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学点管理学
7844300000016

第16章 布利丹效应:成功始于果敢的决策

企业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要避免布利丹效应,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该是敢于在关键时刻做出果敢的决策。

“布利丹效应”是从一个外国成语引申而来的,指代决策中犹豫不决、难做决定的现象。14世纪,法国经院哲学家布利丹,在一次议论自由问题时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头饥饿至极的毛驴站在两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间,可是它却始终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捆才好,结果活活被饿死了。”由这个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布利丹驴”,被人们用来喻指那些优柔寡断的人。后来,人们常把决策中犹豫不决、难做决定的现象称为“布利丹效应”。

产生布利丹效应的原因,以纯粹管理学角度分析大致有两类:一类不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一类不清楚自己有多少筹码。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管理者常常需要做出决策,但很多管理者常常希望等事情明朗化了再做决定。殊不知“等信息充分时再决策”和“看清了再做”都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决策中很难出现。当你看清楚了,竞争对手也都看清楚了,谁都知道了的地方就不可能有大机会了。机会与信息成反比,信息越充分,机会越少;反之,信息越稀少,机会就越大。因此,大致看清楚一个方向的时候,管理者就必须果断做出决策并全力以赴,方能有所突破,占得先机。长时间犹豫不决,不做决策,往往贻误先机,代价可能更大。

古代兵家讲:“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在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作为决策者要避免陷入人多嘴杂主意多、不知听谁是好的境地,当断则断,防止企业运行陷于瘫痪。犹豫不决就是一种慢性自杀。英特尔总裁格鲁夫在回忆英特尔转型时说:“路径选错了,你就会死亡。但是大多数公司的死亡,并不是由于选错路径,而是由于三心二意,在优柔寡断的决策过程中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断送了自己的前途。所以最危险的莫过于原地不动。”

有这么一则现代管理寓言:有一个企业家,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手下人手日增,人多嘴杂主意多,逢事必争个高下。企业家不知听谁的好,根本无法形成决策,企业运行陷入瘫痪。企业家怀疑自己无能,不敢见人,整日闭门看报学经。这日,见报上介绍一个新产品,名曰“决策机”,立即买来一台,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从此,凡有需决策之事,他就叮叮当当按几下机器,便回身答复“行”或“不行”。手下人不明就里,直夸老板变得果断英明。一日,企业庆功,企业家酒后吐真言,英明者乃“决策机”也。手下大喜,既如此,我们何不把这个英明的钢铁家伙拆开来研究透了,仿制了来卖?说干就干,切割机开始工作,切开一层又一层,厚厚的彩色钢板终于被切开,核心部件露出真面目——硬币一枚,一面写着“YES”(行),另一面写着“NO”(不行)。

美国管理大师约翰·科特曾说:“经营者的每一项决策,每一次行为都既蕴涵着成功的希望,也隐藏着失败的可能。若是过分强调谨慎,那么,在市场上就会寸步难行。”大胆产生勇气,开创事业总是充满风险,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能在风险面前毫不畏惧,才有可能取得常人所永远无法取得的成就。“只要值得就去冒险。”这是美国巨商哈默的座右铭和生意经。也正因如此,他才得以在激烈竞争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成为美国的“石油巨人”。

1956年,58岁的哈默购买了西方石油公司,开始大做石油生意。石油是最能赚大钱的行业,也正因为最能赚钱,所以竞争尤为激烈。初涉石油领域的哈默要建立起自己的石油王国,无疑面临着极大的竞争风险。首先碰到的是油源问题。1960年石油产量占美国总产量38%的得克萨斯州,已被几家大石油公司垄断,哈默无法插手;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难以染指。

如何解决油源问题呢?1960年,当花费了1000万美元勘探基金而毫无结果时,哈默果断地接受了一位青年地质学家的建议:旧金山以东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弃的地区,可能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并建议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把它租下来。哈默千方百计从各方面筹集了一大笔钱,进行了这一投资。事实证明,哈默的这一决策是英明的。当钻到860英尺(262米)深时,终于钻出了加利福尼亚州的第二大天然气田,估计价值在2亿美元以上。

实际上,在没有全力进入新方向之前,没有人可以准确地看清前行的道路,为了抓住机会,企业必须做出果断的决策。有时候,企业甚至需要进行一场“豪赌”,这是企业最高决策者必须承担的一项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最怕的是“浅尝辄止,四面出击”。

那么,决策者应该用什么对策来避免布利丹效应呢?那就是果断选择后全力以赴。管理者必须果断地抓住时机,确定新的进行方向,集中所有资源不遗余力地向新方向进发,这是一位优秀决策者应有的前瞻性能力。

学习要点:

产生布利丹效应的原因:不清楚自己的目标;不清楚自己的筹码。

布利丹效应对管理者的启示:管理者必须果敢决策,确定行进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决策者,企业才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