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生谁死
7942900000019

第19章 不可思议的马云和阿里巴巴 (2)

马云就这样,每天出门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请他们同意付钱并把企业的资料放到网上去。人们不相信他,马云只好动用自己还算优秀的个人资信,去说服朋友们把公司资料免费放到网上。不出所料,杭州望湖宾馆、杭州电视机二厂,还有一个律师事务所,都收到了国外电话和传真。马云高兴极了。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因为没有人愿意付钱。这些企业根本看不到网页,更不知道载有自己企业资料的网页究竟存不存在,怎么可能仅凭几个越洋电话就付钱给马云?

在那段时间里,马云过的是一种被人视为骗子的生活。直到1995年7月,上海开通互联网专线。为了证明自己没欺骗客户,马云决定在杭州上网给客户看。他找来一台486电脑,然后从杭州拔长途电话到上海连接互联网,再通过互联网把望湖宾馆的照片和资料从美国传过来。结果花了三个半小时,照片终于一点一点出来了。焦躁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马云终于欣喜若狂,为了记录这一历史时刻,马云请了电视台记者进行了全程录像。

从此马云挺直了腰,也开始有了收入。他们在全国27个城市一个一个地开拓业务,在所有没有互联网的城市,他们都被视为骗子。但马云仍然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他天天都先这样提醒自己:“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然后出门跟人侃互联网,说服客户,说服记者。业务就这样艰难地开展了起来。

1996年,马云的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元。也是1996年,随着互联网渐渐普及,全国各地.COM公司群雄并起,竞争对手步步紧逼。马云意识到另一个生存法则:背靠大树好乘凉。他决定同杭州电信合作,对方出资占70%的股份。但是这次他却失败了。对方急于做大赚钱,马云则认为,做.COM公司犹如养孩子,你不可能让3岁小孩去挣钱吧!双方分歧日深,以致马云的任何提议都被无情否决,最终马云不得不决心分道扬镳,放弃了自己的海博网络。

不过,遭遇了人生中第二次重大挫折的马云很快便重新上路了。以“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先驱”身份,1997年底,马云带领自己的忠实盟友远走北京,加盟了中国外经贸部下属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出任该中心信息部总经理。一年内,马云和他的团队为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网站,净利润做到了287万元。以致后来他敢于在任何场合口出狂言:“我做阿里巴巴网站不是不能赚钱,而是不急于赚钱!”还是他的“养孩子”理论,他说,等孩子长大了,他会赚大钱。

一年多的北京之行,马云学会了判断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互联网大潮风高浪急、人人争锋之时,马云却可以耐心地思考:下一个将要到来的浪潮是什么?互联网最有潜力的方向究竟在哪里?

1998年底,马云的B2B思路渐渐成熟:用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服务。他研究认为,互联网上商业机构之间的业务量,比商业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业务量大得多;前5年的经历,使他对国际贸易市场、国内生产厂家和进出口公司有较深的了解;而商业机构中最需要电子商务支持的,是大量的中小企业。马云选择为中小企业服务,他打了一个比方:“听说过捕龙虾富的,没听说过捕鲸富的。”

1999年初,马云下定决心创办B2B网站,他灵机一动,为网站起了一个众所周知代表财富的域名“阿里巴巴”。然后他对团队说:“我要回杭州创办一家自己的公司,从零开始。愿意同去的,只有500元工资;愿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绍去雅虎和新浪,收入怎么都不会低。”他说用3天时间给他们考虑,但不到5分钟,大家一致决定:“我们回杭州去,一起去!”从此一段新的人生之旅一路铺开,最精彩的演出拉开了大幕!

1999年2月的一天,从北京回到杭州的18人创业军团,在马云家里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马云则站在一张桌子后,发表了他激昂的演讲。

“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2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他掏出身上的钱放在桌上,“启动资金必须是Pocket money(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但是,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会跳起来继续战斗!”就这样,18个人扛着小米加步枪上路了。

他们每天16到18个小时野兽一般在马云家里疯狂工作,困了就席地而卧。邻居们常觉得奇怪,这群人早晨六七点离开马云家,下午三四点又来了。他们日夜不停地设计网页,讨论创意和构思。马云的想法是,阿里巴巴应由网上论坛BBS按行业分类发展而来。其他人不同意,拍着桌子同马云吵。马云就拍自己的脑袋,还是觉得自己对。1999年3月份,他在外地发电子邮件要求同事立即完成这一程序,他们还是不同意。马云发怒了,他抓起长途电话,尖声大叫:“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立刻!现在!马上!”然后就有了今天的阿里巴巴。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建设,www.alibaba.com在互联网上出现了,效果立竿见影。一个青岛商人,每年从韩国进口一种设备,他坚信设备的产地其实就在中国,但他绞尽脑汁也无法找到中国厂家。后来他偶然发现了阿里巴巴,然后在上面发了一条求购信息,不料几天之内就同该设备的中国厂家联系上了!令他惊奇的是,该厂家竟然就在青岛!另一个例子是,众所周知徽章等小商品多半出自浙江,如果这种企业在东北,哪有人理?但就有这样一家东北企业聪明地利用了网络,他们每年从网上搜集义乌、温州企业的最新产品图样,接着从当地购回样品照着生产,然后再到阿里巴巴上发布信息寻找买家。一年下来,他们46个买家中有44个来自阿里巴巴网站!

一传十,十传百,阿里巴巴网站在商业圈中声名鹊起。但马云知道,阿里巴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战略选择——国内电子商务尚不成熟,只有利用发达国家已深入人心的电子商务观念,为外贸服务,才是真正利润丰厚的大鱼。于是,阿里巴巴开设了一个专区“中国供应商”,把中国大量的中小型出口加工企业的供货信息,以会员形式免费向全球发布。此时,至为关键的是找到全球买家。

1999年至2000年,马云不断实施着一个战略行动。他像一只大鸟不停息地在空中飞行,他参加了全球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所有商业论坛,去发表疯狂的演讲,用他那张天才的嘴宣传他全球首创的B2B思想,宣传阿里巴巴。他相信自己就是一台永不停息的发动机,是一台促销机器!

他一月内可以去三趟欧洲,一周内可以跑七个国家。他每到一地,总是不停地演讲,他在BBC(英国广播公司)做现场直播演讲,在全球著名高等学府麻省理工学院、沃顿商学院、哈佛大学演讲,在世界经济论坛演讲,在亚洲商业协会演讲。他在哈佛与诺基亚总裁同台辩论,赢得台下上千人起立鼓掌!怪异的长相、雄辩的口才和超越全球的商业思想,竟然综合交融在这个枯瘦弱小的中国人身上,听众无不为之惊讶。

海外媒体开始对马云表现出极大热情。第一个来到杭州的是美国的《商业周刊》,当该刊记者在杭州一个居民区住宅里找到阿里巴巴,看到黑压压坐了几十个人,地上还满是床单时,惊讶得目瞪口呆!

很快,马云和阿里巴巴在欧美名声日隆,来自国外的点击率和会员数呈爆增之势!到2000年底,阿里巴巴会员数以每日增长一二千的速度发展,每天可收到3500条商品供求信息,700余种商品信息按类别和国别分类。一个想买1000支羽毛球拍的美国人可以在阿里巴巴上找到十几家中国供应商,了解他们不同的价格和合同条款;位于中国西藏和非洲加纳的用户,可以在阿里巴巴网站上走到一起,成交一笔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可想象的生意!

从此,阿里巴巴开始被业界公认为全球最优秀的B2B网站。但无论传教士一般的马云如何有魅力,风险投资商们都知道,阿里巴巴并没赚钱,而且缺钱,因为.com公司是烧钱的主,庞大的运营费用终会将马云压得喘不过气来。幸运的是,他在全球的巡回演讲,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是吸引客户,二是吸引风险投资。

吸引客户是手到擒来,风险投资的到来却另有一番故事。台湾人蔡崇信是全球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InvestAB的亚洲代表,他听说阿里巴巴之后立即飞赴杭州要求洽谈投资。一番推心置腹之后,蔡崇信竟然出人意料地说:“马云,那边我不干了,我要加入阿里巴巴!”马云吓了一跳:“不可能吧,我这儿只有500元人民币的月薪啊!”两个月后,蔡崇信说服家人,高高兴兴地成了阿里巴巴的CFO。

蔡崇信在欧美风险投资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这一事件引起华尔街一阵惊奇和震动。随后以华尔街高盛为首的多家公司,毫不犹豫地向阿里巴巴投入了500万美元。高盛资金到位的第二天,马云马不停蹄飞赴北京见一位“神秘人物”。见面才知,是成功投资了雅虎网站的“全球互联网投资皇帝”、日本软银公司的董事长孙正义。面谈仅6分钟,孙正义就像蔡崇信一样坚决地投了资。2000年1月,双方正式签约,孙正义投入2000万美元。

到2001年12月27日,“中国供应商”会员达到100万人,成为全球第一个达到此数目的B2B网站,并在当月实现盈利。此后马云又开始向全球出击。

2002年,阿里巴巴推出中国站“诚信通”会员计划,更好服务于从事中国国内贸易的卖家和买家用户。

2003年,马云创办了淘宝网,2010年,淘宝网的销售总额超过4000亿人民币,成为全亚洲最大的网络销售商圈。

之后的事情顺理成章,2008年9月,马云获选美国《商业周刊》评出的25位互联网业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家;2009年,45岁的马云个人净资产达80亿人民币,位列胡润富豪榜77位。

2009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庆祝创立十周年,同时宣布成立另一家子公司阿里云计算。

2011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将淘宝网分拆为三个独立的公司:淘宝网、淘宝商城和一淘,以更精准和有效地服务中国的网购人群。

然而这一举动却正如他在杭州的网商大会上所说的那样,彰显了未来十年他更大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