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念谈笑间,谁知今夕是何年——那些叱咤风云的互联网精英们
不知不觉,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光阴。
几乎每个网民都可以随口而出一串熟悉的名字,来印证这十年间,互联网世界的风风雨雨。
虽然这些名字,有些已经谢幕,有些仍在台前,但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却得以从中一窥那些生死一念的波澜,和那些笑看风云的潇洒。
然而,不论有多少人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世界里实现了梦想或是埋葬了希望,那些对市场与利益的争夺却从未停止,而且愈演愈烈。
2011年的11月,一场新的电商大战突如其来地在本已波涛暗涌的图书网购市场中爆发。随着苏宁易购的高调进入,图书网购原本三足鼎立的局面再次被打破。苏宁耗资2亿元打造的平台仅次于当当,为了尽快抢滩,它的图书频道打出“0元售书72小时”的优惠,号称让利上千万。这一举动立即引来了当当、京东的大力反击:当当随即力推“满100返200”的双倍返券活动,京东则主打时限内“折上折”。一时间,几大图书销售网站大打价格战,几乎拼得你死我活,其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事实上,对许多人来说,这样的价格战并不陌生。而每隔一段时间便挑起一场生死大战,也几乎成了中国互联网世界里固定上演的戏码。远有3Q大战,近有团购互拼,再到书商们打个昏天黑地,仿佛无处不体现着互联网江湖的残酷。
有战争,便有胜败,有人生存,便有人被淘汰。然而,不论结果如何,那些在网络江湖中走过的人,他们的经历都已成传奇。
现在如是,未来依然如是。
2011年,当利比亚战事胶着的时候,一些标注着“榕通社快讯”字样的消息开始在新浪和腾讯微博上频频被人转发。
这个所谓的“榕通社”,最初一条消息只有几十个转发外加几条评论,短短几个月之后,便飙涨到动辄成百上千的转发和几百条评论。有网民戏称,这是他们“获取信息最快的途径之一”,甚至“联合国新闻部”都闻风跑来与之沟通,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等海外媒体也对其表示了相当的尊敬——尽管“榕通社”发布的许多关于利比亚战事的消息正是来源于半岛电视台。
由于“榕通社”的讯息新鲜快速,报道角度独特,常常在措辞中使用许多国内并不常见的中性词汇,因此,这个不走寻常路的“通讯社”似乎充满了神秘色彩。
但事实上,褪去互联网的伪装,现实世界里的“榕通社”一点也不神秘。它不是一个正规机构,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甚至工作人员也只有一个——6688网上商城总裁,王峻涛。
对于中国网民来说,王峻涛这三个字远没有他的ID来得有名气——“老榕”,说到这个名字,记忆的闸门似乎瞬间打开,任由时光的波涛倾泻,一下子把你带到11年前:是的,“老榕”应该是和当年那个堪称中国电子商务开山之作的“8848.net”紧密相连的。那时,中国互联网的追捧者习惯把1999年叫做门户年,2000年叫做电子商务年,对此,《南方周末》却评价说:如果没有“8848.net”,2000年大概只能叫做电子商务概念年。
只是“8848”的辉煌早已成明日黄花。尽管11年后,当年迫使“8848”不得不以失败结束电子商务征程的“三座大山”已经不复存在:网民从2000年的40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4.57亿;电子货币和社会信用体系日趋完善;全国性配送量到2011年累计完成7.1亿件,但“老榕”王峻涛本人却再也无缘这条已成康庄大道的他曾经梦寐以求的贝索斯之路。
不过王峻涛依旧没有远离电商,但业务重点已从B2C销售转移到了B2C服务领域。在网民们看来,现在的“老榕”就是个帮人摆摊卖东西的,只不过摊子摆在网上。在6688网上商城里,“老榕”的笔墨纸砚,古玩工艺品,翡翠刻章都卖得不错,他已经不再为利润胶着,更多地专注于产品附加值的销售中。就这一点来说,相对于很多依旧在大打价格战的电商,老榕还是走在了他们前面。
经历了大起大落的王峻涛似乎已不再执着于当年的雄心,当时他曾一心梦想着“8848”上市,却最终未能如愿。但是时光荏苒,面对着如今热钱滚滚的电商行业,老榕的观点则是“一个大企业不一定会是强企业”,上市不再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在面对各种不利局面的时候,你的投资人能不能和你一起坚持下去。
如今这个“老榕”将更多的专注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包括他的“榕通社”。在微博上发布各种时政快讯并没有任何收益,反而非常牵扯时间精力,但“老榕”乐此不疲,纯粹是因为好玩。一个人,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3G上网卡,一只收得到30多个境外台的大锅,这就是“榕通社”的全部家当。他把电视信号传输到一台服务器上,以便随时随地都能收看到半岛电视台,然后把这些搜集来的信息用自己的方式碎片化地发到微博上。他总是每天凌晨一两点钟才睡,在利比亚战争期间,这种作息习惯倒正好对上了时差,所以“榕通社”常常能先人一步地更新战况。
多年后的“老榕”容颜依旧,戴着金丝边眼镜,身材瘦削,仍然痴迷于足球,仍然走着电商之路。失败的阴影已然从他身上褪尽,我行我素的博文中则多了一分对社会公共事件的责任。虽然那个写着《大连金州没有眼泪》、承载着“8848”无尽遗憾的背影已渐渐走远,但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成败只是一时,“老榕”仍旧在孜孜不倦地耕耘着,换了领地,没换心情。
相比“老榕”,其实马云才是中国电子商务成功的典范。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老榕”不幸做了“前浪”,马云则成了意气风发的“后浪”。
关于他的成就已经无需赘言,如果今天有人依旧对此一无所知,那他一定是从石器时代穿越而来的。
然而,这个中国新一代企业家群体的代表,也是许多人心中的头号偶像的马云,他的电商之路似乎也正面临着新的风波。
2010年末,在杭州的“淘宝网商大会”上,马云出人意料地预言:“2011年,淘宝必有一难!”不知这话是有意言之还是无心插柳,总之,如同他当年精确地预测到金融海啸一样,这一次,他的乌鸦嘴再次应验。
不过,这一次给他带来麻烦的,却是淘宝商城里的那些“亲”们。
事情的起因在于2011年10月,淘宝商城推出的所谓“新规”,大幅提升平台上卖家的保证金和技术服务费。其中,保证金最高涨幅为15倍,技术服务费也提升了5~10倍。
规定刚一出台,便立即遭到了商户们的大力反对。一位商户当即表示:“连缓冲期都没有,突然增加了我们的成本压力,太吃惊了!明年如果要在这里开店,入门费至少要50万!”
紧接着,大量淘宝中小卖家开始对新规发起“暴力围攻”。数千人秘密集合,组成“反淘宝联盟”,对淘宝商城内的大卖家进行攻击。“拍商品”、“给差评”、“拒付款”成为他们的主要攻击手段。
结果便是大卖家们发现,自家店铺退货率忽然成倍增加,很多顾客给予商品“差评”,其中著名的“韩都衣舍”在30天内退款次数高达14190次,这也激起了大卖家们的不满:“我们作为普通商家,何罪之有?凭什么要砸掉我们的饭碗?”
对此,“反淘宝联盟”成员的回答是:“(这么做)就是要迫使淘宝商城和我们对话。”
这场“围攻”被形象地称为“十月围城”。事情发生的时候,马云身在美国,忙着演讲和洽谈收购雅虎的事宜。面对中小卖家的攻击,马云表现出了一贯的固执和强硬,他在微博上宣称:“我相信自己的决定,选择了就必须去做,即使众叛亲离,也会一意孤行。”同时淘宝也公开声明,他们将赔偿在攻击事件中受损的卖家,但新规定“绝对不会更改”。
马云的强硬却起了反作用,围攻变得愈发激烈,许多店铺不得不暂停营业。而淘宝的竞争对手当当和QQ商城也乘机宣称,它们“不会调整收费价格”,用心显而易见。
终于,在商务部的介入下,淘宝终于软化了态度。马云回国召开了发布会,公开道歉、反省,并承诺调整新规,甚至在微博上诉苦:“亲,真的累了。”然而“亲”们似乎并不买账,围攻仍在继续,而且转向了支付宝,虽然,参与者已经大大减少。
没有人知道这场风波会持续多久,也许不久之后就会平静下来,但这种平静绝非一劳永逸。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既然是江湖老大,马云也就必须时刻准备着承受众人所指。
只是被人声讨并非仅仅是声誉受损。虽然身为中国最成功的商人,但人们对马云的评价始终很两极化,不少人甚至直截了当地给他扣上“奸商”的帽子。看似对此毫不在意,可内心深处,马云是极其渴望改变这个印象的。所以近年来他到处推行自己的“新商业文明”,标榜所谓“悬壶济世”的商业理念,然而如今却频遭“自己人”的攻击,这一理念似乎还未及推广便已大打折扣。
何况还有对手们时刻虎视眈眈。10月24日,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微博上称:“一家网站未经我们允许直接抓取我们所有的产品评价,这些产品评价是京东花费了价值过亿的积分激励用户写出来的,你怎么也要打声招呼吧?实在难以相信这是一家整日倡导‘新商业文明、诚信’的公司所为,这和鸡鸣狗盗行为有何分别?”
随即一淘网官方发布了一条微博,认领了这个“不点名批评”。
由此看来,马云的战略仍面临不小的考验。
事实上,马云自己也清楚,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电子商务必将出现新的变化,固守着现有的模式无疑是不行的。尽管他已经成功了十年,但在新的挑战到来的时候,他早已成为后来者眼中的“前浪”,随时有被“拍死”的风险。
在回国的飞机上,看着窗外的云层,马云缓缓拿起耳机,里面放着一首张雨生的老歌《最爱我的人伤我最深》,他知道他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应对这场与“亲”们的战争。
更多的是未来,如何在互联网世界里生存下去。
在如今的电商领域,刘强东早已成为谁也绕不过去的名字。
2011年5月,京东的在职员工人数达到了1万人。对此刘强东在微博上感慨:7年前,京东做电商业务的员工不过36人。
11年前,王峻涛的“8848”因为过早地踏入电子商务而折戟沉沙,相比之下,刘强东要幸运得多,他恰恰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从开餐馆,到卖电脑配件,从代理商到零售商再到网商,刘强东天生有着经商的执着。
凭借着非典期间的网上销售经验,刘强东华丽丽地做出了京东。与众不同的是,他的京东完全是靠钱砸出来的。
更与众不同的是,有了钱的京东,相比于利润更看重的是抢占品牌销售渠道。
于是,低价成了它的“杀手锏”。
刘强东对低价的执着引来了无数的封杀,这其中出名的就有明基、技嘉科技、液晶厂商瀚视奇的封杀,当然还有苏宁、国美,以及当当和各大出版社。
然而京东无所畏惧。刘强东甚至在微博上发言:“我今生最恨的词就是‘封杀’!……请图书部门同事把这些出版社记下来,他们的图书永远4折!”
这种看似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战略,却着实打乱了整个传统规则下呵护着的价格体系。当然,受益的首先是消费者,而京东的价格战也在潜移默化间为自己积聚了大量的人气。
以图书为例,2010年,刘强东还说五年内不会卖书,因为卖书不赚钱。但没过多久,他便迅速找到了中国贝索斯的感觉:京东商城不仅卖书,而且还把图书放在众多商品的最前面,显然他想做的不仅仅是一个挑战者,还想做领导者。
不赚钱的图书,高调的价格战打出了广告效应,更打出京东的品牌,使得一些原本不是京东消费者的人也开始关注京东。
这也为它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如今,刘强东已经规划了未来目标:2013年上市,融资将超过20亿美元。
尽管它还没有任何盈利的计划,尽管100亿美元的估值似乎只是泡沫,但没有人敢质疑刘强东的能力。
不管他怎么消耗着全行业的利润率,京东都不会缺钱,因为在电子商务中,市场是王道,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下。
于是,刘强东继续胸有成竹地将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实施,不理会传言,不在乎封杀,不为钱折腰,或许他早已看准了京东的下一步。
只是在那步棋走出之前,没有人猜得到那是什么。
十几年过去了,中国的门户格局似乎已经尘埃落定。
距离王志东离开新浪,也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
虽然事到如今,这场恩怨早已成为一段纠缠不清的陈年旧事,但新浪毕竟已是过去。对王志东来说,这十年,他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忙碌。
在离开新浪后不久,王志东创办了点击科技,开始了新一段创业历程。
从门户转向软件应用,这个中国互联网教父级的人物却发现,自己对技术的热情似乎更甚于市场。
于是离开新浪的王志东找到了新的创业目标,设计更好更方便的B2C软件,让用户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从服务商那里获得需要的应用。
幸运的是,王志东获得了富达和联想投资,或许是业界多年积累了不错的口碑,这些投资者并不急于求成,王志东因此获得了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来集中储备完善技术平台。
于是,离开新浪多年以后,王志东再次获得了成功。
而在中国互联网另一位先驱者女强人张树新看来,瀛海威始终是翻不过去的一页。
或许是她为之倾注了太多的心血,而这家公司又是倒在自己的固执冒进中。
多年以后的张树新早已从互联网行业转战金融投资领域,但人们谈起她时,说得最多的还是瀛海威。
吴晓波在《大败局》中如此形容了张树新创立瀛海威的背景:就在她创办瀛海威的时候,张朝阳刚刚回到北京创业,马云还在四处碰壁,丁磊在宁波电信局为要不要辞职下海做激烈的思想斗争,陈天桥则刚刚升职当上了上海一家国有企业的董事长秘书。
不过,最终她没有能够和这些人平起平坐。正如吴晓波所说,在中国这样的商业氛围里,每个创业者大概只有一次机会,一旦失手,东山再起的概率非常之小。
但是张树新仍旧在商海沉浮。虽然远离了互联网,但在金融领域,她似乎再次做出了些成绩,尽管很多人并不了解她的投资与营收究竟来自何方。
在谈及瀛海威时,张树新仍会感叹自己“犯了太多的错”,或许她仍会想象,如果没有那些错,她的瀛海威会变成什么样。
只是历史从来就不容假设。
所以说,机会永远是均等的。错误人人都会犯,只是有些错误可以挽回,有些错误不能。
即使如今早已在互联网世界里风生水起的丁磊、陈天桥、李彦宏,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同样艰巨,谁知道会不会哪天一个失手,十年后,当人们再谈起中国互联网历程的时候,就会将它们与瀛海威划入同一章了呢?
中国的互联网,生死不过只在一念。
随着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去世,一个伟大的时代似乎画上了句号。
不论你是不是“果粉”,都不会否认乔布斯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很多时候人们会问,为什么一个人的死会引起如此大的震动?
我们仅仅是在哀悼乔布斯的离去么?
不,我们哀悼的,是苹果失去了那些伟大创意的源泉的遗憾。
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这都是一种损失。
所以,在乔布斯身上,体现得更多的是这个时代对创新精神的渴望,那也是整个IT行业,整个互联网世界最宝贵的财富。
但是,时代发展的脚步并不会留给人们太多的时间怀念或是追思。
往往当你还没从中回过神来,更新的技术就已经闯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人们并不需要担心下一个乔布斯在哪里,也不用担心少了乔布斯的苹果会走向何方。
只要创造力不断,即使苹果不再,也一定会有芒果取代。
就像摩托罗拉与诺基亚,微软与谷歌之间的交替一样。
只是在中国人看来,多多少少有点悲凉的意味。纵观中国互联网十几年的发展,满目所见,似乎只有一条复制移植之路,属于原创的东西很少。
虽然我们常常自我安慰,几十年来网络创新的原点都在硅谷,连西欧日本也无法撼动它的地位,中国自然更没有能力;何况,借助美国人的科技抢先发展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之后再图创新,这也未必有什么不对。
只是话虽如此,中国的互联网精英们心中却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谷歌、Facebook这些公司能够从无到有,惊人地发展成今天的模样?
仅仅是因为它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东西,就这么简单。不需要资金,不需要人力,当你掌握了代表未来的创意,就已经拥有了未来。
可惜的是,在中国,这条路依然漫漫而修远兮。
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中国的互联网是一本书,也是一个江湖。它改写着许多人的一生,更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充斥着无数的成功与失败,也承载了无尽的风光与落寞。
这是不变的定律。
在这个时代,电商们的价格大战似乎永远不会落幕,但数不尽的金钱与梦想仍在源源不断地流入,或许人们会问,究竟是什么样的魅力,令互联网引得无数精英如此前赴后继地为之折腰?
答案并不复杂,因为互联网是象征着未来的科技。
我们相信总有一天,网上的虚拟世界会和真实世界紧密地融为一体,互联网上的所有生死博弈,都将成为对现实的写照。
所以,我们才如此在乎,在互联网那愈发激烈的竞争下,谁生谁死。
2011年11月28日
引子
布洛克巧营钻空狙击中国概念 互联网业者逆势求生举步维艰
“这是一个零和游戏,有人赢就有人输。钱本身不会产生和消失,它仅仅是简单地从一个人的手里转移给另外一个人。幻想变成了现实,然而越现实人们对它越绝望,这就是资本主义。”
来自1987年奥利佛·斯通导演的那部经久不衰的经典商战电影《华尔街》的这段经典台词,是浑水公司——一家独立商业调查机构——的官方主页上最常看到的句子。在这家公司的主页上同时滚动的还有许多来自著名的投资大鳄——巴菲特、索罗斯等人的经典名言。
所谓的零和游戏,也叫做零和博弈,意思是在严格的竞争下,对参与博弈的各方来说,一方的获益必定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各方的损益之和始终为零。在这种条件下,任何一方都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电影《华尔街》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冷酷而充满你死我活的资本主义世界。不过,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大多数人对资本与商业博弈的认知少得可怜,片中那种激烈的资本交锋似乎只能是虚构的故事。
然而二十多年之后,当中国人真正融入整个世界的贸易体系,和全球那些经验老到、老奸巨猾的投资大鳄们一起玩这场生死相搏的资本游戏时,才明白原来现实远比电影来得刺激残酷。
互联网领域尤其如此。在全球经贸与创新产业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互联网这个庞大市场的今天,嗅觉灵敏的投资者们绝对不会放过这块收益惊人的蛋糕,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更是他们的重要目标——中国人介入的晚,资本运作的经验尚浅,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不够透彻,加上自身又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都是资本大鳄们看好的狙击点。
《华尔街》中道格拉斯主演的股市大亨戈登让人印象深刻,虽然那个时代还没有互联网,但是二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却在互联网市场里找到了戈登这个角色最好的印证:浑水公司和它的领导者卡森·布洛克。
这位年仅35岁,堪称“中国通”的美国商人对中国企业来说不啻是一个梦魇。他以自己的精明和对中国企业的了解频频发动进攻,专注于做空中国企业,猎杀有问题的中国概念股。
2011年上半年,就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准备意气风发地进军纳斯达克,抢滩美国市场的时候,布洛克以及许多像他一样的投机商人开始了他们新一轮的做空中国。
2011年5月以来,一直在美国颇受追捧的中国概念股忽然遭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在美上市的众多中国公司股价出现暴跌,IPO企业破发更是屡见不鲜。这让看好中国概念股的人惊叹不已。
由于5月份上市的中国企业不少是以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企业,这一番冲击给中国互联网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影响。5月11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世纪佳缘以11美元开盘,开盘3分钟后很快破发;5月12日,一周前刚在纽交所挂牌交易的人人网也陷入破发魔咒,创下13.04美元的历史新低,较IPO首日创下的20.90美元最高价下跌37.61%。再加上当天上市就破发的网秦,5月赴美上市的三家公司都破发。
在这种局势的影响下,不少原本信心满满准备步其后尘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也不得不放慢自己赴美的脚步。迅雷和盛大文学都暂停了7月底在美IPO的计划。而因为业绩不佳,10月以来甚至盛传盛大老板陈天桥正在谋求将公司私有化而退市,回归中国市场。
引发着一场中国概念股雪崩的导火索是2011年4到5月间爆发的一系列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涉嫌欺诈、会计造假或其他方面的企业治理不当的丑闻。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一家在加拿大多伦多上市的中国林业公司——嘉汉林业。从2011年5月被爆出其夸大销售额和资产价值以来,短短数周股价暴跌80%。而在揭露这一事件并在幕后推动嘉汉林业股价大跌的,正是卖空者卡森·布洛克。
嘉汉林业的最大股东是约翰·保尔森管理的370亿美元对冲基金,这位素有华尔街“沽神”之称的投资大师这一回却在布洛克的狙击下吃了大亏,估计损失超过5亿美元。这一战也让默默无闻的卡森·布洛克进入了众人的视线。
卡森·布洛克创办的投资公司叫做“浑水(Muddy Waters)”,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中国成语“浑水摸鱼”,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布洛克说,公司的名字正是来源于这个成语。“我的朋友说,当他还是小孩的时候,有次去乡村钓鱼,但始终没法从池塘里把鱼钓起来。于是他就开始激起沉在池塘底部的淤泥,鱼儿不得不浮到池塘表面来。就这样,泥泞的水帮助他捉到了鱼。”布洛克如此介绍道,正是这位中国朋友讲述的颇具哲学意味的故事让布洛克觉得,在商业领域他也可以这样,在一片泥泞中寻找机会。
1996年,布洛克第一次来中国看望一个台湾的朋友。那时中国给他的印象非常好,他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相当乐观。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布洛克也发现了中国公司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为了同那些完全捏造业绩的公司竞争,很多很优秀的中国公司,不得不靠粉饰报表来争取到一些客户。”当时布洛克或许并未意识到,这些问题会成为十几年后他打击的重点。
2009年,正是海外中国概念股最风光的时候,很多人相信持有中国概念股票终究会带来极大的收益。卡森·布洛克的父亲比尔?布洛克也是如此,他是一名美国的证券经纪商,打算买入一些位于中国河北保定的东方纸业的股票。出于谨慎,老布洛克让正在上海从事法律工作的卡森·布洛克顺便前去调查一下东方纸业的状况。
后来布洛克在接受采访时说,最初他对这项工作并没多大兴趣,不过当他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同伴一起去这家公司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却发现,东方纸业的状况远远不像外界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公司里堆砌着旧机器和垃圾,”布洛克说,“他们表面上透明,但都是假象。最有趣的是,他们有一大堆废料,却在文件中将之描述为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原材料。”于是,考察结束回到上海,布洛克有了新的打算,他认为这是一个可乘之机,他可以做空这家公司从而获得巨大的利益。
卡森·布洛克建议父亲应该准备卖空这家公司的股票,他随后建立了浑水公司。这位已在中国工作多年,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当精通的美国商人拟定了一个详细的做空计划。
所谓的做空是股市中另一种投资手段,即先卖后买。打算做空某只股票的投资者和持有这只股票的人签订合约,向股票持有人借来股票在合约期间买卖,然后在合约到期后将这些股票还给持有人。如果未来该股价格大跌,那么做空者就可以低价买进相同的股份还给原持有人,其原价卖出与低价买进间的差价,便是做空者的利润。
卡森·布洛克便是打算以这种方式来获利,所以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令东方纸业的股价大跌,不过此时他已胸有成竹了。
2010年7月,浑水公司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对东方纸业的研究报告,称其存在财务报表造假行为,如资产估值至少夸大了10倍,2009年的营收夸大了40倍等。它指责东方纸业存在欺诈行为,建议投资者“强力卖出”,目标价1美元以下,而当时东方纸业的市价为8.33美元。
而在此之前,浑水已经并公开宣称自己持有东方纸业的空头头寸,这已经明确显示出浑水做空东方纸业的计划:一旦股价下跌,浑水将从中获利,并且跌得越厉害获利越大。
浑水的报告立刻收到了效果。第二天东方纸业股价便大幅低开,收盘报7.23美元,跌幅13%,一周内市值蒸发掉50%,而随后的六周更是狂跌了32%。
布洛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让他坚定了自己狙击中国概念股的决心。
面对浑水的做空,东方纸业立刻做出了反击。他们指责浑水的报告纯属无稽之谈,内容完全与事实不符。“其中有很多错误、遗漏、造假和无事实根据的结论,目的在于让读者相信东方纸业造假,自己由此获利。”东方纸业负责人说。
随即,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东方纸业董事会成立了审计委员会,宣布联合乐博法律事务所(Loeb&LoebLLP)、德勤(Deloitte)和TransAsia就浑水的质疑进行独立审查。
“浑水出报告背后的动机是明显的。”东方纸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振勇说。他透露,浑水的确曾有两名人员参观过东方纸业公司,中间提出要求一大笔现金或者股本权益报酬来交换一份积极的调查报告,公司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不久,浑水便发布一份长达30页的报告,称公司挪用了投资人的钱。
这引发了浑水与东方纸业间漫长的口水仗,事件逐渐演变成一出如同罗生门一般的戏:浑水坚称他们的调查符合实情,东方纸业则斥责浑水混淆是非、别有用心。5个多月后,联合调查结果出炉,否定了浑水报告中大多数的质疑,但也对一些内容有所保留,表示需要进一步调查。
尽管在调查之后,东方纸业的股价获得了大幅回升,但在美国,投资人仍旧对此事争论不休。虽然有人同情东方纸业,质疑浑水的动机,但对于东方纸业来说,这场做空战争令其蒙受的损失已经不可挽回。它唯一的出路就是用2011年的业绩来证明自己。
布洛克对东方纸业的做空似乎拉开了外国资本公司狙击中国概念股的序幕。顶着“中国电子商务第一股”光环的麦考林也在随后由此折戟美国。
2010年10月,麦考林在纳斯达克上市,随着首日股价大涨,麦考林总市值一举达到10亿美元。然而,仅仅一个半月后,它便被做空机构质疑,并随之遭遇财务欺诈连环集体诉讼。最终,麦考林股价相比历史最高缩水六成。
对于布洛克本人来说,他更加不会停下自己的步伐。他随即用同样的手段重创了绿诺国际。布洛克狙击中国概念的手法其实并不神秘,他只是凭借自己对中国企业文化的了解尽可能地发现中国企业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和欺骗行为,然后抓住这些把柄进行攻击。同时,他懂得充分利用美国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和法律漏洞。两年前,美国证监会对做空原则的限制做了更改,原来的做空只能在股票的卖价上做空,不能直接将做空的(借来的)股票直接卖给投资者,这一规则的改变成了做空者的利器,大大降低了做空者的成本。
当然,这种做空行为也让许多人反感。一位国内的投资银行家便指出,很多发起攻击的小型研究公司都在美国以外。“因为卡森·布洛克并没有撰写相关投资报告的执照,他们不得不转到中国香港以逃避美国法律的制约。即便他有相关的执照,以他对东方纸业做的事情,在美国,他将被调查并很可能被送进监狱。”这位资深人士表示。
不过布洛克并不在意外界的评价,因为此刻他的工作中心已经转向了下一个猎物——中国高速传媒控股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对于中国旅客而言并不陌生,他们经常在旅行大巴车上为自己的产品播放广告。
2011年2月4日,卡森·布洛克开始了他对中国高速的做空计划:他质疑该公司蓄意夸大盈利能力,并指出其向工商局提交的盈利数据与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的财报数据严重不符的事实。在对中国高速给出“强力卖出”评级的同时,和狙击东方纸业时一样,布洛克毫不讳言自己直接参与了做空这只涉嫌造假的公司,目标5.28美元。
研报发布当天,中国高速便暴跌33.23%,报收于11.09美元。此前一周,这只中国概念股刚刚升至上市三年来的历史最高价——每股23.97美元。对中国高速而言,这仅仅只是梦魇的开始。随着股价大跌,先后又有四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宣布将对中国高速进行调查,并代表某一时期购买中国高速股票的投资者发起集体诉讼。
这场战争无疑又是卡森·布洛克获得了胜利。他毫不手软,再次成功狙击了老牌中国海外上市概念股“嘉汉林业”。得手之后的卡森依旧不依不饶。一系列的打击行动加上中国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外国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不信任感开始累积加剧,布洛克很好地利用和扩大了这种厌恶情绪,再加上疯狂盈利的刺激,国际资本市场随之对凡是冠以“中国”字头的上市公司进行了“集体有罪推定”,开始逐个、逐批地狙击已然无法分清好坏的所有中国概念。
卡森·布洛克依旧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人。然而对他争议始终没有停止过。一些人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针对那些有问题的公司,尽管他依靠打击这些公司从中牟取暴利,但另一方面,将这些公司驱逐出股市长远来看有利益整个股市的健康。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浑水这样专营做空的公司也是美国维持股市良性运转的手段之一:用利益吸引它们剪除股市的毒瘤,远比证监会有效得多。
不过卡森的报告也使得不少人损失惨重,因此在利益至上的资本世界里,对他恨之入骨的人也大有人在。出于安全考虑,卡森?布洛克常常行踪不定,他坦言自己曾不止一次收到过死亡威胁,对于蜂拥而至的采访邀约,他也相当谨慎,会事先小心确认记者的身份。
布洛克驳斥了那些认为做空者会联合起来做空一只股票的说法,他表示做空者之间也是相互竞争的,只有那些眼光远大的人才能真的从中赚到钱。换句话说,就是做空这件事,也并非人人都能从中牟利。
不可否认的是,在布洛克的带动下,巧营狙击中国概念股已经成为一股风气。到2011年夏季,战火再一次被扩大,烧向新股和次新股。而这部分被殃及的公司,即便在中国严格的核准制上市(区别于备案制)规则下,也是经得起推敲的。
6月9日,首只中国儿童概念股淘米控股有限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日即告破发,开盘之后即跌破9美元的发行价,收盘跌幅8.56%。至此,2011年在美上市的13家中国概念股中已有11家破发,占比84.62%,5月份以来上市的诸如人人网、网秦、世纪佳缘、凤凰新媒体、正兴集团等,除凤凰新媒体上涨以外,余下的无一幸免,去年上市的企业更是大面积处于破发状态。消灭完部分质地优良的新股和次新股之后,境外老牌券商又开始对打着中国字头上市公司来了一次全面围剿——显然,这次围剿可以说是不分青红皂白,全部打翻在地。
这场由布洛克狙击中国概念股引发的小型经济战争,最终演变成一场对一国经济形势和执政党能力的国际沽空。从结果来看,这似乎已不再是经济领域内的单纯经济行为,更像是在经济领域内发动的军事战争。
这场战争由美国券商盈透证券接手了最后一个环节。盈透证券成立于1977年,为美国最大非银行券商,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证券经纪业务。2011年6月8日,盈透证券宣布,由于担心一些中国公司可能存在会计违规行为,即日起禁止客户以保证金的方式买进部分中国公司股票。被列入“黑名单”的有132家中国公司的159只不同股票,其中约90只在美国上市。上榜公司大部分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中小公司和网络概念公司,但其中不乏麦考林、新浪、当当网、搜狐等知名企业。
从4月份至盈透证券黑名单公布时,这些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早已损失惨重。新近上市后就暴涨的优酷大跌54.11%,人人网跌56.21%,网秦跌56.97%。而“三大”中的百度亦跌22.67%,“三小”中新浪跌34.21%,搜狐跌37.53%,网易跌22.58%。
美国证监会(SEC)主席玛丽?夏皮罗早在2011年4月间就表示,自2010年12月以来,已有8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被摘牌。3月以来,24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师提出辞职或曝光审计对象的财务问题,19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遭停牌或摘牌。6月9日,SEC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份长达6页的公告,警告投资者投资反向收购公司所面临的巨大风险,而公告中所列公司,几乎全部来自中国。涉嫌造假的中国企业已经从转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向主板蔓延,由美国证券市场延伸至加拿大。
表面上看,这场空前的做空中国概念股的行动不过是场在上市公司范围内的“驱逐劣币运动”,然而其背后所体现的,却是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警醒。尽管中国上市企业的造假欺诈行为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从这一事件不难看出,美国并不完善的审核制度也是做空者频频得逞的原因之一。
SEC财务审计只需要确保上市公司能够提交经由符合资质的会计公司审计的年报,但这是会计师事务所自己的事情,如果它们愿意找承包商,SEC不会有异议。正是这种“承包商制度”和SEC相对宽松的监管措施,才使得中国企业自以为可以躲过审查在美国上市圈钱,这就给了做空者机会,最终酿成了这一多方俱损的局面。
不过SEC是否真的意识到恰恰是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这种局面的形成?还是说,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会有这种结果,却故意放任不管?在中国人看来,其中或多或少会有点阴谋论的调调。
可是,不仅仅是中国企业本身,美国和中国国内的投资者也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受到打击最多的是互联网公司,所以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中国互联网企业齐齐陷入一场融资的困境。
随之连带受到影响的包括早期的创业投资市场。受到年初大批互联网企业赴美IPO的影响,国内的不少创业者对于互联网行业的融资前景非常乐观。他们中不少人已经拿到了第一笔天使投资,建立起初步的商业模式,正打算借新一轮融资大干一场,却不料风云突变,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做空者的连番打击下持续低迷,大笔市值蒸发,裹足不前,使得投资者们一下子对互联网行业失去了热情。
受市场环境的影响,2011年初一片繁荣的团购以及中小电商发现,他们的资金已经难以为继。投资人对这些创业构想变得愈发谨慎,像以往那样轻轻松松地融资已经几乎不可能。不得已,许多撑不下去的人只好带着未竟的理想退出市场。中国互联网市场似乎正在迎来又一个寒冬。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企业选择美国作为扎堆上市的地点自有它们的考量。
首先,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是通过获得风险投资而高速发展,这些风险投资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海外(主要是美国)风投机构。为了让这些风投顺利地退出,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以离岸公司方式注册,如在国际免税天堂开曼群岛注册。但是,根据A股的制度安排,这些以离岸公司方式注册的企业,名义上属于外资企业,在政策上无法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除非国际板推出,制度上的障碍才能解除。
其次,美国资本市场上市采取的是注册制(只要交易所同意就能上市,国内采取的是审核制,需要得到监管部门批准),只设增长门槛不设盈利门槛。也就是说,只要公司业务高速增长,即使是亏损的公司,也能在纳斯达克上市。如2010年底登陆美国市场的优酷,就是亏损上市并得到了投资者的狂热追捧。反观国内市场,监管部门对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设定了一套详尽的盈利、增长硬指标,入市门槛较高。尤其是创业板,硬指标的严厉程度远超美国。优酷如果要想申请在创业板上市,首先就要过盈利关。而优酷2010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优酷继续亏损570万美元。注册制带来的另一个有利因素,就是IPO所需要的时间短,加上很多风投机构与美国华尔街渊源颇深,运作企业上市轻车熟路,使得互联网公司在美国上市十分容易。奇虎360在2010年底才真正开始运作上市事宜,2011年3月份就成功在纽交所上市。一位专业人士表示:“这样的速度,在国内创业板上是不可能的。而一旦时机错过,互联网企业很可能就因为资金压力倒在黎明前的黑暗里。”
此外,由于美国是互联网的中心,投资者对互联网企业估值较高,其发行市盈率并不比国内创业板低(以当当为例,在纽交所IPO融资2.72亿美元,市盈率90多倍)。加上美国资本市场还给上市企业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融资工具,创业者可以不稀释股权就能募集到后续发展的资金,这对互联网创业者也有很强的吸引力。
然而,从中国概念股不断地被动挨打的局面来看,上市绝不是一帆风顺一劳永逸的事。相反,它带来的负面效应似乎更令人担忧。有人认为这或许是又一个互联网泡沫的先兆,只不过这一回它将摧毁中国市场。
当然这话多少有些言重了,毕竟引发这场做空浪潮的是中国公司自身制度的不完善,这并非不可弥补。不过,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在资本世界里它们毕竟还是新手,比不过西方早已玩转资本运作数百年的大腕,因而走错的每一步棋,都可能关乎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