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晴心集
79386500000011

第11章 寻琴记

新房子要装修,想在客厅摆放一架钢琴。我不识五线谱,只会用单手弹几首简单的曲子,但拥有一架钢琴,却是藏在心里多年的心愿,跟谁也没说过。

毕竟很多年没有关注过钢琴的信息了,印象中步行街上有家店,门面很大,两层,我曾进去看过。但那天兴冲冲赶去,却发现已变成酒楼,又看看周围,两侧是品牌时装,对面是家茶馆,哪有琴店的影子。几天后同事请客,竟安排在这家酒楼,席间我问年轻的老板:“听说这店以前是一家琴行?”“不是,也是家酒店,三年前我接的手。”“再以前呢?”“再以前也是家酒店,至少十年了。”我语塞,猛然觉得这栋建筑的经历竟像我的经历。

平时我极少陪妻逛街,那天破例陪着去了一家大超市,超市里简直人山人海,让人喘不过气。标牌指示:地下食品超市,一楼化妆品、金店,二楼家电,三楼时装,四楼日用品、鞋帽,五楼家具世界。乐器在哪儿却不知道。问服务员,建议我去四楼看看。四楼百十米长几十米宽,在人群中从东到西一家家店铺看下来,最后在西北角上发现了文化用品:各类健身器、球类及吉他、二胡。只有一架钢琴,服务员态度很好:“您确定要的话,我们可以联系供货,品牌价位都可以商量。”在嘈杂的环境中,我早已没了心情。这时手机响了,妻斥责:“一转眼跑哪儿去了?”

有了这份心,平时出行就留意临街门店。那天在体育中心商业区,一抬头,二楼上赫然有块“××琴行”的牌子,不禁暗骂自己愚笨,有时只需抬头看看,境界就不一样。果然,旁边还并列着“××音乐教室”“××舞蹈学校”的招牌,想不到在一楼电脑手机大世界豪华门面的丛林之上,竟有音乐的殿堂。我三步并作两步爬上二楼,却发现昏暗的楼道寂然无声,多数房门紧闭,门上倒是贴着不少复印纸打印的“××琴行”等简单标识。有一间房门开着,一位年轻人在电话机旁漫不经心地看杂志。楼道上有不少纸屑烟头,走近另一个楼梯出口时,有个卫生间,地面有积水,霉味很浓。难道孩子们就在这种环境中学琴?我的感觉从柳暗花明又回到了山重水复。

心有不甘,接下来我借工作之便又“搜查”了大学区。遗憾的是可能地处市郊,发现都是便利店、小吃店、文具店及网吧,大的品牌店几乎没有,几万学生,谁会买钢琴呢。我灰心了,漫无目的地在街头散步,无法排解“拔剑四顾心茫然”的郁闷,直到一辆出租车在我身后鸣着喇叭。

有些事真是可遇不可求,在回市区的路上,在不算繁华的街区,一块红底金字的大招牌蓦然映入眼帘:琴行!这是一家真正的琴行:地面是奶油色地砖,左侧整齐摆放着两排十几架钢琴,从乳白到胡桃木各种花色由浅入深,右侧是古筝、电子琴、架子鼓等,其间点缀着绿色植物,十分洁净优雅,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店内没有顾客,向我迎来的三十多岁的男子应是老板,柜台内有个戴眼镜的女孩儿,像是收银员。

“先生想要什么,西洋的还是民族的?”老板中等身材板寸头,很精神,戴一副宽边眼镜。见我左转,他随手打开了灯光,地灯和射灯让各类乐器更加锃亮典雅。“这是我代理的品牌,国内一流。”我注意到钢琴商标都是洋文,只有商品标签上注明产地“上海”或“广州”。“只有两个品牌。”我说。“咱这地方两个牌子就不错了,再说里面有六七个档次,选择空间很大,您看这款,全部是进口零件。您是学校的?”老板试探着。“我是学校的,但无权买琴。”我说。“那您是给儿子买?”“我这个年龄快该给孙子买了。”我笑了。“噢,那您一定是老板,现在大的西餐厅都有钢琴,提升品位。”“有带三脚架的吗?”我看这里没那种大家伙,顺势问道。“没有,根本卖不动,您还是第一个问这种高档货的呢。”老板倒是实话实说。

“你店的位置不好,不容易找到。”我很感慨,也想把话题岔开。“谁不想到市中心,租金太贵!”老板摇头。“生意不错?”“凑合吧,这东西又不是米面,人每天都要吃。”“每天吃点琴声不更好吗?”我灵光一闪。“哇,好精辟!都像您一样我发大财了。不过上个月我卖出去十几台。”上个月是五月,接下来是儿童节。“都是给孩子买的吧?”我猜测。“对,现在人们对孩子舍得投入。”我欣慰,有了投入,下一代中会奏响更多激越优雅的琴声,但我还想说,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放弃包括钢琴在内的文化追求呢?记得多年前电子琴热,不少熟人不辞辛劳,每天晚上都带着孩子学琴,自己却对音乐一窍不通。

“产品质量怎么样?”我问。“小琴,来给先生演示一下。您要买的话,我建议您买这款。”老板顺手打开琴盖,这是款高档琴,是店里的第二价位。柜台内戴眼镜的女孩儿款款走来,慢慢坐下,霎时,一串美妙的音符从她指下淌出。女孩儿白皙纤长的手指在琴键上蝴蝶般飞舞,乐曲轻松流畅又简洁明快,让人陶醉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音色不错吧!”老板的话把我拉回现实。“小姑娘琴弹得真好,真是名副其实。”我由衷地赞叹,女孩儿羞涩地笑笑。“是李斯特还是肖邦的曲子?”我想卖弄。“这只是支启蒙练习曲。”女孩子白了我一眼,又回到柜台后面。我顿时脸红。“您知道李斯特和肖邦肯定是有学问的人,以前来的人只知道克莱德曼和郎朗。”老板给我搭台阶。

“要买打几折?”我急忙转换话题。“不打折。”老板一脸正经。“什么?”不合常理呀,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艺术从不打折,但购琴可以优惠。如果是尊佛像,你能说买吗?”老板的包袱甩得很巧。“是的,应该用请字。”我机械地回答。“对呀!”接着老板详细地介绍了每款琴的优惠幅度及各项服务。老板的介绍我一句也没记住,只有“艺术从不打折”这句话不断在耳边回响。出门时我主动握着老板的手:“我一定再来!”

我还决定,回去把我的愿望告诉妻子。

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