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人醉
7922600000014

第14章 绣——小丝缕中的大境界

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

蜀锦谩夸声自贵,越绫虚说价功高。

可中用作鸳鸯被,红叶枝枝不碍刀。

——唐·罗隐《绣》

绣,是古时女子的必要修行之一。富贵人家用来修身养性消遣时光,贫寒人家,买不起绫罗绸缎,巧手姑娘自己在衣裙上绣朵花儿,粗布衣便也有了风情,别致起来。绣是女子的代名词。女子通身都和绣联系在一起的,绣裙,绣衣,绣鞋,绣帕,绣带,绣被,绣枕……甚至一枚小小的鞋垫,也会被绣上各种图案。

苏轼笔下:莫怪鸳鸯绣带长;温庭筠笔下:泪痕沾绣衣;晏几道笔下:楼上金针穿绣缕,鸳鸯绣字春衫好;韦庄:锦浦,春女,绣衣金缕;张潮笔下干:妾有绣衣裳,葳蕤金缕光……

罗隐一首《绣》道尽绣之精华。轻盈少女们,玉指金针,彩绘金描,一针一线里面说相思,一经一纬间慢渡光阴。一针一线刺绣的女子,与自然风景和谐共处,互相依存,她们玉指下,轻纱罗裙,绫罗绸缎,无不飞跃着花鸟鱼蝶,青山秀色。

精于绣工的都是年轻少女,清秀,因为常年低头敛目,从事这绚烂又枯燥的穿针引线,将最灿烂的风景,一针一线描绘到丝帛上,用丝线缠绕组合出最最养眼的色彩,需要细心,也需要耐心,她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如燕落水面,轻盈点水,转瞬即飞。眼角眉梢都沉淀出一抹静气,久而久之,绣娘们的气质都清雅脱俗起来。

但是,还有另一类绣娘,整年的织绣中,亦无法摆脱心内的愁闷和辛苦。

《射雕英雄传》中,瑛姑爱上周伯通,浪迹江湖追了他半世,每每吟诵“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的句子,凄凉无限,绝望又缠绵。

这句诗来自宋代著名的描写纺织刺绣女工的诗词《九张机》,《九张机》共有两首,瑛姑和周伯通定情这两句,出自《九张机》第二首:

一张机。织梭光景去如飞。兰房夜永愁无寐。呕呕轧轧,织成春恨,留着待郎归。

两张机。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织成一段,回纹锦字,将去寄呈伊。

三张机。中心有朵耍花儿。娇红嫩绿春明媚。君须早折,一枝浓艳,莫待过芳菲。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五张机。芳心密与巧心期。合欢树上枝连理。双头花下,两同心处,一对化生儿。

六张机。雕花铺锦半离披。兰房别有留春计。炉添小篆,日长一线,相对绣工迟。

七张机。春蚕吐尽一生丝。莫教容易裁罗绮。无端翦破,仙鸾彩凤,分作两般衣。

八张机。纤纤玉手住无时。蜀江濯尽春波媚。香遗囊麝,花房绣被,归去意迟迟。

九张机。一心长在百花枝。百花共作红堆被。都将春色,藏头裹面,不怕睡多时。

凭戛玉之清歌,写掷梭之春怨。章章寄恨,句句言情。花间,月下,梭织女子玉指翻飞,金针飞舞,随着绣娘们飞针走线,兰心蕙质,素白的布帛和单调的丝线组成产生了奇妙的效果——花朵在绢帛上渐渐丰满和灵动,花朵春动柳枝摇,金凤展翅,碧波春草,百花枝头春意闹,鸳鸯戏水两相欢。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贫寒的绣娘们,内心却高贵清洁,一身骄傲。她们不屑于妆容衣饰和对富贵的向往,却把心思,花在对内心的修为上,保持清高和骄傲。只可惜,世人往往忽略一个女子的内心,从而根据外表来评价。

绣娘们,在极端的劳碌和辛苦中,依然绘制出精美的作品,她们在其中倾注了梦想、青春、品位和诗情画意。

这份高贵,已经十分难得。当心灵专注一某一事物,尘世便淡远了,所有的愁苦烦恼贫寒都远去,只剩下最纯粹的享受和倾入。

享受,便是诗意,倾注,终成风景。

散挽云鬓,罗裙彩衣的古代绣女们,一步步走来,沿着绵帛间的经纬脉络,沿着彩线纠缠间的千千之结,穿越时光,摇曳生姿,一美,就美进了历史。

百度百科:绣,指我国特有的一种手工制作技术,用针将彩色的线缝在绸或布上构成图案、花纹或文字。又指绣成的物品。

中国四大名绣,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各有精华,分别成趣,其中图案,色彩,针法,皆不相同,自古就是文明瑰宝。

精于女红刺绣的女子们,也多精绘画,画是毛笔与宣纸的结合,绣,便是金针与布帛间的亲密相逢,它们具有同样精妙逼真的色彩组合。绘画和刺绣一样,是人们向大自然致敬和敬畏的方式,是对大自然的临并加以想象。

绣工能到什么程度?

唐胡令能《咏绣障》: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绣之前,要先描样子,类似于画画的写生。

旧时的女子,再贫寒,都会有一支笔,供描绘花样,开始的时候是毛笔,后来,铅笔流行起来,简单又实用,于是,闺房中,匣盒里,常备一枝铅笔。

直到20世纪80年代,物质匮乏,人们衣饰朴素,却阻挡不住女性爱美的脚步。所以依然流行这种按照花样子描绘之后的刺绣,妈妈们互相借花样子,忙完一天的事情,在灯下,一笔一划描下来,然后再按照图案绣上去。鞋垫,婴儿虎头鞋,巧手的妈妈,还会给女儿素白的裙角绣一只蝴蝶。

胡令能歌颂的绣娘们,在日暮时分,开始了新一段的刺绣工程,她们先是描绘出花样,她们要绣的是含苞待放的花朵。绣娘们,亦是含苞待放的年纪,灵动如春花,娇嫩似花蕊,她们争先恐后,笑闹,飞扬,笑语聆聆,因为未染尘世,不谙复杂和繁琐,一点平淡的小事也能引起她们集体的快乐。于是,少女们,也将这种简单单纯的心态,绣进了作品。

一幅绣图,究竟能绣到什么程度?胡令能也给出了答案: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将绣成的屏风放到百花齐放的花园里,绣色春景两相宜,同样的鲜花灿烂,娇艳欲滴。竟然导致黄莺判断失误,将绣屏当成真景,扑上来打算停落在树枝。

胡令能没有具体写怎样穿针引线,怎样一针针将虚拟的花朵在眼前丰润起来,他直接写了结果,绣品绣成之后,那份骄傲和精妙。

绣,并非必须,只是生活中比较高端的闲闲点缀,却代表着精致和讲究。因其繁琐性,也因其并不绝对的必须性。一幅刺绣作品,从构图,到描绘,到配色,到穿针引线,是许多个高超的技艺组合。

绣,是女子的代名词,香风拂过,草木浸润,美好婉约。绣,需心性灵巧,需心思纯然,需不俗不贪,需技艺和情思并举。否则,裙子上绣个百花艳,屏风里绣一个福禄寿,便失去了诗情画意和品位。

绣楼,女子居住的地方,绣衣,女子的衣服,绣阁,女子的居室,绣户,富贵人家。

绣,是心灵之美在指尖游走,绣,是宁静中蕴含的一抹喧闹,绣,是红尘喧嚣处最平静的顷刻,绣,是清风拂过耳畔,溪水流过山涧,绣,是女子一点点抚平心事和浮躁的过程,绣,是巧手与大自然互相依存升华出一抹温润。

织女是九天仙女,亦是织锦高手,古代女子,十分注重女红技艺,哪怕是千金闺秀,也得穿针引线。所以,诸多人间女儿,七夕之夜要向织女乞巧,乞巧节在需要女红的时代,风行了许多年。

天上仙子属于杜撰,人间针神确有其人。

三国时,魏国女子薛灵芸,家境贫寒,靠刺绣缝制生活。薛灵芸兰心惠质,她绣出来的衣服,精美绝伦,传说她绣的花朵,能引来蝴蝶和蜜蜂,她绣的衣服,彩绘辉煌。再加上少女的她,容颜娇美,恍如仙子,很快就出了大名。

文帝曹丕听说其名,迎娶她为妃。薛灵芸不慕繁华富贵,却又不敢拒绝,于是含泪登上婚车,告别家乡。一路上,薛灵芸都在伤心流泪,泪水用玉壶盛了,一层又一层,后来竟然红如鲜血,凝固不散。

为了表示对这位美女的重视,曹丕特派雕刻着精美花纹的车队来接她,车皆镂金为轮辋,丹青画毂轭,前后缀满了宝石;所驾的青色骈蹄牛,可以日行三百里;沿路烧石叶香。这种石头层层叠叠,形状如云母,所发的香气可以避恶疾;并沿路点起红烛。一路上,车尘滚滚,香气四溢,烛火如流星划过,浩大而华贵的婚礼并没有取得薛灵芸的欢心,进宫之后,她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清淡,雅致,每日织绣,指尖流淌着繁华锦绣,也流淌着高洁。

这淡然吸引着曹丕,也苦恼着曹丕,因为面对这样一个埋首经纬,对眼前富贵无一丝波澜的女子,他不知该如何是好。

薛灵芸对曹丕很淡,对皇宫很淡,但是她不激烈,静水深流,目光平静,她给曹丕裁制织绣衣服,曹丕从此非她亲手制衣不穿,她暗夜里独坐宫苑,不灯不月,亦能飞针走线,将一腔灿烂心意绣于衣帛。

因这神奇的技艺,曹丕特意给薛灵芸赐名:薛夜来。

《拾遗记·魏》记载:夜来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重幄之内,不用灯火之光,裁制立成……宫中号曰针神。

曹丕宠爱她,敬重她,却始终没有得到她心的眷顾,曹丕死后,薛灵芸年方二十,依然眼神清澈,腰肢如柳,登车远去,沿着沿路回到了家乡。

薛灵芸的刺绣和曹丕的痴情,都远了,唯留下针神和红泪的传说,丰富着茶余饭后的休闲时光。

《红楼梦》包罗万象,其中也隐着一位近代针神,慧娘。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母在花厅摆酒,定小戏,每一席旁设小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又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点缀着山石的小盆景,俱是时鲜花卉。又有小洋漆茶盘放着旧窑十锦小茶杯,又有紫檀雕嵌的大纱透绣花草诗字的璎络……

璎络,便是一件带穗子的刺绣陈设品。原文: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她亦是书香宦门之家,她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她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绣”,竟有世俗射利者,近日仿其针迹,愚人获利。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凡所有之家,纵有一两件,皆珍藏不用。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绣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时赏玩……

慧纹是谁?有人说是顾绣。明嘉靖进士顾名世,精通诗词书画,遂精选唐宋元大家字画勾勒底稿供家里的女人们刺绣,主攻神韵,针法有施、搂、抢、摘、铺、齐以及套针、刻鳞针等数十种。被当时称为画绣。

也有说慧纹其实就是湘绣,湘绣雅致,多以国画为题材,风格和慧纹相近;

也有人猜,慧纹其实就是给丈夫绣回文诗《璇玑图》的才女苏惠,慧纹,可不就是惠文吗?而慧娘又同苏惠名字同音。

曹雪芹擅写谜语,慧纹到底是谁,永远无考,但是,书中所描述的璎珞屏风,却果真不是凡品,不说绣工,只讲璎珞上面绣的并非一般的仕女、山水或花草图案,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

这是何等的巧思妙意,用诗词文字绣成花卉!所以,立意来说,已成珍品。

针亦如妙笔,线也像情思,织啊绣啊,许多心事都开出花朵,绣的人,赏的人,品位都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