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皇帝全传
7847800000157

第157章 屡战藩镇一统全国

公元805年,宦官俱文珍与剑南节度使韦皋等藩镇势力,联合逼迫唐顺宗传位给太子李纯。李纯就这样登上皇位,是为宪宗。

李纯即位后,对藩镇采取不再姑息迁就的态度。自唐中期以来,地方藩镇拥兵自重,表面上仍奉朝廷,但在辖区内的法令、官爵都由自己颁布或任命,赋税也不交给中央。节度使也往往是父死子继,或部下拥立,中央只能按其意思来,不能更改,否则便联兵反叛朝廷。宰相杜黄裳为李纯仔细分析了这一形势,并力主振举纲纪,制裁藩镇。李纯非常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这时一个未当上节度使的人叫刘辟,发兵攻打并包围梓州。李纯力排众议,采取杜黄裳的建议,先拿刘辟开刀。公元806年,李纯派唐将中名位较浅,有勇有谋的将领高崇文率军平叛,高崇文果然不负期望,一路斩关夺隘,所向皆捷。9个月后便攻克成都,生擒刘辟,平定了叛乱。

这时,夏绥节度使韩全义奉命入朝做官,将自己的外甥杨惠琳任命为知夏绥留后。杨惠琳不肯交出兵权,还派兵阻挡前去接任的节度使。李纯果断地下令出兵,迅速地平息了杨惠琳的反叛。

就这样,李纯在上台的当年就初试锋芒,取得了同藩镇斗争的初步胜利。朝廷两次平定藩镇叛乱所显示出来的威力,吓得许多藩镇纷纷请求归附中央。随后李纯又将镇海节度使李恃的叛乱平定,更是使得藩镇纷纷归附。

但是,藩镇势力的平定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以河朔三镇为代表的河北藩镇,已有几十年不奉唐朝的诏令了。这次见朝廷的威信日益提高,都在寻找时机,再同朝廷一决胜负。

公元809年,成德节度使王士真死去,其子副使王承宗自任留后。为了使朝廷封他为节度使,王承宗假意献出德、棣二州,等朝廷正式任命后,他又将德、棣二州据为己有。河北三镇也纷纷仿效,对朝廷阳奉阴违。李纯遂决定出师征讨。这时许多朝臣已被西取蜀地刘辟和东取吴地李的胜利冲昏头脑,纷纷表示支持李纯出兵河北。只有宰相裴珀和翰林学士李绎保持清醒的头脑,力阻李纯出兵。李纯此时也骄傲自满,加上急于平灭藩镇,低估了河朔势力,因而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

此时,李纯又犯了第二个错误,由于自己是由宦官的拥戴当上皇帝的,所以对宦官颇有好感。因此,竟然任命宦官吐突承璀为帅,讨伐王承宗。轻率出兵已是失策,任命宦官为军事统帅则更是错上加错。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朝廷大臣都极力反对,但宪宗仍不以为然。

狗屁不通的宦官吐突承璀来到前线后,只会作威作福,根本不知道如何行军打仗,结果屡战屡败,损兵折将,连曾参加过平定西川刘辟的战争,并力擒刘辟,在军中以骁勇闻名的左神策军大将军郦定进也战死。郦定进一死,士气更是低落。李纯到这时才明白过来,河北势力如此错综复杂,根本无法在短期内取胜,这场战争也形同鸡肋,无法再打。幸亏宰相裴珀设计擒灭王承宗的内应卢从史,平定昭义,清除内患,才使形势稍有好转。失去内应的王承宗也只得上书请罪,假意表示愿输纳贡献,请派官吏。李纯也正好顺水推舟,下诏罢兵。

讨伐王承宗的失败,并没有使宪宗改变制服藩镇的决心,但改变了以前一味出兵征讨的办法,转而使用恩威并济的策赂。

公元821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去,其11岁的幼子田怀谏为副大使,总揽军务。李纯本想出兵,但在宰相李绛的劝谏下决定不出兵。李绛认为:河北藩镇的节度使,也害怕部将权力太重,都采取了把士兵平均分给诸位将领,以便互相牵制。如果节度使威望足够时,尚能控制这种局面。而11岁的田怀谏的军权必由别人代理。这样一来,田怀谏必然会被部将所杀,而其他部将也会与之争夺节度使的位置,自然就会产生大内讧。即便是后来有人浴血成为节度使的,也会被其他藩镇攻讨。因为其他藩镇也怕部将效仿,杀害自己,所以对杀主帅的人决不容忍。因此杀田怀谏的人如果不立即归附朝廷,马上就会被别的藩镇吃掉。

所以,朝廷不须出兵,只需加强训练人马,坐山观虎斗。如有魏博的部将来归附,则应该厚加赏赐,使其他藩镇知道后,也害怕部将效仿,都惊恐不安,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归顺朝廷了。

后来事态的发展确如李绛所料。田季安的部将田兴起兵抓住田怀谏,归附朝廷。李绛劝李纯直接下诏,封田兴为节度使。田兴对此非常感动,从此忠心耿耿,后来再有人游说他背叛朝廷,他也不为所动。在田兴统治期间,魏博镇就一直是朝廷倚重的力量。河朔三镇终于打开了一个缺口。

公元814年,淮西镇(亦称彰仪)节度使吴少阳死,他的儿子吴元济隐瞒了这一情况,更加跋扈,四出攻掠,甚至骚扰到东都洛阳附近。李纯便命严绶和太监崔潭峻率大军讨伐,但是,严绶不是统帅之才,懦弱无能,又有宦官作监军,对诸将加以监视,打了胜仗归功于自己,打了败仗过错全落在诸将头上,弄得将帅谁也不肯出力,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出师三年,仍不能奏效。在磁丘与吴元济的军队相遇,一败再败。只有忠武节度使李光颜连连获胜。

李纯立即撤掉严绶,命右羽林大将军高霞寓为帅,结果高霞寓在钱城大败,李纯对前来劝说的大臣说:“胜负乃兵家之常事。”对前线作战不利的将帅,坚决撤掉。高霞寓战败后,又以荆南节度使袁滋为帅,后又以名将李怨为唐、随、邓州节度使,率军进讨淮西。后来裴度自请前往前线督战,李纯为了使裴度能顺利平定淮西,对裴度言听计从,按裴度的建议取消了监军,使将领能够独立处理军事,很快扭转了被动局面,并且整顿前线军务,改变了以前军令不统一的混乱局面。

公元817年的冬天,唐将李率领9000士卒,趁风雪弥漫的寒夜,突袭淮西镇治所蔡州城,一举活捉了吴元济。淮西自吴少阳以来,唐官军不至蔡州32年,宪宗经过四年的艰苦平叛,终于复将淮西收归中央。

此后,各藩镇惧怕朝廷的力量,纷纷上书表示归顺。自安史之乱以来,以河朔三镇为代表的地方割据势力,历经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几朝,终于被李纯平定,唐朝重新回到了天下统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