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也有“公母”之分?
谁都想买到好吃的水果,但是在一大堆水果面前,如果不是有经验的“吃货”,肯定挑花了眼。究竟该怎么挑选水果呢?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每次买回家的水果,总有一些口感很好,而有的却毫无味道。为什么同样的水果,差距竟然如此之大呢?莫非其中有什么奥秘?没错,这其中还真是奥妙无穷。原来,水果是分“公母”的,而“母水果”要比“公水果”好吃很多。
天呀!水果也分“公母”,那把它们放在一起会不会出问题?当然不会,这里所说的“公母”,其实并非指真正意义上的两种性别,而是指两种不同的品相。
具体来说,苹果的“公母”主要表现在果蒂上。果蒂较大的是雌性果,其味甘美爽口,汁多皮薄;果蒂小的就是雄性果,这样的苹果既酸又涩,汁少皮厚。橘子与苹果一样,也是看蒂分“公母”的:雌性果个大皮薄,核又小又少;雄性果发酸,核多且个小皮厚。
梨子的“公母”主要看其顶部的深浅,顶部深的为雌性果,个大光滑,形美,味佳汁多,且口感好;顶部浅的为雄性果,表皮一般有麻点,汁少,吃起来干涩。
荔枝的“公母”主要看其壳上之“刺”。一般来说,如果“刺”为针尖状,就是雌性果,汁多且甜,核小壳薄;如果为圆形,那就是雄性果,不仅汁水少,且淡而无味,核大壳也厚。
西瓜的“公母”差异很大。在西瓜上,与瓜蒂相对的另一面瓜皮上都生有一个圆形块状组织,俗称“肚脐”。一般来说,“肚脐”较小的为雄性果,较大的为雌性果;母西瓜要比公西瓜甜得多。
当然,也有专家指出,水果“性别”只是区分水果品相的一种通俗法子,这种“性别歧视”仅跟个人口味有关。可不管怎么样,既然已经知道了这种挑选方法,就不妨去试一试,或许挑选出来的水果真合你的口味呢。
靠谱新知
人们通常喜欢将吃不了的水果放进冰箱冷藏起来,其实这样做对热带水果是非常不好的。热带水果已经习惯了热带的高温,因而若把它们放进冰箱冷藏,它们势必会“水土不服”。
吃木瓜可以丰胸?
对自己胸部不满意的女孩,一直都在寻求丰胸的秘方,最后终于得到闺蜜的指引:“吃木瓜可以丰胸!”可是,现在不得不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木瓜压根儿就没有丰胸的效果!
众所周知,乳房腺体组织的发育是由体内雌性激素决定的,一般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当雌性激素水平改变,如青春期、怀孕、服某些药时,乳房腺体组织才会增加。而食物(含有雌性激素或被激素污染的除外)和锻炼是不会使乳房腺体组织增加的。
人们之所以认为木瓜能够丰胸,主要是因为木瓜中含有丰富的木瓜酶和维生素A,而他们认为这些营养成分能刺激雌性激素的分泌,有助于丰胸。但事实上,木瓜酶只是一种蛋白酶,其主要作用是分解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而且其自身在进入胃后,也将被胃蛋白酶分解,根本不会有完整的、有活性的木瓜蛋白酶发挥丰胸的作用。
至于维生素A丰胸之说就更无科学依据了。木瓜确实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但事实上其转化率并不高。即便转化出了很多维生素A,它们也并不存在刺激雌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因此对于丰胸可以说无任何功效。
事实上,不仅是木瓜,其他食物(含有雌性激素或被激素污染的除外)也不会使乳腺发育增大。有时候,营养过剩使人发胖并使胸围增大,但那增加的主要是脂肪层,而不是乳房腺体组织。
靠谱新知
乳房主要由乳腺腺体、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尤其是脂肪组织,占了乳房近2/3的体积,对乳房大小几乎起决定性作用。有些女孩为了减肥瘦腰疯狂节食,结果后来却发现胸围和臀围都“缩水”了,真是得不偿失。由此可见,保持胸围还是得均衡饮食,千万不要盲目减肥。
食品添加剂都是“祸害”?
“瘦肉精”“三聚氰胺”这些让人谈之色变的东西,使人们产生了一个普遍性的认识:食品添加剂害死人!甚至有人认为食品不安全统统是食品添加剂惹的“祸”。
其实,一直以来人们对食品添加剂这一概念都不是太清楚,很容易将它与“瘦肉精”“皮革水解物”“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这些物质等同起来,而实际上,这些物质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我们不妨先看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三类,即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
食用色素是常见的食品“美容剂”,它可更好地保持或改善食品的色泽,包括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亮蓝、诱惑红等;食品防腐剂用得最多的是苯甲酸(一般公认的安全类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常在碳酸饮料、酱类、蜜饯、果酒、酱油、食醋、果酱等食品中使用)、山梨酸(通常用于肉、鱼、蛋、禽类制品,果蔬类保鲜,碳酸饮料等食品中)、山梨酸钾等;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以甜味的食物添加剂,常用的有阿斯巴甜、安塞蜜、糖精钠、木糖醇等。
以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来说,如果食品中不添加这些防腐剂,那食品在运输保存的过程中就可能生长许多有害微生物,其危害远甚于防腐剂。
又如食品添加剂中的抗氧化剂。众所周知,含油脂较多的食品在贮存过程中易被空气氧化,引起酸败、变质、变色。油脂或高油食物放久了容易变“哈喇味”(一股又苦又麻、刺鼻难闻的味道)就是这个原因,而抗氧化剂则能够有效地阻止或延缓食品的氧化进程。
再比如,很多人在饮食中需要控制甜食,而糖醇类甜味剂既能带来良好的甜味,又不会引起血糖值升高,所以特别适合于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且还具有防龋齿的功效……由此看来,这食品添加剂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反而对人们有大大的好处。
靠谱新知
六种常见非法添加物:
吊白块(又称“雕白粉”)——在印染工业中,用作棉布还原染料,合成橡胶时用作氧化还原催化剂,人吃10克会中毒致死。可能添加的食品为腐竹、粉丝、面粉、竹笋等。
苏丹红——主要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对人体肝肾器官有毒害。可能添加的食品为辣椒粉、含辣椒类的食品(辣椒酱、辣椒调味品)。
王金黄——主要用于纺织品等的染色,对人体有急性和慢性中毒伤害,可能添加的食品为腐皮。
硼砂——主要用于消毒剂、保鲜防腐剂、软水剂、洗眼水、肥皂添加剂等,对人体的内脏器官都有毒性作用,小孩食用5克可致死。可能添加的食品为腐竹、肉丸、凉粉、凉皮、面条、饺子皮等。
三聚氰胺——一种有毒的化工原料,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可导致膀胱结石、肾结石等尿路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常被不法商人添加在奶粉、酸奶、液态奶等乳制品,小麦粉等含蛋白质食品或鱼粉等饲料中,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
毛发水——是由人或动物毛发经过发酵处理所得,含有砷、铅等有害物质,还可能含有四甲基咪唑,可致人惊厥或诱发癫痫。可能添加的食品为酱油等,兑入酱油中可提高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
“清肺食物”真能清肺吗?
近年来,雾霾天气对健康的影响成为大众谈论的话题,随之“清肺食物”这一概念也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那么,所谓的“清肺食物”真的可以清肺吗?
首先,我们不妨先看一看空气中的粉尘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的。一般来说,除了浓度外,颗粒大小是粉尘危害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通常颗粒越小,危害越大。一般认为,直径大于10微米(1米=1000000微米,人的头发直径为50~70微米)的颗粒可以被鼻腔内的纤毛拦截,因而对人来说相对比较安全,可是小于10微米的颗粒(被称为“可吸入颗粒”)就不同了,它们可以被鼻子吸入,沉积在上呼吸道,甚至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人们常说的PM2.5,是指颗粒直径小于2.5微米的粉尘的浓度。这样的粉尘颗粒能够直达肺的细支气管,并沉积在那里。它们会影响肺里的气体交换,导致各种呼吸道症状,甚至引发肺癌。此外,那些小于0.1微米的粉尘,还可以进一步穿过肺泡进入血液,并随着血液转移到其他器官。它们会沉积在血管中导致血管硬化,危害心血管健康。
从上述粉尘进入人体的途径和所沉积的位置不难看出,粉尘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物理作用。要清除它们,最好是拿着微型刷子和抹布,到细支气管和肺泡里去进行“大扫除”,可“清肺食物”并不能做到这些。
我们所吃的食物都是从消化道进入体内,在经过胃肠时被消化分解,之后有用的物质被吸收,通过小肠绒毛进入血液,然后被运送到人体各处的细胞中;无用之物则被排到体外。
粉尘和食物,殊途也不同归,两者根本就没有对抗的机会。所以说,任何一种食物都无法清除或减轻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物对肺部的影响,因而“清肺食物”也只不过是一种欺骗人的“噱头”而已。
靠谱新知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清肺”与中国传统医学里的“清肺”并不是一回事。传统医学里的“清肺”一般是指减缓与呼吸道有关的症状,比如咳嗽、痰多等。由于一些药物和食物对减缓这些症状有良好的效果,所以被人们称为“清肺食物”或者“清肺药物”。除了动物血制品之外,传统医学中的“清肺”食物还包括梨、冰糖、银耳、萝卜等。
面粉也能发生爆炸?
想象一下,手拿着一个白馒头,在自己一口咬在上面的时候,它突然爆炸了……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当然,也不用有这样的担心,因为如果馒头里面没有炸弹的话,那么白面馒头基本上是不会爆炸的。然而,虽然馒头不会炸,但面粉还是有可能爆炸的。
我们都知道,面粉主要是由淀粉构成的。淀粉是什么呢?它是一种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说由糖分子链接而成。如果你用火点过棉花糖,就会发现糖是极易燃烧的。面粉也是如此。
一般来说,当面粉与其他碳水化合物以粉尘的形式飘浮在空气中时,就具有一定的爆炸性。有研究证明,当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50克左右的面粉粉尘时便可点燃。面粉的颗粒非常细小,一旦遇到明火便可以立即燃起。可怕的是,当一颗面粉颗粒燃烧时,会点燃其附近的其他颗粒,于是无限蔓延的粉尘便会产生爆炸效应。
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也发生过。如果在新闻中听到某个粮仓中发生了爆炸,那就有可能是发生了上述过程。
事实上,不仅仅是面粉,绝大部分碳水化合物粉尘在空气中达到某种比例时,一旦点燃便有可能产生爆炸,包括糖、精细的锯末等。
靠谱新知
米和面是世界上的两大主食,米的口感好,味清香,适合配美味佳肴;面的做法多样,即使没菜也能吃得津津有味。究竟两者谁更“出众”呢?从营养成分上来看,两者没有太大差异,不过面似乎在某些方面独具优势,可以预防多种营养缺乏症。例如,小麦中所含的维生素B1比大米大约多1倍,可减少人们得脚气病的危险。不过,从含水量上来看,米饭含水量比馒头、烙饼等面食高,因而单位重量的热能比较低。这很可能就是有人抱怨“吃面食容易发胖”的原因。
蜂蜜柚子茶里有柚子?
很多人爱喝柚子茶,见平时吃剩的柚子皮扔了可惜,便想自己动手做蜂蜜柚子茶,可是做好之后却发现,自己做的跟买到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味儿。是自己的技术不佳,还是蜂蜜柚子茶中另有玄机呢?
事情的来龙去脉还要从柑橘家族的老祖宗——香橼(又名枸橼)、野生柚和野生宽皮橘——说起。起初,这三种植物只生长于中国南方的茂密森林中,用它们美味的果实吸引动物来吃,为之传播种子。后来,同样沉醉于其美味的人类开始有意地栽培它们。当这两个种子被栽培在一起时,出于偶然,它们会因相互授粉而发生杂交,把杂交而成的种子种下去,再长出来的果树就会结出口味和原种不同的果实。那些口感独特而优良的杂交品种被心细的农夫保存下来,便形成了新类型的柑橘类水果。
在新的柑橘类水果中有一种橙子叫“香橙”,虽然叫“橙”,但它实际上跟我们平时吃的橙子并不是一类。这种橙是宽皮橘和宜昌橙的杂交后代,吃起来味酸且苦涩,难以下咽。不过,它的果皮却很有特点——厚而粗糙,油点大,富含各种芳香成分。由于它有这样的特点,再加上它保质期很长,所以早年常被僧尼采回寺里用以供奉神明。
有趣的是,这种橙子在唐代传入日本和朝鲜后竟然被改了名字,被日本人和朝鲜人叫作“柚子”。而且,那里的人还利用它的厚皮做成了“蜂蜜柚子茶”“柚子醋”等产品。由此可知,只是因为日本和朝鲜把香橙叫作“柚子”,才让人们误以为蜂蜜柚子茶是用柚子做成的。
靠谱新知
事实上,柑橘家族特别乱,除了枳和金橘外,柠檬、橙、葡萄柚等都是杂交出来的,而它们的祖先有三个,即香橼、柚和宽皮橘。香橼被认为是这三元老中最年长的种类。不过,人们对这家伙多少有点儿陌生,因为它的皮厚度通常会超过果实的一半,可食用部分很少,所以极少有人食用。
无糖食品真的无糖吗?
糖尿病人、肥胖人群最欣赏的一个词语就是“无糖”,在他们看来,无糖食品就像自己的“大救星”,可以充分保证自己的健康或让自己在大快朵颐之下也能保持体形。可是,无糖食品是否真的就不含糖呢?
按照国际通用的概念,无糖食品是指那些不含有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糖类)的食品。当然,为了保证这类食品的口味,人们会在其中添加糖的替代物作为甜味剂,例如糖醇或低聚糖等。
不过,目前我国大部分无糖产品用的都是高效甜味剂,如安塞蜜、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等。这些甜味剂的甜度是蔗糖的几百倍,所以原来需要加很多蔗糖,现在只要加一点点甜味剂就可以了。这些甜味剂吃起来很甜,但不会使血糖升高,所以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真正的无糖食品还是可以信赖的。
可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即便是无糖食品,也难免含有一定的糖分。一般来说,食品原料中本身就会含有一定的糖,即便它们本身不含糖,吃下去以后消化分解成的糖分也是糖。例如,水果中就含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它们作为食品原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很难去除原本就存在其中的糖分。另外,像淀粉、淀粉水解物这些原料也可以分解出糖分。
事实上,真正符合国际通用概念的无糖食品,也只是一种含糖量相对很低的食品。
靠谱新知
在很多无糖饮料中,糖醇被普遍地用作糖的代替品。糖醇类物质和葡萄糖一样,也是由碳、氢、氧元素构成的碳水化合物,但是由于分子结构不同,糖醇不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它能够自由通过细胞膜,不会引起血糖升高。此外,糖醇所含的热量很低,比大多数碳水化合物的热量少40%左右。由糖醇替代糖类制成的饮料的确能够称得上“无糖”。目前,我国已批准列入食用卫生标准的食糖替代品只有麦芽糖醇、山梨醇、木糖醇和乳糖醇。
吃韭菜可以壮阳?
说到壮阳食品,人们会想到很多,其中被视为“经典”的当数“壮阳草”——韭菜。韭菜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蔬菜,这种滋味辛辣、气味独特的百合科植物,自古就受到中国老百姓的欢迎。单从它的外表来看,很难把它与壮阳联系到一起,可是很多人都说它有重振男人雄风的功效,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言过其实呢?
既然是壮阳食品,那多少应该有一些特殊的壮阳成分。研究发现,韭菜最特别的就是其中所含的会产生特殊气味的硫化合物,如二甲基二硫醚、丙烯基二硫醚等。可是,这些物质对男人的生殖系统没有丝毫作用。
有人说,韭菜壮阳是因为它含锌丰富。可事实上,韭菜的含锌量很有限,每100克韭菜含锌量大概只有0.43毫克,这可比生蚝的含锌量(71毫克)差远了。况且,锌其实也没有什么壮阳的功效,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雄性器官的正常发育,维持精子活性。
还有人说,韭菜壮阳是因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多糖物质和纤维素,这样的说法就更让人哭笑不得了。需要肯定的是,这些物质确实对身体有一些好处,但这种好处与男性功能基本没有直接的联系。
那为什么人们还说韭菜壮阳呢?有人通过查询医药古籍终于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原来,在《本草拾遗》中记载:韭菜“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腑脏,令人能食,益阳,止泄”。估计有的人把“益阳”一词误认为是韭菜壮阳的重要依据了,可事实上,这里的“阳”是指“阳气”。传统医学认为,“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所以“益阳”可以理解为能让身体更强壮,而并非增强男性功能。
总之,韭菜壮阳之说不过是一个以讹传讹的民间传说。即便有人真觉得吃了韭菜变强了,那也只不过是一种“安慰剂效应”。
靠谱新知
“伟哥”是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以及早泄的药物,它对于勃起功能减退与早泄有非常显著的改善作用。有趣的是,“伟哥”虽然很早就被开发出来,但它最初却只是一种被用来治疗咽喉炎的药物。据说在1992年,制药公司在对这种药物进行临床观察时,偶然发现它还能通过改善腹股沟附近的血液循环,从而治疗阳痿病症。于是,“伟哥”的副作用很快就成为它的“主作用”,并一度被追捧甚至被神化。
骨头汤可以补钙?
钙是人类骨骼、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也是神经传递、肌肉收缩、血液凝结、激素释放和乳汁分泌等所必需的元素。长期钙摄入不足,随着身体内钙的不断流失,骨骼中的钙会不断溶解补充到血液中另作他用,结果就会导致缺钙性骨质疏松。
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预防骨质疏松,人们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补钙。坊间有一种说法是,骨头中含钙很丰富,经常炖骨头汤喝就可以补钙,而且补钙效果比吃钙片还要好。这样的说法可信吗?
不可否认,骨头中确实含有很多钙质,但这些钙质已经在骨头中牢牢固定住了,往往都具有稳定的化学结构,很难从骨头中溶解到汤里,即便在汤里面放一些醋,也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
调查显示,一碗1000毫升的骨头汤里仅含有约2毫克钙质,而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1000毫克(美国标准)钙,可见骨头汤里的钙量与人体每天所需相距甚远。换句话说,如果靠喝骨头汤来满足人体一天所需的钙质的话,那至少每天要喝400碗骨头汤,这可是要出人命的。
况且,仅仅含有钙质并不一定就能补钙。钙的吸收主要依赖小肠上的钙离子运载蛋白,而钙离子运载蛋白则依赖于维生素D。骨头汤里本身缺少维生素D,所以不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这就使得骨头汤的补钙效果显得更加微弱。
此外,骨头汤还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副作用”。骨头汤里脂肪、嘌呤含量较高,人们在喝汤补钙的同时会摄入大量脂肪和嘌呤物质,对于高血脂、肥胖者和痛风患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总之,“喝骨头汤能补钙”之说只是源自“以形补形”的一种大众臆想,如果真想补钙的话,不如多摄入奶类制品和豆制品。日常食品中以牛奶和奶酪所含的钙较多,此类食品中的钙也比较容易被人体吸收。倘若日常饮食不能够提供足够的钙营养,则可摄取适量的钙剂作为补充。
一般来说,成长期的青少年、孕妇、哺乳期的女性以及老年人每天都需要摄入较多的钙质,通常每天需1300毫克。过量摄入钙营养(多为过量摄取钙补充剂)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婴幼儿。过量钙摄入会造成血钙过高,大量钙离子会囤积于软组织内,造成软组织钙化的现象。此外,摄取大量的钙也可能造成便秘,增加与钙质相关的肾结石风险。
靠谱新知
平时人们常说吃胡萝卜可以增强视力,这种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众所周知,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等视力问题,但并不是说过多的维生素A对视力就有好处,它并没有增强视力的功能。而且,如果就维生素A含量来说,红薯所含的维生素A比胡萝卜要高得多。生活中只要坚持均衡饮食,就能摄取足够的维生素A。
酒越陈越好、越陈越香?
说到酒,很多人都以为越陈越好,在他们看来,酒经长时间的储存,会变得香醇、美味可口。可是事实上,酒也是一种有保质期的饮料,保存太长时间的话一样会变质、变味。
人们通常说的“酒越陈越好”主要是指白酒。一般来说,白酒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在储存过程中,醇类物质会与有机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叫“酯”的新物质。由于新生成的这种酯类物质都具有各自的特殊香气,所以经一定时间储存的酒,大都变得格外香醇。人们通常把这种“酯化反应”称为“生香反应”。所谓“酒越陈越香”其实就是指这一反应。
“生香反应”是十分缓慢的,对于一些优质酒来说,这个反应需要四五年的时间,这段时间也被称为“酒的有效储存期”,也就是说,储存四五年的酒应该是口味最好的。如果到达了有效储存期后还继续储存,那么到了一定程度之后,酒的酒精浓度会下降,酒的味道也会变淡,甚至发生变质。
当然,这还仅仅是指优质酒,如果是一般的白酒,那可能就更要注意储存时间了。目前有些白酒,在勾兑过程中添加了香味剂,这类酒不能长时间存放,否则酒质会变得苦馊。另外,低度白酒,尤其是32度以下的白酒,摆放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质变。对此,国家有严格规定,要求乙醇含量在10%以下的饮料等,必须标注保质期。
不仅是白酒,其他酒类,诸如黄酒、红酒等也都有保质期。一般来说,黄酒的保质期为18个月或两年,过期后不宜饮用。与此不同的是,红酒的保质期似乎要长很多。普通干红能保存10~15年,而高档红酒可保存18~20年。
此外,酒的保存是需要一些条件的,如温度、酒种、载体、湿度、优劣、度数等都很讲究,以普通家庭的条件而言,还不具备储藏美酒的条件。鉴于此,一般认为,瓶装酒最好在3年内喝完,以免因存放时间过长造成品质下降或变质。
靠谱新知
不少人认为,睡前饮少量酒有助于睡眠,但很多医生认为,“饮酒助眠”实不可取,尤其对于睡眠不良者来说,最好在上床前4~6小时内不要饮酒。不可否认,睡前喝少量的酒可以麻痹神经,暂时抑制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使人对外界反应迟钝,加快入眠。然而,酒精同样会加速血液循环,刺激大脑皮层兴奋,因而酒后入睡时,其实大脑比不睡时可能更加活跃,这就使得睡眠变浅,而浅睡眠时间延长,中途醒转次数也会增多。
“千沸水”真的有毒吗?
所谓“千沸水”,其实就是多次煮沸的水,这样的水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不健康的水。有一种说法是,反复烧开的水中,硝酸盐会转变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有毒的,会使人出现暂时腹泻、腹胀,严重的会昏迷惊厥甚至死亡!
听到这样的说法,相信大多数人都甚为惊恐,因为平时用电热水壶煮开水,难免有时候偷懒,不断加热水壶里面的水。可是冷静下来之后,人们又开始怀疑,这样的说法究竟靠不靠得住呢?
不可否认,我们所饮用的自来水中确实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这是因为自来水往往来自天然水体,难免被一些土壤和垃圾污染。不过,在经过过滤和沉淀之后,大部分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被过滤掉了,因此人们所饮用的自来水中所含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微乎其微。
那么,饮用水中的硝酸盐会不会因反复烧煮转变为亚硝酸盐呢?实验发现,水样在加热后,亚硝酸盐的含量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其中,加热两次的水样比加热一次的水样其亚硝酸盐含量更低一些。实验人员表示,硝酸根离子是氧化态,而亚硝酸根离子是还原态。水煮沸时,水中亚硝酸根离子只可能会转化成硝酸根离子,这也就是水中亚硝酸盐的浓度随着水加热次数的增多,不但不会升高,反而还会降低的原因。可见,“千沸水”中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说法并不科学。
事实上,我国的生活饮用水都是有卫生标准的,以NO3-N(以氮计的硝酸根浓度)的标准是10mg/L。照此计算的话,如果通过摄入“千沸水”中的亚硝酸盐达到中毒剂量,人们至少要一次性饮用20吨“千沸水”,而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有趣的是,实验发现,“千沸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竟然比矿泉水还要低,所以如果你担心喝水会中亚硝酸盐的毒的话,那最好连矿泉水都不要喝了。
当然,虽然喝“千沸水”不会中毒,但常喝这样的水对人体并没有好处。我们平时喝的水里面含有钙、铁、锌、镁、钠等多种矿物元素和微量的有机磷等有机化合物以及一些用于消毒的滤制剂,一般情况下,滤制剂是无毒的,但滤制剂与有机物碰撞后会形成一些新的物质,如三氯甲烷、氯乙酸、硝酸盐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靠谱新知
人们常用“8杯规则”来限定自己的饮水量,但事实上“8杯”只是在合理的建议范围内,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2004年,美国医学科学院食物与营养委员会审查了关于水消耗的问题,他们认为:绝大多数健康人只要依据是否口渴来进行饮水,就可以充分满足所需水分摄入,没必要为了凑足上述推荐摄入量而不渴硬喝。此外,2008年,内戈亚努和戈德法布综述了美国肾脏学会相关专业研究的数据,结论是“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喝更多的水对身体有益”。
口服胶原蛋白能美容?
所谓的胶原蛋白就是一种蛋白质,它主要存在于皮肤的结缔组织中。据说这种蛋白质占到了皮肤干重(去除水分后的重量)的 70%,它们具有很强的伸张能力,正是它们把皮肤撑了起来,使之保持弹性。研究发现,皮肤中胶原蛋白的数量会逐年减少,一年大约下降 1%,因此随着年龄增长,皮肤也就逐渐失去了弹性,出现皱纹。于是,补充胶原蛋白渐渐成为一些爱美人士的护肤首选。
人们开始想“缺什么就补什么”,而后又想到“吃什么补什么”。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很多人都开始对服用胶原蛋白胶囊产生了兴趣。可是,至今并没有证据表明服用胶原蛋白可以美容,更别提“逆生长”。
其实,“吃什么补什么”的想法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人们的一厢情愿。什么东西到了肚子里都要经过消化系统处理,而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东西都会发生转化。
胶原蛋白与我们平时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基本没什么区别,它们在进入消化道后,首先会被蛋白酶分解成多肽,之后又被进一步分解成氨基酸进入血液,然后被人体细胞利用。换句话说,口服胶原蛋白并不会让皮肤中的胶原蛋白重新多起来,最多也就是起到了补充氨基酸的作用。
更让人失望的是,胶原蛋白也并不是一种优质蛋白,补充氨基酸的能力也比优质蛋白要差很多。一般来说,鱼肉、鸡蛋、牛奶、瘦肉中的蛋白质和豆类中的蛋白质都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属于优质蛋白质。而胶原蛋白则是一种不完全蛋白质,缺少两种必需氨基酸。由此可见,胶原蛋白补充氨基酸的能力也着实有限。
此外,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量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无论吃多少胶原蛋白,最后被吸收合成为身体蛋白质的量是不变的。不仅如此,多余的胶原蛋白等同于废物,需要肾脏系统将之代谢掉,难免会加重肾脏负担。
总之,口服胶原蛋白美容只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其对皮肤的影响微乎其微。与其花冤枉钱补充各种蛋白质,还不如平时多注意保养。例如,避免暴晒,出门涂防晒霜,保证充足的睡眠,等等。
靠谱新知
研究发现,荷叶中有一种叫荷叶碱的物质,荷叶碱中含有多种有效的化脂生物碱,能有效地分解体内脂肪并且将之排出体外。同时,荷叶碱能够密布于肠壁上,形成一层脂肪隔离膜,阻止脂肪吸收,防止脂肪的堆积。所以在夏天来临的时候,选择用新鲜的荷叶熬粥,既能消暑解热,又可降脂减肥,岂不美哉乐哉。
香蕉能够引发腹泻?
有的人一发生便秘,便会找香蕉来帮忙,他们还振振有词:香蕉中富含膳食纤维和果糖,而膳食纤维和果糖具有通便作用。不仅如此,有的人还夸大了香蕉的通便作用,认为它甚至可以引起腹泻。
既然香蕉是由于富含膳食纤维和果糖而被称为“通便神器”,那么我们不妨来研究一下这两种物质。
先说膳食纤维。所谓的“膳食纤维”其实就是指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的植物细胞残存物,包括纤维素、果胶等。实践证明,膳食纤维确实有软化大便、促进排便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问题是,香蕉中的膳食纤维就一定比其他食物多吗?
检测发现,每100克香蕉中只含有膳食纤维1.2克,远远低于大多数谷类、蔬菜。而在水果中,香蕉的膳食纤维含量也并不占优势,低于同为水果的梨、蜜橘等。也就是说,以膳食纤维来计算,香蕉的通便能力只算得上一般,更不能引起腹泻。
接下来再看果糖。与膳食纤维含量相似,香蕉的果糖含量也并不比其他食物占优势。而且即便香蕉的果糖含量高于平均水平,它仍不具备通便的能力,也不可能引起腹泻。
在临床上确实有一种名为“乳果糖”的通便药物。这种药物不能被小肠消化吸收,进入大肠以后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分解为小分子有机酸,而这些代谢产物和乳果糖一起可以起到提高肠腔内渗透压,使大便变软、变稀的作用。可是,香蕉中的果糖并不是“乳果糖”。香蕉所含的果糖多为果糖单糖或蔗糖,无论是否空腹食用,都很难顺利到达大肠,这是因为健康人的小肠能充分吸收这些果糖。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有些人患有遗传性果糖不耐症,他们体内缺乏一种消化果糖用的酶,其小肠完全无法消化吸收和利用果糖,因而会引起严重的腹泻。不过,对于这样的患者来说,不仅仅是香蕉,只要是食用任何含有果糖的食物,都会发生腹泻。
有趣的是,香蕉不但没有显著的通便作用,反而还是腹泻病人的营养补充品。香蕉易于消化,且富含碳水化合物和钾,十分适合为腹泻病人补充营养。
靠谱新知
人人都喜欢吃水果,但吃水果也有一定的讲究。一是忌饭后立即吃水果。饭后立即吃水果不但不会助消化,反而会造成胀气和便秘。二是忌用酒精给水果消毒。酒精会引起水果色、香、味的改变,并会与水果中的酸作用,降低水果的营养价值。三是忌不削皮。有些人认为,果皮中维生素含量比果肉高,因而食用水果时连皮一起吃。殊不知,水果皮中的农药残余比果肉中要多得多。