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草一点露”这句闽南谚语,是从自然现象来比喻人事气运各有机遇。老子《道德经》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恐怕也是这个意思。
孔子的学生公冶长坐上不白之狱,孔子居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公冶长。这事出在众人意料之外,在公冶长本身说,诚然是“一支草一点露。”——见(《论语》卷之三,《公冶长第五》)。
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李卓吾《焚书.答周柳塘》说:“天灾时行,人亦难逃,人人亦自有过活良法。所谓君子用智,小人用力,强者有搬运之能,弱者有就食之策,自然生出许多计智。最下者无力无策,又自有身任父母之忧者大为设法区处,非我辈并生并育之民所能与谋也……”这是从人文历史视野上说开来。
《国语》晋骊姬与优施谋,饮里克酒,乃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菀,已独集于枯。”可知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是“一支草一点露”例证。
据说,蔡元培爱写古字,爱用周秦子书僻典,文章古奥,和当时流行的八股文很不合拍,23岁那年乡试,假如不是遇到好古嗜奇的主考李文田大加赞扬,未必有中举人的份额。这是因为他在隔年赴京参加会试结束后,乘机拜望前年主持乡试的恩师李文田,并将自己在会试所作的文章拿给李文田看。李文田大吃一惊,说:“糟了,我曾告诫你,这种文章不宜应试。前中举文章,如果落在别人手中,很难让人赏识,这次恐怕就没有希望了!”
蔡元培听了,也觉得是这么一回事,于是不待发榜,便离开京都回家。岂料事出意外,蔡元培居然金榜有名,可惜已经南下,没法赶上殿试。李文田为此忖度老半天,认为主考官有一位叫王蒿隐,有古雅之风,蔡元培的卷子一定是他录取的。经过询问,果然是“一支草一点露”,“壁脚边草遇着弹斜雨”。
有云:鸦鸣鹊噪,咸自天机;蚁聚蜂游,都归神理。老子说:“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自然本身就很辩证。我们的先人总结了这样一个经验:岭南“多毒”,湖南“多气”。“多毒”的地方才有金蛇白药以治毒;“多气”的地方才有姜桔茱萸以治气。没有“胜彼之气”,绝不能“生于其气之中”。鱼鳖螺蚬,治湿气而生于水;麝香羚羊,治百毒而生于山……也是“一支草一点露”。
——原载《石狮日报》2002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