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完美阴谋
7855300000031

第31章 谁杀了肯尼迪?

到底是谁杀了肯尼迪?肯尼迪之死与玛丽莲·梦露和马丁·路德·金的死又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他们都是一整宗阴谋的各个部分,当然核心仍然是肯尼迪总统和他的家族。

作为美国总统,冷战中一极的最高领袖,他的死要么真的象美国官方所说的是被一个精神病刺杀,要么就一定与政治有关,你相信那一个?如果真的是被奥斯瓦尔德这个精神病枪杀,那么美国总统的保安系统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为此负责?难道美国强大的保安系统就这么弱不禁风?仅凭一个人就能轻松把国家最高元首送上黄泉路?没有一个政治家会相信这个说法,而且,不仅肯尼迪总统遇刺案件疑点重重,就是整个肯尼迪家族、还有和这个家族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案件都那么扑朔迷离,就凭这些已经够了,我们无需充当警察去一点点追查线索,这既办不到也不需要,从政治分析就能得出足够的结论。

肯尼迪案件实际上还是和当时的冷战大背景密切相关,说起肯尼迪之死还应该从猪湾事件说起,然后是古巴导弹危机,这之后就是一系列针对肯尼迪总统和他的家族的谋杀案。

1959年1月,卡斯特罗的领导古巴游击队经过长期的战斗终于推翻了美国支持的巴蒂斯塔政府,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这对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来说简直相当于一次大海啸,这股冲击波严重冲击了大西洋两岸,因为古巴可以说从美西战争后就一直被视为美国的后院,但这次却后院失火。这种冲击对美国社会和西方经济体系来说没什么影响,但对政治的冲击却异常强烈,也正是古巴革命的成功导致了后来的导弹危机,整个世界差点因此进入恐怖的核战争。因此,自古巴革命成功后,卡斯特罗就成为美国要消灭的最主要目标之一。

古巴的地理位置距离美国太近,仅仅只有100公里,因此这等于在美国的大门口出现了一个苏联的滩头阵地,用如芒在背来形容真是恰如其分。美国军方和中央情报局是冷战的大本营,美国鹰派人物力主彻底清除古巴威胁,但肯尼迪总统的态度却让鹰派感到失望——在他们看来,肯尼迪过于懦弱,而且经验不足。在古巴问题上,肯尼迪坚决不主张大动干戈,不对古巴进行军事干预,于是中情局只好策划种种阴谋,一直企图颠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新政权。

从1960年起,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开始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多米尼加、危地马拉、洪都拉斯收集古巴流亡分子,把他们组织起来,并进行军事培训,目的是要“用古巴人解决古巴问题”。1961年初,这些接受了军事训练的古巴雇佣兵被编成一个旅,其代号为“2506”突击旅,包括4个步兵营、一个摩托化营、一个空降营、一个重炮营和几个装甲分队。另外,美国为这支部队提供了一些用来进行空中支援的飞机,包括8架C-54运输机、14架B-26轰炸机,还有用于登陆的10艘登陆舰艇。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事先派了几艘潜水艇前往古巴沿海侦察地形,选择登陆地点。

1961年4月4日,肯尼迪总统在与五角大楼和中央情报局官员连席会议上,批准了这项代号为“冥王星”的入侵计划。此时他刚刚当选,尽管肯尼迪总统同意了这项作战计划,但强调,美国军队不得卷入。

1961年4月17日,这支1200突击旅开始向古巴海岸进发,他们在那些美国提供的老旧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在古巴中部拉斯维利亚斯省的南部海滩登陆,占领了长滩和吉隆滩,然后开始向北推进。然而此时他们预料中的古巴人民的反抗并没有出现——中央情报局此前预料,当这些雇佣兵登陆后,那些对卡斯特罗不满意的人民一定会同时起来反对卡斯特罗,他们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但结果没有任何动静,出现在滩头的是不断增多的古巴部队。

当时只有34岁的卡斯特罗在吉隆滩附近一座制糖厂亲自指挥这场反登陆战,他对另一位至今受人敬重的切·格拉瓦说,“现在我们真的在战斗了,胜利属于我们!”。他这样满怀信心,战斗也正如他所说,战斗在向着有利于古巴的方向迈进——在海滩上,仅有一个旅的这支雇佣兵部队尽管战斗力凶猛,但他们要面对的古巴部队却越来越多,最主要的是,那几架老旧的飞机根本帮不上多少忙,如果要想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就必须要得到真正的美国空军的支援,否则必败无疑。

整整72小时后,这个旅全军覆没,他们最后被包围在吉隆滩,共有114人被古巴军队击毙,其余1113人被俘获。

吉隆滩之战发生的第二天,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写信给美国总统肯尼迪,他警告美国政府,尽管这只是一场发生在古巴的“小规模战争”,但却有可能在全世界引发连锁反应。他同时明确告诉美国,苏联准备向古巴提供反击侵略所需要的一切帮助。

在猪湾入侵已经失败的情况下,肯尼迪也只好懦弱地发表声明,称美国没有支持推翻卡斯特罗的行动。但在后来,当整个事件已经被报道出来后,肯尼迪总统又作了一件令美国和西方难堪的事,那就是他承认了猪湾事件是一件不该发生的错误,而且承认美国应该对这件事负责,这导致美国等于向苏联屈服,象是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在公众面前低着头,唯唯诺诺地任凭美国和世界的嘲讽、羞辱——他竟然在新闻发布会上像个弱智儿童一样说道:“胜利有一百个儿子,失败却是一个孤儿。”这句意大利谚语也许对肯尼迪总统来说形容其当时的心情正合适,但这可不适合美国超越苏联的真实实力。而且,肯尼迪还作了一件不应该做的事,那就是把一切罪责都推到了当时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的身上,他被革职了。

在猪湾事件中,最令军方和中央情报局不满的还不是世界媒体的评论,而是在猪湾行动中,在战斗进行到最紧急的时候,古巴旅和中央情报局都几次三番希望肯尼迪总统批准动用美国空军进行支援,而且只要美国空军能够支援,那么战局很可能改观,古巴也因此有可能重新成为美国的势力属地,但肯尼迪不为所动,坚决拒绝了中央情报局的请求。

如果说猪湾事件还只一场“小规模的战争”的话,那么肯尼迪在紧随其后的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表现则真正激怒了中央情报局和美国幕后统治集团。

实际上,肯尼迪的确不具有领袖才能,尤其是在冷战的阴云中,他太年轻,几乎没有外交经验,而且有刚愎自用,因此,在整个肯尼迪执政期间也是冷战中危机最频繁的一段时间,这不能说与他的确差强人意的领袖能力有关——在美国具有优势的情况下,苏联却能够在世界各地屡屡制造冲突,并且接二连三地得手,这怎么能让美国幕后集团容忍呢?

就在猪湾事件后,又爆发了柏林危机和老挝危机(即东南亚危机,主因是老挝发生政变),此后,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举行高峰会议,这时肯尼迪拙劣的外交能力暴露无遗,而赫鲁晓夫则用一种俄国农夫式的粗鲁在会议上咆哮,明显在欺辱肯尼迪这个笨蛋。《纽约时报》名记者詹姆斯·赖斯顿会后独家专访肯尼迪,发现他“脸色铁青、犹在发抖。”

实际上,如果仅仅是个人性格懦弱还不足以要了肯尼迪和他家族人的命,最重要的事他作为美国总统在攸关美国重大利益上的决定导致了美国在冷战期间处处被动,损失相当大。就以古巴革命为例,其实当时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领导的古巴革命并未引起克里姆林宫的重视,因为无论是当时的苏联还是二战时的德国、日本或者英法等欧洲大国早已视拉丁美洲为美国的势力范围,没有人愿意愚蠢地想介人拉美事务。冷战时的苏联当然也明白这一条政治底线,因此苏联对拉丁美洲毫不在意,对古巴的支援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甚至整个苏共中央、军方和克格勃,竟然没有一个拉丁美洲问题专家,在整个苏联决策核心内部竟然没有一个人了解卡斯特罗,当赫鲁晓夫想了解一下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革命者的时候,竟然找不到什么资料。

然而,当赫鲁晓夫却了解了肯尼迪这个人,他是个外交和冷战蠢货,是个政治较量中的低能儿,但却张扬着一种家族宠儿式的刚愎自用。于是,赫鲁晓夫希望利用这个难得时机,大胆介入古巴,这等于要触摸美国的战略底线,把导弹放在了美国家门口。

猪湾事件刚刚过去一年,苏联立即就开始了大规模介入古巴。从1962年5月开始,苏联偷偷运送防御性与攻击性核弹、普通导弹、还有一批伊尔轰炸机,另外还直接派遣了苏联军队进驻古巴——赫鲁晓夫这样做的原因就在于:一、巩固古巴这个滩头阵地;二、当时苏联还从来未国境线以外(包括东欧共产党集团)部署任何核弹,而美国则在苏联周边到处设有核弹基地或派核潜艇巡弋,如果苏联能够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那么局面就会一举取得平衡,而且这样做还能并弥补苏联在核弹数量上与美国的巨大差距;三、肯尼迪是个软弱无能的总统,他很有可能无法对抗苏联的强大攻势,因为他不敢冒核大战的风险;四、如果在美国进行坚决干涉前部署完毕,那么苏联就具有了真正与美国进行核战争的能力,因此,只要部署完成,美国即使发现了也已经无能为力了;五、当古巴导弹部署完毕后,苏联就能够在柏林、东南亚、朝鲜半岛等诸多问题上有了与美国谈判的底牌,因为苏联握住了美国的战略底线,这就相当于一个男人握住了另一个男人的睾丸。

1962年,这个夏天,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就发现了苏联和古巴之间的军事合作,苏联船只频繁进出古巴,有大批的货物和军人被运进古巴港口。在密切的监视中,U—2高空侦察机拍摄的一张航空侦察照片引起了美国的注意,在那张照片中,在一个军事基地上的堆放的长条形箱子引起了专家的注意,他们判断,依据长度那很可能是中程核导弹。新任中情局长麦康也认为,苏联绝不可能在古巴这块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土地上只部署防御性导弹,攻击性核导弹一定也已经运进来了。自然,苏联和古巴矢口否认有中程核导弹,只是承认部署了常规防御性导弹。然而年轻的肯尼迪最初也相信古巴岛上只有防御性的导弹部署,因为他不大相信苏联敢把核导弹运到美国家门口——美国自1823年宣布“门罗主义”以来,自西班牙人被赶了出去后,还没有任何一个大国敢无视美国的宣言,触摸美国的战略底线。

1962年10月14日,中情局的U——2飞机再次拍摄到了十分清晰的军事基地照片,并且显然那里在进行导弹发射台的施工,综合其他渠道的情报,中央情报局判断:在古巴苏联苏联打算修建24座中程弹道导弹发射台和16座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射台;此外总共有大约1万苏军驻在古巴(实际上当时有4.2万苏军);苏联运进古巴的核导弹至少有30枚(实际上是162枚)——要知道,当时美国拥有5000枚核弹,苏联只有有300枚,而在古巴的就有162枚,即是按照当时中情局估计的数字也至少有30枚,这已经足够进行一场核战争的了。中情局长麦康明白,美国到了一个十分危急的关头,这等于说苏联人已经将核导弹悬在了美国的头顶上,他立即向白宫国家安全顾问麦乔治·邦迪报告了古巴的紧急形势。10月16日清晨,肯尼迪得到报告,他立即找来了他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古巴导弹危机正式爆发。罗伯特·肯尼迪事后写了一本书就是《十三天》,即从10月16日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到10月28日危机彻底解除共计13天。

肯尼迪总统随后立即命令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执委会拟定对策,执委会经过六天的紧张辩论,最后提出了5个方案供总统选择:一、直接发起军事打击,入侵古巴,摧毁古巴革命政府和苏联军事基地;二、间接打击,出动空军轰炸古巴和苏联军事基地;三、封锁古巴,秘密谈判;四、把古巴事件公之于众,要求联合国调解;五、不加理睬,任其发展。肯尼迪清楚,这是一个从最优到最坏的选择题,第四和第五显然都等于放弃美国的主动权,放任苏联占领古巴,第一和第二在肯尼迪看来风险过大,因此,对他来说,只有第三个选择是最合适的。但同时,他也选择了把真相公之于众,显然这是在利用美国情绪支持总统的选择,10月22日晚上,肯尼迪通过电视演讲首次告诉美国人民,苏联已经在古巴部署攻击性核弹,美国绝不容忍这种挑衅,因此他下令封锁古巴,海军船舰对所有开往古巴的轮船实施“隔离检查”。

接下来,就是一场瞪眼睛比赛了,看谁先眨眼。

10月24日,一批苏联船队驶近封锁线,全世界都注视着这支船队,但苏联船队无视美国设定的封锁线,继续向古巴航行。美国很快就调整了封锁线,向后撤了一段距离,与此同时美国也做好了大战的准备,最后,苏联船队终于在封锁线前缘有所反应,船队中有的调头回转,有的停驶,美国人员登船检查,苏联人未作任何抗拒。当这条消息传到传到华盛顿后,国务卿腊斯克兴奋地对国家安全顾问说:“两个家伙比赛瞪眼珠子,结果那个家伙(赫鲁晓夫)先眨眼。”

双方的秘密谈判仍然在紧张地进行,此时美国和苏联都已经互相摸到了对方的底牌,苏联驻美大使阿纳托利·多勃雷宁在这场对峙中充当了中间人。10月28日,苏联宣布自古巴撤出攻击性武器,包括核弹、轰炸机和驻军;作为交换,美国付出的代价是保证不人侵占巴。

如果仅就这项协议,看起来好像是鲁莽的苏联丢了颜面,古巴导弹计划弄得虎头蛇尾,最后弄得灰头土脸地收场,赫鲁晓夫不久也主要因为这个罪责赶下台。但实际上,美国在这场较量中才是真正的输家,他们只是在媒体宣传上赢了——美国并没有对外公布,其实美国真正付出的代价是撤出了部署在土耳其的核导弹,赫鲁晓夫才是真正的赢家:如果苏联成功在古巴部署完中程核导弹,那么美苏将取得战略平衡;如果古巴计划没有实现,那么赫鲁晓夫也可以利用古巴现有的一切换取美国在土耳其和欧洲的妥协。因此,无论怎样,苏联都是获得实际战略利益,而美国除了只得到了虚名。当然,无论是赫鲁晓夫还是肯尼迪都并不真想打一场谁都不赢核战争。

此外,如果说赫鲁晓夫因为此事而被整肃下台,那么肯尼迪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和他的家族为此付出的则是数条性命——当猪湾事件和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危机、东南亚危机等一系列发生后,美国幕后统治集团和军方、中央情报局等头面人物已经意识到,肯尼迪总统不但是个缺乏经验、懦弱的总统,更重要的是,他具有“左倾”倾向,即从本质上反对冷战,他对冷战的态度基本是消极的,因而每当事关美国重大战略利益的危机出现,美国总是显得措手不及,懦弱不堪,而当时美国无论在核力量、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等几乎在大多数领域都具有优势,但美国却节节败退,每一次危机都迫使美国做出让步,处于劣势的苏联反而得寸进尺。因此,美国幕后统治集团和中央情报局、五角大楼得出了结论:肯尼迪不适合领导美国,他必须离开白宫了。

然而,肯尼迪是民选总统,具有联邦宪法赋予的权利,只有两种办法能迫使他在没有完成任期的情况下离开:一、出现不可原谅的政治丑闻;二、他意外死去。

在肯尼迪死后几十年间流传着各种各样关于其真正死因的说法,如英国一些媒体坚持美国官方的说法,并且为奥斯瓦尔德为什么刺杀肯尼迪编织了近乎完美的谎言,他们说奥斯瓦尔德是从007小说《来自俄罗斯的爱》获得灵感,他认为他与007本人有共同点,他也想叛逃美国,还说奥斯瓦尔德就曾逃往古巴,但没有成功。这篇报道的撰稿人韦尔曼教授说:“在看过007小说两个月后,奥斯瓦尔德就执行了行刺肯尼迪的计划。刺杀肯尼迪也许是奥斯瓦尔德一时冲动的决定,他一厢情愿地以为,刺杀肯尼迪也许可以作为他向古巴赠送的一个礼物,以便在自己叛逃出美国后,梦想古巴能够收留自己。”实际上,一厢情愿的是韦尔曼教授自己,奥斯瓦尔德只不过是一个愚蠢的小角色,他最适合扮演的角色不是007,而是替罪羊。在有就是认为奥斯瓦尔德是一个忧郁症患者,他是为了引人注意才刺杀总统的;还有一个荒唐的说法是,威尔士大学著名的现代历史学教援鲁宾斯坦最近发表了一篇可笑的文章,他说,奥斯瓦尔德真正想要杀的是约翰·康纳利,因为奥斯瓦尔德因未获康纳利批准光荣退役而对他记恨在心,不知鲁宾斯坦怎么解释三颗子弹都射向肯尼迪这个事实,另外还有第四颗子弹这个真相;诸如此类的说法多达几十种,但没有一种说法能自圆其说——如果说政治谋杀也不能自圆其说,或者没有直接确凿的证据的话,那么至少政治谋杀符合政治利益的逻辑分析,而其他的种种说法却几乎不着边际,那么,你是相信符合政治逻辑的阴谋论呢还是相信种种猜测呢?

当然,除去那些荒唐的说法外,还有一些说法也颇有道理,如有人认为是黑手党策划暗杀了肯尼迪兄弟,因为肯尼迪家族历来与黑手党来往密切,而且黑手党曾大力支持肯尼迪的总统选举,但当肯尼迪兄弟掌握政权后却对黑手党进行了严厉打击,如禁酒令等,尤其是罗伯特·肯尼迪担任司法部长与黑手党结下很深的怨恨——但实际情形是,以禁酒令为例,借此机会大发横财的正是美国黑手党,而不是普通的酒类商人,这正说明肯尼迪兄弟与黑手党来往密切,并且利用职权为他们制造赚钱的机会。

在有就是有人认为是苏联人谋杀了肯尼迪,因为肯尼迪使得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上丢了颜面,但这种说法与政治利益相矛盾,因为正是古巴危机苏联才迫使美国从土耳其撤出了导弹,也正是一个懦弱的肯尼迪才让苏联有机会制造古巴危机以及柏林危机、东南亚危机等,也就是说,苏联人更愿意维持一个懦弱的美国总统的存在。

当然,还有人认为是卡斯特罗或者南越的吴庭艳势力等出于报复而策划了这起谋杀,但显然猜测的成分远大于事实分析。

相反,对肯尼迪感到厌恶的正是美国人自己,当然不是一无所知的普通民众,而是美国幕后统治集团,他们在冷战中更支持政府中的鹰派,如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五角大楼等。

德克萨斯商人比利·索尔·埃斯蒂斯与威廉·雷蒙德合著了《肯尼迪,最后一名证人》一书,书中说他本人曾向副总统约翰逊提供过政治资金,而且他本人就了解谋杀肯尼迪的过程,他不仅知道杀害肯尼迪的凶手,还掌握一些证据。至于动机,他说:“当时得克萨斯集团将失去在华盛顿的立足点,因而必须赶快采取行动。肯尼迪的达拉斯之行是调整平衡、在白宫安插我们的人的理想机会。”他们选中的接替肯尼迪的人选就是约翰逊副总统——从个人利益来说,约翰逊副总统也确实很希望肯尼迪离开,因为他当时与肯尼迪家族的关系很紧张,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他和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直接策划了这场暗杀,当然,他们得到了美国幕后集团的许可。林登·约翰逊总统当时的情妇马德莱娜·布朗不久前也在接受法国《费加罗杂志》的专访时证实,刺杀肯尼迪总统的就是德克萨斯州的石油大亨和美国军火集团,他们资助了这起阴谋,而约翰逊和胡佛则是具体策划和实施者。

胡佛领导的联邦调查局实际上是肯尼迪家族悲剧的直接凶手,每一个具体的谋杀都是由联邦调查局直接实施的。胡佛当时在美国可谓实力广大,因为联邦调查局不仅负责国家安全,而且对美国政要以及民间重要人物都进行普遍的监视,因此,许多人都有把柄在胡佛手中,而肯尼迪兄弟干得一些黑暗勾当自然也没能逃过胡佛的眼睛,如肯尼迪兄弟与玛丽莲·梦露的情人关系,肯尼迪家族与黑手党的秘密交易等。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幕后统治集团十分了解肯尼迪的“社会主义倾向”,这使得美国在一系列问题上都在后退,如在冷战中对苏联的攻势节节败退,在国内对黑人运动过于宽容等,对他们来说肯尼迪对赫鲁晓夫太软弱了,又与马丁·路德·金走得太近了。

从个人利益上说,胡佛也与约翰逊有走到一起的理由:肯尼迪明白家族与黑手党的紧密联系,因而对联邦调查局颇为忌惮,而且他也不希望在他的领导范围内有人能够为所欲为,他希望做一个帝王,而不是总统,因此,在1961年,他迫使联邦调查局服从司法部的领导,也就是说,他限制了胡佛的权力,他甚至威胁说将要撤换联邦调查局局长。而约翰逊当时也因为党派纷争与肯尼迪分歧日益扩大。

因此,当有了一个理想的副总统——他是一个狂热的冷战分子,可以替代肯尼迪,又有了胡佛领导的专干秘密勾当的组织,中央情报局当时由于猪湾事件也是对肯尼迪大为不满(杜勒斯兄弟是冷战的主要策划人之一)、最后还有了美国幕后统治集团的资金和政治势力支持,这起阴谋还缺什么呢?仅仅缺少一个小小的替罪羊而已。

所以,枪击案发生后,胡佛领导的联邦调查局几乎插手了一切事后调查工作,如立即命令把肯尼迪总统灵柩强行运回华盛顿,而不是按照德克萨斯当地的法律在德州境内解剖,还有一系列的杀人灭口,还有许多证据的销毁、还有视线的转移,等等。

但应该说,美国幕后统治集团和约翰逊总统、胡佛在一开始都没有打算直接杀死肯尼迪,他们知道这样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而且容易引起怀疑,因此,他们最一开始是寄希望于其他针对肯尼迪的刺杀,即让黑人中的极端组织、国外的敌对势力等这样的天然敌人来杀死肯尼迪,而他们只需要放开一条口子就行了。如1962年,由于肯尼迪与马丁·路德·金的接近导致一个白人至上种族主义组织对肯尼迪不满,他们计划干掉肯尼迪,联邦调查局曾接到了警告,但胡佛却没有下令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此后,一直延续至今,针对肯尼迪案件和肯尼迪家族的谋杀仍然在继续,一方面是为了杀人灭口,另一方面是为了阻止肯尼迪家族重新走向政治核心——这也正说明,不仅仅是约翰逊和胡佛这样的具体人物,他们即使在当时势力庞大,几十年后也不会拥有这样的势力了,而只有美国幕后统治集团才拥有这样悠久、触角这样广泛的势力。1988年,一对母子来到联邦调查局总部,他们是来投案自首的,母亲声称,她的儿子当年就是与奥斯瓦尔德一起行动的人之一,他们是珍妮佛·怀特和她的儿子李奇·怀特。珍妮佛说,她的丈夫罗斯克·怀特和奥斯瓦尔德,还有那个杀死奥斯瓦尔德的夜总会老板鲁比,都是谋杀肯尼迪的直接人之一。罗斯克·怀特当时在一家印制军用地图的公司工作,她当时是一个脱衣舞女,她当时听到了一些谈论暗杀总统的计划。然而,她的偷听被鲁比发现了,联邦调查局差点让她去做可以抹去记忆的电击疗法,后来她答应决不泄漏任何一句话后才免除了这一做法,她被威胁,如果她有任何泄漏,她的两个儿子将被杀死。珍妮佛说,针对他们的监视一直持续到现在,她清晰地记得,在1971年,当她已经以为时过境迁而不小心说出了一些事后,一个男人告诉他,他们全家仍然在被严密监视,这使她倍感恐惧。几个月后,她的丈夫罗斯克·怀特在工作时因电焊枪爆炸死亡,而罗斯克死后4年多,珍尼佛的儿子,李奇后来又在家中的储藏室中意外地找到了一个日记本,其中不仅记载着肯尼迪案,而且记载着罗斯克从1957年起在远东参加的历次秘密任务。突然有一天几个人到了他家进行了大搜查,带走了许多关于肯尼迪遇刺案的照片、资料,而这些资料在联邦调查局后来又都消失了。

没有不透风的墙,1988年,美国石油大亨拜厄斯之子后来偶然说起的一段话证明了一切:他的父亲拜厄斯生前与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的关系颇为密切,1964年夏天,拜厄斯的儿子曾在德尔查罗见过胡佛,他回忆说:“我父亲和胡佛等人一起吃饭,胡佛的情绪似乎很不好。有一次,我向他问了句肯尼迪遇刺的事,‘那真的是奥斯瓦尔德干的吗?’他先是盯着我看了一阵子,然后对我说,‘如果我把我所知道的真实情况都告诉你,那对于美国将产生灾难性的影响,我们的政治制度都会因此而垮台。’他也只能说到这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