的用户连接到一个基于网络的新闻服务器上,使得用户可以自由阅读他人的消息并参与讨论,可以说新闻组实现了网络社区的传播理想——网民的完全交互式传播。但由于种种原因,新闻组后来在国内并未大规模推广开来,用户仅局限于一些IT界人士或高校师生。电子邮件也是当时备受青睐的网络交流方式,它通过电子通讯系统进行信件的书写、发送和接收,是当时乃至今天使用最广泛的网络人际传播方式,也是网民进行离线交流的最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