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盖伊·卡尔顿说:“我、我、我想与、与您谈、谈、谈5分钟的话。”
如此删改
尤金·G·欧尼尔是美国著名剧作家,曾获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和许多作家一样,欧尼尔最不喜欢删减自己已经完成的作品。
有一次,导演兼剧作家拉塞尔·克劳斯请求他把剧本《啊,荒芜的地方》缩短一些,他很不情愿地答应了。第二天,他打电话告诉克劳斯说他已经把剧本减少了15分钟。导演听说后又惊又喜:“太好了,我马上来取修改过的剧本。”
等他到了欧尼尔办公室后,作者向他解释说:“哦,是这样的,剧本本身并没什么改动,但你知道,这出戏我们原定分4场演出,现在我决定把第三个幕间休息省略掉。”
爱情与牛排
美国影星盖博因为主演电影《飘》而名满四海。有一次,他在与别人谈到自己的演技时说:“当我第一次拍摄爱情镜头时,导演命令我表演出情人热恋时那种强烈的渴望之情,我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进入角色。这时导演启发我:‘在你的生活中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在你脑中竭力想象它吧!’这时,我想象自己饥饿万分,于是就在脑海中想象一块鲜嫩的香味扑鼻的牛排。这种办法还真灵咧!因此,我竟意外地成功了。从那以后,我就一直这么做。在想爱情的时候就想想牛排。”
巧拒推销
美国一家服饰公司为了推销商品,给海明威寄去一条领带,并附一封短信:“我公司最近推出新款领带,深受顾客欢迎。现奉上样品一条,请您试用,并请寄回成本费3元。”
几天之后,这家服饰公司收到海明威的回信,另附小说一册,信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我的小说深受读者欢迎,现奉上一册,请你们一读。此书定价3元5角,请你们寄还欠我的5角。”
抢戏的酒杯
有一位女演员对美国著名女演员班克黑德大出风头很不服气。一天,她对别人说:“班克黑德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任何时候我都可以在台上抢她的戏!”
班克黑德听后不屑地说:“这没什么,我甚至在台外也可以抢她的戏!”不久的一次演出就证实了她的这句话。
那次的演出有这样一幕:那位夸过海口的女演员担任主角,扮演一个全神贯注打电话的角色,西班克黑德扮演的是一个一闪而过的角色——因受不了那无聊的废话,搁下正喝着的一杯香槟酒悄然退场。事就出在杯子上:她好像随便地将酒杯搁在桌子的边缘,一半在桌面上,一半悬在桌外。于是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酒杯上了,紧张得连气都不敢喘,生怕它掉下来摔个粉碎。这样,主角的戏就很少有人注意了。
事后,那位女演员才发现杯底粘了块胶布所以酒杯才能悬在桌沿上不掉下去。
招客有术
美国音乐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在巴黎时,经常到一家小饭馆去吃饭。老板每天都用好菜款待他,并且收费低廉。一天,斯托科夫斯基问老板:“你为什么对我这样客气?我又不是付不起钱。”“我非常喜欢音乐,”老板热情地说,“为了音乐,我可以牺牲一切!”
斯托科夫斯基非常感动地走出饭馆,突然他发现橱窗里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在本餐厅每天与伟大的斯托科夫斯基一起共进早餐、午餐和晚餐。”
一张票取稿酬
有一段时间,法国瓦利剧院每场只有几百观众。剧院经理很着急,于是请求大仲马赶写一部新作,来挽救这糟糕的局面,并答应付给他10000法郎的巨额稿酬,但新剧本的头26场演出必须使剧院获利60000法郎。大仲马废寝忘食终于写好了新剧本。经演出获得场场爆满的空前成功。
当演到第26场时,大仲马来到了剧院经理的面前,请求如约付酬。
“亲爱的大仲马先生,很遗憾啊,26场我们只收入了59997法郎。”经理却毫无诚意地说。
大仲马没说一句话,轻松地退了出去径直走到售票口,掏出6法郎买了张门票。他重新来到经理办公室,举起门票,慢悠悠地说:“尊敬的经理先生,这回收入该超过60000法郎了吧!”
无可奈何的经理只好如数付了稿酬。
巴尔扎克遇贼
有一夜,穷困潦倒的巴尔扎克醒着躺在床铺上,这时他看到有人偷偷走进他的房间,并开始撬他写字台的锁。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小偷。巴尔扎克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位小偷吓得惊慌失措。原来他以为巴尔扎克睡着了。“你笑什么?”小偷大胆地问。
“我的好朋友,我笑的是,在这张写字台的合法主人白天都从来找不到钱的抽屉里,你居然还这样费尽心机,奢望在夜间找到钱,这可能吗?”巴尔扎克风趣地说。
小偷一听此话,暗叫倒霉,一溜烟地逃走了。
略施小计知真相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的仆人偷吃了他的一个苹果。“啊!我的上帝!是谁吃了我放在桌上的苹果?”“不是我。”那个年轻佣人回答说。“那再好也没有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在里面放了一点砒霜,是为了毒死老鼠。”“啊!我的上帝!砒霜……我感到头有些发昏,我要倒了!”“放心吧,孩子。这是我骗你的,为的是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见微知著
一天,法国侦探小说作家乔治·西姆农和他的合作者马塞尔·帕尼奥尔沿着圣日尔曼大街散步。走着走着西姆农忽然眼睛发亮,惊叫道:“上帝,她一定非常可爱!”
“谁?”帕尼奥尔问道,“我只看到几个小伙子。”“她在我们后面。”西姆农从容答道。“你又没有看到,怎么知道她可爱呢?”“我是看不到她。”西姆农微笑着回答说,“但我可以看到走过来的那些男人眼里的神色。”
巧去巴黎
法国作家弗郎索瓦·拉伯雷想到巴黎去。可是身上没有钱,怎么办呢?忽然他灵机一动,他弄来一些有颜色的粉末,包成3个纸包,分别在纸包上面写着:
“给国王吃的药”,“给王后吃的药”,“给太子吃的药。”
然后,他有意在街上让警察看见这些纸包。警察发觉后,如临大敌,马上把拉伯雷抓起来,并作为重大嫌疑犯把他押送到了巴黎。经过调查,无法找到治罪的证据,只好把拉伯雷放了。
阴阳发须
雨果正在赶写一部作品,时间十分紧张,可是社交活动占去他不少时间,得想个办法。一天,他想了个绝招:让人把自己的头发和胡须分别剃去半边。这样,亲朋好友一来,他就指指自己的滑稽相,谢绝了一切社交活动。待他须发还原时,他的大作也早已写完了。
征婚与推销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在他文学创作未成名前,有许多人都瞧不起他,他的作品也无人问津。
有一次,毛姆写完一部作品后,就在各大报纸上刊出了一则征婚启事:“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而有教养的百万富翁,愿娶和毛姆小说中的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为妻。”几天之后,整个伦敦的每家书店里,毛姆的作品被一些年轻女性抢购一空。
搬上银幕的条件
萧伯纳的剧作大受观众欢迎,好莱坞的影商对此非常眼红。其中一位影商登门拜访,请萧伯纳允许他把这些剧作拍成电影,为了摆脱讨厌的纠缠,萧伯纳便同意了。
但是,萧伯纳又声明道:“我同意你们把我的话剧拍成电影。但你们也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第一,你们不能用我的剧作的原名;第二,你们必须把我剧作的内容作根本性的改动;第三,在影片的任何地方以及广告上不许提我的名字。”
制片商只得悻悻而去。
演讲时的沉默
日本大正时代,有位独脚雄辩家永井柳太郎,他上台演说时最大的成功秘诀是把音量放小。如果他发觉听众中有所骚扰、不安宁甚至混乱时,绝不以提高声音去说服、去试着提醒他们,而是降低声音,甚至于完全沉默下来。只见他嘴唇仍在翕动着,像是呢喃细语,神色也显得庄重神秘可就是听不到一字。这时听众以为一定有了什么特别内容,一刹那间沉默制造了肃静,于是,这位独脚人恢复了常态,继续滔滔不绝地演说。
这就是他演讲术的要诀。也是他所以闻名于世、在演说界占有一席地位的要诀。
最后一条
在延安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演讲快要结束时,******主席掏出一盒香烟,用手指在里面慢慢地摸。但掏了半天也不见掏出一支烟来。显然是香烟盒里的烟抽光了。有关人员十分着急,因******烟瘾很大,于是有人立即动身准备去取烟。一会儿,毛主席笑嘻嘻地掏出仅有的一支烟,夹在手指上举起来,对着大家说:“最后一条!”一语双关,妙趣横生,于是全场大笑。听完“最后一条”,听众仍兴奋不已。
******二开招待会
1954年,******到瑞士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得知有一位别有用心的美国记者诽谤中国,说什么“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几亿中国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悲哀和痛苦。”******为正视听,专门为外国记者举行了一场电影招待会,放映纪录片,《1952年国庆节》,在观看这部真实反映中国人民现状的纪录片的过程中,记者们不时热烈鼓掌,会场气氛十分活跃,效果很好。通过这场电影招待会,许多外国记者改变了对中国的错误看法。
过了不久,******又听说有一名美国记者,竟然只根据这部纪录片当中的一些镜头,就胡说什么:“这部影片说明,中国在搞军国主义。”
******于是决定再一次为外国记者举行一场电影招待会。放映的电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有的工作人员担心外国记者看不懂,于是搞了一份长达十五六页的说明书。
******逐页翻看了说明书后,批评那位工作人员说:“你搞这份说明书,是不看对象,对牛弹琴。”
那位工作人员一直对放映《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啥意思弄不明白。他不服气地嘀咕:“给洋人看这部电影,我看才是对牛弹琴。”******对工作人员的顶撞倒不介意,他微笑着说:
“这就要看你的弹法是怎样的啰,你用十几页的说明书去弹,那是乱弹。我换个弹法,只要你在请柬上写上一句话:请你们欣赏一部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放映那天,所有外国记者都怀着极大的兴趣早早来到放映场,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部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说的是怎样一个爱情故事。他们极留心地听放映前用英语所讲的说明,这个说明仅用了3分钟。外国记者如痴如醉地看完了这部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影片放完后还一个劲儿鼓掌。一些记者说,中国还在参加朝鲜战争,能拍出这样好的爱情电影,说明中国是稳定的,中国是很有希望的。
这部电影又扩大范围给有关外国人看,一连放了8场,不少外国的政治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都说这是部好影片,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小处不可随便”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精于书法。一次,有人备筵请他写字,于在大醉之中挥毫:“不可随处小便。”那人一看很不自在,于是于右任重新拼排,原来是“小处不可随便”。
改一字救全书
1946年,汤恩伯任京沪卫戍司令,驻防无锡。上海有一个商人拿了一部《抗日战争演义》的章回小说,想请汤恩伯为这本书的封面题签,以提高身价。这本书有一回题目是:“汤恩伯血战南口,刘汝明误失张恒。”刘汝明也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这事让刘汝明知道后,刘极为不满,于是急派了一位高级参谋专程赶到无锡,要求协助禁止这本书的发行。汤恩伯感到自己已为此书题了签,又禁止发行,面子上过不去,可刘汝明出了面,不禁止也不好交代。无奈之中,只得让书商和高参直接商量一个办法。这时,有人给出了个主意,全书内容不变,只将“刘汝明误失张恒”的“误”字,改为“痛”字即可。痛者,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虽“痛失”亦“痛”中见忠见勇。一字褒贬,其妙无穷。结果,书商、高参、刘汝明和汤恩伯皆大欢喜。
钱学森错得离奇
1955年,钱学森冲破帝国主义的百般阻挠回到祖国。
不久,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对于这位国际著名的科学家,力学所的同志对他非常尊重。因此,钱学森每次作学术报告或讨论问题,大家都客客气气,谁也不提任何意见,开会总是冷场。这可急坏了钱学森。
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一次讲话时,他故意把话说错了,而且错得离奇,还装得一本正经的。这时,终于有个同志起来发言:“钱所长,您恐怕讲得不对吧?”钱学森听到之后,高兴地说:“好极了,可有人说话了。”力学所的同志们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了钱学森的用意,从此,也敢于和钱学森争论问题了。
恽代英三笑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既是一位演讲家,又是一位教育家,他的讲课、报告,生动幽默,妙趣横生,青年人很爱听。在一次晚会上,由于有几位同志已经讲过话了,当最后轮到恽代英讲话时,会场的秩序开始有些骚动,有的表现出不耐烦,有的感到很困倦,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胡乱走动。恽代英看到这种情景,觉得用吹几声哨子,或讲句“不要讲话了”,都不会立即产生好的效果,于是就决定用幽默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一走上讲台,便出乎所有听众意料地“哈、哈、哈”三笑。被弄得莫名其妙的听众为之而大吃一惊,以为他闹出了什么“神经病”。听众在一怔之后,便也跟着哄堂大笑起来。当听众精神振奋之时,恽代英开始讲话了。恽代英用这个别出心裁的调动听众情绪、维持会场纪律的方法,收到了奇特的效果。
3只半虾
著名画家齐白石老人晚年以形神俱佳画虾饮誉画坛。老人出售其画时,曾出一告曰:“白石画虾,十两一只”,一个乖巧人拿了35两银子准备向老人购画,还自以为必有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