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人、剧作家王尔德曾经幽默地说过:“我能抗拒一切,除了诱惑。”这也说明,诱惑往往是最难以抗拒的。抗拒诱惑需要什么呢?没错,正是意志力。一个人的意志力决定了他管住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现在的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慨:孩子挺聪明,就是意志力薄弱,做什么事情都“三分钟热度”。事实上,孩子的意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的。
经历过挫折,孩子的人生之路才能更从容
人的一生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漫漫人生路,苦乐参半,悲喜皆有,而且往往挫折坎坷比平坦顺利更多。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也是如此,不经历挫折和磨砺便无法成才。所以,失败与挫折,是孩子生活中必须经历的内容,当遭遇它们,父母不妨将它们视为上天送给孩子的礼物。可是很多父母心疼孩子,主动帮孩子铺平道路,实际上却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
有位船长有着一流的驾船技术,他曾驾驶着一艘简陋的帆船在台风肆虐的大海中漂泊了一个月,最终死里逃生。后来,他有了一艘机轮船,他又多次驾驶着它行程几千海里,到过海洋的深处。渔民们都称他为“船王”。
船王有一个独生儿子,船王对他期望很高。他希望儿子能掌握驾船技术,开好他置下的这条船。船王的儿子对驾驶技术的学习也很用心,到了成年,他驾驶机轮船的知识已十分丰富。船王便很放心让他一个人驾船出海。
结果,他的儿子死于一次台风,一次对于渔民来说微不足道的台风。
渔民们纷纷安慰他。船王十分伤心:“我的驾船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怎会这么差劲?我从他懂事起就教他如何驾船,从最基本的教起,告诉他如何对付海中的暗流,如何识别台风前兆,又如何采取应急措施。凡是我经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我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了。可是,他却在一个很浅的海域内丧生了。”
这时候,有位老渔民问:“你一直是手把手地教他的吗?”
“是的,为了让他掌握技术,我教得很仔细。”
“他一直跟着你吗?”老人又问。
“是的,我儿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
老人说:“这样说来,你也有过错啊。”
船王不解。
老人说:“你的过错已经很明显了。你只传授他技术,却没有传授他教训。对于知识来说,没有教训作为根基,只能是纸上谈兵。”
“你只传授给他技术,却没有传授给他教训。”老人的话一语中的。对于孩子来说,与其劳心劳力为他铺平道路,不如让他经历一些挫折和磨砺,进而从实践中得到经验和教训。通过这种途径得来的经验和教训,孩子才有可能铭记在心。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凡是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在挫折面前经受住了考验,从而铸造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每个人就是在不断地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的,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勇敢地面对挫折、应对挫折、战胜挫折。如果不能正确地看待挫折,就会在挫折面前止步不前,怨天尤人,结果终将一事无成。
从小让孩子学会抵抗挫折,他们就会成为一个在人生路上不断前行的勇者。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一旦孩子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就不会轻易屈服于各种挫折。挫折发生时,鼓励孩子冷静分析,沉着应对,找到解决挫折的有效办法。平常和孩子一起探索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排解,自我疏导,从而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
总之,挫折会伴随每个孩子的一生,成为他们人生的一部分。父母应从小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才有可能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孩子的人生道路也才能走得更从容一些。
告诉孩子: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
孩子走路跌倒后,父母通常会怎么做?不同的父母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态度。习惯为孩子做一切的父母总会在第一时间把孩子扶起来;还有些父母把摔倒的孩子扶起来后,就不再让他自己走路了,而是背着或抱着孩子。这些都是中国父母最常见的做法。这些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结果是导致孩子独立性变差、意志薄弱、过分依赖父母。意志薄弱的孩子长大后的自控力也会变差。
每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多一些顺利,少一些挫折,可是命运却总是给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其实,这些失落、痛苦和挫折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只要经得住考验,它就会让人变得坚强、成熟。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面对挫折和痛苦,还要让孩子调试好自己的心理,“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
宋嘉树(1864~1918),字耀如,原籍海南岛文昌县。他创办了华美印书馆,协办了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887年,宋耀如与倪桂珍结婚,育有三女三子,他们便是名闻中外的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和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宋家的孩子在蹒跚学步时,宋耀如就鼓励他们:“一步两步三步,好!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好!一二一,一二一……”孩子们果然不哭,跌倒了爬起来继续走。朋友们以为他与孩子们开玩笑,宋耀如却说:“这不是开玩笑,这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将来在社会上闯世界,全靠这第一步呀!”
孩子们渐渐长大。有一天风雨交加,宋耀如特地选择这种情况,带着霭龄、庆龄、子文等人去龙华。他没有让孩子们参观龙华古刹,却让他们丢掉手中的雨伞,站在古塔下淋雨。宋耀如指着高高耸立的龙华塔对孩子们说:“你们看这座塔,千余年来不怕风雨,为什么?因为它基础牢固,骨架紧密。你们将来投身革命,就要从小打基础,练骨架。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比赛,围绕宝塔跑六圈,六六大顺!”
宋耀如带头跑起来,孩子们紧紧跟在父亲身后,哪个孩子不小心在泥泞中跌倒,都会迅速地爬起来再跑,无一肯落后……
宋耀如夫妇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爱孩子,但他们更懂得要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因此他们不想把孩子们当成珍珠玛瑙那样地去爱。玉器是细琢出来的,才干是苦练出来的。他们主张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精神。后来,宋世家族兄弟姐妹对中国的近代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父母与其为孩子遮风挡雨,还不如让他们从小接受暴风雨的洗礼,让他们跌倒后学会自己爬起来。现在,每家都有一个“小皇帝”,家里所有的人都围在他身边,他就像温室中的花朵,美丽娇艳,但无比脆弱。等他渐渐长大,不能不让人担心他是否能经历外面的狂风暴雨,不能不担心他脆弱的身体和意志能否度过人生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吃一堑,长一智”,挫折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实践中自己积累经验教训,不断破浪前进,才能成为驾驭生活之舟的能手。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也许最大的障碍并不是外物,而是自己的意志力。所以,父母千万不要为孩子一路清扫外界的“障碍物”时候,因为这种“清扫”本身就是孩子成长最大的障碍物。
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是孩子产生竞争行为的前提,是指孩子对外界活动所做出的积极向上、奋发争取、不甘落后的心理反应。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和发展,对于孩子而言也是如此,如果不具备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将来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因此,要想让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成为生活的强者,就必须从小注重对孩子竞争意识的培养。
兔妈妈早上出去采蘑菇之前,对两个孩子说:“你们要好好地练习跑步,晚上,我给你们带奖品回来。”
小黑兔和小白兔点点头:“嗯,知道了,妈妈。”
晚上,兔妈妈回来了,问两个兔子:“今天你们练习跑步了吗?成绩怎么样?”
“今天我跑了第一,我是冠军!”小黑兔得意地抢着说。
“我跑了倒数第一,我成绩最差。”小白兔怯怯地说。
“那你们今天都跟谁一起赛跑啦?”兔妈妈问道。
“我跟乌龟赛跑了,所有的乌龟都跑不过我!”小黑兔依然很得意。
兔妈妈眉头皱了一下,又问小白兔:“你呢?跟谁赛跑了?”
“我跟千里马赛跑了,所有的千里马都跑得比我快。”小白兔还是小声地说。
兔妈妈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很大很大的蘑菇,对小白兔说:“孩子,这是给你的奖品。”兔妈妈把蘑菇递给小白兔,还在小白兔的脸上亲了亲。
小黑兔可不乐意了,委屈地说:“妈妈,我可是冠军啊。为什么把奖品给他,而不是给我呢?”
兔妈妈意味深长地对小黑兔说:“孩子,有志气的兔子才去跟千里马赛跑,你和乌龟比赛,赢了又有什么意义呢?赢了乌龟,还不如输给千里马呀!”
现如今,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很多孩子逐渐淡化了竞争意识,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去竞争。或者像寓言故事里的小黑兔那样,只和身边最差的人去竞争,殊不知这样的竞争只能导致自负心理的产生。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参与真正的竞争,这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在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才能,会使孩子对自己做出肯定的评价,会激发孩子进一步奋发向上;它可以提高孩子的耐挫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有竞争,就免不了要遭受挫折,孩子品尝过竞争失利的滋味,可提高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挫折的承受能力。
那么,具体来看,父母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呢?
1.培养孩子的胆识和必胜信念
常言道:“温室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父母的精心呵护只能使孩子慵懒柔弱,没有活力,经不起一点打击。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胆识。胆识就是胆量与见识,有了胆量,孩子就敢于冒险,敢于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有了见识,孩子就会见多识广,博闻强识,了解现实,并能驾驭现实。
父母平常要教导孩子,胜利者和强者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也没有什么独特的制胜“法宝”,如果一定要说“法宝”,那就是后天的努力和对自己的信心,而这些因素每一个人都可以具备。
当孩子在竞争中遭受失败或挫折时,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调整竞争目标,寻求更有效的竞争方法,以备下一次竞争中能够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取得成功。
2.引导孩子公平竞争
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孩子公平竞争。要让孩子知道,竞争并不是不择手段地去战胜对方,以欣赏对方的失败为乐。竞争应该有利于社会,有利于集体和他人,同学之间的竞争应有利于共同提高。例如,为评上三好学生、优秀干部而请客拉票,为取得老师的信任而打击诽谤他人,等等,都是不正确的竞争方式。总之,竞争不应是狭隘的、自私的,竞争者应具有宽广的胸怀,在竞争的时候要讲究正义与良知、道德和涵养。
3.鼓励孩子遇胜不骄,遇败不馁
有竞争就有成败胜负之分,因此,在竞争活动中,孩子既可能脱颖而出,获得名次,也可能未成功出线,榜上无名。对于此,父母本人首先要保持平和、冷静的心态,其次也要鼓励孩子胜利了不要“飘飘然”,失败了也不要垂头丧气,“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关键是找出失败的原因,确定努力的方向。
逆境中,鼓励孩子看到美好的一面
知识或技能的掌握常常需要经验和教训相结合,而经验和教训往往是从挫折和逆境中得来的。挫折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教训,才能真正地学到东西。因此,当孩子身处逆境时,父母要引导他们从乐观的方面去想,让他们极力从不利中挖掘、寻找到令人信服的积极因素,从而调动自己的积极心态战胜悲观、消极情绪。
十几岁的桑德斯经常为很多事情发愁。他常常为自己犯过的错误自怨自艾。交完考试卷以后,常常会半夜里睡不着,害怕没有考及格;他总是想那些做过的事,希望当初没有这样做;总是回想那些说过的话,后悔当初没有将话说得更好。
一天早上,全班到了科学实验室。老师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边上。大家都坐了下来,望着那瓶牛奶,不知道它和这堂实验课有什么关系。
突然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站了起来,一巴掌把那牛奶瓶打碎在水槽里,看到同学惊异的表情,他说:“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然后他叫所有的人都到水槽旁边,好好地看看那瓶被打翻的牛奶。
“好好地看一看,”他对大家说,“我希望大家能一辈子记住这一堂课,这瓶牛奶已经没有了,无论你怎么着急,怎么抱怨,都没有办法再救回一滴。只要先用一点思想,先加以预防,那瓶牛奶就可以保住。可是现在已经太迟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只是把它忘掉,丢开这件事情,注意下一件事。”
桑德斯终于明白了。
是的,当疏忽和过错发生,当遭遇挫折和逆境,为什么要浪费眼泪呢?挫折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心理感受。人们之所以沮丧、悲伤和痛苦,大多是由于太专注于受挫事件本身了。其实,有时转过身再想想,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严重。总是对挫折和痛苦耿耿于怀并没有好处,经验告诉我们: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确实,不管生活中遇到哪些不幸和挫折,你都应以欢悦的态度微笑着对待生活。
那么,在孩子为了考试成绩不理想、和同学关系触礁、竞赛失利而郁郁寡欢时,不妨教他从这些事情中走出来,从这些事情中看到美好的一面。
1.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幸福的
有些孩子感情比较脆弱,在烦恼到来时,总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谁都比自己幸运。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的,也许他在某些方面是不幸的,但在其他方面依然是很幸运的。最起码,无论遇到了什么问题,都会有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陪伴在他身边,和他一起面对,给他温暖和关爱,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吗!
2.让孩子遇事朝好的方向想
痛苦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一种感受。其实,只要让孩子学会去正视现实,并从中发现事情有利的一面,就可以成功地激发孩子的积极心态,使其心理发生良性变化,痛苦就会被乐观、积极心态所代替。哪怕是虚构的有利因素,有时也可以产生积极的效应。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教孩子学会接受现实,然后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使事情向着有利的方向转化。
3.教导孩子不要放弃希望
希望是人生的坚强后盾,无论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只要充满希望,积极努力,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就算没有,自己也了无遗憾了,因为曾经努力过。
父母早一些让孩子懂得痛苦和困难是人生平常的“待遇”,当挫折到来时,孩子便会早一些坚强、成熟起来,以后的人生便会少一些哀怨,多一些精彩。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现在的孩子成长环境比较舒适、安逸,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一点事情、受到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报道在媒体上可谓屡见不鲜。相关调查研究资料也显示,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而且低龄化严重。青少年心理特点是冲动性强,阅历比较欠缺,心理的承受力较差,遇到事情盲目选择,容易走极端。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碰到很多困难,遭遇无数挫折,关键就在于培养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所谓心理承受能力,就是指一个人从挫折中恢复愉快心情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要参与社会生活,就会遇到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心理承受力强的人面对这些人生障碍,会以乐观的态度去战胜,跨过坎坷,走向成功;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则会怨天尤人,并悲观地逃避磨难,注定一事无成。
一位冒险家在行进的途中,突然改变了原定的路线,决定走另一条路去目的地。可是,在他穿越那片看似非常平坦的草地时,刚走了几步,感觉脚下有什么东西绊了他一下,他顿时摔倒在地。对此他并没有在意,而是爬起来揉了揉有些痛的膝盖继续往前走。可他还没走几步,就又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这次,他并没急着站起来,而是继续趴在那里,一面揉着受伤的膝盖,一面仔细地打量他脚下的草地。
他发现绊倒他的是一个草环,那是一种丛生植物,极具韧性的枝蔓团在一起。在他跌倒的地方有很多这样的草环,行人一不留神就会被它绊倒。他坐起来时,把目光投向远处不由得吓了一跳,在繁花绿草前面,居然掩藏着一个可怕的沼泽。
于是,他立刻转走另一条安全的路,他非常庆幸刚才自己摔了一个跟头,更庆幸自己没像第一次摔倒时漫不经心地爬起来,而是认真分析了自己摔倒的原因。事后,每当他说起这件事,都会心有余悸地说,听说那片隐蔽的沼泽曾吞噬了不少粗心的人。
由此可见,挫折和磨难有时候也不一定就完全是一件坏事,父母应该把生活中的这些挫折和磨难还给孩子,让孩子尽早脱离父母的羽翼,去体验真实的生活,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最终使孩子走向成功。
在孩子的生活中,考试不及格,竞赛不入围,升不了重点中学,和同学、老师关系不好等,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需要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才能从容面对。那么,父母应当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呢?
1.让孩子从学习自理中提高心理承受力
父母过多地包办代替,使孩子总是处在被指示的地位,没有自己做选择和决定的机会,当他们真正独自面对学习、生活、交往中的一些困难或压力时,往往不知所措,缺乏独立意识,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因此,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个人的事,这样才能锻炼孩子,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打下基础。
2.让孩子学会从困难中看到希望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但有人只盯着事情不好的一面,任压力把自己压趴下,任困难把自己踩在脚下,却没想到有压力才有动力,只有经历困难才能够茁壮成长。只有那些面对磨难看到有利于自己一面的人,才会乐观地面对,积极想办法解决,并最终走向成功。
3.教孩子学会平衡心态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没有人不经历挫折便能长大。当孩子在某一方面受到打击的时候,父母应及时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帮孩子分析问题,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困难,使孩子有一个平衡的心态,避免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4.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心理操练”
为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父母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心理操练”: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出点难题;在孩子失败、失意的时候给予鼓励,教育孩子“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参与竞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经得起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舍得让孩子吃点苦
“吃苦耐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说,这种美德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锻炼而来的。但是现在,不少父母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在生活中,宁肯自己吃千般苦,也不让孩子受一丁点儿累。于是,孩子从小便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缺乏自立性和吃苦精神。
事实上,“吃苦”是孩子的一门必修课,苦尽甘来,孩子的“吃苦”教育要从小抓起。古语云:“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意思是说,生活条件太优越,处处被照顾,是培养不出男子汉来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舍得让孩子吃点苦,培养他的各种能力和优良品质。
佳佳的学校离家不太远,上小学后,妈妈每天都按时接送他,佳佳也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后来,妈妈对佳佳说:“佳佳,你现在是一个大孩子了,咱们家离学校也不远,以后可不可以自己上学?”佳佳一听,马上表示反对,他说:“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是由爸爸妈妈接送的,再说如果步行去学校的话,也太累了。”妈妈说:“那你就试试坐公交车嘛,反正也就两站地的距离。”
佳佳最终同意了自己坐公交车上学,并且谨记妈妈的教导,比如:过路口等绿灯亮了再通行;公交车上不要和陌生人搭讪……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佳佳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还真是增强了不少,比如,以前都是妈妈喊他起床,帮他拿好要穿的衣服,做好早餐,现在的佳佳自己定了闹钟,按时起床,自己穿好衣服,不再依赖妈妈。
佳佳的妈妈在省了不少心的同时,佳佳也感受到了自己照顾自己的快乐。
许多事情,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才能做好。有时候,不是孩子不够优秀,而是父母剥夺了他们成为优秀者的机会。要想培养孩子勇敢、坚毅、乐观的优良品质,就要舍得让他吃点苦。
1.孩子有困难了,让他自己去面对
孩子有困难了,父母不要马上伸出援手,而应让他自己独立去面对。只要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都应鼓励他自己来。孩子来找父母帮忙时,父母也要学会克制,让孩子自己去摸索经验,这样孩子才能从中得到成长。
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可能会想到放弃。这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并且帮助孩子分析现状,找出事情积极的一面,让孩子有信心战胜困难。
2.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吃苦教育”
事实上,“吃苦教育”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而不只是喊喊口号而已,父母要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立做起,逐渐培养他的吃苦精神。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自己去解决;利用假期让孩子去打临时工;带孩子去农村或贫困山区,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让他切身体验一下艰苦的生活,等等。只要用心,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的机会。
当“吃苦教育”贯穿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时,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就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锻炼,从而具备不怕吃苦的精神。
3.最好不要让孩子参加吃苦训练营
如今,“魔鬼”训练营开始风行,孩子在酷暑下扛水泥、割麦子、进行野外体能极限训练等方面的新闻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很多妈妈为了让孩子吃点苦,就会让他参加这种“吃苦训练营”。那么,这种吃苦教育的方式真的有效吗?
事实上,短短几天的时间,想让一个没有经常锻炼、体质稍差的孩子适应强度大的体力训练几乎是不可能的,加之现在城市的孩子精神意志和身体适应性都比较差,“魔鬼”训练只会是雪上加霜。很多孩子虽然在训练营吃了不少苦,但是回到家就恢复原样了。因为,当人们把“吃苦”从生活中抽离出来,成立一门课程,孩子会有一种“任务”观念,认为训练完了就没事了,而不会把吃苦与生活真正联系起来。而且,由于有的孩子在训练营中吃了太多苦,就会更害怕吃苦,从而不敢面对吃苦。
因此,家长们千万要记住,现实不是拍电影,世界上更不可能会有一蹴而就的训练课程,你们的操之过急,很可能会让自己的孩子走上绝境。
坚持到底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有一天,俄罗斯的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正走在大街上,一个年轻的农民拦住他,向他兜售苹果:“先生,请你买些苹果吧,但我要告诉你,这苹果有点酸,因为我是第一次学种果树。”年轻的农民很笨拙地说着。
克雷洛夫对这个憨厚、诚实的农民产生了好感,于是买了几个果子,然后说:“小伙子,别灰心,只要努力,以后种的果子就会慢慢地甜起来了,因为我种的第一个果子也是酸的。”
农民听了之后感到很高兴,问:“你也种过果树吗?”
克雷洛夫笑着解释说:“我的第一个果子是我写的一个剧本,可是这个剧本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剧院愿意上演。”
其实,我们所种的第一个果子常常都是酸的,但只要坚持下去,耐心等待,真诚付出,就会收获到甘甜的果实。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孩子还小,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无数的坎坷和磨难,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不放弃的精神,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就能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做起事情来不是虎头蛇尾,就是半途而废。一般来说,这样的孩子,往往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也不太集中和长久。
今年七岁的露露刚上一年级,妈妈是一家著名广告公司的策划,爸爸是大学音乐学院的教授,由于秉承了妈妈的美丽和爸爸的智慧,露露生得漂亮、乖巧、伶俐,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
或许是受家庭氛围的熏陶,或许是遗传了父亲对音乐的天赋,露露三岁时,就有模有样地告诉爸爸:“爸爸,我现在已经会唱好多儿歌了,幼儿园的张老师夸我很有音乐天赋,我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伟大的歌唱家,超过爸爸……”说完就咯咯地笑了起来,看到女儿这么争气,爸爸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于是,和女儿商量学钢琴的事儿,露露听完也很有兴趣,兴致勃勃地跟爸爸学起了琴。
刚开始的时候,露露总是能在爸爸的监督下练琴练上好几个小时,可是没过多长时间,露露就不耐烦了,觉得练琴练得胳膊也酸了,小手也长茧了,而且每天面对着那没完没了的五线谱,真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于是告诉爸爸:“爸爸,我已经想好了,我的理想是当歌唱家,只要我唱歌唱得好听就可以了,我再也不想学这枯燥、乏味的琴了。”
爸爸一想,这哪儿成呀,空有一番宏图志向,一点奋斗精神都没有,于是耐心教导女儿:“孩子,爸爸小的时候,连钢琴是什么样都不知道,但是爸爸热爱音乐呀,那就要执着追求,要锲而不舍,而不是遇到困难就退缩,做事可不能半途而废……”
露露哪儿听得进去这么多,小嘴一嘟,就跑去玩游戏了。由于工作的繁忙,爸爸平常也照顾不了露露那么多,到现在都是断断续续地学,似乎也没有什么长进。
露露之所以做事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孩子的意志力比较差,遇到困难不愿意动脑筋,更不愿意自己动手去解决;父母要求不严,或者事事包办代替,让孩子养成了一种依赖心理;家长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也常有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最后的情况,这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孩子,父母应该明白,自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自己的言行及作风习惯,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另外,父母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父母要适时指导孩子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及时给予孩子提示和指导,这不是“包办”,而是帮助孩子想办法,以防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灰心丧气、一蹶不振。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出现偷懒或依赖父母的迹象时,父母不可给予帮助,而应鼓励孩子积极、勇敢地去面对问题。
2.必要时监督孩子
父母应适时监督孩子独立地做完某事,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孩子的能力提高了,习惯养成了,做事也就不会再半途而废了。
3.注意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
对于意志力不强的孩子,家长应注意激励他、培养他。当孩子有了较强的意志力,就不会在困难面前畏畏缩缩、不敢前行,而是勇往直前。
4.教育孩子要持之以恒
针对孩子的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在确定了对孩子的教育方针和方法以后就要坚持执行,认真对待。太过随意的教育会让孩子认为爸爸妈妈不重视自己,这样不仅不见成效,反而会适得其反。切忌出尔反尔,家长的持之以恒对孩子本身就是一种榜样教育。
5.关注教育细节,关注学习过程
古语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育应从细节开始,日积月累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由不情愿到情愿,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关注的过程,对每位家长和孩子的耐心与毅力是一项考验,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最终看到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