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牛刀说:我们怎样过上好日子
7871800000026

第26章 我们如何应对贫富分化

追求公平是中国几千年的大传统

如何看待基尼系数?如何看待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无法回避的问题,不管是投资人还是实业家、律师、经济学家或者财经人士,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不能等、靠、要地依赖政府来建立社会财富的平衡机制,我们应该主动来化解贫富分化的问题,用自己的力量来救助穷困群体。

一位网友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美国金融危机后中国富豪数量也是世界第一。贫富分化的现实说明中国的社会财富正以瀑布般的流速向少数先富阶层集中,马太效应已到巅峰状态。而众多工人、农民等城乡工薪阶层的工资收入长期低位徘徊,还要忍受高房价、高物价、低保障、社会诚信和公平正义屡屡被挑战和被打破的恶劣环境。举个简单的例子,巨富们可以合理合法地避税,而老百姓只能老老实实地上缴个人所得税。这里面当然不包括这50多万富人,何况他们当中很多人已经移民海外了。

这是现实。

我们无须与其他国家计短长,让我们来看历史。

自中国有陈胜吴广以来,“苟富贵,勿相忘”就是一面旗帜,旌旗起处,人心思变,其力无比;中国近代史上,每一次农民暴动,都是从“打土豪、分田地”开始,再强势的军阀、官僚最后都落荒而逃;在中国现代史上,每一次通货膨胀,无一不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动荡,而后经济陷入十多年的萧条。

好在历史是进步的。

郭美美事件是对中国式腐败行为的一次全民大批判,痛快。

更多的郭美美事件被批露出来,能让工人农民少一点牺牲,让网络的力量充分体现,让网民的热情改变中国。

历史如果这样选择,我们,义无反顾。

创立中国乡村穷困家庭救助基金

基尼系数,是我时时关注的数据。这个数据是社会稳定的风向标,是我们在国内资本市场制胜的法宝。在牛市中,谁都会赚钱,但是,在社会变局面前,能够全身隐退,才是最后的胜者。

如果中国的基尼系数突破5.6,那我们就什么也不要做了,股市楼市都会崩溃。中国社会将陷入长期的动荡之中。

为了避免这个局面出现,我们将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中国社会做一点事。

我的想法是: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贫富分化极为严重,有识之士就应该联合起来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工作。

让我们先看看尤努斯。

1976年,尤努斯走访乡村中一些最贫困的家庭。一个名叫苏菲亚的生有3个孩子的年轻农妇,每天从高利贷者手中获得5塔卡(相当于22美分)的贷款用于购买竹子,编织好竹凳交给高利贷者还贷,每天只能获得50波沙(约2美分)的收入。苏菲亚每天微薄的2美分收入,使她和她的孩子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贫困循环。

这种境况使尤努斯异常震惊,尤努斯写道:“在大学里的课程中,我对成千上万美元的数额进行理论分析,但是在这儿,就在我的眼前,生与死的问题是以‘分’为单位展示出来的。什么地方出错了?!我的大学课程怎么没有反映苏菲亚的生活现实呢?”

孟加拉国当时的基尼系数正在5.2上方,和中国现在差不多。尤努斯先生选择的办法是,建立乡村银行,救助穷人。他的努力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及60多项国际荣誉。

现在我们也在努力。

我正在上海联合两位上市公司大股东、一位大律师和一群财经界人士,创立中国乡村穷困家庭救助基金。我们准备用一年的时间,在中国十个省中选择十个自然村,作为救助对象。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之所以选择自然村,主要是基于一些社会因素的考虑:一是行政村涉及选举,我们在救助穷困家庭,难免会陷入其中,有违我们救助穷困群体的宗旨,而自然村不涉及选举问题。二是行政村涉及面广,不利于将救助行为落实,而自然村可以实实在在落实我们的救助行为。

根据中国国情,我们的救助行为重点在于对穷困家庭的帮助和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上,切实解决他们生活当中遇到的经济困难。

我们希望用我们的努力,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做一点积极推进的尝试。

请站出来,帮助一个个真实可感的个人

在贫富日益分化的今天,救助穷困家庭应该成为全社会的普遍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和意义,不是慈善,也不是为了帮助政府改善因为经济增长而导致的负面作用,而是充分体现人伦关怀的普世价值。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其实是在救助我们自己,挽救一个社会渐渐失去的良知。

在中国,在社会财富缺乏平衡机制的情况下,民间力量有发挥救助作用的空间和机会。

踏踏实实地救助穷困,不只是能救助穷人,更是救助我们自己,救助我们这个时代。

因此,我们为的是良知。至于我们能做多大,能救助多少穷困群体,取决于我们的能力。我们的想法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好,比坐而论道强;帮助一个一个真实可感的个人,比海吹胡侃奏效。所以,我们并没有考虑前景,只考虑自己当下能做多少事。

但是,无论将来会有多少变故,这个社会的贫困在长时期内将无法消除。因为在未来,中国贫困的本质根源不消除,就会不断产生新的贫困,而且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卷入贫困之中,饱受磨难。并且,看不到未来,看不见希望。这个群体发展到极致时,中国社会的动荡就将在所难免。

救助贫困,将会成为我们代代相传的基业,我们希望创立一种模式,为解决中国的贫困做出一点努力。但是,贫困根源的消除在于社会制度的变革,在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历史的选择。如果,历史给中国的选择是磨难,那么,更多的人需要站出来,为中国大众的安居乐业,展开社会救助行为。

尽管我们目前开展的救助行为将要持续许多年,尽管这种行为备受诘难,尽管这种行为的效果还要受到考验,我们将百折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