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完美阴谋
7855300000055

第55章 边缘优势理论:揭示崛起者的秘密

什么是边缘优势理论?

我在前面论述过,整个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于一种模式,即中心-边缘模式。通常,人们总是认为核心才具有优势,而处于边缘则意味着处于一种劣势地位。这听起来很好理解,如大城市往往是一个地区、一个省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处于核心地位就意味着你拥有绝对的权利、控制着更多的资源、享受更多的财富。但实际上,核心与边缘在宇宙自然规律中,他们是具有平等地位的,也就是说,核心与边缘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他们并不存在天然的不平等,这就如前面刚刚提到的,美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就是核心的精英政治集团和美国民众是平等的。

边缘国家历史上经常征服核心国家(文明国家),如马其顿对希腊(尤其是高傲的雅典城邦来说)他们一向被视为是北方的野蛮人,是文明的弱者、金钱的贫困者、技术的落后者,但马其顿人最终征服了希腊各个城邦。类似的例子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几乎比比皆是,如中国多次被北方游牧民族占领大片领土,有时可以说是半壁江山,有时干脆就是完全的征服,又如罗马对希腊帝国的征服,北方蛮族对罗马的征服,雅利安人对古印度、对古巴比伦和古希腊的征服,落后的北美洲人对大英帝国的驱逐等。

边缘人易于在核心成功,并往往成为核心实际的主宰着,如浙江人在全国各省中地域最为狭小,人口却众多,资源与人口比例严重失衡,可谓处于边缘地带,但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核心),浙江商人现在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实力派,他们拥有巨大的经济、金融,甚至权力能量,他们的实力已经发展到可以左右中国的经济形势。

在大学中,我们往往发现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加刻苦,更加知道珍惜知识,更加善于掌握机会,并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往往更加成功。

这是因为处于边缘的人可以得到一种“杂交优势”,即处于边缘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与处于核心的人的差距,他们往往由于环境艰难而培育出坚韧不拔的性格,他们也有强烈的进取欲望,强烈地希望改变这种劣势,因此他们往往具有清晰的目标,并且并不会一些困难或者不可预测的阻力而轻易改变自己的目标,在进取途中也不会为类似于无聊的名誉、地位、一些小事而费力去争个高下,也就是说不会把他有限的资源浪费在小事上,他们遇到侮辱往往选择忍耐,这实际就是一种忍辱负重,他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事实上遵循了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成功原则;还有另外一个优势,即他们既承认自己与核心地位的差距也努力消除这种差距,尤其是在个人能力上,他们会十分认真地学习,并且由于他们心中一直有一个“争气”的目的,因此他们往往在学习中还注意怎样超越,怎样做的比核心地位的人做的更好,这实际上是在寻找一条未来的超越之路,他们往往具有一种对比概念,这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人所普遍没有的,所谓对比出真知,对比见异同,这样他们就获得了一个核心地位的人所没有的真知,这些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一种杂交,即边缘的人学习了核心文明的优势,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的原有优势,他们由于具有比较,直到什么是该抛弃的,什么是该保留的,因此,他们实际上是把核心和边缘整合在了一起,因此他们获得一个统一优势,也就是超越原来整个边缘-核心模式的统一,他们因此也就具备了重建一个新文明的能力。世界因此获得新的文明体系,并再次重复一个新的循环。

边缘优势理论应该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理论基础,因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中心-边缘结构,作为中心的国家或文明显然拥有显著的优势,但这种优势不是绝对不可动摇的,因为如果是绝对不可动摇的,那么整个文明也就谈不上什么变化了,整个宇宙也就没有时间,因为它已经凝固了——一个自然法则就是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一个绝对静止的东西是没有时间概念的,当然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东西,那就是因为自然是一个永远活动的世界。妄图永世长存、永远居于核心地位显然是一种痴心妄想,因为它违背了自然法则,就如同世界任何皇帝家族一样,都希望自己的绝对权利和皇室利益永远保存下去,不受威胁,但实际上人类千百年来无数的皇帝没有一个能成为帝王的常青树,最终总是成为过眼云烟,因为这就是自然法则。

中心-边缘结构存在是因为自然界中任何事物的基本存在模式就是金字塔-网络模式,而世界又是流动的,这就决定了中心-边缘结构是一个流动的体系,它所建立的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也就是说中心和边缘是对等存在在天平的两端,它们之间的地位从自然界的角度来看是平等的——自然,在愤世嫉俗的人眼中,这是歪理,是不平等——但实际上,因为任何社会制度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公平,而正是这种不公平的存在成为了社会前进的动力,处于边缘的总是努力改变自身处境,梦想着称为中心,上帝正是依靠这种矛盾来实现世界的旋转的。

处于边缘的人努力实现成为贵族的梦想,千百年来都是如此,但我们同时又说,自然是公平的,这没错。因为自然还有另外一条法则,那就是,任何两者在转换角色的时候,都必须首先达到能量平衡,然后才能实现态势失衡,最后才重现实现一种新的中心-边缘结构,完成一个循环,也就是说,任何两者之间的变化都遵循一个物理守则,即能量转换守恒定律,这就是自然界的公平原则。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在历史中,任何处于边缘状态的势力要想成为核心势力那就必须与现在的霸主决战,而决定战争胜负的就看双方的综合实力了,当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就是我说的达到了对决者之间的能量平衡状态,能量平衡状态有可能很长,也有可能很短暂——有时这种能量平衡状态只是短暂存在,如拿破仑与威灵顿在滑铁卢战役期间短暂的平衡对峙,而一旦普鲁士军队加入威灵顿一方后,战场就发生了转折,拿破仑败局已定,整个拿破仑帝国也从这一刻起退出了欧洲中心地位;相反,英国和法国之间曾经历了百年战争,双方都可以发挥出能平衡对方攻势的能量,因此,战争持续了百年,英国和法国都筋疲力尽;而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与美国的战争平衡却仅仅发生在美国向沙特集结兵力的时候,伊拉克只有在这时才有可能把美国人赶下海,而一旦美国军队集结完毕,伊拉克也就丧失了平衡机会,美国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一切主动权。这也就是说,边缘与核心的转换存在公平的对阵原则,完全要看双方的综合实力和人的智慧了。

这样,处于边缘的势力如果要想转换为核心势力就必须首先积累能量,直到达到一种平衡的时候才有机会成为主角。如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的在初期显然处于劣势,项羽则是不折不扣地是一个楚霸王,刘邦不得不选择退却,到四川去积累能量。我们既然说自然是公平的,那么显然,无论你是处于核心地位还是处于边缘地位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否则,如果劣势地位(边缘地位)的毫无任何优势可言那又怎么取得能量平衡呢?

既然中心与边缘双方在事实上是处于对阵状态,那么我们知道,棋经十三篇有一句话,叫做“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刘邦集团与项羽集团相比,是善胜者,他们更具韬略和智慧,所以他不与项羽争一时之锋;汉尼拔与罗马军队相比,在那个盛行战阵对抗的时代,汉尼拔是当之无愧的战争之父,汉尼拔依靠卓越的阵法几次将罗马军团吞噬;纳粹德国的军事素质举世为名,他们几乎拥有一流的指挥、一流的参谋人员和一流的士兵,甚至也拥有一流的装备,可谓善战之师,当时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单从战场上作战来看都不是德国军队的对手,德国最终是输在国家资源上;中国革命初期,工农红军处于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实力相差悬殊决定了他们会在战场上失败,但显然他们充分知道这种结果,他们败而不乱,成功走完万里长征。

这也就是说,如果单比较中心地位的势力集团和边缘集团在各个领域的话,可能处于边缘的一方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处于劣势,但边缘一方往往蕴含着种种潜在的、有机的优势,而中心一方往往具备的是硬性的、表面的优势。刘邦集团在军队规模上远不如项羽多,在作战能力上,项羽的军队善战是无人能及的,在领土控制上,当时项羽已经控制了秦帝国的大部分地方和首都及各个经济中心地区,在争霸谋略上,项羽的谋士也曾建议杀死刘邦,但此时体现出项羽的一个个人劣势——身为统帅却不够彻底、作为政治家却没有深谋远虑、作为霸主却过于蔑视对手,刘邦正是利用这个机会逃出了项羽的势力范围,可以说刘邦几乎没什么硬性优势可言,但刘邦却有边缘优势通常具有的理性、睿智,这可以充分发挥出他谋士们优势——智慧优势,这也是刘邦最终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实际上也是中国历史边缘势力成为新帝王的关键因素,如朱元璋等。

边缘势力集团最终走向成功的就是因为它比中心势力集团更高效,这就是他的优势。中心势力集团只是在各种资源上占有优势,边缘势力集团也只是在控制资源上处于劣势,而边缘集团和中心集团的角色转换在互联网上可以迅速体现出来,这就如同用高速摄影机记录了这个模型的演变一样。如在互联网上,如果一个资金雄厚的资本家和一个大学毕业生同台竞技的话,他们都想做一个赚钱的网站,资本家可以拥有很雄厚的资金支持,但大学生则只能凭借对互联网的了解和青年人的敏锐来做,结果在网络发展的初期,不是没有资本家介入,但最成功的网站几乎都是年轻人创建起来的,如中国的网易、搜狐等。另外,即使是已经发展的很成功的大型中心网站,他们实际上已经位于网络社会的金字塔顶端,但他们的威胁却越来越大,如著名的google搜索引擎在中国就面临百度、雅虎等其它边缘网站的直接威胁,另外还有各种其它网站的搜索引擎等。在网络中,一个青年人今天还可能一文不名,但很可能明天他就成为亿万富翁,网络最突出的优点就是高效,也正因因为如此,微软公司才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就走完了福特公司百年的业绩,微软公司已经成功超越了福特公司。

可以简单地写出一个公式来表述中心与边缘较量的实质,如下:

中心势力:大量硬性资源优势×制度=中心效率(A)

边缘势力:少量硬性资源优势×智慧=边缘效率(B)

中心势力:中心效率×(社会系统 统治决策)=实力效果(Power-a)

边缘势力:边缘效率×(社会系统 统治决策)=实力效果(Power-b)

简单地说,边缘优势理论就是这个解释性的公式。其中硬性资源包括社会各主要领域,一般来说,中心势力拥有这些领域的优势;而中心势力是社会这个整体系统的主导力量,甚至就是管理者和统治者,他们负责制定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这也就是现行的各种社会制度、法律等;在边缘势力一方,他们没有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但他们会代之以潜规则,即他们规避制度对他们的不利之处,在制度的夹缝中、或者利用制度的漏洞、或者干脆就不遵守规则、或者利用自己的权利在自己的领域制定有利规则,总之,他们会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对抗中心势力制定的制度,这可以总体称之为与制度对等的“智慧”。这样,中心势力和边缘势力就会形成各自的效率,而当中心效率在中心地位的国家或社会发挥作用的时候就决定了最终实力效果,当中心势力集团发挥出的实力效果与边缘势力集团发挥出的实力效果相等时,双方势均力敌,达到平衡;当Power-a>Power-b 时,挑战中心势力的边缘势力失败,中心势力得到加强,权力更加巩固,如前苏联对美国霸主地位的挑战失败,美国获得冷战后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当Power-a <Power-b时,中心势力失去地位,边缘势力成为新的中心势力,一个循环完成,同时一个新的循环开始。

当然,在现实中,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导致最终情况发生变化,甚至影响历史进程,如拿破仑与威灵顿相持不下的时候,如果拿破仑的那位游离于战场周围寻找敌人的元帅稍稍发挥一点个人军事判断才能而不是过分听从拿破仑的安排的话,那么很可能拿破仑会改变一切。所以,这个公式还应该修正为

效率×(社会系统 统治决策)i=实力效果(Power)

其中i是留给上帝的,让它来决定运气,我们来决定其他。

最后,还是有必要简单说明一下硬性资源。其实硬性资源就是包含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中国农村社会和城市社会就是一个中心-边缘明显的结构,而一个农家子弟和一个城市中产阶级子弟显然拥有相当大的差别。就总体走向同样的成功目标的机会来说,城市的子弟要大于农村子弟,但在获得同等教育的大学中,同等数量的农村子弟和城市子弟进行比较时,会发现农村子弟就比城市子弟在现实态度上、忍受疾苦的能力上、勤奋程度上、对事物的理性判断上和对今后的发展上都要城市子弟具有优势,日后成功最大的往往是农村子弟。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如中国中心大城市中,最具实力的来自这些城市之外的所谓边缘地区的商人,如浙江商人本来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处于贫困的边缘,浙江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人们唯有靠种种努力、种种低三下四的机会来赢得财富,而仅仅在改革20年后,也就是一代人的时间里,浙江商人就成了中国经济实力的代名词,几乎与中国历史上的晋商同样声名显赫。

在历史和现实中,这种从边缘走向成功的例子举不胜举,无论是自然界、个体事物、团体竞争(公司竞争)、国家、文明体系等都是如此。如在拿破仑本人其实是科西嘉岛人,严格地说算不上是正宗的法国人,但他却在法国缔造了一个帝国;希特勒是奥地利人,根本不是德国人,并且在一战的时候不过是个普通士兵,但后来却成功走进德国的权力中心,并在德国呼风唤雨几十年;斯大林也不是俄罗斯族人,他是格鲁吉亚人,但却在事实上的俄罗斯帝国(前苏联)成为最高统治者;犹太民族在世界游离了上千年,几乎在世界所有国家中都是少数民族,他们往往受到歧视和排挤,但犹太人的成功却举世闻名,他们拥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政治家,和更多的资本家,他们在诺贝尔奖中占有最大比例,在世界财富中,也有相当高的比例是控制在犹太人手中,甚至可以夸张点说,世界的知识和财富掌握在犹太人手里——如果你嫌这过于夸大其词了,那么说犹太人掌握着美国的财富和知识、甚至左右美国的政治则毫不为过了;从大文明和国家竞争来看,在希腊帝国时代,辉煌的希腊文明是地中海最璀璨的亮点,然而被希腊人蔑视的马其顿人在亚历山大的卓越领导下成功地建造了一个压力山大帝国,这个帝国如此强盛,以至不仅将希腊吞噬,而且连被希腊视为洪水猛兽的波斯帝国也被他消灭,并且还超出了这个波斯帝国。同样,罗马帝国也是曾经被希腊人看成是野蛮的民族,但罗马帝国后来的辉煌也远远超越了希腊帝国。

这样的例子在世界文明史中反复上演,在欧洲航海时代更是集中地进行了一次精彩表演——在小小的欧洲地区,500年里先后几个国家登上霸主地位,然后又被推翻,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俄罗斯、瑞典、英国、奥匈帝国、德国都曾在不同时期成为当时的枭雄,他们成功的无一例外地都是从边缘走向成功,都是成功地发挥了边缘优势,但也都被后来者赶下台,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的必然,谁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