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165

第165章 孙岳

孙岳(1878—1928),本名孙耀,字禹行。直隶(河北)高阳人。明末名臣孙承宗之后。青年时期血气方刚,好打抱不平。一次,听说一个地痞流氓常仗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无恶不作,他怒不可遏,次日夜里,翻墙入院将恶霸杀死,并将人头挂在高阳南城门上,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此事发生后,孙兵远离家乡到五台山当了和尚。

1901年,孙岳考入了保定武备学堂,在学校他积极结交反清志士,从事反清活动。保定武备学堂和陆军大学毕业后,曾参加同盟会。先后任北洋三镇营参谋官、曹锟第三镇中校参谋。辛亥革命时密谋策动反清活动。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孙岳任北伐第一路军总司令,失败后一度去日本。回国后联络胡景翼、邓宝珊、杨虎城、续范亭等聚义华山,组织“共学园”,矢志反袁。

1924年10月,孙岳同冯玉祥、胡景翼一起发动“北京政变”,逼迫贿选总统曹锟退位,并决定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为适合“为国民效用”的宗旨,冯玉祥、孙岳等把参加“北京政变”的各部队改编成不受帝国主义驱使的“中华民国国民军”,孙岳被推任国民军副司令兼第三军军长。

段祺瑞执掌北京政权后,为了瓦解国民军,调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因此国民军又称西北军。孙岳先后任陕豫甘总司令、河南省省长、直隶督军兼省长。根据李大钊的意见,孙岳全部释放了“二七”京汉铁路大罢工时遭吴佩孚逮捕的工会领导人和工人,得到共产党和各地工会的拥护,纷纷打来电报,表示敬意和感谢。

1926年,北方政局又起变化,冯玉祥与张作霖之间的矛盾加深,国民军与奉军之间发生了战争。冯玉祥去苏联考察,孙岳指挥国民军与奉军作战。日本军舰运送奉军,并向国民军开炮,打死国民军十几名士兵,然后在大沽口登陆。孙岳亲临大沽口前线督师,下令炮轰日舰,予以重创。在塘沽增设重炮二十门,在港口布设了水雷。日、英、法、美等国,以中国违反《辛丑条约》不得在大沽口设防为借口,向段祺瑞政府提出最后通牒。段祺瑞政府屈辱接受,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义愤。北京爱国学生五千余人举行集会,抗议帝国主义侵略。会后,学生列队到段祺瑞住宅和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瑞的卫队旅向请愿队伍开枪射击,打死打伤二百余人。孙岳通电全国,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痛斥当局暴行。为表示与段祺瑞政府的决裂,自请解除直隶督军兼省长及其他兼职。

1926年3月,张作霖、吴佩孚等相继发布攻击令,孙岳被迫随军撤离天津移驻包头。8月国民军在南口失利,孙岳因病脱军到上海就医。

北伐战争结束后,孙岳被推任国民政府委员。1928年5月27日,孙岳病逝于上海。国民政府授予其陆军上将军衔。其生前故交李烈钧、杨虎城等,为之募捐购地80亩,安葬于北京温泉显龙山下,并建有孙禹行陵园,国民党元老张继为其撰文,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为其撰写《公葬墓志》。

孙岳与李大钊是大同乡,同为直隶(河北)省人。据孙仰白(孙岳之孙)先生回忆:“祖父孙岳和夫人(崔雪琴)都十分赏识器重邓宝珊,故特把祖父的河北同乡友人李大钊介绍与邓宝珊相识。”可知,李大钊生前与孙岳夫妇作为同乡友人,往来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