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2~公元947年)
在位时间:公元927~公元947年
曾用年号:天显、会同、大同
谥号:孝武惠文皇帝
庙号:太宗
安葬地:风山怀陵
公元902年,耶律德光出生。
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机死后,耶律德光与兄长耶律倍争夺帝位,最后获得胜利,登基称帝,是为辽太宗。
公元933年,耶律德光帮助比自己大11岁的“儿子”石敬瑭灭掉后唐,建立后晋,并获得中原的燕云十六州。
公元943年,契丹大军南下攻晋,将后晋灭亡。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在开封举行登基仪式,改国号为大辽。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在往北撤退途中病死,享年46岁。
耶律阿保机有四个儿子,长子是皇太子耶律倍,他聪敏好学,性格和蔼,喜欢读书,能作文章诗赋;知音律,善绘画,还精通医药、针砭之术,但就是不喜欢武力。耶律阿保机灭渤海后建东丹国,耶律倍被封为东丹王,号称人皇子。
耶律阿保机死后,耶律倍应该能顺理成章地登上皇位,位及九重,可偏偏事不遂人愿。他的二弟耶律德光偏偏要出来和他争皇位,而且还得到母亲述律氏的支持。
由于耶律倍对契丹人传统的骑射等不感兴趣,汉族知识分子的气息太重,因此契丹族传统思想比较浓厚的述律氏并不喜欢他。而耶律德光,虽也和父兄一样,熟悉汉族文化,写得一手好汉字,但相貌雄勇威武,精于骑射,还长期随父外出征战,赢得了契丹众将的钦佩,累立功勋,年仅20岁时就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博得了母后的另眼相待,而且耶律德光自幼对母亲就特别孝顺,因此得到母亲的喜爱。
耶律阿保机死后,述律氏当然想立自己喜欢的二儿子耶律德光为帝,回到皇都后,她召集朝中大臣商议立嗣之事,结果以贵族大臣、南院夷离堇耶律迭里为首的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废长立幼。于是,述律氏便决定先清除反对势力,为德光嗣继帝位扫平道路。她以图谋不轨的罪名,首先把耶律迭里等数百人捕杀,就连创制契丹文字的耶律突吕等人也因被怀疑而逃离京城。朝中大臣人人自危,无人再敢讨论立嗣之事。
此时,耶律倍已深知自己即位无望,甚至有杀身之祸,于是决定让位给耶律德光,随后,耶律德光在母后述律氏的支持下,取代了耶律倍,即位称帝。
可怜被夺取了继承帝位权力的耶律倍,心中愤恨不平,便带着侍臣40余人,从海上经登州(今山东蓬莱)投奔后唐,改姓名为东丹幕华,后又改为李赞华,最后死在异邦。
耶律德光即位之后,继承父亲耶律阿保机的遗志,将对外扩张政策进行到底。这时中原群雄割据的局面给了耶律德光机会,但公元928年他派兵援助王都,结果全军覆没,使耶律德光发现了自己实力还远不足以平天下,便集中精力整顿内政,巩固国内统治。
他在国内扩建都城,镇压反叛,积极备战,准备随时大举南侵。公元933年,机会又一次摆在他的面前。这一年,后唐发生内讧,耶律德光趁机亲自率军南侵。正当耶律德光顺利进军之时,他的妻子萧氏产后得病,不久死去。接着发生了北府宰相涅里衮谋叛南奔的事件,耶律德光只得中断对后唐的用兵。两年后,后唐内部再次内讧,石敬瑭公开叛唐,并以向契丹称臣称子、割让卢龙一道和雁门关以北的诸州土地为条件,乞求耶律德光发兵救援。耶律德光大喜,于是收了石敬瑭这个老儿子,发兵南下援救,并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感恩戴德,便答应每年向耶律德光献帛30万匹,割让燕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土地给契丹。耶律德光夺取河北,挺进中原的宏伟计划获得初步成功。
灭唐立晋后,在耶律德光扶持下做了皇帝石敬瑭,对契丹称臣称子,毕恭毕敬。但耶律德光还是对石敬瑭不放心,仍然与南唐、吴越等政权交好,以牵制石敬瑭,以便为自己争取时间整顿内政,加强军备,为更大规模的南侵做准备。
在此期间,耶律德光改定官制,逐步建立起“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南北两套政治制度。同时,耶律德光礼贤下士,重用汉族士人,为大祖朝所倚重的汉族士人加官晋爵。耶律德光还把一些贵族私城改置为朝廷属州,设官治理,改善奴隶的处境。把于谐里河、胪胸河一带的土地,分赐给皇族为农田,发展农业生产,谕令有司劝导耕织。契丹国力蒸蒸日上。
石敬瑭死后,他的儿子石重贵做了皇帝,对契丹的态度就不是那么谦恭了。耶律德光便以此为由,于公元943年年底亲率大军南侵。经过三次大的军事行动,耶律德光进入开封,逼迫石重贵出降,灭了后晋。并以示宽容,让后晋官员继续做官。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在开封按照汉族礼仪再次举行登基仪式,以表明自己已是全中国的皇帝。随后改国号为大辽并开始采取了一些激化民族矛盾、不利于稳固统治的措施。使得中原百姓和原后晋官员非常不满,纷纷起兵反抗耶律德光的统治。耶律德光派往各地的契丹地方官,或被杀,或被驱逐。这时,刘知远也在晋阳称帝,建立后汉宣布攻打辽军,各地官员也纷纷起兵降汉。耶律德光见难在中原立脚,决定北还。
公元948年,耶律德光下令,将后晋的国库财宝统统带着,出开封北上。途中,耶律德光突然得病,不久便病重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