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牛刀说:我们怎样过上好日子
7871800000014

第14章 生产,宏观经济的基石;消费,经济繁荣的动力

宏观经济的奠基之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之所以地位尊崇,是因为它向人类讲述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它自己独特的规律,而规律是不可违背的。马克思之所以对《国富论》推崇备至,就在于亚当·斯密追求的是真理。

任何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垮塌,都在于不尊重这种规律,扭曲了所有的经济形态。对于我们而言,我们不是不懂常识,而是被欲望之火焚烧了理性,以致经济领域的管理不够严谨、不合法制,甚至充满不道德的暗流,不择手段地搞钱,这实在是对经济发展的破坏。

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才能解决资本市场最后的症结。

在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中,只有一个数据不会骗人,那就是全社会用电量。哪怕企业和工厂的机器在空转,只要机器在转就会用电,因此,判断生产是否正常,主要看用电量是否在按照常规量增长。如果全社会用电量在持续下降,说明生产景气度越来越低,投资制造业股票就要十分注意。

全球各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都非常关注另一个数据,那就是社会就业情况。美国劳工部每周定期发布就业数据,哪怕数据只显示了一些细微的变化,都将在资本市场的许多方面产生影响,甚至影响到全球外汇市场,影响美元指数的涨跌。而在中国,就业群体的积极性处于不高的状态,我们所关注的恰恰是最低端的就业形态。

在中国社会就业群体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不是央企和上市公司,恰恰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经济的细胞,细胞坏死,影响的是机体的生命,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有关数据的测定表明,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所占社会就业的比重高达85%,内地省份也达到了大约65%。经济发达的地方,必然是中小企业星罗棋布的地方。现在,没什么人愿意做中小企业了。何故?

第一,房价和地价推动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全面上涨。

企业靠什么生存?靠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活不了。中国的中小企业,曾经的辉煌来源于廉价的土地和廉价的劳动力,这两点已经不复存在,不仅如此,税负加重,大众生活成本翻了一倍,而国际市场的订单价格仍然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中国企业已经接不到订单。这样大量的出口就转向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出口减速势在必然。

第二,融资渠道大量掐死中小企业。

遍布江浙两省的高利贷链条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大量的中小企业主陷进了高利贷的“万人坑”。许多中小企业主找我诉说,一些高利贷中介人成为银行贷款权的寻租经纪人,贷500万实际使用只有260万,在还款日到期后要还款500万。这不是赌博吗?最后的结局是,如果借贷人还不起款,就要向银行申请将贷款顺延;如果银行不给顺延,就将拍卖抵押物品。

资金的嗜血本质暴露无遗。长此以往,社会大动荡就要开始。

很多人支持高利贷,说它是利率的市场化反映。但是,我对此持反对态度。道理很简单,中国的法制很不完善,有关资金市场的机制也没有建立好,加上掌管资金的机构腐败,背后又有黑社会撑腰,一旦中小企业主借上高利贷,就排除不了被逼得家破人亡的风险。

现实是,如果不借高利贷,中小企业就没有其他的融资渠道,只要银行不给贷款,就没有资金来源。银行方面从另一个角度有过解释:如果对中小企业放开贷款,它们就会用贷款去炒楼,这是自然而然的事。因为,只有贷款炒楼,才能发挥杠杆效应,将利益发挥到极致。因此,银行无法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说到底,都是房地产的金融化害了中小企业。

第三,最后会导致什么结果?

表面看上去,市场剧烈洗牌,中小企业会大量破产,而一旦大规模的失业潮爆发,政府有可能出台政策拯救中小企业。

而这本质上是对中国经济制度一次深刻的拷问: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经济繁荣的动力只能是生产和消费,而我们却误以为是投资。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以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美国GDP的构成中,就根本没有“投资”两个字。而中国的投资在GDP的权重居然达到57%,这不是一件疯狂的事吗?说轻一点,是违背了经济的规律;说重一点,简直是在破坏经济体系。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其实象征着整个生产要素错配和生产力急剧衰退,同时也会影响消费和就业。

第四,全社会消费力继续弱化。

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结果可能朝好的方面发展,那就是全员劳动力收入再提高,其增长幅度超过CPI涨幅,这样才有可能增强全社会的消费力。但是目前看来,这在中国简直不可能实现,其原因是全员劳动力都缺乏争取权利的机制和动力,依靠政府施舍根本不可能达到目的。

那么,另外一个结果就是,贫富分化更加严重,社会急剧动荡。

本篇将分两章分别谈谈生产和消费对资本市场和个人投资者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选择的方向。

看《三国演义》,我们忘不了一个情节:诸葛亮每逢大事,总要夜观天象,再来考虑如何安排下一步行动,为决策提供先行依据。在正常情况下,诸事都被诸葛亮拿捏得很准。不过,他也有失算的时候,那就是火烧司马懿的时候,结果,天不灭曹,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

历史,于是重新改写。

PMI,是全球经济增长和经济景气指数的天象,值得我们在研究宏观经济和投资决策时认真观照。搞得好,一个正确的决策,就将改写我们的人生。

那么,PMI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PMI?

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是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的英文简写。它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五个扩散指数即新订单指数(简称订单)、生产指数(简称生产)、从业人员指数(简称雇员)、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简称配送)、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简称存货)加权而成。

依据亚当·斯密的理论,一切经济的基础就是生产和消费。PMI就是全面诠释有关生产的理论,并且,依据这种理论建立起来的数据模型研判经济趋势。

PMI计算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作为普通投资人,我们大可不必去了解计算过程,因为美国人有一整套细致缜密完善的计算方法和一大批精兵强将,在实时监测这些数据的权重的变化,找到最科学的统计方法,值得放心。

PMI指数计算公式如下:PMI=订单×30%+生产×25%+雇员×20%+配

送×15%+存货×10%。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的,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即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它是领先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标。

这是我们必须时时记住的。50%,就像我们记住CPI 5%一样,是一个数据模型的警戒线。对美国经济来说,只要在50%上方运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高于这个数值,美元指数就将走强。

公布这个数据时,同时发布的还有非农就业人口数据,有的时候还将公布房屋指数。前者,也就是非农人口数据在PMI中权重较大,要格外关注;后者,房屋指数也是美国消费者指数一个权重较大的数据,对判断美元是否走强,有时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对整体指数的关注外,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支付物价指数及收取物价指数也被视为物价指标的一种,而其中的就业指数更常被用来预测失业率及非农业就业人口的表现。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是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

根据美国专家的分析,PMI指数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性,且PMI指数的转折点往往领先于GDP几个月。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就是他们每年所消费的生活必需品以及便利品原始基金的源泉;这些消费的生活必需品以及便利品就是这种劳动的直接产物,或者是用这种直接产物从其他国家交换而来的产品。

由此,我们知道,生产、消费是支撑经济大厦的两根最重要的顶梁柱,任何一方垮塌,整个大厦都将摇摇欲坠。而判断生产是否垮塌的先兆,就是PMI数据的变化。研究通这个规律,不仅仅能让我们遥知经济的天象,也能让我们分辨出财富的流向。

那么,我们将如何来看待PMI的运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