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三教九流智慧谋略全书
7910000000029

第29章 品格力量篇(1)

施特劳斯创奇迹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年),新作的舞曲400首,世称“圆舞曲之王”,他的一生对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872年,施特劳斯为了丰富创作素材,四处旅行。一天,他来到了美国,当地有关体立即登门拜访,想请他在波士顿登台指挥音乐会。施特劳斯当即应诺。可在谈到演出计划时,他的随从却被这个不可思议的演出规模惊呆了。

美国人一向是以异想天开而著称于世的,他们想借施特劳斯这位音乐大师之手,创造一次音乐界的世界之最:由施特劳斯指挥一次由两万人(包括声乐演员)参加演出的音乐会。稍懂一点音乐指挥知识的人都知道,一般能指挥几百人乐队的指挥家已属不容易了,何况要指挥两万人?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为此施特劳斯的随从很为他担心,不管他指挥艺术再高超,如此大的规模也是无法胜任的。

施特劳斯仔细地听完对方的介绍,居然很轻松地说:“这个计划确实太激动人心了。本人愿意让它早日变成现实。”当即与对方订立了演出合同。

消息传开,舆论大哗,人们都想一睹规模如此宏大的演出。

那一天终于到来了,大厦里黑压压一片坐满了观众。施特劳斯居然指挥得十分出色。近两万件乐器发出了协调优美动听的音乐,让万名观众听得神迷如痴,惊叹万分。

人们也许会问:施特劳斯难道有超人的本领不成?原来,由施特劳斯任总指挥,下设一百名助理指挥,开场用鸣炮作信号。施特劳斯指挥棒一挥,眼望着总指挥的一百名助理指挥紧跟着也相应指挥起来,两万件乐器霎时齐鸣,合唱队和声响起,万方名观众掌声雷动,真是世界上少有的壮观。

杰克高空中救人

1980年金秋季节的一天下午。在瑞士西部的一个飞机场上,一架跳伞训练机冲向明净如洗的天空。机上有七名首次登天练习跳伞的飞行员。

训练机飞行到700米左右的高空,跳伞者们推备跳伞。第一个跳下去了,第二个也顺利地跳下去了,第三个轮到了罗克斯。罗克斯刚跳离飞机,大概因为预先伞包没有打好,他尽管没有去撤动开伞键,可降落伞就从伞包里打着旋滚出来了。飞机的轻涡轮螺旋桨形成的一股强气流把降落伞“呼”地向后吹去。很快,降落伞被牢牢地挂在飞机的尾翼上了。罗克斯吊在空中,被飞机拖着“飞行”。

情况万分危急,弄得不好有可能机毁人亡!救人要紧!可是飞机里的飞行员和地面指挥塔里的工作人员都急得走投无路。

罗克斯更是紧张极了,他用尽全身力气,想摆脱困境,可降落伞依旧没有脱离尾翼。是的,这时罗克斯鲍一切努力必然是徒劳的。

飞机在高空中盘旋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想到救罗克斯的妙法。眼看,飞机上的汽油都快用完了。

事情巳到了火烧眉毛的紧急状态。如再想不出办法,罗克斯一命呜呼是无疑的了,你想,即使飞机有可能顺利降落,可罗克斯不被拖死才怪呢!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叫杰克的飞行员急中生智,想到了—条妙计。他来不及将方案告诉机上的其他人听,就向地面指挥塔呼叫:“我是杰克,我是杰克,杰克向指挥塔呼叫!为救罗克斯,请立即起飞一架直升飞机,除一名飞行驾驶员外,机上另带一名机智勇敢的飞行员。”

“起飞后怎么办?”指挥塔主指挥问。

“飞到我们跳伞机上方,然后两机同步飞行。接着将随带在直升飞机上的那名飞行员,系着背带吊着放下去,由他把挂在跳伞机尾部的降落伞绳索斩断。”

“之后,让罗克斯再打开伞包里的备用降落伞降到地面?”主指挥问。

“对,就是这样!”

很快,直升飞机起飞了,一切照杰克的办法进行。罗克斯终于得救了。

国王的枢密官们

从前,葡萄牙国有一个国王,他的三个枢密官都自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但国王不大相信,决定要考验他们一下。

一天,国王带了三个枢密官去打猎。路上,遇到一个老农民在耕地。国王对老农民说:“啊,山顶上下了多少的雪啊!”

老农民回答说:“国王,是下雪的时候到了。”

“你的房子火烧过几次?”

“两次,国王陛下!”

“还要烧几次?”

“三次。”

“我给你三只笨鹅好不好?你能把它们的毛全部拔掉吗?”

“随您拿来多少,我一定能把它们的毛都拔掉。”农民笑着说。

国王告别了老农,继续往前走,过了一会儿,他问枢密官说:“现在,我来考考你们的智慧了。我刚才问了农民什么?他的回答是什么意思?如果回答不出,我就斩了你们!”

枢密官急叫起来:“怎么?马上要回答?得让我们想一想!”

国王同意了,说:“好,但是三天后还猜不出,我就要处决你们。”

枢密官们翻阅了几百本书,但没有一本书有这样的答案。他们只好去向那个老农民请教。

老农民同意告诉他们,但要他们先脱下贵重的衣服交给他。

枢密官只得乖乖地脱下衣服交给农民,然后问:“当时山顶上都是鲜花绿树,国王为什么说山顶上都是雪?”

“国王是看见我头上白发后,才这么问的。我回答说,年纪大了才白的。”

“为什么你说家火烧了两次,还要烧三次?”

“国王问我嫁了几个女儿,我回答说:嫁了两个,因为嫁女儿,要给一份好嫁妆,这嫁女等于火烧后造了一座房子。我还有三个女儿,就是说,我的家还要烧三次。”

“那么他答应给你三只什么样的笨鹅?你还要把它们的毛全拔光?”

“笨鹅就是你们!”原来,国王秘密地跟在枢密官后面,当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后,忍不住站出来说了。

枢密官们听了,吓得瑟瑟抖,连忙跪在国王面前求饶。

“好吧,我饶你们,但你们应该三次火烧这个农民的房子。”

“三次火烧?”枢密官惊奇地问,“这是什么意思?”

农民笑着说:“这就是说,你们应给我三个女儿置办嫁妆!”

国王的三个笨枢密官,害怕国王砍掉他们的头,只好给这个聪明的农民的三个女儿,办了三份丰厚的嫁妆。

李斯特巧荐肖邦

1831年,波兰作曲家肖邦在华沙起义失败后,只身流亡至法国巴黎定居。年轻的肖邦虽然才华出众,却空有大志而无施展之地,为求生计,只得以教书为生,处境甚为落魄。

一个偶然的机会,肖邦结识了鼎鼎大名的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两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当时的李斯特在巴黎上流文艺沙龙中已是名闻遐迩的骄子,可他对虽然默默无闻但才华横溢的肖邦却大为赞赏。他想:决不能让肖邦这个人才埋没,必须帮他赢得观众。

一天,巴黎街头广告登出了钢琴大师李斯特举行个人演奏会的消息,剧场门口人头挤挤,门票一售而空。

紫红色的帷幕徐徐拉开,灯光下,风度潇洒的李斯特身着燕尾服朝观众致意。台下掌声雷动,李斯特朝观众行礼后,便转身坐在钢琴前,摆好演奏姿势。

灯熄了,剧场内一片寂静,人们憋息静气地闭上眼睛,准备享受美好的音乐声。

琴声响了,咚咚的琴声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如夜茸啼鸣,时而如诉如泣,时而如歌如舞,琴声激昂时,剧场内便响起掌声,琴声悲切时,剧场内又响起抽泣声,观众完全被那美妙的音乐征服了。

演奏结束,人们跳起来,兴奋地高喊:“李斯特!李斯特!”可灯一亮,大家傻了。观众看到舞台上坐的根本不是李斯特,而是一位眼中闪着泪花的陌生年轻人,他就是肖邦。

人们大为惊愕。原来,那时有个规矩,演奏钢琴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便利用这个空子,灯一熄,就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

当观众明白刚才的演奏竟出自面前这位年轻人之手后,变惊愕为惊喜。剧场内,掌声四起。鲜花一束束地朝台上飞去。

于是,一位伟大的钢琴演奏家瞩目于世。

异国的孪生兄弟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一天,在美国的一家电影院门口,一个美国人和一个前苏联人相遇了,两人年龄相同,身材相同,而且面貌酷似,简直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于是两个人都惊讶地发出了“啊——”的一声。

所谓“无巧不成书”,而“书”是作家创作的,不乏虚构的成份,这里讲的却是真人真事。有些人不相信两个国度里的人竟会长得一模一样,其实这完全有可能的。

无独有偶的是,苏联人是克格勃的间谍,美国人是硅谷的汽车司机,而苏联人主要探听美国硅谷的秘密。

硅谷,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海边。它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微电子工业中心,微电子产品用于工业上将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用在军事上将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所以克格勃一直把目光注视到硅谷,苦于没有机会进入那个戒备森严、高度保密的地区。

这对“孪生兄弟”在“啊——”的一声惊叹之后,很快就交上了朋友,从此就像“孪生兄弟”开始了亲密的交往。在交往中,苏联人对美国人的历史、家庭、生活习惯、性格、爱好都了如指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美国人就神秘地失踪了。但仍有人在硅谷担任司机,这是苏联人冒名顶替的。

这个办法简直太巧妙了,除了这个苏联人及其单线领导的上司外,谁也不知道他是司机的“冒牌货”。

苏联人从此驾着美国人的汽车出入于硅谷的秘密仓库,没有人怀疑他,更没有什么人看出什么破绽,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克格勃所需要的一切情报,如数地送到了克格勃的总部。

这个“调包计”含有过多的巧合成份,但由此可见,克格勃布下的间谍网有多么庞大,使用的手段有多么巧妙啊!

狄更斯钓鱼妙言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1812—1870年)特别喜欢在写完一大堆一大堆稿子后,坐在绿荫下垂钓。青枝拂水,钓丝悠悠,他轻轻地哼着口哨注视着浮标的动静。每趟钓鱼,大脑总能得到调节、休息,甚至激发他的灵感。

有一天,狄更斯又轻松悠闲地操着钓鱼竿来到老地方,坐在河边一棵大树下钓鱼。绿波荡漾,白白的浮标给水波荡得一漂一漂。浮标似乎变成了白色的精灵,惹得狄更斯的目光一眼不眨地捕捉。浮标一沉,狄更斯便目露喜悦之色:哎。鱼儿上钩啦!浮标重新浮起,狄更斯便一脸懊悔,连连摇头,这鱼,贼样的精明,又溜走啦!

狄更斯正全身心投入钓鱼的乐趣时,突然,有一个陌生的男子从树后闪了出来。这个戴着鸭舌帽的男子冲狄更斯奇怪地瞅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发话:“喂,先生,你在这里钓鱼吗?”

“是啊!”狄更斯注视着水中的浮标,头也不抬地答道:“扫兴。今天钓了半天,没一条上钩。可是昨天,我在这里却一下子钓了十五条呢!”狄更斯边发话,边得意洋洋地伸出左手摸摸下巴。

“是吗?”陌生人继续追问。

“是啊!”狄更斯答道。

陌生人的嗓音马上变高:“先生,我要忠告你,这条河里严禁钓鱼。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这地方专门检查钓鱼的。”

话音刚落,他低下头,从衣袋里掏出本旧旧的发票簿,看样子,他要罚狄更斯的款。

狄更斯大吃一惊,忙抬头一望,稍顿一会儿,他慢悠悠地反问:“尊敬的先生,那你知道我是谁吗?”狄更斯见他发愣,又笑着说:“先生,我叫狄更斯,是专写小说的作家。你绝对不能罚我的款,因为虚构故事是我的习惯。”

陌生人垂头丧气地转身便走。

克里斯蒂遇强盗

热闹非凡的生日晚宴,直到凌晨两点才结束。“夜深了,你这么孤身一人赶回,我们可不放心。要不,让我们送你回去吧。”朋友夫妇热情地招呼车辆,要一起送阿加莎?克里斯蒂(1809—1975年)回家。

“谢谢,你们也很累了。不用送了,况且,我本就是个侦探小说家嘛,难道还会怕盗贼嘛?”阿加莎?克里斯蒂笑着拦住朋友夫妇,匆匆地上路了。这位英国女作家确实写过数十部长篇侦探小说,如《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等。塑造了跟著名侦探福尔摩斯一样驰名全球的侦探赫尔克里?波洛的形象,可是,谁会料到,今天晚上,她本人也真的遇到了抢劫案。

当她独自一人走到那条又长又冷清的大街上时,突然,在一幢大楼的阴影处,直冲出一个高大的男子,手持一把寒气逼人的尖刀,向阿加莎?克里斯蒂扑了过来。阿加莎?克里斯蒂知道定是逃不了了,就索性站住,等那人冲上来。“你,你想要什么!”阿加莎?克里斯蒂显出—副极害怕的样子问。

“把你的耳环摘下。”强盗倒也十分干脆。

一听到强盗说要耳环,阿加莎,克里斯蒂紧锁的眉头舒展了。只见她努力用大衣的领子护住自己的脖子,同时,她用另一只手摘下自己的耳环,并一下子把它们扔到地上说:“你拿去吧!那么,现在我可以走了吗?”

强盗看到她对耳环毫不在乎,而只是力图用衣锁遮掩住自己的颈脖。显然,她的脖子上有一条值钱的项链,他没有弯下身子去拾地上的耳环,而是重新下达了命令:“把你的项链给我!”

“噢,先生,只是它一点也不值钱,给我留下吧。”

“少废话,动作快点!”

阿加莎?克里斯蒂用颤抖的手,极不情愿地摘下了自己的项链。强盗一把抢过项链,飞也似地跑了。阿加莎?克里斯蒂深深她舒了口气,高兴地拾起了刚才扔在地上的耳环。

原来,阿加莎?克里斯蒂保护项链是假,保护耳环是真,她刚才的表演只不过是为了把强盗的注意力从耳环上引开而已。因为,她的钻石耳环价值480英镑,而强盗抢走的项链,是玻璃制品,仅值6英镑10先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