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051

第51章 冯沅君

冯沅君(1900—1974),原名冯恭兰,改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沅君、易安、大琦、吴仪等。河南唐河县人。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为同胞兄妹。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古典文学。1910年入县立端本女子小学堂。辛亥革命时辍学,居家自修。1917年离家赴京,考入北京国立女高师文科专修班。

女高师是北京的一流学府,这里人才济济,聚集了不少优秀的教师。冯沅君的年级主任陈中凡,是位国学底子深厚、学识丰富的饱学先生,是著名的经学专家。李大钊教授给学生们上社会学、伦理学和女权运动史,他在课堂上宣传马列主义,号召学生反对封建的忠孝节义,推翻旧的社会制度;胡适教授给他们讲授《中国哲学史》,他是第一个把《新青年》杂志介绍给同学们读的老师。学者、名师们大胆的议论,深邃的思想,使青年冯沅君自幼受四书五经熏陶的内心世界大为震撼。

冯沅君就读北京国立女高师之际,正是五四运动席卷中国知识界的时候,北京女高师的学生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热潮之中。她勇敢地拿起笔,和同学一道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将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改编成古装话剧,并亲自粉墨登场,扮演了剧中的封建专制家长的典型人物焦母。冯沅君的同届同学程俊英饰刘兰芝,孙斐君饰焦仲卿,陈定秀饰小姑。女大学生登台演戏,在五四时期的中国不能不说是一种极为大胆的行动,从而得到执导此剧的李大钊先生的称赞和《戏剧》杂志社陈大悲等人的支持。女大学生登台演戏在北京是头一遭,故而轰动了整个北京城,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连演三天,第一天满座,第二天以后就连窗户外面都挤满了人,盛况空前。北大、清华的师生们还开了专车前往观看,李大钊带着夫人和女儿前去助威,鲁迅和川岛亦都去看过戏。《孔雀东南飞》的演出,使冯沅君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有文章说冯沅君此时是“名满京华”。

冯沅君读书有一股灵性,一旦用心,成绩上升立竿见影。她于1922年夏天从北京女高师毕业后,随即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做研究生,研习中国古典文学。这样,她便来到“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的中国最高学府,开始了在向往已久的大学里读研究生的生活。经过3年的勤奋学习,她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而她是北大国学门唯一的一名女研究生。

1922年到1929年,冯沅君出版短篇小说集《卷箷》、《春痕》和《劫灰》,成为与冰心、庐隐等齐名的女作家。鲁迅对其“大胆、敢言”创作风格给予了赞誉。1925年后在金陵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中文系任教。1931年1月出版与丈夫陆侃如合著的《中国诗史》。1932年入法国巴黎大学研究生班。1935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到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1947年夏任青岛大学、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63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